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0405发布日期:2021-11-16 00:3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日均污水产出量巨大,若将这些污水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还会导致水资源的巨大浪费。现有技术的城市污水处理装置通常结构复杂,并且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其无法应对大量污水处理,这严重地制约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其包括污水收集槽、污水过滤槽、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净化水收集槽和净化水加压泵,其能够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加氧与微生物分解的一体化处理,以此将污水快速地转换为净化水,并且还能够对净化水进行加压处理,以使净化水能够符合城市管道供水的压力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的效率以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污水收集槽、污水过滤槽、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净化水收集槽和净化水加压泵;其中,
5.所述污水收集槽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将污水源排放的污水输送至所述污水收集槽;
6.所述污水过滤槽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污水收集槽连接,其用于过滤污水中包含的固体杂质;
7.所述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污水过滤槽连接,其用于对污水加送氧气和微生物,从而使污水内部发生微生物分解反应而生成净化水;
8.所述净化水收集槽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连接,其用于收集所述净化水;
9.所述净化水加压泵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所述净化水收集槽连接,其用于对所述净化水进行加压处理;
10.所述净化水加压泵的另一端与城市供水管道连接,从而将加压后的净化水输送至所述城市供水管道中;
11.进一步,所述污水收集槽为具有顶部开口的敞开式方形槽;
12.所述污水收集槽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四周且首尾相接的四个侧壁板;
13.进一步,所述底板和四个所述侧壁板均为不锈钢板材;
14.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板之间,以及相邻两个侧壁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15.进一步,所述污水过滤槽包括第一槽体和过滤筛网;其中,
16.所述过滤筛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内;
17.所述过滤筛网包括若干过滤网孔;
18.进一步,所述过滤筛网中过滤网孔的孔径为1mm

5mm;
19.进一步,所述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包括第二槽体、加氧泵和微生物加送通道;其中,
20.所述加氧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其用于向所述第二槽体加送氧气;
21.所述微生物加送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的一侧,其用于向所述第二槽体加送微生物;
22.进一步,所述加氧泵向所述第二槽体加送氧气的输送量为1l/min

10l/min;
23.进一步,所述净化水收集槽包括第三槽体;
24.所述第三槽体为密封式槽体;
25.进一步,所述净化水加压泵为气液式加压泵;
26.进一步,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均为pvc管。
27.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槽、污水过滤槽、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净化水收集槽和净化水加压泵,其能够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加氧与微生物分解的一体化处理,以此将污水快速地转换为净化水,并且还能够对净化水进行加压处理,以使净化水能够符合城市管道供水的压力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的效率以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2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污水收集槽;2、污水过滤槽;3、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4、净化水收集槽;5、净化水加压泵;6、进水管;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第四连接管;11、第一槽体;12、过滤筛网;13、第二槽体;14、加氧泵;15、微生物加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槽1、污水过滤槽2、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3、净化水收集槽4和净化水加压泵5;其中,
35.该污水收集槽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6,该进水管6用于将污水源排放的污水输送至该污水收集槽1;
36.该污水过滤槽2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该污水收集槽1连接,其用于过滤污水中包含的固体杂质;
37.该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3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该污水过滤槽2连接,其用于对污水加送氧气和微生物,从而使污水内部发生微生物分解反应而生成净化水;
38.该净化水收集槽4通过第三连接管9与该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3连接,其用于收集该净化水;
39.该净化水加压泵5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管10与该净化水收集槽4连接,其用于对该净化水进行加压处理;
40.该净化水加压泵5的另一端与城市供水管道连接,从而将加压后的净化水输送至该城市供水管道中。
4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槽、污水过滤槽、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净化水收集槽和净化水加压泵,其能够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加氧与微生物分解的一体化处理,以此将污水快速地转换为净化水,并且还能够对净化水进行加压处理,以使净化水能够符合城市管道供水的压力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的效率以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42.优选地,该污水收集槽1为具有顶部开口的敞开式方形槽;
43.该污水收集槽1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上方四周且首尾相接的四个侧壁板。
4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污水收集槽设为敞开式方形槽能够便于对污水收集槽的蓄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45.优选地,该底板和四个该侧壁板均为不锈钢板材;
46.该底板与该侧壁板之间,以及相邻两个侧壁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4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底板和四个该侧壁板设为不锈钢板材能够提高污水收集槽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
48.优选地,该污水过滤槽2包括第一槽体11和过滤筛网12;其中,
49.该过滤筛网12设置在该第一槽体11内;
50.该过滤筛网12包括若干过滤网孔。
5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槽体内部设置过滤筛网,能够对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
52.优选地,该过滤筛网12中过滤网孔的孔径为1mm

5mm。
5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过滤筛网中过滤网孔的孔径设1mm

5mm,能够提高固体杂质的过滤效率。
54.优选地,该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3包括第二槽体13、加氧泵14和微生物加送通道15;其中,
55.该加氧泵14设置在该第二槽体13内,其用于向该第二槽体13加送氧气;
56.该微生物加送通道15设置在该第二槽体13的一侧,其用于向该第二槽体13加送微生物。
5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加氧泵和微生物加送通道向第二槽体加送氧气和微生物,能够提高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进行微生物分解反应的效率。
58.优选地,该加氧泵14向该第二槽体13加送氧气的输送量为1l/min

10l/min。
5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加氧泵14向该第二槽体13加送氧气的输送量设为1l/min

10l/min,能够提高氧气加送的稳定性。
60.优选地,该净化水收集槽4包括第三槽体;
61.该第三槽体为密封式槽体。
6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第三槽体为密封式槽体,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对净化水造成二次污染。
63.优选地,该净化水加压泵5为气液式加压泵。
6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净化水加压泵设为气液式加压泵,能够提高对净化水的加压效率。
65.优选地,该进水管6、该第一连接管7、该第二连接管8、该第三连接管9和该第四连接管10均为pvc管。
6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该进水管、该第一连接管、该第二连接管、该第三连接管和该第四连接管设为pvc管,能够提高管道的机械强度。
67.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该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槽、污水过滤槽、污水加氧与微生物分解槽、净化水收集槽和净化水加压泵,其能够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加氧与微生物分解的一体化处理,以此将污水快速地转换为净化水,并且还能够对净化水进行加压处理,以使净化水能够符合城市管道供水的压力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的效率以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6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