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7944发布日期:2021-12-08 15:4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硝化深床滤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


背景技术:

2.反硝化深床滤池是一种能同时去除tn(总氮)、ss(悬浮物)、tp(总磷)深床滤池系统,滤料采用特殊规格及形状的石英砂,依靠特殊规格的石英砂上生长的反硝化优势菌种的生物作用完成tn(总氮)的去除,深层滤池本身具有的过滤功能去除ss(悬浮物)同时可根据水质情况通过投加pac实现tp(总磷)的去除。
3.现有的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的滤砖不方便安装,难以保证滤砖的安装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池体,所述主池体的内壁左侧设置有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下端设置有净水池,所述净水池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滤砖,所述滤砖的上方设置有承接层,所述承接层的上方设置有过滤层;
6.所述滤砖包括主砖体,所述主砖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卡块,所述主砖体与下卡块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卡块,所述主砖体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带孔隔板,两组所述第一带孔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带孔隔板,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套头,所述固定块与套头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且凸块与套头相匹配。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主砖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蜂窝板,每组所述主砖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腿。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污水池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一侧连接有污水管。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与污水池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管。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
管,且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净水池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一端与河道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净水池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且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多组滤砖连接。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框,且过滤框与污水池内壁固定连接。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带孔槽,且多组带孔槽的一端与污水池相通。
2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上卡块和下卡块,能够相互进行卡接,且能够前后错位卡接,方便了滤砖的铺设,同时也防止了滤砖在铺设后横向的移动。
2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套头和凸块,能够进行相互横向卡接,能够用于滤砖横向的铺设卡接,固定多组滤砖的位置,方便过滤层的铺设。
2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带孔槽,能把污水池的污水相对均匀的分布到过滤池内,使在过滤时避免靠近污水池的一侧的过滤层先堵住,减缓过滤速率降低之后反洗的效率。
27.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过滤框,能过滤第一连接管通来的大型垃圾,避免大型垃圾堵住带孔槽。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的剖视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滤砖的剖视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滤砖的俯视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滤砖的立体图。
32.图例说明:
33.1、第一水泵;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第二水泵;5、第三水泵;6、第三连接管;7、净水池;8、出水管;9、滤砖;10、承接层;11、过滤层;12、底板;13、气泵;14、第四连接管;15、主池体;16、过滤池;17、带孔槽;18、过滤框;19、污水池;20、蜂窝板;21、第一带孔隔板;22、主砖体;23、固定块;24、下卡块;25、套头;26、支撑腿;27、第二带孔隔板;28、上卡块;29、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一体化污水设备,包括底板12,底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池体15,主池体15的内壁左侧设置有污水池19,污水池19的下端设置有净水池7,净水池7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池16,过滤池16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滤砖9,滤砖9的上方设置有承接层10,承接层10的上方设置有过滤层11,承接层10用于承载承接层10,过滤层11内有反硝化菌种,用于过滤和去氮。
37.滤砖9包括主砖体22,主砖体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卡块24,主砖体22与下卡块24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卡块28,上卡块28和下卡块24能够相互进行卡接,且能够前后错位卡接,方便了滤砖9的铺设,同时也防止了滤砖9在铺设后横向的移动,主砖体22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带孔隔板21,两组第一带孔隔板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带孔隔板27,第一带孔隔板21和第一带孔隔板21以方便是固定固定块23,另一方面是分割腔室,固定块23的一端设置有套头25,固定块23与套头25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29,且凸块29与套头25相匹配,套头25和凸块29,能够进行相互横向卡接,方便滤砖9横向的铺设卡接。
38.主砖体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蜂窝板20,蜂窝板20能分散气泵13泵入的气体,使其产生气泡,每组主砖体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腿26,支撑腿26方便与过滤池16底部的混淋土连接。
39.底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第一水泵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且第一连接管2的一端与污水池19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水泵1的一侧连接有污水管,第一水泵1能把污水泵入污水池19,第一连接管2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框18,且过滤框18与污水池19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框18过滤污水中的大型垃圾,过滤池16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带孔槽17,且多组带孔槽17的一端与污水池19相通,污水池19内的水位到达一定的高度时会进入多组带孔槽17,多组带孔槽17把污水均匀分布到过滤池16。
40.底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水泵5,第三水泵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6,且第三连接管6的一端与净水池7固定连接,第三水泵5的一端与河道连接,第三水泵5能对净水池7通水,从而通过滤砖9对过滤层11进行反水洗,清除过滤层11上的杂质,把杂质反推入污水池19,底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4,第二水泵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且第二连接管3与污水池19左侧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水泵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管,第二水泵4排出污水池19内的反洗污水,底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泵13,气泵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4,且第四连接管14的一端与多组滤砖9连接,气泵13能对滤砖9通气,对过滤层11进行气洗,净水池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8,用于在非反洗阶段排出过滤后
的水。
41.工作原理:首先第一水泵1把污水泵入污水池19,过滤框18过滤污水中的大型垃圾,污水池19内的水位到达一定的高度时会进入多组带孔槽17,多组带孔槽17把污水均匀分布到过滤池16,污水会被过滤层11过滤掉杂质和反硝化优势菌种去氮,过滤后的水从滤砖9进入净水池7最后从出水管8排出,第三水泵5能对第三水泵5通水对过滤层11进行反洗,把杂质推向污水池19,气泵13能对过滤池16进行气洗,清除过滤层11内的杂质,第二水泵4启动排出第二水泵4内的反洗污水,上卡块28和下卡块24能够相互进行卡接,且能够前后错位卡接,套头25和凸块29能够进行相互横向卡接,方便了滤砖9的固定和安装。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