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5897发布日期:2021-12-15 08:0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臭河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工业化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准的提高,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入了城市河道中,城市河道污染也成了迫在眉睫急待解决的问题。河道周边只要有人生产生活,就一定会产生各种垃圾,会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的现象,造成河水严重污染,很容易造成水体有害物质超标、含氧量不足和富营养化等现象,导致大量的水生生物不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面临灭亡。河道水生生态系统进行恶性循环,生态平衡遭到严重地破坏。当前不少城市由于各类排水口、截流井与溢流井、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不当,导致大量地下水、河水等外来水通过排水口、管道和检查井的各种结构性缺陷进入排水管道,加之雨污混接和污水直排,周边居民生活污水不断汇入河道,河道水质难以通过自净能力维持水质情况,尤其是夏季,河道形成黑臭问题,严重影响景观环境及周围居民生活环境。
3.物理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空隙,通过强大的吸附、交换作用来主要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嗅味、微污染物质等,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在净化受污染水方面较为通用和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目前使用的黑臭河道物理吸附治理装置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包括河道以及多个在河道内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吸附治理机构;其中:
6.吸附治理机构包括第一吸附箱、第二吸附箱,第一吸附箱、第二吸附箱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固定在河道内并且第一吸附箱、第二吸附箱的长度与河道宽度相适配,第一吸附箱、第二吸附箱的迎水侧壁以及背水侧壁均呈网格状;
7.第一吸附箱具有顶端开口的第一吸附腔,第一吸附腔内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盒,第一吸附盒活动安装在第一吸附箱内且第一吸附盒的迎水侧壁、背水侧壁均呈网格状,第一吸附盒内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
8.第二吸附箱具有顶端开口的第二吸附腔,第二吸附腔内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盒,第二吸附盒活动安装在第二吸附箱内且第二吸附盒的迎水侧壁、背水侧壁均呈网格状,第二吸附盒内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
9.优选的,第一吸附箱与第二吸附箱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盒,连接盒两端分别与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连接并且连接盒的高度与第一吸附箱、第二吸附箱的高度相同,连接盒表面呈网格状,连接盒内部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
10.优选的,所述炭化吸附材料由固体废物经过深度脱水、节能干化、高效热解炭化后制得,所述固体废物包括市政污泥、工业油泥、餐厨垃圾。
11.优选的,第一吸附箱远离第二吸附箱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分流盒。
12.优选的,分流盒设有中空腔且分流盒表面呈网格状,中空腔内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
13.优选的,分流盒的高度与第一吸附箱的高度相适配,并且沿第一吸附箱长度方向,多个分流盒的长度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14.优选的,第一吸附箱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固定在河道两岸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吸附箱底部设有多排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多个沿第一吸附箱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固定插杆。
15.优选的,第二吸附箱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固定在河道两岸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吸附箱底部设有多排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包括多个沿第二吸附箱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固定插杆。
16.优选的,第一吸附盒的高度与第一吸附腔的高度相等,并且多个第一吸附盒的宽度和与第一吸附腔的宽度相等。
17.优选的,第二吸附盒的高度与第二吸附腔的高度相等,并且多个第二吸附盒的宽度和与第二吸附腔的宽度相等。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在河道内固定多个吸附治理机构,每个吸附治理机构包括第一吸附箱和第二吸附箱,并在第一吸附箱、第二吸附箱内分别通过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炭化吸附材料可以作为低端活性炭材料,用作填料基质,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和其他有机污染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体恶臭等现象,从根本上治理蓝藻、减少蓝藻爆发的频率、缩短蓝藻爆发的持续时间,以改善水生环境,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定期拿出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并更换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内部的炭化吸附材料,吸附后的炭化吸附材料重新进入炭化炉再生、活化。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中第一吸附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中第一吸附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中第二吸附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中第二吸附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照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包括河道1以及多个
在河道1内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吸附治理机构;其中:
25.吸附治理机构包括第一吸附箱2、第二吸附箱3,第一吸附箱2、第二吸附箱3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固定在河道1内并且第一吸附箱2、第二吸附箱3的长度与河道1宽度相适配,第一吸附箱2、第二吸附箱3的迎水侧壁以及背水侧壁均呈网格状。
26.第一吸附箱2具有顶端开口的第一吸附腔,第一吸附腔内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盒4,第一吸附盒4的高度与第一吸附腔的高度相等,并且多个第一吸附盒4的宽度和与第一吸附腔的宽度相等。第一吸附盒4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滑块12,第一吸附箱2内壁位于第一吸附盒4长度方向两端位置均设有与第一滑块1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3,第一吸附盒4的迎水侧壁、背水侧壁均呈网格状,第一吸附盒4内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
27.第二吸附箱3具有顶端开口的第二吸附腔,第二吸附腔内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盒5,第二吸附盒5的高度与第二吸附腔的高度相等,并且多个第二吸附盒5的宽度和与第二吸附腔的宽度相等。第二吸附盒5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滑块14,第二吸附箱3内壁位于第二吸附盒5长度方向两端位置均设有与第二滑块14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15,第二吸附盒5的迎水侧壁、背水侧壁均呈网格状,第二吸附盒5内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
28.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水体治理系统,在河道内固定多个吸附治理机构,每个吸附治理机构包括第一吸附箱2和第二吸附箱3,并在第一吸附箱2、第二吸附箱3内分别通过第一吸附盒4、第二吸附盒5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炭化吸附材料由市政污泥、工业油泥、餐厨垃圾等固体废物经过深度脱水、节能干化、高效热解炭化后制得,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目标,炭化后的物料呈黑色,颗粒状,与工业用炭的形态相似,富含微孔、中孔,炭化吸附材料可以作为低端活性炭材料,用作填料基质,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和其他有机污染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体恶臭等现象,从根本上治理蓝藻、减少蓝藻爆发的频率、缩短蓝藻爆发的持续时间,以改善水生环境,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定期拿出第一吸附盒4、第二吸附盒5并更换第一吸附盒4、第二吸附盒5内部的炭化吸附材料,吸附后的炭化吸附材料重新进入炭化炉再生、活化。
29.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箱2远离第二吸附箱3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分流盒7,分流盒7的高度与第一吸附箱2的高度相适配,并且沿第一吸附箱2长度方向,多个分流盒7的长度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分流盒7设有中空腔且分流盒7表面呈网格状,中空腔内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多个分流盒7的设置,可以减少水流与第一吸附箱2的迎水侧壁垂直接触面积,防止长期使用时第一吸附箱2受水流冲蚀。
30.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箱2与第二吸附箱3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盒6,连接盒6两端分别与第一吸附盒4、第二吸附盒5连接并且连接盒6的高度与第一吸附箱2、第二吸附箱3的高度相同,连接盒6表面呈网格状,连接盒6内部填充有炭化吸附材料。第一吸附箱2与第二吸附箱3之间的连接盒6,可以减少水流与第二吸附箱3的迎水侧壁垂直接触面积,防止长期使用时第二吸附箱3受水流冲蚀。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炭化吸附材料由固体废物经过深度脱水、节能干化、高效热解炭化后制得,所述固体废物包括市政污泥、工业油泥、餐厨垃圾。
32.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箱2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固定在河道1两岸的第一固定板8,
第一吸附箱2底部设有多排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多个沿第一吸附箱2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固定插杆9,第一固定插杆9可随第一吸附箱2自重插入河底泥土,防止第一吸附箱2被水流冲刷移位。
33.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箱3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固定在河道1两岸的第二固定板10,第二吸附箱3底部设有多排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包括多个沿第二吸附箱3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固定插杆11,第二固定插杆11可随第二吸附箱3自重插入河底泥土,防止第二吸附箱3被水流冲刷移位。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