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3910发布日期:2022-02-19 13:5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以及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未来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建筑垃圾的处理,并且将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可以进一步利用;现有技术中,对可回收的建筑垃圾骨料的需要进行清洗,并且需要通过不同的装置对骨料中的废铁和轻物质进行分选,需要通过多个装置多次进行处理,工序复杂且繁多,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下方设有第一分离腔,所述第一分离腔内设有第一分离机构,所述第一分离机构的下方设有烘干室,所述烘干室的一侧设有第二分离腔,所述第二分离腔内设有第二分离机构,所述第二分离机构的上方设有储水腔,所述第二分离腔的下方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分别与储水腔和第二分离腔连通。
5.优选的是,所述储水腔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端向所述第二分离腔内注水,所述第一分离腔向所述第二分离腔内输入破碎后的骨料。
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包括电磁铁板,所述电磁铁板远离所述第二分离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离腔的侧壁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通过弹性回复机构与所述第一分离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电磁铁板的另一端为活动端。
7.优选的是,所述电磁铁板的上方设有推动机构,所述第一分离腔和所述储水腔之间设有动力腔,所述第一分离腔远离所述储水腔的一侧设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推动板。
8.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底面与所述烘干室的底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分离腔内滑动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过滤机构连通的漏水孔,所述过滤箱靠近所述烘干室的一侧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驱动所述过滤箱在所述
第二分离腔和烘干室内滑动。
9.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分离机构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靠近所述过滤箱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铲,所述活动铲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其上下活动,所述活动铲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控制其左右移动,所述活动铲的活动端为弹性可伸缩设置。
10.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螺杆外侧,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分离腔的侧壁上,且其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二分离腔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铲铰接;
11.所述第二螺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且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腔顶部的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分离腔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柱的底端转动设有清扫筒,所述清扫筒的表面设有多个可变形毛刺,所述清扫筒通过第三驱动部进行驱动;
12.所述活动铲的活动端设有弹性活动部,所述弹性活动部靠近所述活动铲的一侧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活动铲的活动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活动铲的活动端与所述滑槽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铲的底面设有多个滤水孔。
13.优选的是,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第二分离腔的一端内侧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上方设有挡环,所述环形挡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顶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凸台的外侧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顶面与所述凸台的侧面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且所述铰接轴上设有卷簧,所述凸台下方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有与所述翻转板对应的第一容纳孔,所述凸台外侧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有与所述翻转板对应的第二容纳孔,所述翻转板在所述卷簧的作用下,其一端的底面与所述环形挡板的顶面抵接,且其另一端的顶面与所述凸台的底面抵接;
14.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过滤板下方滑动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过滤板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上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板上向上延伸设有圆筒,所述翻转板远离所述挡环的一端底面与所述第二过滤板之间连接有钢绳;
15.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出水孔;
16.所述第二过滤板通过第四驱动部控制其上下移动。
17.优选的是,所述管体的出水孔与储水腔通过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水流通道靠近所述出水孔的水平连通处设有流量监测器,所述流量监测器与所述本体的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流量监测器检测到所述出水孔的出水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通过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第四驱动部工作。
18.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五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
19.所述弹性回复机构包括套轴,所述套轴固定套设在转动轴的外侧,且所述套轴转
动连接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套轴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设有转动轮,所述套轴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转动轮对应的第一弧形槽,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套轴的一端设有的转动轮的两侧抵接设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远离所述转动轮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抵接杆的一端设有抵接块;
20.所述套轴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所述套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卡接的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
21.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球体,所述球体远离所述套轴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远离所述球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块。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通过第一分离机构实现对废铁的收集分选,通过第二分离机构和水实现对轻物质的收集和分选,以及对骨料的清洗,通过烘干室,实现对分离后的骨料进行烘干处理,通过过滤机构和储水腔,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更加环保;由此通过一个装置便可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分类以及清洗,节约时间和精力。
24.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第一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第二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弹性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过滤机构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过滤机构应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弹性回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中水流通道的截面示意图。
34.1为本体、110为第一分离腔、120为烘干室、130为第二分离腔、140为储水腔、141为出水端、150为动力腔、160为收集腔、170为水流通道、2为破碎机构、3为第一分离机构、310为电磁铁板、320为转动轴、330为弹性回复机构、331为套轴、332为转动杆、333为转动轮、334为第一弧形槽、335为抵接杆、336为第二弹簧、337为抵接块、338为第二弧形槽、339为球体、3310为第一挡块、3311为第三弹簧、3312为第二挡块、340为推动机构、341为第一驱动部、342为第一螺杆、343为推动板、4为第二分离机构、410为收集箱、411为第二电动伸缩杆、420为活动铲、421为弹性活动部、422为滑槽、423为第一弹簧、430为驱动组件、431为第二驱
动部、432为第二螺杆、433为第一连接板、434为活动块、435为铰接杆、436为第三螺杆、437为第二连接板、438为活动柱、439为清扫筒、5为过滤机构、510为管体、511为出水孔、520为环形挡板、530为挡环、540为第一过滤板、541为第一容纳孔、542为第二容纳孔、550为凸台、551为第一过滤孔、560为翻转板、561为卷簧、570为连接杆、580为第二过滤板、581为第二过滤孔、590为钢绳、6为过滤箱、7为第一电动伸缩杆、8为流量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6.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7.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破碎机构2,所述破碎机构2下方设有第一分离腔110,所述第一分离腔110内设有第一分离机构3,所述第一分离机构3的下方设有烘干室120,所述烘干室120的一侧设有第二分离腔130,所述第二分离腔130内设有第二分离机构4,所述第二分离机构4的上方设有储水腔140,所述第二分离腔130的下方设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分别与储水腔140和第二分离腔130连通。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清洗过滤分类装置主要用于需要进行二次破碎和分选的建筑垃圾,本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建筑垃圾从进料口进入至破碎机构2内,破碎机构2可选用破碎辊,经过破碎辊破碎的骨料下落至第一分离腔110中,第一分离腔110内的第一分离机构3主要用于将骨料中废铁分选出来,然后将没有废铁的骨料输送至第二分离腔130内,然后通过储水腔140同时向第二分离腔130内注水,骨料内含有的轻物质便浮在水面上,轻物质主要是木料、塑料等较轻的骨料,第二分离机构4将轻物质进行收集分选,然后,第二分离腔130内清洗骨料的废水会从过滤机构5进行过滤并排出,过滤机构5主要对泥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会通过储水腔140与过滤机构5连通的一侧设有的水泵进行抽取,储水腔140内也可设置过滤层,用于进一步过滤废水,然后经过过滤后的废水可再次进行循环利用;第二分离腔130内的水排干净后,骨料后会被输送至烘干室120,烘干室120对剩下的骨料进行烘干处理;
39.本体1上还可设有控制端,控制端用于控制破碎机构2、第一分离机构3、第二分离机构4、烘干室120、储水腔140以及过滤机构5的协同配合工作。
4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分离机构3实现对废铁的收集分选,通过第二分离机构4和水实现对轻物质的收集和分选,以及对骨料的清洗,通过烘干室120,实现对分离后的骨料进行烘干处理,通过过滤机构5和储水腔140,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更加环保;由此通过一个装置便可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分类以及清洗,节约时间和精力。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腔140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水端141,所述出水端141向所述第二分离腔130内注水,所述第一分离腔110向所述第二分离腔130内输入破碎后的骨料。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储水腔140底部的出水端141朝向第二分离腔130,在第一分离腔110向第二分离腔130内输送骨料的同时,本体1上设有的控制端控制出水端141向第二分离腔130内注水,具体的可以是在出水端141设置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
端电连接,当装置开始工作时,控制端便可控制电磁阀开启,向第二分离腔130内注入定量的水,用于骨料的清洗,和轻物质的分选。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离机构3包括电磁铁板310,所述电磁铁板310远离所述第二分离腔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离腔110的侧壁通过转动轴320连接,所述转动轴320的两端通过弹性回复机构330与所述第一分离腔110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电磁铁板310的另一端为活动端;
44.所述电磁铁板310的上方设有推动机构340,所述第一分离腔110和所述储水腔140之间设有动力腔150,所述第一分离腔110远离所述储水腔140的一侧设有收集腔160,所述收集腔160与所述第一分离腔110连通,所述推动机构340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腔150内的第一驱动部341,所述第一驱动部34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342,所述第一螺杆342上螺纹连接有推动板343。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装置开始工作时,电磁铁板310通电,其表面带有磁性,从破碎机构2下落的骨料与电磁铁板310接触,含有的废铁会被吸附在电磁铁板310上,当电磁铁板310上的骨料达到一定量时,电磁铁板310会沿转动轴320向下翻转,将骨料输送至第二分离腔130内,当除了废铁的骨料都输送完后,电磁铁板310会再次恢复至水平状态,然后使电磁铁板310断电,其不再对废铁产生吸附作用,此时控制端控制第一驱动部341工作,驱动第一螺杆342转动,第一螺杆342转动带动推动板343向收集腔160的一侧移动,同时推动板343将电磁铁板310表面的废铁推动至收集腔160内,实现对废铁的收集,然后第一驱动部341驱动第一螺杆342反向转动,使得推动板343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下次的使用。
4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在转动轴320的两端设置弹性回复机构330,在电磁铁板310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弹性回复机构330为转动轴320提供弹性阻力,减缓转动轴320的径向受力,为其转动提供弹性支撑;通过设置的电磁铁板310可对废铁进行吸附分选,然后通过第一螺杆342和推动板343实现对废铁的收集,并将废铁集中收集在收集腔160中,统一进行处理。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离腔130的底面与所述烘干室120的底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分离腔130内滑动设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过滤机构5连通的漏水孔,所述过滤箱6靠近所述烘干室120的一侧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驱动所述过滤箱6在所述第二分离腔130和烘干室120内滑动;
48.所述第二分离机构4包括:收集箱410,所述收集箱410的上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41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411靠近所述过滤箱6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铲420,所述活动铲420通过驱动组件430控制其上下活动,所述活动铲420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411控制其左右移动,所述活动铲420的活动端为弹性可伸缩设置。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开口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411,在初始状态,过滤箱6位于第二分离腔130内,并且过滤箱6的侧壁刚好将第二分离腔130和烘干室120进行隔离,使得水和骨料不会直接进入至烘干室120内,装置开始工作时,水和骨料都是进入至过滤箱6内,此时的第二电动伸缩杆411为收缩状态,使得活动铲420收纳至收集箱410的上方,当过滤箱6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位不会超过过滤箱6的高度,且第一分离腔110不在向过滤箱6内输送内骨料时,第二电动伸缩杆411伸长的同时配合驱动组件430,使得活动铲420向右且向下移动,伸入至过滤箱6中,然后再通过驱动
组件430使得活动铲420向上移动,将浮在水面上的轻物质捞起,水从活动铲420的底面漏出,最后使得活动铲420的处于向收集箱410的一侧倾斜状态,活动铲420内的轻物质便随着倾斜面倒入至收集箱410中进行收集,然后再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411和驱动组件430的配合使得活动铲420再收回至收集箱410的上方,便于下次直接使用;轻物质被收集完成后,启动储水腔140与过滤机构5连通处设有的水泵,使得过滤箱6内的废水通过抽吸力,从过滤箱6底部的漏水孔,经过过滤机构5进入至储水腔140内,便于再次利用,过滤箱6内的水排干后,本体1上设有的控制端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7工作,使得过滤箱6从第二分离腔130移动至烘干室120中,此时,过滤箱6左侧壁刚好将第二分离腔130和烘干室120隔离,烘干室120内可设置风扇或者用于加热烘干的设备,对过滤箱6内的骨料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成后,将过滤箱6内的骨料取出,再次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7使过滤箱6再次回到第二分离腔130内,便于下次使用。
5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活动铲420的端部为弹性可伸缩装置,使得活动铲420在第二分离腔130内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与第二分离腔130的侧壁抵接,使得浮于水面上的轻物质能够被完全捞起,过滤箱6的内侧壁与第二分离腔130的侧壁平齐设置,在活动铲420向右且向下移动过程中,使得在活动铲420插入水中时能够沿着边处插入,对于轻物质的捞取率提升,并且可反复进行捞取。
5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430包括第二驱动部431,所述第二驱动部43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螺杆432外侧,所述第二螺杆43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分离腔130的侧壁上,且其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33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33设置在第二分离腔130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杆43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块434,所述活动块434的底部铰接有铰接杆435,所述铰接杆435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铲420铰接;
52.所述第二螺杆43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433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杆436,所述第三螺杆43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433,且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腔130顶部的第二连接板437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螺杆43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柱438,所述活动柱43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分离腔130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柱438的底端转动清扫筒439,所述清扫筒439的表面设有多个可变形毛刺,所述清扫筒439通过第三驱动部进行驱动;
53.所述活动铲420的活动端设有弹性活动部421,所述弹性活动部421靠近所述活动铲420的一侧底部设有滑槽422,所述活动铲420的活动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422内,且所述活动铲420的活动端与所述滑槽42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23,所述活动铲420的底面设有多个滤水孔。
5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活动铲420向右且向下移动过程中,活动铲420初始状态为水平放置,首先是第二电动伸缩杆411和第二驱动部431同时开始工作,控制第二螺杆432转动,使得活动块434向右侧移动,同时第二电动伸缩杆411同步控制活动铲420向右移动,保持活动铲420为水平状态,当活动铲420移动到可以向下移动的位置时,此时第二电动伸缩杆411先停止工作,控制第二螺杆432转动使得活动铲420向下转动一定角度,然后保持此角度后,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411和第二驱动部431再次同步工作,使得活动铲420的端部能够沿水的边沿处插入,直至活动铲420的端部与第二分离腔130的侧壁抵接,
停止第二电动伸缩杆411的工作,然后第二驱动部431单独工作,使得活动铲420向上移动,将浮在水上的轻物质捞起,水便从活动铲420上的滤水孔再次排出至过滤箱6内,活动铲420向上移动一定角度后,清扫筒439上的毛刺便与活动铲420接触,此时清扫筒439在活动柱438和第三螺杆436的驱动下已到达第三螺杆436的最右端,第三驱动部驱动清扫筒439顺时针旋转,辅助将活动铲420上的轻物质扫向收集箱410中,然后随着第二驱动部43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11的配合工作,活动铲420收回,收回的过程中,清扫筒439也向活动铲420移动的同一方向移动,当轻物质被收集完后,活动铲420恢复至水平状态,通过第二驱动部43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11的配合工作,使得活动铲420被完全收回,便于下次使用,此处第二驱动部43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11配合的原理与活动铲420伸出时两者配合的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管体510,所述管体510靠近所述第二分离腔130的一端内侧设有环形挡板520,所述环形挡板520的上方设有挡环530,所述环形挡板520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板540,所述第一过滤板540的顶部设有凸台550,所述凸台550上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551,所述凸台550的外侧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翻转板560,所述翻转板560的顶面与所述凸台550的侧面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且所述铰接轴上设有卷簧561,所述凸台550下方的所述第一过滤板540上设有与所述翻转板560对应的第一容纳孔541,所述凸台550外侧的所述第一过滤板540上设有与所述翻转板560对应的第二容纳孔542,所述翻转板560在所述卷簧561的作用下,其一端的底面与所述环形挡板520的顶面抵接,且其另一端的顶面与所述凸台550的底面抵接;
56.所述第一过滤板540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70,所述第一过滤板540下方滑动设有第二过滤板580,所述连接杆570穿过所述第二过滤板580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580上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581,所述第二过滤板580上向上延伸设有圆筒582,所述翻转板560远离所述挡环530的一端底面与所述第二过滤板580之间连接有钢绳590;
57.所述管体51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储水腔140连通的出水孔511;
58.所述第二过滤板580通过第四驱动部控制其上下移动。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废水从过滤箱6的底部排出,首先流向至凸台550,从凸台550上的第一过滤孔551进行第一次过滤,凸台550的周向可设置与第二过滤板580上的圆筒582类似的挡水筒,使得废水不会流入至环形挡板520上,会首先从挡水筒流入至凸台550上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再流入至圆筒582内,通过第二过滤板580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二过滤孔581小于第一过滤孔551的直径,然后经过两次过滤后,废水中的泥沙被第一过滤孔551和第二过滤孔581挡住,过滤后的水从出水孔511排出,并由水泵抽吸至储水腔140内;当废水中的泥沙量过大,导致第一过滤孔551被堵住时,此时从出水孔511排出的水量较小,控制端便控制第四驱动部工作,使得第二过滤板580向下移动,进而通过钢绳590带动翻转板560向下翻转,使得第一容纳孔541和第二容纳孔542被打开,废水便直接通过第二过滤板580进行过滤,在短时间内可起到对过滤救急的作用,控制端在控制第四驱动部工作时,会通过本体1上设有的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人们过滤机构5需要进行清理,但是不会影响本次使用,使得过滤机构5的使用更加智能,且不影响过滤效果;在第四驱动部驱动第二过滤板580上移时,通过卷簧561的弹性作用便可使得翻转板560将第一容纳孔541和第二容纳孔542进行封堵,便于下次备用过滤,提升过滤机构5的使用智能性。
6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510的出水孔511与储水腔140通过水流通道170连通,
所述水流通道170靠近所述出水孔511的水平连通处设有流量监测器8,所述流量监测器8与所述本体1的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流量监测器8检测到所述出水孔511的出水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通过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第四驱动部工作;
61.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端电连接;
62.所述流量监测器8对出水孔511的出水流量监测步骤如下:
63.步骤1、所述流量监测器8将所述水平连通处的横截面竖向分成n份,形成n-1份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流速检测线;
64.步骤2、计算每个流速检测线上的平均流速:
[0065][0066]
其中,为第i个流速检测线上的平均流速,i=1,2,3

,n-1,v
ij
为第i个流速检测线上的第j个检测点的流速,j=1,2,3

,m;
[0067]
步骤3、计算所述出水孔511的出水流量q:
[0068][0069]
其中,为每个流速检测线上的平均流速,a1,a2,a3,

,ai,a
i+1


,an分别为n份横截面中每个横截面的面积,μ为流量监测器8所在处的横截面流速系数;
[0070]
步骤4、根据计算出的出水流量q,与预设的出水流量q0做比较,若q≥q0,则表示所述出水孔511处的流量正常,所述过滤机构5可正常工作;若q《q0,则表示所述出水孔511处的流量异常,此时,通过控制端控制所述第四驱动部工作,并同时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
[007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流量监测器8在所述过滤箱6开始排水时开始工作,也就是储水腔140处的水泵开始抽水时开启,将通过水流监测器所在处的水流通道170的横截面积进行划分,并对不同流速检测线上的不同深度的水位的流速进行检测,并通过步骤2和步骤3的公式计算出水流量,使得对出水流量检测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防止水流只从水流通道170的底部通过,导致流量检测的不准确而出现检测误差,其中μ为流速系数,这里可以取值为0.8~0.85;通过对水流量的监测,可以准确的预知过滤机构5的工作情况,并对过滤机构5采取应急措施,且同时可提醒人们对过滤机构5进行清理或更换,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稳定。
[007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320的一端与设置在本体1内的第五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
[0073]
所述弹性回复机构330包括套轴331,所述套轴331固定套设在转动轴320的外侧,且所述套轴331转动连接在所述本体1内,所述套轴331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本体1转动连接的转动杆332,所述转动杆332的两端均设有转动轮333,所述套轴331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转动轮333对应的第一弧形槽334,所述转动杆332远离所述套轴331的一端设有的转动轮333的两侧抵接设有抵接杆335,所述抵接杆335远离所述转动轮333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336,所述第二弹簧336远离所述抵接杆335的一端设有抵接块337;
[0074]
所述套轴331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338,所述套轴33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槽338卡接的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1内;
[0075]
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球体339,所述球体339远离所述套轴331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块3310,所述第一挡块3310远离所述球体339的一侧设有第三弹簧3311,所述第三弹簧3311远离所述第一挡块3310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块3312。
[007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电磁铁板310为初始水平状态时,位于上端的转动轮333卡接至第一弧形槽334内,球体339卡接至距离第一弧形槽334最远的第二弧形槽338内,球体339可相对第一挡块3310转动,位于下端的转动轮333分别与两个抵接杆335接触;在电磁铁板310上堆积一定量的骨料后,第五驱动部开启,控制转动轴320转动,使得电磁铁板310向下转动,此时,转动轴320带动套轴331转动,在第一弧形槽334的驱使下转动杆332旋转,位于上端的转动轮333与第一弧形槽334脱离,位于下端的转动轮333会压缩一侧的抵接杆335使得第二弹簧336压缩,球体339卡入至另一个第二弧形槽338中,骨料倾倒并输送至第二分离腔130中,当一瞬间骨料滑入至第二分离腔130时,转动轴320受惯性会在骨料倾倒后产生回转的趋势,此时在球体339与第二弧形槽338卡接的情况,并且在第三弹簧3311的弹性作用下,为套轴331提供弹性支撑,进而对转动轴320的惯性回转提供弹性阻止力,防止转动轴320受力不平衡或受力过大而容易损坏,在骨料倾倒完成后,第五驱动部使转动轴320回转,进而使套轴331回转,套轴331在第二弹簧336和第三弹簧3311的作用下限位回转至初始位置,保持电磁铁板310为水平状态。
[007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9]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