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有机肥回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8486发布日期:2021-12-22 14:5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有机肥回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于有机肥回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城市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根据城市污水的利用或排放去向并考虑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定污水的处理程度及相应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
3.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大多仅针对污水进行处理,而往往忽略了生活污水中的其他物质,比如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厨余垃圾,污水处理设备不易将厨房污水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再加工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厨余垃圾,污水处理设备不易将厨房污水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再加工利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于有机肥回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有机肥回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箱、入料筒、加热箱和集料箱,所述入料筒固定安装于设备箱顶面左侧,且加热箱固定于设备箱内部左上角,所述集料箱固定安装于设备箱内部右下角,且集料箱位于加热箱下方右侧并两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入料筒下方贯穿过设备箱顶面且固定连接于加热箱顶面;
6.所述入料筒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盖子,且盖子顶部嵌入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下方传动连接有液压杆,且液压杆往下贯穿过盖子中心并延伸入入料筒内部,所述液压杆末端固定有挤压板,且入料筒下方嵌入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右端延伸入入料筒内部,且入料筒右壁并位于阀门右上角套接固定有送水管,所述入料筒左侧且位于阀门上方开设有连接口,且连接口内部插接有挡板或连接框架,所述挡板和连接框架均通过螺栓与入料筒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框架右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过滤网;
7.所述集料箱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料筒,且加料筒内部下方设有辊筒,所述辊筒外壁开设有凹口,且加料筒顶部套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末端嵌接于设备箱右壁。
8.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位于入料筒内部,且过滤网位于挤压板正下方,所述过滤网与挤压板相接触。
9.优选的,所述入料筒内部与加热箱内部之间相通,且阀门位于入料筒与加热箱之间的相通位置。
10.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左侧嵌入安装有电机,且电机左侧贯穿出设备箱左侧,所述电
机右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往右贯穿过加热箱左壁,所述传动杆外壁且位于加热箱内部均匀焊接有若干块搅拌片,且加热箱内壁上下两侧均嵌入安装有加热管。
11.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内底壁向与集料箱的连接位置倾斜,且加热箱内部与集料箱内部相通。
12.优选的,所述辊筒外径等于加料筒内部宽度,且加料筒底端与集料箱内部相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厨房下水道污水排入入料筒后,可将盖子拿起,并且通过螺栓将盖子安装在入料筒上,同时启动气缸,由气缸带动液压杆延长,使得挤压板将过滤网上所阻挡的厨余垃圾挤压,从而挤出厨余垃圾内的水分,保持厨余垃圾的干燥程度,挤压板挤压厨余垃圾后,将阀门开启,再将连接框架与入料筒连接用螺栓拧下,接着连接框架取出,过滤网退出入料筒时,厨余垃圾被连接口顶壁挡住,且随着过滤网持续移动,厨余垃圾会掉落,厨余垃圾通过阀门落入加热箱内;
15.被搅动的厨余垃圾顺势从倾斜的加热箱内底壁滑落至集料箱内部,由集料箱统一收集烘干的厨余垃圾,且可将外界的好氧菌注入连接管内,通过连接管将好氧菌输入加料筒中,因为好氧菌呈粉末状,并且辊筒外径等于加料筒内部宽度,所以好氧菌不易从辊筒外端与加料筒内壁之间漏出,而加料筒前端通过螺栓安装有马达,马达后端传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后端贯穿过加料筒前壁并与辊筒中心固定连接,所以马达可通过旋转轴带动辊筒转动,在辊筒旋转带动凹口转动朝向于下方时,凹口可释放好氧菌至集料箱内,对厨余垃圾进行好氧反应,使得厨余垃圾挥发成肥料,辊筒释放好氧菌具有周期性,达到定量释放的效果,并且设备箱右下方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贯通入集料箱内,以便统一对厨余垃圾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入料筒结构内部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入料筒结构内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框架结构内部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料筒结构内部示意图。
21.图中标记:设备箱1、入料筒2、盖子201、气缸202、液压杆203、挤压板204、阀门205、连接口206、挡板3、连接框架4、过滤网401、送水管402、加热箱5、电机6、传动杆601、搅拌片602、加热管7、集料箱8、加料筒9、辊筒901、凹口902、连接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请参阅图1

图5,一种利于有机肥回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箱1、入料筒2、加热箱5和集料箱8,所述入料筒2固定安装于设备箱1顶面左侧,且加热箱5固定于设备箱1内部左上角,所述集料箱8固定安装于设备箱1内部右下角,且集料箱8位于加热箱5下方右
侧并两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入料筒2下方贯穿过设备箱1顶面且固定连接于加热箱5顶面;
24.设备箱1可作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使用,将设备箱1放置在厨房下水道污水排放步骤的最后位置;
25.所述入料筒2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盖子201,且盖子201顶部嵌入安装有气缸202,所述气缸202下方传动连接有液压杆203,且液压杆203往下贯穿过盖子201中心并延伸入入料筒2内部,所述液压杆203末端固定有挤压板204,且入料筒2下方嵌入安装有阀门205,所述阀门205右端延伸入入料筒2内部,且入料筒2右壁并位于阀门205右上角套接固定有送水管402,所述入料筒2左侧且位于阀门205上方开设有连接口206,且连接口206内部插接有挡板3或连接框架4,所述挡板3和连接框架4均通过螺栓与入料筒2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框架4右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过滤网401;
26.所述过滤网401位于入料筒2内部,且过滤网401位于挤压板204正下方,所述过滤网401与挤压板204相接触;
27.所述入料筒2内部与加热箱5内部之间相通,且阀门205位于入料筒2与加热箱5之间的相通位置;
28.具体的,首先将盖子201从入料筒2上取下,并且将厨房下水道污水排入入料筒2中,且初始状态下连接框架4与连接口206进行连接,过滤网401置于入料筒2内部,通过过滤网401可过滤污水,将污水中的厨余垃圾阻挡,而污水往下流入入料筒2下方,阀门205为关闭状态,通过阀门205可阻止污水进入加热箱5中,为了便于收集污水,可将送水管402末端接入外界的收集容器内,以便收集污水;
29.厨房下水道污水排入入料筒2后,可将盖子201拿起,并且通过螺栓将盖子201安装在入料筒2上,同时启动气缸202,由气缸202带动液压杆203延长,使得挤压板204将过滤网401上所阻挡的厨余垃圾挤压,从而挤出厨余垃圾内的水分,保持厨余垃圾的干燥程度;
30.挤压板204挤压厨余垃圾后,将阀门205开启,再将连接框架4与入料筒2连接用螺栓拧下,接着连接框架4取出,过滤网401退出入料筒2时,厨余垃圾被连接口206顶壁挡住,且随着过滤网401持续移动,厨余垃圾会掉落,厨余垃圾通过阀门205落入加热箱5内;
31.所述加热箱5左侧嵌入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左侧贯穿出设备箱1左侧,所述电机6右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杆601,且传动杆601往右贯穿过加热箱5左壁,所述传动杆601外壁且位于加热箱5内部均匀焊接有若干块搅拌片602,且加热箱5内壁上下两侧均嵌入安装有加热管7;
32.由电机6带动传动杆601进行旋转,同时搅拌片602对厨余垃圾进行搅拌,而加热管7可产生高温,提高加热箱5内部的温度,对厨余垃圾起到烘干效果,进一步减少厨余垃圾中的水分;
33.所述集料箱8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料筒9,且加料筒9内部下方设有辊筒901,所述辊筒901外壁开设有凹口902,且加料筒9顶部套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末端嵌接于设备箱1右壁;
34.所述加热箱5内底壁向与集料箱8的连接位置倾斜,且加热箱5内部与集料箱8内部相通;
35.所述辊筒901外径等于加料筒9内部宽度,且加料筒9底端与集料箱8内部相通;
36.被搅动的厨余垃圾顺势从倾斜的加热箱5内底壁滑落至集料箱8内部,由集料箱8
统一收集烘干的厨余垃圾,且可将外界的好氧菌注入连接管10内,通过连接管10将好氧菌输入加料筒9中,因为好氧菌呈粉末状,并且辊筒901外径等于加料筒9内部宽度,所以好氧菌不易从辊筒901外端与加料筒9内壁之间漏出,而加料筒9前端通过螺栓安装有马达,马达后端传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后端贯穿过加料筒9前壁并与辊筒901中心固定连接,所以马达可通过旋转轴带动辊筒901转动,在辊筒901旋转带动凹口902转动朝向于下方时,凹口902可释放好氧菌至集料箱8内,对厨余垃圾进行好氧反应,使得厨余垃圾挥发成肥料,辊筒901释放好氧菌具有周期性,达到定量释放的效果,并且设备箱1右下方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贯通入集料箱8内,以便统一对厨余垃圾进行收集。
37.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