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用生态沟渠的修建方法

文档序号:28167129发布日期:2021-12-24 22: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沟体尺寸设计、第二步种植孔设计、第三步沟体稳固性设计、第四步植物配置、第五步运行管理。所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对生态沟渠的沟体进行加固处理;所述第四步、第五步对生态沟渠进行管理,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对污染进行去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尺寸设计加固处理为:沟渠采用平底,根据水流坡降,选取排滞深度为0.6m,包含日常水深0.2m,日常水深0.1~0.2m,超高0.2m,确定沟深为1.0m,排涝需满足10年一遇的1~3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的要求,排涝设计模数按2.0m3/(km2·
s)计,在该流量下流速满足不冲不淤的要求,渠底宽度取最小值0.5m,边坡系数取0.25时,按流量校核,流速满足规范要求,沟壁边坡系数放大至0.4,则上宽为1.3m,比传统混凝土渠横截面积扩大2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设计加固处理为:种植孔选取有效面积大和无应力集中点的圆形孔,最大程度降低开孔对沟底和沟壁预制板造成的强度损伤,尺寸设为500mm
×
1200mm,利用污水处理技术中的廊道原理,并根据常规水生植物最小生长面积,采用“s”型交错方式布设3个d150mm孔洞,减缓流速,沟壁多孔板尺寸设为600mm
×
1200mm,根据常年降雨特征和农田排水径流比,计算得出沟渠不同深度的侧壁受水流冲刷概率,沟壁板种植孔开设于距板底45cm以上,设12个d100mm孔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稳固性设计加固处理为:沟壁板板厚设为4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标号取c20,钢筋选用hpb300级热轧钢筋(φ4mm),钢筋露出部分伸入沟渠顶面的现浇水泥板内;同时,强度设计部分采用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的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施工过程中,在沟壁土体夯实的基础上,贴紧铺设一层三维植物网em2,上端预留有100mm伸入沟壁顶部的廊道上,之后铺盖预制沟壁多孔板;利用沟壁植物根系与三维植物网的锚固作用达到沟渠结构稳定,待沟壁植物生长稳定后,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板





草”的复合护面层,增强纵向雨水和横向水流的冲蚀能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配置和运行管理,所述植物配置,按照植物量大、净化效果好、易于回收利用的筛选原则,蛇莓草种植在沟底,沟岸和沟壁种植千屈菜、鸢尾、玉带草。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管理内容包括:a完善农田排水系统管理,临近河道的农田,通过田埂、沟渠修整,农田径流排水不直接进入周边水体,确保氮、磷污染物在生态沟渠中得到去除,b水生植物收割处理,蛇莓、千屈菜、鸢尾、玉带草地上氮磷含量以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在10月中旬达到最高值,确定10月中旬为水生植物最佳收割期,c沟底淤泥清理,水生植物收割后,须清除渠底淤泥,在维持排水沟渠水利功能的同时,保障生态功能,阻断内源污染的发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用生态沟渠的修建方法,五个步骤:第一步沟体尺寸设计、第二步种植孔设计、第三步沟体稳固性设计、第四步植物配置、第五步运行管理,按照生态沟渠首先应满足农田排涝防滞要求、后兼顾生态拦截的原则,构建了一种抗侵蚀型生态沟渠。在结构设计方面,根据沟渠水力学和工程力学特征,合理布设植物种植孔,并采用护坡加固技术,利用根系与三维植物网之间的锚固作用达到沟体结构稳定;在净化效果方面,通过大田径流实验,对玉米种植地径流氮、磷污染物拦截效果方面进行监测评估,并提出后期管理对策,确保运行后期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净化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福 张双梅 叶嘉辉 周士琦 刘亦晗 梁竣博 胡彬彬 周丽丽 贾燕锋 孙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1/12/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