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废水中氰化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7984发布日期:2021-12-25 01:4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废水中氰化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去除废水中氰化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2.氰化物是一种含碳氮自由基,以有机或无机形式广泛存在的化合物。氰化氢是最常见的形式,以无色气体或液体存在,略带苦杏仁味。当氰化物与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结合时,形成简单或复杂的盐和化合物,最常见的是氰化氢、氰化钠和氰化钾。当遇高温、火焰和氧化剂时,氰化氢是非常危险的火灾隐患。所有形式的氰化物都具有毒性,尤其氰化氢,其毒性是致命的。
3.目前,现有的行业内除废水中氰化物的普遍做法如下:
4.两步破氰:第一步:加入液碱,调节ph至11~11.5后,加入次氯酸钠,控制orp:300

350mv,反应20min~30min。第二步:加入稀酸,调节ph至7.0

8.0后,加入次氯酸钠,控制orp:600

700mv,反应20

30min。待完全反应后,排至下一级工序处理(反应时间根据废水中浓度可做适当调整)。
5.化学反应式:

cn

+ocl

+h2o

cncl+2oh

6.cncl+2oh


cno

+cl

+h2o
7.②
2cno

+3clo

+h2o

2co2+n2+3cl

+2oh

8.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
9.1、两步破氰需要用到大量的naclo、酸、碱等药剂,处理成本较高。
10.2、同时naclo药剂、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异味,造成环境二次污染,需增加排风装置,增加了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废水中氰化物反应系统。
1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3.一种去除废水中氰化物反应系统,包括管道连通的氰化物储水桶和电解槽;所述氰化物储水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顶部开设第一进口,所述桶体的底部开设第一出口;所述电解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上部开设第二出口,所述槽体的下部开设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槽体内安装电极;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间距为100mm。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依次设置第一球阀、循环泵、止回阀和第二球阀。
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由石墨制成,且所述阳极的板厚度为2.5mm~3.0mm。
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由不锈钢制成,且所述阴极的板厚度为2.5mm~3.0mm。
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电连整流器。
1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的电压为6v~8.5v。
1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氰化物储水桶内插入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高液位和低液位。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实用新型相比于化学处理方法成本低,且去除氰化物效果较好,能耗较低。
22.2、本实用新型后期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较低,减少氰化物污染不断积累,从而避免导致污染水体和土壤。
2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5.图中:1、氰化物储水桶;101、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2、液位计;201、高液位;202、低液位;3、电极;4、整流器;5、电解槽;501、第一出口;502、第一进口;6、循环泵;7、第一球阀;8、止回阀;9、第二球阀;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2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去除废水中氰化物反应系统,包括管道连通的氰化物储水桶1和电解槽5。氰化物储水桶1包括桶体。桶体的顶部开设第一进口101,桶体的底部开设第一出口102。电解槽5包括槽体。槽体的上部开设第二出口501,槽体的下部开设第二进口502。第一进口101和第二出口501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0连接。第一出口102和第二进口50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1连接。槽体内安装电极3。电极3包括阳极和阴极。阳极和阴极之间的间距为100mm。
29.第二管道11上依次设置第一球阀7、循环泵6、止回阀8和第二球阀9。第一球阀7和第二球阀9用于控制第二管道11的流通或阻断,保证氰化物储水桶1和电解槽5之间的阻断,止回阀8来阻断介质倒流。
30.阳极由石墨制成,且阳极的板厚度为2.5mm~3.0mm。阴极由型号为sus304的不锈钢制成,且阴极的板厚度为2.5mm~3.0mm。氯中氢含量过高电极3电连整流器4。优选地,整流器4的电压为6v~8.5v。
31.氰化物储水桶1内插入液位计2。液位计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高液位201和低液位202。液位计2监测氰化物储水桶1内的水位情况,避免在电流不确定的时候难以控制电解槽5的液位,电解槽5的液位跟不上电流的变化,导致淡碱浓度时高时低,使蒸发汽耗增加,并
且出碱浓度高造成电解槽5的副反应增多,使氯中氧含量上升。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3.本实用新型为批次处理方式。电解槽的停留时间按照0.5h计算,电极3的阳极采用石墨,极板厚2.5

3.0mm;电极3的阴极采用sus304钢板2.5mm~3.0mm。阳、阴极板间距为100mm,槽电压为6v~8.5v。循环泵6的流量选取低流速、低压力的泵浦,保障废水在电解槽5中的停留时间。
34.电解槽5先通水,再通电。电解槽5中nacl的投加量为1.5

2.0g/l,可根据废水中氰化物的浓度适当增加。
35.具体地:
36.废水中的简单氰化物和配合氰化物通过电解槽5电解,在阳极和阴极上产生化学反应,把氰电解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利用这一原理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氰污染。
37.(1)在阳极产生的化学反应
38.对简单氰化物,第一阶段的反应是:
39.cn

+2oh


2e

cno

+h2o
40.反应进行得很剧烈,接着发生第二阶段的两个反应:
41.2cno

+4oh

6e

2co2↑
+n2↑
+2h2o
42.cno

+2h2o

nh
4+
+3cn

43.电解过程中,产生一部分铵。
44.对配位氰化物,反应过程如下:(这里以铜为例)
45.cu(cn)
32

+6oh


6e

cu++3cno

+3h2o
46.cu(cn)
32


cu++3cn

47.在电解的介质中投加食盐时发生下列反应:
48.2cl


2e

2[cl]
[0049]
2[cl]+cn

+2oh


cno

+2cl

+h2o
[0050]
6[cl]+cu(cn)
32

+6oh


cu
+
+3cno

+6cl

+3h2o
[0051]
6[cl]+2cno

+4oh


2co2↑
+n2↑
+6cl

+2h2o
[0052]
(2)在阴极产生的化学反应
[0053]
2h
+
+2e

h2↑
[0054]
cu
2+
+2e

cu
[0055]
cu
2+
+2oh
‑→
cu(oh)2↓
[0056]
操作人员分别在电解槽5工作0.5h和1h分别取样做氰化物检测,在电解槽5工作0.5h后测量氰化氢去除率为88.6%,在电解槽5工作1h后测量氰化氢去除率为98.3%,实验数据证明本发明去除氰化物效果较好。
[005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8]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
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