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6320发布日期:2021-11-16 01: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氧化沟工艺虽然在设计流量下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出水要求,该类结构一般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加药装置,上述结构仅具有储存污水、利用化学药剂清理污水杂质和进行沉淀处理等功能。但随着水量的增大,出水标准的日趋严格,污水处理工艺改进势在必行,现今的提标改造方法主要是:1)增加构筑物,包括增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等,但增加构筑物不仅占地,而且花费巨大;2)更改主体构筑物结构,分割或合并主体构筑物,根据出水需求,改变工艺路线,但此类具有工程量大等缺陷。如何在不增加构筑物、不改变原有构筑物结构的前提下,挖掘传统的工艺的潜力,进行提标扩容改造,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是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面临并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清洗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上述问题。
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加药装置,所述厌氧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缺氧池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排水口,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第四排水口,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有第四进水口和第一清水溢流口;所述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污水收集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口通过第二污水收集管与所述第三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排水口通过第三污水收集管与所述第四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排水口上连接有第四污水收集管,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第五进水口,所述第五进水口和所述第一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四污水收集管连接,所述第四污水收集管上连接有外回流泵;所述厌氧池底部设置有第六进水口;
7.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加药泵和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一端与所述储药罐连通,所述加药管另一端通过管道混合器与所述第三污水收集管连接,所述加药泵与所述加药管连接;
8.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悬浮生物填料和曝气装置。
9.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呈直线型,所述第三进水口和所述第三排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外壁上。
10.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用的栅网结构,所述栅网结构与水平地面垂直。
11.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风机、气管和微孔曝气盘,所述气管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微孔曝气盘连接,所述微孔曝气盘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
12.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好氧池设置有回流机构,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内回流泵和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内,所述内回流泵与所述回流管连接,所述回流机构用于将所述好氧池内的硝化液抽吸到所述缺氧池内。
13.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多排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水平地面不垂直,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多个泥斗,所述下料管设置在所述泥斗上方,所述泥斗通过排放管与所述第四排水口相连通。
14.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悬浮生物填料为聚氨酯正方体填料。
15.所述的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沉淀池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隔网。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好氧池增加聚氨酯正方体填料,发挥填料表面积大、易于挂膜的特性,在填料表面及内部形成生物膜,实现传统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解决水量增大、出水指标严格的提标扩容需求,经过该系统处理后,出水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解决了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面临并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的剖面结构简图。
20.图中标号: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41、第四进水口;42、第一清水溢流口;5、第一污水收集管;6、第二污水收集管;7、第三污水收集管;8、第四污水收集管;81、支管路;9、外回流泵;10、储药罐;11、加药泵;12、加药管;13、管道混合器;14、悬浮生物填料;15、电动控制阀;16、控制组件;17、风机;18、气管;19、微孔曝气盘;20、泥斗;21、排放管;22、下料管;23、外接管道;24、第一流体通道;25、第二流体通道;26、栅网结构;27、内回流泵;28、回流管;29、隔网。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可提标扩容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和加药装置,该厌氧池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图中未标出),该厌氧池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图中未标出),该缺氧池2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图中未标出)和第二排水口(图中未标出),该好氧池3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图中未标出)和第三排水口(图中未标出),该沉淀池4底部设置有第四排水口(图中未标出),该沉淀池4顶部设置有第四进水口41和第一清水溢流口42;该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污水收集管5与该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二排水口通过第二污水收集管6与该第三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三排水口通过第三污水收集管7与该第四进水口41相连通,该第四排水口上连接有第四污水收集管8,该缺氧池2和该好氧池3底部均设置有第五进水口(图中未标出),该第五进水口和该第一进水口分别与该第四污水收集管8连接,该第四污水收集管8上连接有外回流泵9;厌氧池1底部设置有第六进水口(图中未标出);该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10、加药泵11和加药管12,该加药管12一端与该储药罐10连通,该加药管12另一端通过管道混合器13(现有技术,下文不再赘述)与该第三污水收集管7连接,该加药泵11与该加药管12连接;好氧池3内设置有悬浮生物填料14和曝气装置。进一步地,悬浮生物填料14为聚氨
酯正方体填料。当然,实际应用中,上述各污水收集管和加药管12上均连接有电动控制阀15用于控制管路排水,还设置有控制组件16,用于在预设时间控制每条管路上的电动控制阀15和水泵工作,上述结构不是本案的保护范围且均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实际应用中,好氧池3中已经存储有硝化液。实际应用中,储药罐10中储存有混凝剂、絮凝剂等药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27.本实施例中,该曝气装置包括风机17、气管18和微孔曝气盘19,该气管18两端分别与该风机17和该微孔曝气盘19连接,该微孔曝气盘19设置在该好氧池3内。上述曝气装置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实际应用中,该曝气装置采用的是覆膜穿孔曝气方式工作原理。
28.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沉淀池4内安装有多排下料管22,该下料管22与水平地面不垂直,该沉淀池4底部设置有多个泥斗20,该下料管22设置在该泥斗20上方,该泥斗20通过排放管21与该第四排水口相连通。实际应用中,该沉淀池中的下料管22的设置方式常见的斜管沉淀池设计,实现泥水分离的技术效果。
29.为了使好氧池3内硝化液与泥浆污水有效反应,则增加好氧池3内液体流通距离,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好氧池3内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24和第二流体通道25,该第一流体通道24与该第二流体通道25相连通,该第一流体通道24的横截面呈弧形,该第二流体通道25的横截面呈直线型,该第三进水口和该第三排水口均设置在该第一流体通道24外壁上。第一流体通道24的弯道设置不仅增加了液体流通距离,还可有效节省好氧池3的长度,从而节省占地空间。
30.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流体通道24和该第二流体通道25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用的栅网结构26,该栅网结构26与水平地面垂直。
31.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实际应用中,1

1.5倍设计流量的污水(城镇污水从外接管道23流入,外接管道23可与第六进水口相连通)从厌氧池1底部进入池底,与从沉淀池4回流的污泥(外回流泵9将沉淀池4中的污泥泵吸到第四污水收集管8中并送至第一进水口处),回流比50%

100%,在厌氧池1反应1

1.5h后,进入缺氧池2,与200%

300%的好氧段硝化液在缺氧池2反应2.5

3.5h后,进入好氧段,反应时间为4.6

7.3h,好氧段污泥浓度为1500

2500mg/l,溶解氧(在曝气作用下产生)控制在2

4mg/l,填料投加比为好氧段体积的15%

30%,反应后的混合液经过管道混合器13进入沉淀池4,进行泥水分离,污泥经过多个泥斗20对应的排放管21,汇入第四污水收集管8内,实现污泥回流与排泥,上清液通过第一清水溢流口42排出。值得补充的是,沉淀池4中下料管22具体工作原理:在水泵的抽吸作用下,从好氧池3输送的泥浆混合液从第三污水收集管7经第四进水口41进入沉淀池4中(第三污水收集管7中的泥浆混合液与加药管12中的药剂通过管道混合器13混合后进入沉淀池4),泥浆混合液中的泥浆等固体杂质在水流和重力作用下向下落至下料管22顶部开口,被下料管22内壁当落,在沉淀池4底部的泥斗20中堆积,下料管22上方的水流则通过第一清水溢流口42排出沉淀池4外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曝气装置使悬浮生物填料14流化,防止填料在栅网处堆积,且通过优化气液分离单元结构,保证好氧池3内污水与污泥、填料充分接触的同时,避免传统分离区下部无曝气出现污泥沉降堆积问题。实际应用中,第四污水收集管8上连接有多个支管路81,用于将沉淀池4中的泥水混合液送至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中,当然,支管路81上也需设置电动控制阀门15。
3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好氧池3设置有回流机构,该回流机构包括内回流泵27和
回流管28,该回流管28两端分别设置在该缺氧池2和该好氧池3内,该内回流泵27与该回流管28连接,该回流机构用于将该好氧池3内的硝化液抽吸到该缺氧池2内,从而实现污泥的反硝化作用。
33.沉淀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沉淀池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施工及使用要求,沉淀池一般为方形箱体结构且顶部开口,便于工人观察清水溢流口的情况,例如是否有堵塞,并进一步判断沉淀池中污泥和水分离的效果,但由于其顶部开口,树叶、塑料袋等常见的飘飞物极易飘落入沉淀池中,对于一些难溶解的物质极易堵塞流体出入口,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沉淀池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隔网,如图3所示。该类结构设置,不仅便于观察沉淀池内部水流情况,还可阻挡外界随意飘飞的杂物落入沉淀池内部。实际应用中,该隔网可使用软质材料制作,例如橡胶、塑料等,该类材质的隔网可直接铺设在沉淀池顶部开口处。若使用金属丝网,可使用螺钉将隔网固定在沉淀池顶部开口处。
34.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