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中的渣液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6781发布日期:2022-01-12 01: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中的渣液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中的渣液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2.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化学措施,饮用水的最低标准由环保部门制定。工业用水有自己的要求。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物理特性是判断水质好坏的基本标准。水的化学特性,如其酸碱度、所溶解的固体物浓度和氧气含量等,也是判断水质的重要标准。水处理目的是提高水质,使之达到某种水质标准。按处理方法的不同,有物理水处理、化学水处理、生物水处理等多种。按处理对象或目的的不同,有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两大类。
3.在污水的处理中,一般来说包含以下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它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铁离子、锰离子、油脂等。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三级处理是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在机械处理或是最终的处理过程中,最后形成的污泥必须要去除,现在的污泥处理一是通过沉淀,将污水分为三层,上层悬浮层,下沉沉淀层和中间的水层,上层通过格栅等过滤,而下层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处理也不同,有直接将中层的污水排放的,也有采用压滤机进行深度的水泥分离的,不论是那种都是将渣液进行分离。
4.不论是单纯的沉淀还是采用压滤机进行分离度各自存在缺陷,单纯采用沉淀需要进行多级沉淀,占地太大,而且要沉淀许久才能进行排放。采用压滤机进行分离则是不能连续的运行,当污泥或是处理的量过大时,处理起来较麻烦,特别是对于含泥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如果能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相互弥补缺陷则污水的渣液分离就会显得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中的渣液分离设备,解决对于含泥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单独使用沉淀或是压滤污水的渣液分离操作连续性低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水处理中的渣液分离设备,包括压滤机,还包括缓冲沉淀箱,所述缓冲沉淀箱设置为一个密封箱体,缓冲沉淀箱包括出水管、进水管、进水泵、进液箱、缓冲箱、过滤网、过滤箱、排污管、排污阀;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箱体的一侧,所述进水管设置在箱体的另一侧,所述水泵设置在进水管上;所述进液箱设置在进水管处,所述缓冲箱紧贴进液箱设置并联通,所述过滤箱设置为大于3个并紧贴缓冲箱设置,在缓冲箱与过滤箱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在过滤箱与过滤箱之间设置有过滤网,进液箱、缓冲箱、过滤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连接至压滤机,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8.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进水管设置在箱体的顶部,出水管与进水管正对设置。
9.进一步的,在进液箱与缓冲箱之间设置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板,进液箱与缓冲箱的
底部联通并设置为倒锥形,进液箱与缓冲箱共用一根排污管。
10.进一步的,缓冲箱与过滤箱之间的过滤网,相连过滤箱之间的过滤网设置在箱体的顶部,过滤网的面积大于两箱之间隔板面积的三分之一小于两箱之间隔板面积的二分之一。
11.进一步的,在进液箱内的箱壁上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设置为弧形。
12.进一步的,在过滤箱的中心设置有挡板,挡板大于过滤箱箱壁的五分之三。
13.进一步的,每个过滤箱设置一个倒锥形的漏斗,漏斗连接排污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装置采用过滤来对污泥进行过滤,在在过滤的同时辅助以沉淀,这样进行多次,最终将过滤的带水污泥安装不同量配置大小不同的过滤箱然后导入到压滤机内进行最终的压滤,这样实时进行,避免了压滤机停机卸泥带来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单纯的沉淀需要时间和污泥处理难得弊端;本装置将过滤箱设置为大于3个并紧贴缓冲箱设置,多个过滤箱模拟多级沉底,具体在缓冲箱与过滤箱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在过滤箱与过滤箱之间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7针对污水处理还是市政用水可选用渗透膜和其他的过滤材料制成的过滤网,并且,根据过滤级数的不同,过滤的颗粒大小逐级降低,这样,在进液箱、缓冲箱、过滤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连接至压滤机,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逐级过滤而留下的污泥等排出在通过压滤机进行压滤进行最终的处理,如此,第一级过滤留下的污泥让第一台压滤机处理,在压滤机进行滤饼释放时,关闭第一级过滤,这样压滤机的停机就不会影响整个体统的工作,并且,随着过滤级数的增加,越到最后,压滤机的工作时间可能就越长,至于最后的压滤机可设置为可交互使用的两台,并且通过程序控制逐级对压滤机进行释放,避免遇到同一时间释放滤饼而使缓冲沉淀箱复合增大。如此,通过缓冲沉淀箱的逐级缓冲过滤,既有过滤又有沉淀又有压滤,并且整体系统是实时运行的,避免了单独的沉淀或是压滤的缺陷,使得污水处理效率更高,解决;了对于含泥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单独使用沉淀或是压滤污水的渣液分离操作连续性低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箱体、2-出水管、3-进水管、4-水泵、5-进液箱、6-缓冲箱、7-过滤网、8-过滤箱、9-挡板、10-缓冲板、11-多孔板、12-排污管、13-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1:
20.如图所示的一种水处理中的渣液分离设备,包括压滤机,还包括缓冲沉淀箱。本装置的缓冲沉淀箱设置为一个密封箱体1,缓冲沉淀箱包括出水管2、进水管3、进水泵4、进液箱5、缓冲箱6、过滤网7、过滤箱8、排污管12、排污阀13,具体的,所述出水管2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进水管3设置在箱体1的另一侧,污水充进水管3进入缓冲箱6后经过一些列的处
理后从出水管2排出,为了方便水的流动,本装置将水泵4设置在进水管3上,为进入的水提供流动动力。因为加压后的水流在进入箱体1的时候携带一定的动能,水流在箱体内并不好处理,需要泄去动能,本装置将进液箱5设置在进水管3处,所述缓冲箱6紧贴进液箱5设置并联通,水流在进入进液箱5后,在进液箱5内蓄积,然后进入缓冲箱6降低动能,然后在进入后续的处理。本装置采用过滤来对污泥进行过滤,在在过滤的同时辅助以沉淀,这样进行多次,最终将过滤的带水污泥安装不同量配置大小不同的过滤箱然后导入到压滤机内进行最终的压滤,这样实时进行,避免了压滤机停机卸泥带来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单纯的沉淀需要时间和污泥处理难得弊端,具体的,本装置将过滤箱8设置为大于3个并紧贴缓冲箱6设置,多个过滤箱8模拟多级沉底,具体在缓冲箱6与过滤箱8之间设置有过滤网7,在过滤箱8与过滤箱8之间设置有过滤网7,过滤网7针对污水处理还是市政用水可选用渗透膜和其他的过滤材料制成的过滤网,并且,根据过滤级数的不同,过滤的颗粒大小逐级降低,这样,在进液箱5、缓冲箱6、过滤箱8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2,排污管12连接至压滤机,排污管12上设置有排污阀13,逐级过滤而留下的污泥等排出在通过压滤机进行压滤进行最终的处理,如此,第一级过滤留下的污泥让第一台压滤机处理,在压滤机进行滤饼释放时,关闭第一级过滤,这样压滤机的停机就不会影响整个体统的工作,并且,随着过滤级数的增加,越到最后,压滤机的工作时间可能就越长,至于最后的压滤机可设置为可交互使用的两台,并且通过程序控制逐级对压滤机进行释放,避免遇到同一时间释放滤饼而使缓冲沉淀箱复合增大。如此,通过缓冲沉淀箱的逐级缓冲过滤,既有过滤又有沉淀又有压滤,并且整体系统是实时运行的,避免了单独的沉淀或是压滤的缺陷,使得污水处理效率更高,解决;了对于含泥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单独使用沉淀或是压滤污水的渣液分离操作连续性低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21.实施例2:
2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尽可的降低水流的动能,所述出水管2、进水管3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出水管2与进水管3正对设置,这样,在箱体1的水灌满后,从上部进水采用水的浮力来降低动能。
23.实施例3:
2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降低水流的动能,同时为了方便污泥的沉降和放出,在进液箱5与缓冲箱6之间设置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板11用于过水同时降低动能,进液箱5与缓冲箱6的底部联通并设置为倒锥形方便污泥的收集,进液箱5与缓冲箱6共用一根排污管12一排出污泥。
25.实施例4: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对污泥进行过滤,将缓冲箱6与过滤箱8之间的过滤网7,相连过滤箱8之间的过滤网7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过滤网7的面积大于两箱之间隔板面积的三分之一小于两箱之间隔板面积的二分之一,这样即能减低水流的动能又能很好的对污水进行过滤,这是因为水流在管满箱体1后,整个箱体内就形成一个流体整体,这样水流就随着水压向出水管2流去,而污泥等,被阻挡在过滤网7一侧,沉降到过滤箱8的底部被排走这是因为,水流在上层流动,下层不流动。
27.实施例5: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进水的动能,在进液箱5内的箱壁
上设置有缓冲板10,缓冲板10设置为弧形。
29.实施例6:
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减缓过滤箱8之间的水流流动,在过滤箱8的中心设置有挡板9,挡板9大于过滤箱8箱壁的五分之三。
31.实施例7: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污泥的收集和排出,每个过滤箱8设置一个倒锥形的漏斗,漏斗连接排污管12
33.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34.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