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3411发布日期:2022-06-29 13:4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2.龟鳖工厂化养殖是我国新兴的特色养殖产业,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对周围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已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问题。目前,对养殖尾水主要采用生态沟、生态渠与人工湿地等组合工艺及厌氧沼气发酵技术,但针对龟鳖工厂化养殖尾水水质特点的高效处理技术还很缺乏,普遍存在稳定性差、可操作性差,水质难以达标排放等问题,而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养殖场来说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很难承受。由于现有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存在脱节,缺乏设计单位、生产部门、配套单位以及用户的有效参与,增大了开发成本,降低了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成熟性,影响后期的成果转化。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6.(一)尾水收集:通过渠道将温室、窖塘串联后将尾水收集至预处理窖中;
7.(二)预处理:构建预处理子系统,建设格栅井、调节窖、水解酸化窖、接触氧化窖、消毒窖,划分出静置、曝气、复合菌种和净化四个分区功能;
8.(三)静置:静置窖设置在场区交通便捷地点,在窖内布设毛状结构物,均挂在聚乙烯线绳或不锈钢丝上,方向与来水方向垂直;
9.(四)净化:在滤窖中采用两排蜂窝块结构搭建外部结构,蜂窝块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并在内部填充吸附材料;
10.(五)生态处理:在仿自然处理窖的窖底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四周种植挺水植物,中间布设增氧设施,并放养一定量的青虾、鲢、鳙、螺蛳;
11.(六)人工净化:在净化窖内填充高分子材料、在窖中表面种植挺水植物;
12.(七)曝气:在曝气窖中铺设曝气盘或微孔曝气管,窖底铺设隔绝层;
13.(八)养殖尾水经治理后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利用。
14.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渠道内种植用于初步净化水质和分解氧化污染物的水生植物以及布设用于初步净化的填料。
15.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静置窖的面积为整个养殖场面积的1/15~1/20。
16.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毛刷的布设密度为每10~15m一支。
17.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两排蜂窝块的间隔不少于2m。
18.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吸附材料可以为块状,所述块状可以为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具体应用可以为陶瓷珠或火山石。
19.优选地,所述步骤(五)中仿自然处理窖内还设置有s型滤网挂膜。
20.优选地,所述骤(六)中高分子材料为不同粒径的石子或磁珠。
21.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净化窖中的挺水植物的配比面积不低于养殖水面的1/50。
22.优选地,所述步骤(七)中曝气窖窖底的隔绝层为地工膜。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发明通过构建“温室+外塘+特色品种窖塘废水预处理子系统

静置

一级净化

滤网s循环

二级净化

三级净化

曝气消毒

养殖窖塘+稻渔绿色种养

静置”多级生态循环系统,采用化学、物理、生物学方法使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再利用,同时与相应的水产养殖模式有机结合达到了生态和谐,实现了以尾水治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26.一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7.(1)按照《淡水窖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及其修订和相关强制性要求,对温室工厂化养殖、窖塘养殖和其它形式养殖空间和水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整体性研究,优化制定、设计尾水达标排放生物工程治理工艺方案路线。
28.(2)在养殖集中区、设施化养殖基地等污染集中区,按照《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逐步开展包含静置窖、净化处理窖、表面流人工湿地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9.(3)构建“温室+外塘+窖塘废水预处理子系统

静置

一级净化

滤网s 循环

二级净化

三级净化

曝气消毒

养殖窖塘+稻渔绿色种养

静置”多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30.(4)因地制宜落地实施尾水生态净化区,面积占比≥12~15%。其中:预处理子系统中提升静置、曝气、复合菌种和净化4个分区功能;形成300m3/d以上的尾水预处理能力;锅炉水膜除尘系统2t/h、循环水窖20m3;新建格栅井6m2、调节窖225m2、水解酸化窖135m2、接触氧化窖134m2、消毒窖17.5m2;管渠连接大静置窖,面积≥10~20亩,水深≥2m;大表比面积材料填充净化坝;依次联结三级净化窖,为总面积的50~60%,布设净化网膜+水生植物+絮凝+滤食鱼类;曝气窖底增氧+光合细菌,面积达30亩。
31.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32.(一)尾水收集:将温室、窖塘串联,用管渠将尾水收集至预处理窖;渠道种植护坡和水质净化植物,苦草、轮叶黑藻、睡莲、鸢尾、茭白、莲等;用于增加水体污染物的氧化和阻滞水体中的悬浮物,在养殖场原有排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或悬挂毛刷等生物填料,同时可布设曝气盘。
33.(二)预处理:建格栅井、调节窖、水解酸化窖、接触氧化窖、消毒窖,形成静置、曝气、复合菌种和净化四个分区功能,其功能类似尾水治理大系统微缩系统,以提高整体净化作用。
34.(三)静置:用于去除悬浮物、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降低尾水cod;保持水体滞留时间。静置窖设在场区交通便捷地点,便于处理静置物。静置窖的面积为整个养殖场面积的
1/15~1/20。同时,在整个静置窖内布设毛刷等生物膜固着材料,密度每10~15m一支,挂在聚乙烯线绳或不锈钢丝上,方向与来水方向垂直。
35.(四)净化:用两排蜂窝块结构搭建外部结构,间隔不少于2m,蜂窝块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两排蜂窝块内部填充陶瓷珠或火山石等吸附材料,用于最大程度地处理有机污染物。在内部填充介质上,结合景观效果种植部分植物。
36.(五)生态处理:主要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的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仿自然处理窖底部种植沉水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如:荷花、睡莲、鸡头米等,四周种植挺水植物如:茭白、美人蕉、鸢尾等,中间布设增氧喷水设施。仿自然处理窖中可放养一定量的青虾、鲢、鳙、螺蛳等,利用其设施,将氮磷等营养元素转变为优质水产品。设置s型滤网挂膜,以增加流水路径距离。
37.(六)人工净化:主要用于悬浮物净化和氮磷等元素去除。可采用水泥窖内填充不同粒径的石子或磁珠等高分子材料。表面种植挺水植物,如美人蕉、鸢尾、再力花等。配比面积不低于养殖水面的1/50。
38.(七)曝气:用于增加水体中溶氧量,加快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在曝气窖内铺设曝气盘或微孔曝气管。若利用河道来做曝气窖,则应注意若底泥较厚,应铺设地工膜作为隔绝层,防止底泥污染物的释放。
39.(八)养殖尾水经治理后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利用,以《淡水窖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为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25mg/l,总磷≤ 1.0mg/l,总氮≤5.0mg/l。
40.(九)硬化尾水治理区道路,美化环境景观。
41.通过在养殖集中区、设施化养殖基地等污染集中区,依据本发明逐步开展包含静置窖、净化处理窖、表面流人工湿地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温室+ 外塘+特色品种窖塘废水预处理子系统

静置

一级净化

滤网s循环

二级净化

三级净化

曝气消毒

养殖窖塘+稻渔绿色种养

静置”多级生态循环系统,采用化学、物理、生物学方法使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再利用,同时与相应的水产养殖模式有机结合达到生态和谐,从而形成“五区三坝”包括尾水收集区、尾水预处理区、生态沟渠净化区、生态湿地净化区和生态蓄水窖净化区、净化坝、溢流坝、潜流坝。生物工程面积>120亩,覆盖面积>750亩;净化尾水>98%,悬浮物≤100mg/l、ph 6.0-9.0、总磷≤1.0mg/l、总氮≤5.0mg/l、化学需氧量cod≤25mg/l,悬浮物、ph、tp/tn、高锰酸盐指数符合国家行业ⅱ标准;产品优质率>99%,养殖节水>20%,增效≥25%的预期成果。
42.本发明通过湿地循环净化,达到养殖尾水零排放,实现以尾水治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生态环保共赢可持续发展目标。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