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及交替使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92404发布日期:2023-02-04 09: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及交替使用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交替使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的硬度主要由其中的阳离子:钙(ca2+)、镁(mg2+)离子构成的。当含有硬度的硬水通过交换器的离子交换树脂层时,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内的钠离子发生置换,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钙、镁离子,同时离子交换树脂释放出钠离子,形成软化水,软化水不易形成碳酸盐垢及氢氧化镁垢。
3.相关的水处理技术中,只设置一个水处理设备,此水处理设备既要进行运行产水工序,又要进行再生工序,导致水处理设备在进行再生工序时,必须停止运行产水工序,中断对用水区的供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只设置一个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在进行再生工序时,必须停止运行产水工序,从而不能对用水区形成持续的供水,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只设置一个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在进行再生工序时,必须停止产水工序,从而不能对用水区形成持续的供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及交替使用控制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的第一水处理装置和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的并与第一水处理装置交替使用的第二水处理装置;所述的第一水处理装置包括接第一外源接收阀、第一控制盘和控制第一控制盘运行状态的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第一外源接收阀与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相连通;所述的第二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外源接收阀、第二控制盘和控制第二控制盘运行状态的第二再生计量机构,第二外源接收阀与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控制盘与第二外源接收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控制盘与第一外源接收阀相连接;当第一水处理装置需要启动再生时,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到再生状态,第一控制盘控制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当第二水处理装置需要启动再生时,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到再生状态,第二控制盘控制第一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盘控制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一外源接收阀
打开进水,驱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转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二控制盘控制第一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进水,驱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转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一水处理装置与第二水处理装置交替运行产水,对用水区持续的供应软化水,一个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另一个水处理装置备用,不会出现再生时停止运行产水的现象,自动化控制,方便使用。
8.可选的,所述的第一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阀壳、第一罐体、第一盐液箱和第一排放口,所述的第一罐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一阀壳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入口和第一出水出口,第一罐体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阀壳的第一进水入口相连通,其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阀壳的第一出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盐液箱设置在第一阀壳的外表面,所述的第一排放口开设在第一阀壳上;第一阀壳内还设置有第一喷射器和靠近第一出水出口的第一出水计量机构,所述的第一喷射器设置在第一盐液箱的出盐液口处,所述的第一外源接收阀设置在第一阀壳中靠近第一进水入口的位置,所述的第一控制盘设置在第一阀壳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放口连接排放管,硬水通过第一阀壳的第一进水入口进入第一罐体,离子交换树脂位于第一罐体内,流入第一罐体的硬水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钠离子交换,形成了软化水,软化水通过第一阀壳的第一出水出口流出,进行运行产水;再生时,第一喷射器将盐液从第一盐液箱内引出并将其喷出,使盐液与硬水混合,形成盐水混合液,盐水混合液进入第一罐体,盐水混合液中的钠离子与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钙、镁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置换下来的钙、镁离子废液通过第一排放口排放,恢复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能力,第一罐体与第一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10.可选的,所述的第一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进水阀,用于控制硬水的进入;第一出水阀,用于控制硬水转换成的软化水的流出;第一再生控制阀,用于控制硬水的流向,靠近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其与第一外源接收阀并联使用,当第一再生控制阀打开,使第一再生控制阀分别与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第一进水入口和第一喷射器相连通;第一盐液安全阀,位于第一喷射器与第一出水阀之间,用于控制第一盐液箱内的盐液流入第一罐体;第一快洗排放阀,位于第一排放口内并连通第一罐体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排放口,用于控制第一罐体的第一出水口处的废液的排放;第一排放阀,位于第一快洗排放阀下方,并连通第一罐体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排放口,用于控制第一罐体的第一进水口处的废液的排放。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和第一出水计量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从而启动相应的工序,使第一进水阀、第一出水阀、第一再生控制阀、第一盐液安全阀、第一快洗排放阀和第一排放阀分别组合使用,对应不同的工序,提高了运行产水的水质,也提高了运行产水和再生的效率。
12.可选的,所述的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用于计量第一水处理装置的再生用水量;所述的第一出水计量机构,与第一出水阀相连通,用于计量第一水处理装置的产
水量并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可以计量再生进水量,第一出水计量机构可以计量运行产水量,通过计量结果,判断是否启动运行产水或者再生工序,从而使第一再生计量机构或者第一出水计量机构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到相应的运行状态,启动相应的工序,自动化操作控制,不需人工干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4.可选的,所述的第一进水阀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口,所述的第一出水阀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口,所述的第一再生控制阀、第一盐液安全阀、第一快洗排放阀和第一排放阀上各设置有一个进液口,多个所述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一控制盘相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盘控制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从而控制各阀的开启或者关闭,实现了运行产水或者再生工序。
16.可选的,所述的第二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阀壳、第二罐体、第二盐液箱和第二排放口,所述的第二罐体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阀壳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入口和第二出水出口,第二罐体的第二进水口与第二阀壳的第二进水入口相连通,其第二出水口与第二阀壳的第二出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盐液箱设置在第二阀壳的外表面,所述的第二排放口开设在第二阀壳上;第二阀壳内还设置有第二控制盘、第二喷射器和靠近第二出水出口的第二出水计量机构,所述的第二喷射器设置在第二盐液箱的出盐液口处,所述的第二外源接收阀设置在第二阀壳靠近第二进水入口的位置,所述的第二控制盘设置在第二阀壳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放口连接排放管,硬水通过第二阀壳的第二进水入口进入第二罐体,离子交换树脂位于第二罐体内,流入第二罐体的硬水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钠离子交换,形成了软化水,软化水通过第二阀壳的第二出水出口流出,进行产水;再生时,第二喷射器将盐液从第二盐液箱内引出并将其喷出,使盐液与硬水混合,形成盐水混合液,盐水混合液进入第二罐体,盐水混合液中的钠离子与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钙、镁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置换下来的钙、镁离子废液通过第二排放口排放,恢复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能力,第二罐体与第二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18.可选的,所述的第二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进水阀,用于控制硬水的进入;第二出水阀,用于控制硬水转换成的软化水的流出;第二再生控制阀,用于控制硬水的流向,靠近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其与第二外源接收阀并联使用,当第二再生控制阀打开,使第二再生控制阀分别与第二再生计量机构、第二进水入口和第二喷射器相连通;第二盐液安全阀,位于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出水阀之间,用于控制第二盐液箱内的盐液流入第二罐体;第二快洗排放阀,位于第二排放口内并连通第二罐体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排放口,用于控制第二罐体的第二出水口处的废液的排放;第二排放阀,位于第二快洗排放阀的下方,并连通第二罐体的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排放口,用于控制第二罐体的第二进水口处的废液的排放。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和第二出水计量机构能够带动第二控
制盘转动,从而启动相应的工序,使第二进水阀、第二出水阀、第二再生控制阀、第二盐液安全阀、第二快洗排放阀和第二排放阀分别组合使用,对应不同的工序,提高了运行产水的水质,也提高了运行产水和再生的效率。
20.可选的,所述的第二再生计量机构,用于计量第二水处理装置的再生用水量;所述的第二出水计量机构,与第二出水阀相连通,用于计量第二水处理装置的产水量并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可以计量再生进水量,第二出水计量机构可以计量产水量,通过计量结果,判断是否启动产水或者再生工序,从而使第二再生计量机构或者第二出水计量机构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到相应的运行状态,启动相应的工序,自动化操作控制,不需人工干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可选的,所述的第二进水阀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口,所述的第二出水阀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口,所述的第二再生控制阀、第二盐液安全阀、第二快洗排放阀和第二排放阀上各设置有一个进液口,多个所述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二控制盘相连通。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盘控制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从而控制各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实现了运行产水、再生工序。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水力驱动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的交替使用控制方法,其步骤为:s100、第一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第二水处理装置备用;s200、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s300、第一水处理装置备用、第二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s400、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s500、第二水处理装置再生、第一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处理装置和第二水处理装置交替使用,不会出现再生时停止运行产水的情况,实现了一个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另一个水处理装置备用,能够连续运行产水,自动化控制,方便使用。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第一控制盘控制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一外源接收阀打开进水,驱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转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二控制盘控制第一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进水,驱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转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一水处理装置与第二水处理装置交替运行产水,对用水区持续的供应软化水,一个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另一个水处理装置备用,不会出现再生时停止运行产水的现象,自动化控制,方便使用;2、第一控制盘控制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从而控制各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实现了运行产水或者再生工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罐体,2、第一排放口,3、第一喷射器,41、第一进水阀,42、第一出水阀,43、第一再生控制阀,44、第一盐液安全阀,45、第一快洗排放阀,46、第一排放阀,5、第一再生计量机构,6、第一外源接收阀,7、第一控制盘,8、第一进水入口,9、第一出水出口,10、第一出水计量机构,20、第一进水通道,30、第一出水通道,40、第一控制通道,50、第一控制盘进水管道,60、第一再生通道;1'、第二罐体,2'、第二排放口,3'、第二喷射器,41'、第二进水阀,42'、第二出水阀,43'、第二再生控制阀,44'、第二盐液安全阀,45'、第二快洗排放阀,46'、第二排放阀,5'、第二再生计量机构,6'、第二外源接收阀,7’、第二控制盘,8'、第二进水入口,9'、第二出水出口,10'、第二出水计量机构,20'、第二进水通道,30'、第二出水通道,40'、第二控制通道,50'、第二控制盘进水通道,60'、第二再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及交替使用控制方法。
32.参照图1,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的第一水处理装置和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的并与第一水处理装置交替使用的第二水处理装置。
33.第一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源接收阀6、第一控制盘7和控制第一控制盘7运行状态的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第一外源接收阀6上设置有第一再生通道60,其通过第一再生通道60与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相连通。
34.第二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外源接收阀6’、第二控制盘7'和控制第二控制盘7'运行状态的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第二外源接收阀6'上设置有第二再生通道60',其通过第二再生通道60'与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相连通。
35.第一控制盘7与第二外源接收阀6’相连接,第二控制盘7'与第一外源接收阀6相连接。
36.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用于计量第一水处理装置的再生用水量,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为第一再生计量涡轮机构。
37.第一再生计量涡轮机构包括再生涡轮和再生传动齿轮组,再生传动齿轮组包括多个齿轮,再生涡轮与再生传动齿轮组齿轮传动,再生传动齿轮组与第一控制盘7齿轮传动,再生时的进水驱动再生涡轮转动,带动再生传动齿轮组的内齿轮转动,转动的齿轮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
38.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时,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到再生状态,第一控制盘7向第二外源接收阀6'通水,使第二外源接收阀6’打开,第二外源接收阀6’进水驱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转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带动第二控制盘7’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
39.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用于计量第二水处理装置的再生用水量,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带动第二控制盘7'转动,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为第二再生计量涡轮机构。
40.第二再生计量涡轮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再生计量涡轮机构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1.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时,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带动第二控制盘7’转动到再生
状态,第二控制盘7'向第一外源接收阀6通水,使第一外源接收阀6打开,第一外源接收阀6进水驱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转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到运行产水状态,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
42.第一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阀壳、第一罐体1、第一盐液箱和开设在第一阀壳上的第一排放口2,第一排放口外接排放管,第一罐体1固定连接在第一阀壳的底部,第一罐体1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阀壳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入口8和第一出水出口9,第一罐体1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阀壳的第一进水入口8相连通,其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阀壳的第一出水出口9相连通,第一盐液箱设置在第一阀壳的外表面,并与第一罐体1相对设置,第一喷射器3设置在第一盐液箱的出盐液口处,第一阀壳内还设置有第一出水计量机构10及第一喷射器3,第一控制盘7设置在第一阀壳上。
43.第一阀壳内设置有第一进水通道20和第一出水通道30,第一罐体1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通道20与第一进水入口8相连通,第一罐体1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通道30与第一出水出口9相连通。
44.第一出水计量机构10,靠近第一阀壳的第一出水出口9处,用于计量第一水处理装置的产水量并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第一出水计量机构10为第一出水计量涡轮机构。
45.第一出水计量涡轮机构包括出水涡轮和出水传动齿轮组,出水传动齿轮组包括多个齿轮,出水涡轮与出水传动齿轮组齿轮传动,出水传动齿轮组和第一控制盘7齿轮传动,第一出水阀42的出水驱动出水涡轮转动,带动出水传动齿轮组的齿轮转动,转动的齿轮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
46.参照图1和图2,第一阀壳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水阀41、第一出水阀42、第一再生控制阀43、第一盐液安全阀44、第一快洗排放阀45和第一排放阀46。
47.第一进水阀41,靠近第一进水入口8处,并分别连通第一进水入口8与第一进水通道20,用于控制硬水的进入;第一出水阀42,靠近第一出水出口9,并分别连通第一出水出口9与第一出水通道30,用于控制硬水转换成的软化水的流出,第一出水计量机构10位于第一出水阀42与第一出水出口9的通路内;第一再生控制阀43,靠近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位于第一外源接收阀6上方并与第一外源接收阀6并联,第一再生控制阀43分别与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第一进水入口8和第一喷射器3相连通,用于控制硬水的流向;第一盐液安全阀44,位于第一喷射器3与第一出水阀42之间,用于控制第一盐液箱内的盐液与硬水混合后的盐液混合液流入第一罐体1;第一快洗排放阀45,位于第一排放口2内并连通第一出水通道30与第一排放口2,用于控制第一罐体1的第一出水口处的废液的排放;第一排放阀46,位于第一出水通道30内并位于第一快洗排放阀45的下方,其连通第一进水通道20与第一排放口2,用于控制第一罐体1的第一进水口处的废液的排放。
48.第一进水阀41的阀体上开设有两个进液口,第一出水阀42的阀体上开设有两个进液口。
49.第一进水阀41的两个进液口,一个进液口位于第一进水阀41的阀瓣的上方,另一个进液口位于第一进水阀41的阀瓣的下方,可以同时控制第一进水阀41的打开或者关闭。位于上方的进液口泄压,位于下方的进液口有压,即可以打开第一进水阀41。
50.两个进液口也可以位于第一进水阀41的阀瓣的同一侧,同时泄压或者同时有压,使第一进水阀41打开或者关闭。
51.第一出水阀42的两个进液口,其进液口的设置与工作方式与第一进水阀41内进液口的设置与工作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2.第一再生控制阀43的阀体上、第一盐液安全阀44的阀体上、第一快洗排放阀45的阀体上和第一排放阀46的阀体上各开设有一个进液口。
53.第一再生控制阀43的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控制第一再生控制阀43打开或者关闭,第一盐液安全阀44的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控制第一盐液安全阀44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快洗排放阀45的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控制第一快洗排放阀45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排放阀46的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控制第一排放阀46打开或者关闭。例如,第一再生控制阀43的进液口有压,即打开第一再生控制阀43。
54.前述的每个进液口都分别与第一控制盘7相连通。
55.在第一控制盘7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每个进液口与第一控制盘7之间设置一根可以通水的第一控制通道40,通过第一控制通道40使进液口与小孔相连通,当第一控制通道40使进液口与小孔连通后,进液口通过第一控制通道40通水,使进液口出水对第一进水阀41的阀瓣形成压力。
56.当小孔与所对应的第一控制通道40相连通时,即表明此第一控制通道40对应的进液口有压,当小孔与所对应的第一控制通道40不相连通时,即表明此第一控制通道40对应的进液口泄压,从而通过进液口有压或者泄压,实现与此进液口所对应的阀的打开或者关闭。
57.第一控制盘7与第二外源接收阀6'之间通过第一控制通道40相连通,第一控制盘7中的小孔与第二外源接收阀6'对应的第一控制通道40相连通时,第一控制盘7内的硬水进入第一控制通道40,硬水将第二外源接收阀6'打开,第二外源接收阀6'打开后,第二进水入口8'内的硬水通过第二再生通道60'流向第二再生计量机构5',即可带动第二控制盘7'转动。
58.第一控制盘7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盘总进水管50,第一控制盘总进水管50的进水端口靠近第一进水入口8并与第一进水入口8相连通,硬水进入第一进水入口8后通过第一控制盘总进水管50进入第一控制盘7。
59.第二出水计量机构10'为第二出水计量涡轮机构,第二再生计量涡轮机构和第二出水计量涡轮机构转动,都可以改变第二控制盘7'的运行状态。
60.第二阀壳内设置有第二进水通道20'和第二出水通道30',第二罐体1'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通道20'与第二进水入口8'相连通,第二罐体1'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通道30'与第二出水出口9’连通。
61.在第二控制盘7'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每个进液口与第二控制盘7之间各设置一根通水的第二控制通道40'。
62.第二控制盘7'与第一外源接收阀6之间通过第二控制通道40'相连通。
63.第二控制盘7'与第一外源接收阀6之间通过第二控制通道40'相连通,第二控制盘7'中的小孔与第一外源接收阀6对应的第二控制通道40'相连通时,第二控制盘7'内的硬水进入第二控制通道40',硬水将第一外源接收阀6打开,第一外源接收阀6打开后,第一进水入口8内的水通过第一再生通道60流向第一再生计量机构5,即可带动第一控制盘7转动。
64.第二控制盘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盘总进水管50',硬水通过第二控制盘总进水管50'
进入第二控制盘7'。
65.第二水处理装置的其余结构与第一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6.一用一备水处理控制系统的交替使用控制方法,其步骤为:s100、第一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第二水处理装置备用:s110、第一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第一水处理装置中硬水通过第一进水入口进入第一阀壳,第一控制盘开启第一进水阀和第一出水阀,硬水通过第一进水阀、第一进水通道进入第一罐体内,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内的钠离子发生置换上,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使硬水形成软化水,通过开启的第一出水阀,软化水进入第一出水出口,运行产水,向用户供给用水,在出水过程中软化水经过第一出水计量机构,软化水驱动出水涡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使第一控制盘转动到再生工序,第一出水阀关闭,第一控制盘上再生工序的小孔与再生工序相对应的阀的第一控制通道相连通,硬水通过第一控制通道进入,使这些阀内的进液口进水形成压力,从而打开这些阀,启动再生工序;s120、第二水处理装置关闭,处于备用状态。
67.s200、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s210、第一水处理装置吸盐、慢洗s211、吸盐第一控制盘控制开启第一再生控制阀、第一盐液安全阀、第一排放阀,一部分硬水通过第一再生控制阀进入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并驱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转动,另一部分硬水通过第一再生控制阀进入第一喷射器,硬水通过第一喷射器时,在第一喷射器内形成真空负压,第一喷射器将第一盐液箱中的盐液吸出,通过开启的第一盐液安全阀,使盐液与硬水混合,形成盐水混合液,盐水混合液通过第一盐液安全阀和第一出水通道进入第一罐体中,盐水混合液中的钠离子与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钙、镁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置换下来的钙、镁离子废液随水流向上流动进入第一罐体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进水通道,废液通过第一排放阀向第一排放口进行排放;s212、慢洗第一盐液箱中设置空气逆止阀,第一盐液箱中无盐液后,空气逆止阀浮球下落关闭第一盐液箱,第一喷射器中的硬水依照吸盐过程中硬水的流向,对第一罐体内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慢洗。
68.s220、第一水处理装置正向快洗s221、第一控制盘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的带动下继续转动,开始进行快洗,开启第一进水阀、第一快洗排放阀,关闭第一排放阀、第一盐液安全阀和第一出水阀,第一再生控制阀继续打开;s222、硬水通过第一进水阀进入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罐体的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罐体,硬水由上至下穿过离子交换树脂,此时水流速度较快,在快速水流的作用下,冲洗离子交换树脂中残留的盐液及置换后留下的钙、镁离子,冲洗后的废液通过第一罐体的第一出水口流入第一出水通道,然后通过第一快洗排放阀向第一排放口进行排放。
69.同时在正向快洗阶段,硬水通过第一再生控制阀,一部分硬水进入第一再生计量机构,驱动第一再生计量机构转动,另外一部分硬水进入第一喷射器,由于第一盐液安全阀
关闭,水流不会流向第一出水通道,可由第一喷射器将硬水吸入第一盐液箱中,完成注水过程,在第一盐液箱中设有液位控制阀,当注水液面到达设置液位时,液位控制阀关闭,完成注水过程。
70.s230、当第一水处理装置需要启动再生时,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一控制盘转动至再生工序,第一控制盘控制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一控制盘上的小孔与第二外源接收阀对应的第一控制通道相连通,通过硬水将第二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二外源接收阀内的硬水通过第二再生通道流向第二再生计量机构,第二再生计量机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控制盘运行到启动运行产水状态。
71.s300、第一水处理装置备用、第二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
72.s310、第一水处理装置备用当第一再生计量机构计量第一水处理装置的再生水量达到设定值后,第一控制盘也转动完成再生工序,第一控制盘上对应第一再生控制阀的小孔与第一再生控制阀对应的第一控制管道不相连通,第一再生控制阀内的进液口泄压,控制第一再生控制阀关闭,第一再生计量机构停止转动,此时的第一出水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水处理装置停止工作,处于备用状态;s320、第二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第二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的过程与第一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的过程相同个,在此不再赘述。
73.s400、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s410、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第二出水计量机构计量第二水处理装置的产水量达到设定值后,第二控制盘也转动完成运行产水工序,第二控制盘上对应第二进水阀位置的一个小孔与第二进水阀的位于上方的进液口对应的第二控制管道相连通,使此进液口有压,另一个小孔与第二进水阀的位于下方的进液口对应的第二控制管道不相连通,使此进液口泄压,控制第二进水阀关闭;第二控制盘上对应第二出水阀位置的一个小孔与第二出水阀的位于上方的进液口对应的第二控制管道相连通,使此进液口有压,另一个小孔与第二出水阀的位于下方的进液口对应的第二控制管道不相连通,使此进液口泄压,第二出水阀关闭,第二水处理装置即停止运行产水,第二水处理装置开始启动再生,第二水处理装置的再生过程与第一水处理装置的再生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s420、第一水处理装置启动运行产水当第二水处理装置启动再生时,第二再生计量机构带动第二控制盘转动至再生工序,第二控制盘控制第一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二控制盘上的小孔与第二外源接收阀对应的第二控制管道相连通,通过硬水将第一外源接收阀打开,第一外源接收阀内的水通过第一再生通道流向第一再生计量机构,第一再生计量机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控制盘运行到启动运行产水状态。
74.s500、第二水处理装置再生、第一水处理装置运行产水。
7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