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1794发布日期:2021-11-25 10:3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属于渔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中国水面辽阔,湖泊、河道及池塘受污染水域广泛,大自然中的树叶、死亡水草、人为废弃物及池塘养殖中残饵粪便等沉物,释放出大量的nh3和 h2s等有机物溶解于水中使水质发臭,水底生成大量淤泥,生态和水产养殖业受到困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3.现有的对水底淤泥处理方法有,如:吸泥法、挖掘法、干塘曝晒法、水中增氧等方法。对清淤法、干塘曝晒法处理成本高周期长,特别清淤法还需对淤泥堆放处理,大大影响了养殖效益,而普遍地用增氧机在水中设点增氧,对水底面淤泥的氧化效果不理想。
4.上述的池塘增氧机有,叶轮、耕水、造水波和曝气等的增氧装置,都是定点设置的增氧方式,在大面积水体中氧溶解存在点的局限性。虽然各种增氧机在水中的增氧效率较高,但都起不到对水下层淤泥的氧化分解。其中曝气增氧机曝气置于水底能把底层水与上层水得到交换,但对水底层与上层水交换量小。
5.目前曝气增氧还存在不足,曝气对上下层水交换量不够理想,而固定点放置的曝气在水体中溶解氧存在含氧值差异大,增氧效率低。所以现有的曝气增氧装置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6.水质败坏的原因,在于水底层堆积的大量淤泥而造成,要提高水质必须要对淤泥进行分解,淤泥分解的较好办法是,对下层淤泥进行重复性翻耕氧化,其中曝气增氧机曝气置于水底能把底层水与上层水得到交换,但对水底层与上层水交换量小。此外,移动式的曝气比固定式的曝气,水中的溶氧量会大幅提升,但如何实现移动式的曝气的同时,使曝气的部位始终位于接近于河道底部的位置,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高曝气增氧的效率,如何实现移动式曝气,以及如何在移动式曝气的同时,使的曝气位置始终处于接近河道底部的位置;以及,如何解决移动式的曝气的动力问题,如何解决浮体实现往复移动以及自动控制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包括导流管19、栅板18、浮体15、横向推力装置;所述导流管19直立限位于一纵向通道内,导流管 19底部与一浮力泥橇21固定连接,导流管19内底部固定设置一排曝气棒 20;所述栅板18向一侧倾斜设置,下端位于导流管19的径向范围内,上端与设置于所述浮体15上的横向推力装置转动连接;所述曝气棒20曝气产生的升力作用于栅板18的水平方向的分力驱动所述浮体15横向移动;所述纵向通道的顶部设有一行程开关16,当河道底部的抬升使所述导流管 19上升后触发所述行程开关16时,所述横向推力装置带动栅板18上端横移,栅板18翻转并在所述纵向通道的限位下向
另一侧倾斜,使曝气棒20 曝气产生的升力作用于栅板18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反向。
10.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板2,所述太阳能板组合成屋架结构,在屋架结构的纵梁下部固定转轴3;太阳能板2由塔架5支撑,塔架5由圆孔板下均布的4根斜管组成,塔架5固定在浮体框架上的两纵杆上;塔架5腰部纵向固定导绳管7,绳索8串导绳管7内,导绳管7一侧,分别固定两耳孔板 7a;紧固手柄6一端为螺栓,另一端为手柄,紧固手柄6串于耳孔板7a中,转轴3插入塔架5顶部的圆孔板内,太阳能板2可旋转,紧定扣套4在转轴3下端,紧固手柄6一端螺栓旋入紧定扣套4的螺孔中;所述绳索8对所述浮体的前后移动进行限位。
11.优选的,所述横向推力装置由气泵1驱动,气泵设置在浮体框架14上;浮体框架14固定在两长条形的浮体上,浮体框架14的两横杆间,固定两纵杆和14a滑杆,塔架5整体固定在浮体框架14的两纵杆上,滑套13套在滑杆14a上可移动,滑套13下方设有推轴13a;惯通式气缸座固定在浮体框架14的横杆上,活塞推杆12连接滑套13。
12.优选的,所述纵向通道包括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组成:包括方管,方管下管面设置耳孔板17a,方管的两端固定滑管17b;支架17固定在浮体框架14下部框架的两纵杆上。
13.优选的,所述栅板18的组成:槽板背面垂直固定在筋板18c上,槽板间的筋板18c上对应与耳孔板17a位置固定耳孔板18b,在筋板18c中间的槽板间固定推柄18a,推柄18a的上部开一长腰孔。
14.优选的,所述导流管19为长方管,导流管19上口前后固定4个滑套 19a,4个滑套19a套在滑管17b上,导流管19可上下滑动;导流管19下口前后设置浮力滑板21,浮力滑板21的纵向切面形似船首,导流管19下口留有吸取淤泥的距离,曝气棒20在导流管19的下管口内。
15.进一步的,栅板耳孔板18b同支架耳孔板17a联接,栅板18在支架17 上可转动。
16.进一步的,气泵1与换向阀10连通,换向阀10连通前进气口9a和后进气口9b,前进气口9a和后进气口9b连通联通式气缸9,联通式气缸9 连通后出气口9d,后出气口9d连通换向阀11,换向阀11连通曝气棒20。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实现了移动式的曝气,浮体的移动动力来自于曝气。提高了曝气对水底层与上层水的交换量,上下层水得到交换与水面混合,能挥发出水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nh3和h2s等。移动式曝气增氧方式比定点放置的曝气增氧方式,提高了50%的水中容氧量。
19.2)通过导流管的上下浮动,使的曝气位置始终处于接近河道底部的位置,曝气把水底层淤泥与水面混合,在阳光的光合作用下,藻类吸收了水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再一次提高了水中溶氧值。
20.3)采用曝气的推力作为浮体往复移动的动力,解决了移动的动力问题,曝气作为动力实际上没有采用额外的动力,解决了太阳能的造电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
21.4)解决了浮体往复移动的控制问题,导流管在纵向通道的限位下可自由浮动,具有两个功能:第一,使得曝气的位置始终位于接近河道底部,第二,解决了浮体往复移动的控制问题:根据河道底部的高度变化,导流管的上下浮动触发行程开关,通过横向推力装置巧妙的带动栅板翻转至向另一侧倾斜,使曝气棒曝气产生的升力作用于栅板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反向,从而解决了浮体往复移动的控制问题,纯机械控制,简单而可靠。
22.5)采用移动中导流管内曝气,导流管内曝气形成的提水流量是水泵的 5陪以上,
但,会导致导流管受到曝气的反力在淤泥中移动时会被陷入淤泥不能动弹,通过浮力泥橇的设置,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且浮力泥橇的两端的斜面有利于河道底部的障碍对导流管形成向上的分力。
23.6)整个装置设计巧妙,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富有趣味。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左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布置图。
28.图5是浮体上层结构安装示意图。
29.图6是太阳能板旋转固定状态变化示意图。
30.图7a是浮体上的结构的主视图。
31.图7b是浮体上的结构的俯视图。
32.图8是附图下层结构的安装拆解示意图。
33.图9a是联通式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b是图9a中的b

b剖视图。
35.图10a是行程开关触发之时,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36.图10b是是行程开关触发之后,栅板完成翻转换向后,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37.图11是移动中不饱和曝气溶氧值的曲线图。
38.图中,1.气泵,2.太阳能板,3.转轴,4.紧定扣,5.塔架,6.紧固手柄,7.导绳管,7a.耳孔板,8.绳索,9.联通式气缸,9a前进气口,9b.后进气口,9c.前出气口,9d后出气口,10、11.换向阀,12.活塞推杆,13. 滑套,13a.推轴,14.浮体框架,14a.滑杆,15.浮体,16.行程开关,17. 支架,17a.耳孔板,17b.滑管,18.栅板,18a.推柄,18b.耳孔板,18c.筋板,19.导流管,19a.滑套,20.曝气棒,21.浮力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40.见图4,一种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太阳能板2组合成屋架形状,在形似屋架的纵梁下部固定转轴3;塔架5由圆孔板下均布4根斜管组成,塔架5固定在浮体框架14上的两纵杆上,塔架5腰部纵向固定导绳管7,绳索8串导绳管7内,导绳管7一侧,分别固定两耳孔板7a;紧固手柄6一端为螺栓,另一端为手柄,紧固手柄6串于耳孔板7a中,转轴3插入塔架5顶部的圆孔板内,太阳能板2可旋转,紧定扣套4在转轴3 下端,紧固手柄6一端螺栓旋入紧定扣4的螺孔中。
41.见图4、7a和7b,气泵1设置在浮体框架14上;浮体框架14固定在两长条形的浮体上,浮体框架14的两横杆间,固定两纵杆和滑杆14a,塔架5整体固定在浮体框架14的两纵杆上,滑套13套在滑杆14a上可移动,滑套13下方设有推轴13a;惯通式气缸9设置在滑杆14a上方,气缸座固定在浮体框架14的横杆上,活塞推杆12连滑套13;
42.见图8上部,支架17的组成:在方管的中部上管面上立一根方管,下管面设置耳孔板17a,方管的两端固定滑管17b;支架17分别固定在浮体框架14下部框架的两纵杆上。
43.见图8中部,栅板18的组成:槽板背面垂直固定在筋板18c上,槽板间的筋板18c上对应与耳孔板17a位置固定耳孔板18b,在筋板中间的槽板 18c间固定推柄18a,推柄18a的上部开一长腰孔。
44.见图5下部,导流管19为长方管,导流管19上口前后固定4个滑套 19a,4个滑套19a套在滑管17b上,导流管19可上下滑动;导流管19下口前后设置浮力滑板21,浮力滑板21的纵向切面形似船首,导流管19下口留有吸取淤泥的距离,曝气棒20架在导流管19的下管口内;
45.继续见图5,栅板18的耳孔板18b同支架17上的耳孔板17a联接,栅板18在支架17上可转动;推柄18a上长腰孔套滑套13下的推轴13a上;
46.见图9a

9b,气泵1通换向阀10,换向阀10连前进气口9a和后进气口9b,前进气口9a和后进气口9b通联通式气缸9,联通式气缸9通后出气口9d,后出气口9d连换向阀11,换向阀11通曝气棒20。
47.在实际在工作中,见图1

10b.利用太阳能作曝气动力,太阳能板2组合成屋架形状,能均匀吸收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在形似屋架的纵梁下部固定转轴3,塔架5由圆孔板下均布4根斜管组成,塔架5固定在浮体框架 14上的两纵杆上,塔架5腰部纵向固定导绳管7,绳索8串导绳管7内,绳索8作曝气增氧移动的轨道,固定在淤泥处理的两端;导绳管7上一侧分别立两耳孔板7a;紧固手柄6一端为螺栓,另一端为手柄,紧固手柄6 串于耳孔板7a中。转轴3插入塔架5顶部的圆孔板内,太阳能板2可旋转,紧定扣4套在转轴3下端,紧固手柄6一端螺栓旋入紧定扣4的螺孔中;太阳能板2可旋转固定,对季节性太阳偏移可调整照射角度,太阳能板2 朝阳角度调整后,紧定扣4锁定转轴3,太阳能板2被固定,能沿长吸收太阳光射能量,对缺乏电力的地域都可使用。气泵1设置在浮体框架14上;浮体框架14固定在两长条形的浮体上,浮体框架14两横杆之间,设置两根纵杆和一根滑杆14a,塔架5整体固定在浮体框架14的两纵杆上;滑套 13套在滑杆14a上可移动,在滑套13下方设有推轴13a;惯通式气缸9设置在滑杆14a上方,惯通式气缸座固定在浮体框架14的横杆上,活塞推杆12连滑套13。
48.支架17的组成:一方管中部,上面固定一根方管,下面固定耳孔板17a,方管两端固定滑管17b;支架17固定在浮体框架14下两纵杆上。
49.栅板18组成:槽板背面垂直固定在筋板18c上,两槽板之间的筋板18c 上对应与耳孔板17a位置固定两耳孔板18b,筋板18c竖中线上,两侧槽板之间,固定推柄18a,推柄18a的上部开一长腰孔;栅板18上采用槽板是为了更好吸收水流的升力,防止滑脱。
50.导流管19为长方管,导流管19上口前后固定4个滑套19a,导流管 19下口设置浮力滑板21,浮力滑板21的纵向切面形似船首有利于水底洼地中移动。
51.浮力滑板21具有浮力,能改轻导流管19的整体重量,为防止导流管 19被陷入淤泥中,可在淤泥衬托下自如的移动;导流管19下口留有距离,淤泥能顺利进入导流管19;曝气棒20架在下口处。把栅板18的耳孔板18b 安装在支架17的耳孔板17a上,栅板18在支架17上可转动;把推柄18a 上长腰孔套在滑套13下的推轴13a上;气泵通换向阀10,换向阀10连前进气口9a和后进气口9b,前进气口9a和后进气口9b通联通式气缸9;前出气口9c和后出气口9d连换向阀11,换向阀11通曝气棒20。
52.太阳能板2开始造电气泵1启动,气泵1通换向阀10,换向阀10开通前进气口9a,关后进气口9b,压缩空气进入联通式气缸9,前出气口9c和后出气口9d连换向阀11,换向阀11关后出气口9c,开通前出气口9d,压缩空气从换向阀11进入曝气棒20,曝气棒20在导流管19内曝气增氧,曝气中气泡带动了水上升形成水流,水流上升的动能作用在上方的栅板18的斜面上,栅板18上受到的反力作用在浮体上,使浮体产生移动;同时,导流管19内曝气,管道吸口在水底形成抽吸,水底层淤泥被送于水面,上下层水得到交换与混合,淤泥得到了充分的氧化和分解。导流管19的下口设置浮力滑板21,浮力滑板21设有浮力,能改轻导流管的整体重量19,在淤泥衬托下能自如移动。
53.当行至两岸浅滩时,导流管19带动滑套19a上升滑动,滑套19a套在滑管17b上,当滑套挡板19a触发到行程开关16,行程开关16控制换向阀 10,换向阀11换向控制前进气口关9a,后进气口9b开通联通式气缸9,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前端,把活塞推杆12推向气缸后端,换向阀11换向控制后出气口关9d,前出气口9c开,压缩空气从前出气口9c通换向阀11通曝气棒20,曝气棒20又开始曝气;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前端,把活塞推杆 12推向气缸后端,同时,活塞推杆12把滑套13和套于推轴13a的推柄18a,一起被推向另一端,栅板18随推柄18a在耳孔板17a支点旋转,栅板18 旋转成相反角度。作用在栅板18上的力,转换为反向推力,装置形成反方向移动。这样装置沿导向绳8在两岸间自动的来回对淤泥的氧化分解。
54.上述太阳能的对淤泥氧化分解的移动装置利用太阳能作气泵动力,气泵的压缩空气用作曝气增氧和切换改变移动方向,在导流管内曝气形成抽吸和移动,抽吸和移动大大提高增氧效率。
55.本实施例中:
56.1、利用太阳能作曝气动力,太阳能板组合成屋架形状,能均匀吸收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太阳能板可旋转固定,对季节性太阳偏移可调整照射角度,能沿长吸收太阳光射能量,对缺乏电力的地域都可使用。
57.2.曝气棒设在导流管内曝气,气泡的浮力推动水体上升,形成管内提水;在试验中得到,采用在导流管内曝气,曝气的提水能力是水泵的5陪以上;
58.3.利用导流管内曝气提水,上升的水流作用在栅板上,栅板的上的推力使浮体移动;在移动中曝气增氧要比固定点曝气增氧其增氧能力能提高 50%,见图11的试验曲线图。
59.4.导流管内曝气形成抽吸,使水底层淤泥与上下层水得到交换与混合,挥发出水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nh3和h2s等。同时,曝气把池塘底层水与水面混合,在阳光的光合作用下,藻类吸收了水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再结合移动中导流管内曝气增氧,全面提升了水中溶氧值和水交换量,淤泥得到了充分氧化和分解。
60.5.防止导流管陷入淤泥,导流管的下口设置浮力滑板,浮力滑板设有浮力,能改轻导流管的整体重量,在淤泥衬托下能自如的移动。
61.6.导流管上口设置滑套,滑套套在滑管上,导流管的整体可上下滑动,导流管移动至提岸浅滩时,导流管随滑套在滑管上向上滑动,当滑套上的挡板移动触发到行程开关,行程开关控制换向阀换向,惯通式气缸驱动12 活塞推杆,栅板成一相反角度,作用在栅板上的推力变成反向推力,装置作反向移动;导绳管内串绳索,装置在行程开关控制下沿导向绳的绳间作自动的往返移动。
62.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