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28871812发布日期:2022-02-12 11:1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生物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低碳氮比是我国市政污水的典型特征,例如,华南地区多数市政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均值为150mg/l左右,雨季时甚至低于100mg/l,而进水氨态氮nh
4+
-n达到20-30mg/l。因此,我国现有许多污水处理厂需要额外购置和添加碳源(如甲醇和乙酸等)到厌氧池或缺氧池以满足出水氮磷的要求。例如,珠海某污水处理厂的电费约为1万元/天,而购买碳源的费用却达到了2万元/天。依赖外部商业碳源会给污水处理厂运营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也是不经济的,因此探寻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降低甚至取消外部碳源的投加,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在我国目前水环境整治的迫切需求推动下,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耦合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因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少等独特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然而,连续的缺氧/好氧mbr或厌氧/缺氧/好氧mbr因污泥和硝化液回流,破坏了厌氧微环境,使得厌氧池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很难达到-200mv以下,非常不利于微生物的水解/酸化和释磷等过程,从而降低了脱氮除磷效率。并且因为厌氧/缺氧过程的不充分、效率低,从而导致工艺污泥产率较高,极大地提高了后续处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依赖外加碳源和药剂的污水处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厌氧池、好氧池、第一时间继电器和第二时间继电器;
6.所述水箱通过进水泵与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厌氧池的上部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好氧池连通;
7.所述厌氧池的内部设有搅拌器和生物填料;
8.所述好氧池的内部设有膜组件和曝气盘,所述膜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泵,所述曝气盘通过气管依次与气体流量计和气泵连通;
9.所述好氧池通过回流泵与所述厌氧池连通;
10.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与所述进水泵电连接,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与所述出水泵、气泵和回流泵电连接。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好氧池设有高液位报警装置和低液位报警装置,所述高液位报警装置与所述进水泵电连接,所述低液位报警装置与所述出水泵、气泵和回流泵电连接。
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真空压力表,所述真空压力表设于所述膜组件和出水泵之间的管道上。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填料的体积相对于所述厌氧池的体积的填充比为α,10%≤α≤35%;所述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β,β≥300m2/m3。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水泵为蠕动泵。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厌氧池中投加生物填料,降低了传质阻力,增加了生态位,丰富了厌氧池内微生物组成,强化了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除磷等过程,提高了稳定性;膜组件直接设于好氧池中,节省了占地,运行维护简便。
17.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第一时间继电器控制进水泵的开启时间,第二时间继电器控制出水泵、气泵和回流泵的开启时间,实现序批式控制污泥混合液的进水、回流和出水,可将厌氧池的氧化还原电位降至-200mv以下,创造了水解/发酵菌和聚磷菌适宜生长代谢的微环境,促进污水厂内碳源转化为易生物利用的小分子有机物,缓解了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水箱;2、厌氧池;3、好氧池;4、第一时间继电器;5、第二时间继电器;6、进水泵;7、溢流管;8、搅拌器;9、生物填料;10、膜组件;11、曝气盘;12、出水泵;13、气体流量计;14、气泵;15、回流泵;16、高液位报警装置;17、低液位报警装置;18、真空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1、厌氧池2、好氧池3、第一时间继电器4和第二时间继电器5;
24.所述水箱1通过进水泵6与所述厌氧池2的下部连通,所述厌氧池2的上部通过溢流管7与所述好氧池3连通;
25.所述厌氧池2的内部设有搅拌器8和生物填料9;
26.所述好氧池3的内部设有膜组件10和曝气盘11,所述膜组件10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泵12,所述曝气盘11通过气管依次与气体流量计13和气泵14连通;
27.所述好氧池3的中部通过回流泵15与所述厌氧池2的中部连通;
28.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4与所述进水泵6电连接,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5与所述出水
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电连接,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4用于控制所述进水泵6的开启的时间,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5用于控制所述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的开启的时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中,厌氧池2内投加了生物填料9,不仅可以铺获污水中的碳源,促进污水脱氮除磷,还丰富了功能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确保工艺的性能稳定和高效运行。此外,生物填料9降低了传质阻力,增加了生态位,丰富了厌氧池内微生物组成,强化了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除磷等过程,提高了稳定性。将膜组件10设于好氧池3中,减少占地面积,运行维护方便。
30.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3设有高液位报警装置16和低液位报警装置17,所述高液位报警装置16与所述进水泵6电连接,所述低液位报警装置17与所述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电连接。通过高液位报警装置16和低液位报警装置17,可在好氧池3的液位达到高液位报警装置16设定值或低液位报警装置17设定值时,结合第一时间继电器4和第二时间继电器5控制进水泵6或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的启停,防止好氧池3的液位过高或过低。
31.进一步的,还包括真空压力表18,所述真空压力表18设于所述膜组件10和出水泵12之间的管道上。真空压力表18用于判断膜组件10的污染程度,当真空压力表18测得膜组件10和出水泵12之间的管道的压力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更换膜组件10。
32.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填料9的体积相对于所述厌氧池2的体积的填充比为α,10%≤α≤35%,以捕获反硝化和释磷碳源及优化功能微生物种群结构;所述生物填料9的比表面积为β,β≥300m2/m3,可以有效富集水解发酵菌、反硝化聚磷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优选地,所述填充比优选为15%、20%、25%、30%,且效果更佳。
33.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泵12为蠕动泵。通过出水泵12对膜组件10进行抽水,实现泥水分离。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35.(1)启动阶段:
36.1)将生物填料9投加到污水处理厂的原始厌氧池中进行挂膜,形成厌氧生物膜;具体的,污水处理厂是以a2/o工艺为主体,生物填料9的挂膜时间为30天。
37.2)将污水处理厂的沉池中的污泥接种注入到厌氧池2和好氧池3中,并将挂膜后的生物填料9投加到厌氧池2;具体的,所述沉池为二沉池。
38.(2)运行阶段:
39.1)水箱1中存放的污水通过进水泵6输送到厌氧池2,污水已经过细格栅,同时第一时间继电器4开始计时,当第一时间继电器4计时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停止进水泵6,启动厌氧池2中的搅拌器8,使厌氧池2中的污泥和生物膜处于悬浮状态,厌氧池2中的液位高度达到溢流管7位置时,厌氧池2中的污泥混合液通过溢流管7溢流至好氧池3;在此过程中,厌氧池2内的污泥混合液氧化还原电位降至-200mv以下,厌氧池2中的微生物发生水解/发酵、氨化、反硝化、释磷等过程,且该过程中好氧池3不曝气,好氧池3中的微生物也会发生部分水解/发酵、氨化、反硝化、释磷反应。好氧池3内的氨态氮nh
4+
-n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根,且在好氧池3内发生好氧吸磷过程,同时氨态氮nh
4+
-n在厌氧池2内发生发生反硝化、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吸磷反应。
40.2)启动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同时第二时间继电器5开始计时,当第二时间继电器5计时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停止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此时:
41.好氧池3中的污泥混合液通过膜组件10过滤后,通过出水泵12抽出,控制出水泵12的转速,使好氧池3内污泥混合液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12h;
42.通过气泵14向所述曝气盘11通气,曝气盘11向好氧3池曝气,通过气体流量计13控制气泵14的转速,使好氧3池内污泥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为0.5-3.5mg/l;
43.好氧池3通过回流泵15将污泥混合液回流到厌氧池2,污泥混合液的回流比为100%-300%。
44.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均为0.3-0.8h,且优选为0.5h。
45.进一步的,当好氧池3的液位达到好氧池3中的高液位报警装置16的设定值时,关闭进水泵6,且当第一时间继电器4计时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开启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
46.当好氧池3的液位达到好氧池3中的低液位报警装置17的设定值时,关闭出水泵12。
47.进一步的,控制厌氧池2和好氧池3中的污泥混合液的活性污泥浓度范围为5000-10000mg/l,污泥停留时间为15-25天。
48.本方法通过第一时间继电器4控制进水泵6和第二时间继电器5控制出水泵12、气泵14和回流泵15,实现序批式运行模式,使厌氧池2的氧化还原电位降至-200mv以下,创造了水解/发酵菌和聚磷菌适宜生长代谢的微环境,促进污水厂内碳源转化为易生物利用的小分子有机物,缓解了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厌氧池2中生物填料9上形成的厌氧生物膜,提高了碳源捕获效率,降低污水处理的碳源消耗量。
49.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例,实验中生活污水的cod约为120-380mg/l,铵态氮nh
4+
-n含量为10-30mg/l,总氮tn(total nitrogen)含量为15-40mg/l,总磷tp(total phosphorus)含量为1.3-7mg/l,采用本方法持续运行120天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数据取平均值:
[0050] tntpnh4
+
-ncod进水(mg/l)30.14.4322.0236.5出水(mg/l)5.50.380.2210.9去除率81.7%89.2%99.0%95.4%
[0051]
实验证明,通过本方法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远低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0052]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厌氧池中投加经过挂膜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表面形成了厌氧生物膜,可以有效富集水解发酵菌、反硝化聚磷菌和厌氧氨氧化菌,降低了传质阻力,增加了生态位,丰富了厌氧池内微生物组成,强化了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除磷等过程,提高了稳定性,并通过第一时间继电器控制进水泵和第二时间继电器控制出水泵、气泵和回流泵,实现序批式的运行模式,使厌氧池内的污泥混合液氧化还原电位降至-200mv以下,创造了水解/发酵菌和聚磷菌适宜生长代谢的微环境,促进污水厂内碳源转化为易生物利用的小分子有机物,缓解了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此外,膜组件直接设于好氧池中,节省了占地,运行维护简便。
[0053]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
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