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5743发布日期:2022-02-09 02:0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土木工程清洁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直接推动了建筑土木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都在兴建各个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木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粉尘,特别是在刮风天气或有渣土车等施工车辆经过时,施工地附近道路经常会出现尘土飞扬的情况。这些粉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为了对这类道路粉尘进行清理,相关工作人员经常会用到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2657287a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的风力发电组件,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内,蓄电池存储的电能用于整个粉尘吸收装置中用电部件的供电;且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过滤筒旋转,能够利用清洁毛刷对过滤筒外圈的粉尘进行清理,另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9900972u 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该装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得横向杆带动纵向杆转动,纵向杆带动吸气扇转动,吸气扇通过多个吸尘口从外界吸入空气,空气进入圆柱筒内向下运动到清水内部,这两种装置目前存在下列问题:当施工地刮风或有渣土车等施工车辆进出时,沙土扬尘往往四处飞散,而这两种装置在对粉尘进行吸收时,其用于吸尘的进风通道或吸尘口一直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无法快速除去飞扬的粉尘,粉尘吸收率较低,不利于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而简单的采用往复驱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来进行吸尘口的动态吸附以及储尘筒的收纳后的翻转,则其还需要设置额外的电力以及双驱动机构,因此增加了设计成本且双电机的控制逻辑较为复杂,可靠性不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底面四角处均设有刹车轮,所述固定底板右端面中部设有推手,所述固定底板顶面右部后侧设有电源盒,所述电源盒上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固定底板顶面右部前侧设有控制箱,所述固定底板顶面中部设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上侧设有密封盖,所述放置箱右端面中部下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底板顶面中部右侧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吸气端端部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左端穿过通孔右端面并延伸至通孔内腔中部,所述固定底板顶面左侧上方设有u形安装架,所述u形安装架底面四角处均设有支撑腿,所述u形安装架内腔中部
设有主轴,所述主轴后端穿过u形安装架后端面延伸至外侧并连接有带动轴,所述带动轴圆周外壁后侧呈环形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叶轮,所述主轴圆周外壁后侧套设有呈倾斜结构设置的第一工形轮,所述u形安装架前后两端面中部上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工形轮上侧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面后侧设有带动球,所述移动板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放置箱左端面中部上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放置箱内腔中部设有储尘筒,所述储尘筒外壁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储尘筒左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圆周外壁左侧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左端穿过固定孔左端面延伸至外部并转动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端设有承载管,所述承载管上侧设有转动管,所述承载管上端穿过转动管内壁底面并延伸至其内腔,所述承载管圆周外壁上侧套接有承接环,所述转动管圆周内壁下侧开设有与承接环相适配的转动槽,所述转动管上端穿过安装孔顶面延伸至其外侧并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左右两端均设有吸尘斗。
7.优选地,所述主轴圆周外壁前部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板,所述主轴圆周外壁前侧套设有推动环,所述推动环圆周内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主轴圆周外壁后部上下两侧均设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外端设有限制盘,所述第一工形轮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限制盘与相对应的活动槽转动连接,所述推动环后端面右侧铰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后端与第一工形轮前端面右侧铰接。
8.优选地,所述u形安装架中部前侧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后端穿过u形安装架内壁前端面延伸至u形安装架内部并转动连接有第二工形轮,所述第二工形轮内壁与推动环外壁滑动配合,所述螺柱前端设有调节手轮。
9.优选地,所述u形安装架左部上侧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左端面前后两侧均设有l 形支撑杆,所述l形支撑杆下端与u形安装架内壁底面连接固定,所述承载板右端设有齿条,所述转动管圆周外壁中部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承载板顶面后侧设有清洁板,所述清洁板右端面上侧密布有刷毛,所述刷毛与吸尘斗外侧活动接触。
11.优选地,所述套管圆周外壁右侧受限于固定孔内壁并与固定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储尘筒左右两侧均为圆台形结构设置储尘筒右端设有带动柱,所述带动柱圆周外壁右侧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通孔内壁后端面左侧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左端面前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圆周外壁右侧呈环形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叶轮。
12.优选地,所述转轴圆周外壁左侧套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配合,所述第三齿轮直径尺寸大小小于第二齿轮直径尺寸大小。
13.优选地,所述主轴右端受限于u形安装架内壁前端面并与u形安装架内壁前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外壁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管圆周外壁下侧受限于安装孔内壁并与安装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带动球外壁与第一工形轮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承接环圆周外壁与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腿下端与固定底板顶面连接固定。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6.1、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带动轴圆周外壁后侧的多个第一叶轮,u形安装架前后两端面中部上侧的滑槽,第一工形轮上侧的移动板,套管左端的软管,主轴圆周外壁后侧的第一
工形轮以及移动板底面后侧的带动球之间的配合,当建筑工程施工地区由于刮风造成尘土飞扬的情况时,第一叶轮会带动带动轴转动,移动板进而带动转动管、吸尘管及吸尘斗进行往复移动,扩大了本装置对粉尘的吸收范围,使得本装置能够快速的对附近飞扬的粉尘进行吸收,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在主轴圆周外壁前部上下两侧的限位板,推动环圆周内壁上下两侧的限位槽,承接柱外端的限制盘,第一工形轮内部上下两侧的活动槽,推动环后端面右侧的推板,螺柱后端的第二工形轮以及螺柱前端的调节手轮之间的配合,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施工区域道路的实际情况对转动管、吸尘管及吸尘斗的移动范围进行调节,进一步增强了本装置对粉尘的吸收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18.3、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承载板右端的齿条以及转动管圆周外壁中部的第一齿轮之间的配合,使得转动管在往复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吸尘管及吸尘斗绕转动管轴心位置进行转动,进一步增强了本装置对粉尘的吸收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9.4、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承载板顶面后侧的清洁板以及清洁板右端面上侧的刷毛之间的配合,当转动管带动吸尘管及吸尘斗绕转动管轴心位置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吸尘管会与刷毛相接触,这能够防止空气中飞扬的塑料袋等较大的垃圾堵塞吸尘管及吸尘斗,降低了本装置出现故障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20.5、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连接管圆周外壁左侧的套管,转轴圆周外壁右侧的多个第二叶轮,带动柱圆周外壁右侧的第二齿轮以及转轴圆周外壁左侧的第三齿轮之间的配合,且由于第三齿轮直径尺寸大小小于第二齿轮直径尺寸大小,本装置在进行除尘的过程中,储尘筒将绕套管轴心位置进行缓慢转动,这能够防止吸收进储尘筒内部的粉尘对固定位置的透气孔造成堵塞,使得本装置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除尘效率,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中u形安装架剖切后右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中转动管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工形轮及推动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中u形安装架剖切后左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中放置箱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中将储尘筒取出时放置箱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8.图中标号说明:1、固定底板;2、u形安装架;201、滑槽;3、放置箱;301、通孔; 302、固定孔;4、刹车轮;5、密封盖;6、第一工形轮;601、活动槽;7、转动管;701、转动槽;8、推动环;801、限位槽;9、储尘筒;901、透气孔;10、主轴;11、带动球; 12、移动板;1201、安装孔;13、吸尘管;14、支撑腿;15、吸尘斗;16、承载管;17、第一齿轮;18、软管;19、螺柱;20、第二工形轮;21、带动轴;22、第一叶轮;23、承接环;24、调节手轮;25、推板;26、限位板;27、承接柱;28、承载板;29、清洁板; 30、刷毛;31、齿条;32、套管;33、连接管;34、l形支撑杆;35、第三齿轮;36、第二齿轮;37、第二叶轮;38、带动柱;39、引风机;40、吸气管;41、电源盒;42、太阳能电池板;43、推手;44、放置板;45、控制箱;46、转轴;47、限制盘。
30,设置清洁板29及刷毛30的目的是能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塑料袋等较大的垃圾堵塞吸尘斗15,降低本装置出现故障的概率,刷毛30与吸尘斗15外侧活动接触。
35.值得说明的是,套管32圆周外壁右侧受限于固定孔302内壁并与固定孔302内壁转动连接,储尘筒9左右两侧均为圆台形结构设置储尘筒9右端设有带动柱38,带动柱38 圆周外壁右侧套接有第二齿轮36,通孔301内壁后端面左侧设有放置板44,放置板44左端面前侧转动连接有转轴46,转轴46圆周外壁右侧呈环形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叶轮37,设置第二叶轮37的目的是便于在引风机39的作用下带动转轴46及第三齿轮35转动。
36.值得注意的是,转轴46圆周外壁左侧套接有第三齿轮35,设置第三齿轮35及第二齿轮36的目的是使得储尘筒9能够在除尘过程中能够绕套管32轴心位置进行转动,防止吸收进储尘筒9内的粉尘始终集聚在一处堵塞透气孔901降低本装置的除尘效率,第三齿轮 35与第二齿轮36啮合配合,第三齿轮35直径尺寸大小小于第二齿轮36直径尺寸大小,第三齿轮35直径尺寸大小小于第二齿轮36直径尺寸大小的目的是防止储尘筒9转动过快。
37.除此之外,主轴10右端受限于u形安装架2内壁前端面并与u形安装架2内壁前端面转动连接,移动板12外壁与滑槽201内壁滑动连接,转动管7圆周外壁下侧受限于安装孔1201内壁并与安装孔1201内壁转动连接,带动球11外壁与第一工形轮6内壁滑动连接,承接环23圆周外壁与转动槽701转动连接,支撑腿14下端与固定底板1顶面连接固定。
38.当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风沙较大的情况需要对施工区域道路粉尘进行吸收时,首先由工作人员手持推手43将本装置推动至指定位置,然后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作用下,引风机39运行,放置箱3、储尘筒9、软管18及转动管7内部随即呈负压状态,道路附近飞扬的粉尘在气压作用下依次由吸尘斗15、吸尘管13、软管18及套管32进入储尘筒9收集,与此同时,在风力作用下,第一叶轮22带动带动轴21及主轴10转动,第一工形轮6跟随转动,由于带动球11外壁与第一工形轮6内壁滑动连接,因此移动板12随即带动转动管7、尘管13及吸尘斗15进行前后往复移动,扩大本装置的吸尘范围,在转动管7进行往复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齿轮17与齿条31啮合连接且转动管7圆周外壁下侧受限于安装孔1201内壁并与安装孔1201内壁转动连接,转动管7会带动吸尘管13及吸尘斗15绕转动管7轴心位置进行转动,提高本装置除尘效率,此外当吸尘斗15与刷毛30接触时,刷毛30会除去吸尘斗15外端包覆的垃圾,在此过程中,由于放置箱3内的空气被引风机39送向外侧,因此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第二叶轮37带动转轴46及第三齿轮35转动,由于第三齿轮35与第二齿轮36啮合配合,第二齿轮36随即带动带动柱38、套管32及储尘筒9绕套管32轴心位置进行转动,防止本装置除尘效率降低。如此往复,直至将飞扬的粉尘吸收完毕,即可在木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完成对道路粉尘进行吸收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