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0740发布日期:2021-12-29 15:0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锈装置,特别是一种在出厂前去除型钢成品表面铁锈和积水的装置,属于除锈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型钢的生产过程中,型钢外表面会附着大量的积水和铁屑,这会导致型钢表面形成铁锈,铁锈的存在会影响型钢的产品质量,而且型钢成品在交付给客户的时候要求表面是光洁无锈的,这就要求对型钢表面的铁锈进行清除;目前,对铁锈的清理方法一般为人工使用除锈刀进行除锈,但是这种除锈方法费事费力,不仅除锈效率低下,而且也不能对型钢表面进行完全清理;故需要一种除锈装置,要求它能够自动对型钢表面铁锈进行清理,从而在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除锈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它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除锈效率。
4.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5.一种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包括红外感应部分、拱形支架、cpu和除锈部分;所述红外感应部分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所述拱形支架横跨传送带上方,且拱形支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除锈部分数量为多个,且其均匀设置在拱形支架上;所述除锈部分包括气缸、弧形定位片、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所述气缸的缸体外表面设置有两片弧形定位片,且两片弧形定位片之间夹持有拱形支架;所述弧形定位片的长度大于拱形支架的宽度,两片弧形定位片在超出拱形支架的部分对称设置有螺纹孔,且螺栓穿设两片弧形定位片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均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上,且距离传感器的中心线方向与气缸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平行;所述吹气机构包括风刀、输气管道、高压氮气源和电磁阀;所述风刀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上,且风刀的喷气方向与气缸的活塞杆轴心线方向相同;所述风刀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道连接高压氮气源,且电磁阀设置在输气管道上;所述红外感应部分的信号输出端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气缸的控制端和电磁阀的控制端通过d/a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
6.上述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所述红外感应部分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对称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
7.上述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所述红外感应部分指向拱形支架的方向与传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同。
8.上述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所述气缸活塞杆的轴心线与传送带上端面的中心线交叉。
9.本实用新型通过除锈部分有效地清除了型钢表面的积水和铁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除锈效率,避免了以往因人工除锈所带来的劳动强度大,除锈效率低下等问题,确保了型钢出厂质量。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红外感应部分,2.拱形支架,3.气缸,4.弧形定位片,5.距离传感器,6.风刀,7.输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2.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红外感应部分1、拱形支架2、cpu和除锈部分;红外感应部分1用于感应传送带上的型钢位置;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所述拱形支架2横跨传送带上方,且拱形支架2的两端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除锈部分数量为多个,且其均匀设置在拱形支架2上;由于拱形支架2横跨在传送带至上且呈弧形,除锈部分不管设置在拱形支架2上的什么位置,都可以使风刀6的喷射方向朝向传送带上的型钢。
13.所述除锈部分包括气缸3、弧形定位片4、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5;所述气缸3的缸体外表面设置有两片弧形定位片4,且两片弧形定位片4之间夹持有拱形支架2;所述弧形定位片4的长度大于拱形支架2的宽度,两片弧形定位片4在超出拱形支架2的部分对称设置有螺纹孔,且螺栓穿设两片弧形定位片4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气缸3通过弧形定位片4卡接在拱形支架2上,定位片的设置方便了气缸3调整位置,提高了其灵活性。
14.所述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5均设置在气缸3的活塞杆上,且距离传感器5的中心线方向与气缸3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平行;所述吹气机构包括风刀6、输气管道7、高压氮气源和电磁阀;所述风刀6设置在气缸3的活塞杆上,且风刀6的喷气方向与气缸3的活塞杆轴心线方向相同;所述风刀6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道7连接高压氮气源,且电磁阀设置在输气管道7上;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的信号输出端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气缸3的控制端和电磁阀的控制端通过d/a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距离传感器5用于检测与型钢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过长,距离传感器5将信号传递给cpu,cpu控制气缸3的活塞杆动作,使得风刀6靠近型钢,直至距离传感器5感应到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停止气缸3的动作,此时风刀6与型钢之间的距离合适,提高了风刀6的效果。
15.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对称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
16.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指向拱形支架2的方向与传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同。
17.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轴心线与传送带上端面的中心线交叉,这确保了风刀6的喷射气体能够精确朝向型钢。
18.实际作业过程如下:型钢在传送带上被运输到红外感应部分1处,红外线接收器将信号传递给cpu,cpu控制电磁阀动作,接通输气管道7使得氮气能够从风刀6内喷出;然后距
离传感器5将感应到的距离参数传递给cpu,如果距离不在合理范围内,cpu控制气缸3动作使得活塞杆向型钢靠近,直至距离传感器5感应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此时风刀6与型钢之间的距离也在合理范围内,这提高了风刀6的作用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中cpu模块的型号是87c196kc。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部分(1)、拱形支架(2)、cpu和除锈部分;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所述拱形支架(2)横跨传送带上方,且拱形支架(2)的两端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除锈部分数量为多个,且其均匀设置在拱形支架(2)上;所述除锈部分包括气缸(3)、弧形定位片(4)、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5);所述气缸(3)的缸体外表面设置有两片弧形定位片(4),且两片弧形定位片(4)之间夹持有拱形支架(2);所述弧形定位片(4)的长度大于拱形支架(2)的宽度,两片弧形定位片(4)在超出拱形支架(2)的部分对称设置有螺纹孔,且螺栓穿设两片弧形定位片(4)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5)均设置在气缸(3)的活塞杆上,且距离传感器(5)的中心线方向与气缸(3)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平行;所述吹气机构包括风刀(6)、输气管道(7)、高压氮气源和电磁阀;所述风刀(6)设置在气缸(3)的活塞杆上,且风刀(6)的喷气方向与气缸(3)的活塞杆轴心线方向相同;所述风刀(6)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道(7)连接高压氮气源,且电磁阀设置在输气管道(7)上;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的信号输出端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气缸(3)的控制端和电磁阀的控制端通过d/a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对称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部分(1)指向拱形支架(2)的方向与传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轴心线与传送带上端面的中心线交叉。

技术总结
一种适用于型钢成品的除锈装置,包括红外感应部分、拱形支架、CPU和除锈部分;红外感应部分设置在传送带机架的两侧;拱形支架横跨传送带上方,且拱形支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除锈部分数量为多个,且其均匀设置在拱形支架上;除锈部分包括气缸、弧形定位片、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气缸的缸体外表面设置有两片弧形定位片,且两片弧形定位片之间夹持有拱形支架;吹气机构和距离传感器均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上,且距离传感器的中心线方向与气缸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除锈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温永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0
技术公布日:2021/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