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6646发布日期:2022-01-19 15:0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渗滤液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水与外来水分所形成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份的污水;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除此之外渗滤液中还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萘、菲等非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醋,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难题。
3.现今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为“生化+膜深度处理”工艺,生化过程除去渗滤液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再通过膜的物理截留作用将渗滤液中难以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盐分等杂质进行截留,达到污染物除去的目的;膜深度处理系统前端进水的水质情况决定了膜系统的产水率及使用寿命;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一种可以通过对膜前端进水的预处理,降低易堵膜污染物浓度,提高膜系统产水率,降低膜系统清洗频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的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口、调酸池、搅拌器a、过流孔a、氧化反应池、搅拌器b、过流孔b、调碱池、搅拌器c、过流孔c、混凝反应池、搅拌器d、搅拌器e、沉淀池、中心导流管、过流孔d、清水池、排水管、酸加药装置、氧化剂加药装置、催化剂加药装置、碱加药装置、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回流泵、排泥管、设备支架;所述调酸池为一上开口的水池结构,调酸池旁侧设有一水池结构的氧化反应池,氧化反应池的旁侧设有一水池结构的调碱池,调碱池旁侧设有两组水池结构的混凝反应池,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中心导流管连接有一水池结构的沉淀池,沉淀池的旁侧设有一水池结构的清水池,沉淀池的底部为锥形的空壳结构,沉淀池的锥形空壳结构的底端设有一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所述调酸池和氧化反应池之间通过过流孔a进行空间连通,氧化反应池和调碱池之间通过过流孔b进行空间连通,调碱池和混凝反应池之间通过过流孔c进行空间连通,所述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通过过流孔d进行空间连通;所述调酸池上方设有一酸加药装置,并在调酸池中设有用于促进调酸池中酸混合的搅拌器a;所述氧化反应池上方设有一氧化剂加药装置和催化剂加药装置,并在氧化反应池中设有用于促进氧化反应池中氧化剂和催化剂混合的搅拌器b;所述调碱池上方设有一碱加药装置,并在调碱池中设有用于促进调碱池中碱混合的搅拌器c;所述的两组混凝反应池上方分别设有一pac加药装置和pam 加药装置,并在混凝反应池设有分别混合pac混凝试剂和pam混凝试剂的搅拌器 d、搅拌器e;所述清水池中设有一回流泵,回流泵的抽水口位于清水池内,回流泵的出水口位于混凝反应池内;所述清水
池上设有一横向的排水管;所述调酸池的上口设有一横向的管体结构形成进水口。
7.优选的,所述的两组混凝反应池之间底部设有过流孔导通。
8.优选的,所述调酸池、氧化反应池、调碱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整体由至少六组杆状结构的设备支架支撑固定。
9.优选的,所述搅拌器a、搅拌器b、搅拌器c、搅拌器d、搅拌器e均由搅拌电机、搅拌桨、搅拌轴构成,搅拌轴将搅拌桨和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心连接,搅拌桨的距离其所在反应池的底部距离不得大于五十厘米。
10.优选的,所述过流孔a、过流孔b、过流孔c、过流孔d中,过流孔a、过流孔b、过流孔c为了方便水液交换位于两个相邻反应池的底部,过流孔d为了方便清液排出位于清水池和混凝反应池的水平中部或中部以上。
11.优选的,所述中心导流管上部为一水平的横管,横管的一端位于混凝反应池的上部,横管的另一端通过一九十度的弯头连接有一竖管,竖管底部位于沉淀池下部。
12.优选的,所述中心导流管的下部设有一上窄下阔的喇叭形出液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调酸池、搅拌器a、过流孔a、氧化反应池、搅拌器b、过流孔b、调碱池、搅拌器c、过流孔c、混凝反应池、搅拌器d、搅拌器e、沉淀池、中心导流管、过流孔d、清水池、排水管、酸加药装置、氧化剂加药装置、催化剂加药装置、碱加药装置、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的设立,通过酸加药装置向调酸池中投入硫酸并通过搅拌器a进行混合,调节渗滤液ph至二到四,确保后续氧化反应ph条件;调酸后的渗滤液通过过流孔a进入氧化反应池;氧化反应池内通过氧化剂加药装置和催化剂加药装置向氧化反应池内投加氧化剂和催化剂,催化剂与氧化剂比例为0.5:1~2:1,在氧化反应池内通过搅拌器c使催化剂与氧化剂充分混合并反应,生成强氧化性成分羟基自由基将渗滤液中的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污染物的去除;氧化反应过后的渗滤液通过过流孔b进入调碱池,通过碱加药装置投加氢氧化钠碱液,将ph调至七到八的中性值;通过氧化反应池处理的渗滤液中含有大量化学污泥及固体悬浮物,需将其去除才能进入膜深度处理系统;氧化反应后的渗滤液通过过流孔c进入混凝反应池,通过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向混凝反应池中投加pac和pam混凝药剂,通过搅拌器d、搅拌器e混合反应生成大颗粒絮状物;混凝反应后的渗滤液通过中心导流管进入沉淀池,中心导流管可增强污泥沉降作用,大颗粒絮状物和渗滤液的混合液从中心导流管下方的喇叭形出水口流出,大颗粒絮状物因为重力下沉,清液上浮,再在沉淀池中通过物理沉降的方式进一步除去渗滤液中的化学污泥及部分固体悬浮物;通过对膜前端进水的预处理,降低了易堵膜污染物浓度,提高了膜系统产水率,降低了膜系统清洗频率,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的中心导流管和混凝反应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进水口;2、调酸池;3、搅拌器a;4、过流孔a;5、氧化反应池; 6、搅拌器b;7、过流孔b;8、调碱池;9、搅拌器c;10、过流孔c;11、混凝反应池;12、搅拌器d;13、搅拌器e;14、沉淀池;15、中心导流管;16、过流孔d;17、清水池;18、排水管;19、酸加药装置;20、氧化剂加药装置;21、催化剂加药装置;22、碱加药装置;23、pac加药装置;24、pam加药装置;25、回流泵;26、排泥管;27、设备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垃圾渗滤液膜工艺预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口1、调酸池2、搅拌器a3、过流孔a4、氧化反应池5、搅拌器b6、过流孔b7、调碱池8、搅拌器c9、过流孔c10、混凝反应池11、搅拌器d12、搅拌器e13、沉淀池14、中心导流管15、过流孔d16、清水池17、排水管18、酸加药装置19、氧化剂加药装置20、催化剂加药装置21、碱加药装置22、pac加药装置23、pam加药装置24、回流泵25、排泥管26、设备支架27;所述调酸池 2为一上开口的水池结构,调酸池2旁侧设有一水池结构的氧化反应池5,氧化反应池5的旁侧设有一水池结构的调碱池8,调碱池8旁侧设有两组水池结构的混凝反应池11,混凝反应池11的出水口通过中心导流管15连接有一水池结构的沉淀池14,沉淀池14的旁侧设有一水池结构的清水池17,沉淀池14的底部为锥形的空壳结构,沉淀池14的锥形空壳结构的底端设有一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26;所述调酸池2和氧化反应池5之间通过过流孔a4进行空间连通,氧化反应池5和调碱池8之间通过过流孔b7进行空间连通,调碱池8和混凝反应池 11之间通过过流孔c10进行空间连通,所述沉淀池14和清水池17之间通过过流孔d16进行空间连通;所述调酸池2上方设有一酸加药装置19,并在调酸池2 中设有用于促进调酸池2中酸混合的搅拌器a3;所述氧化反应池5上方设有一氧化剂加药装置20和催化剂加药装置21,并在氧化反应池5中设有用于促进氧化反应池5中氧化剂和催化剂混合的搅拌器b6;所述调碱池8上方设有一碱加药装置22,并在调碱池8中设有用于促进调碱池8中碱混合的搅拌器c9;所述的两组混凝反应池11上方分别设有一pac加药装置23和pam加药装置24,并在混凝反应池11设有分别混合pac混凝试剂和pam混凝试剂的搅拌器d12、搅拌器e13;所述清水池17中设有一回流泵25,回流泵25的抽水口位于清水池内,回流泵25的出水口位于混凝反应池11内;所述清水池17上设有一横向的排水管18;所述调酸池2的上口设有一横向的管体结构形成进水口1。
22.所述的两组混凝反应池11之间底部设有过流孔导通。
23.所述调酸池2、氧化反应池5、调碱池8、混凝反应池11、沉淀池14、清水池17整体由至少六组杆状结构的设备支架27支撑固定。
24.所述搅拌器a3、搅拌器b6、搅拌器c9、搅拌器d12、搅拌器e13均由搅拌电机、搅拌桨、搅拌轴构成,搅拌轴将搅拌桨和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心连接,搅拌桨的距离其所在反应池的底部距离不得大于五十厘米。
25.所述过流孔a4、过流孔b7、过流孔c10、过流孔d16中,过流孔a4、过流孔b7、过流孔
c10为了方便水液交换位于两个相邻反应池的底部,过流孔d16 为了方便清液排出位于清水池17和混凝反应池11的水平中部或中部以上。
26.所述中心导流管15上部为一水平的横管,横管的一端位于混凝反应池11 的上部,横管的另一端通过一九十度的弯头连接有一竖管,竖管底部位于沉淀池 14下部。
27.所述中心导流管15的下部设有一上窄下阔的喇叭形出液口。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9.本实用新型,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中为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系统所设计的预处理装置;前端生化处理的渗滤液通过进水口1进入预处理装置,通过酸加药装置19向调酸池2中投入硫酸并通过搅拌器a3进行混合,调节渗滤液ph 至二到四,确保后续氧化反应ph条件;调酸后的渗滤液通过过流孔a4进入氧化反应池5;氧化反应池5内通过氧化剂加药装置20和催化剂加药装置21向氧化反应池5内投加氧化剂和催化剂,催化剂与氧化剂比例为0.5:1~2:1,在氧化反应池5内通过搅拌器c9使催化剂与氧化剂充分混合并反应,生成强氧化性成分羟基自由基将渗滤液中的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污染物的去除;氧化反应过后的渗滤液通过过流孔b7进入调碱池8,通过碱加药装置22投加氢氧化钠碱液,将ph调至七到八的中性值;通过氧化反应池5处理的渗滤液中含有大量化学污泥及固体悬浮物,需将其去除才能进入膜深度处理系统;氧化反应后的渗滤液通过过流孔c10进入混凝反应池11,通过pac加药装置23和pam加药装置24向混凝反应池11中投加pac和pam混凝药剂,通过搅拌器d12、搅拌器e13混合反应生成大颗粒絮状物;混凝反应后的渗滤液通过中心导流管15进入沉淀池14,中心导流管15可增强污泥沉降作用15,大颗粒絮状物和渗滤液的混合液从中心导流管15下方的喇叭形出水口流出,大颗粒絮状物因为重力下沉,清液上浮,再在沉淀池14中通过物理沉降的方式进一步除去渗滤液中的化学污泥及部分固体悬浮物;沉淀后的渗滤液清液通过过流孔d16 进入清水池17储存并判断处理效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渗滤液通过膜深度处理系统的进水泵从排水管18抽至膜系统深度处理;处理效果不好含化学污泥较多不达标时,将清水池17中渗滤液通过回流泵25送至前端混凝反应池11再次处理达标,沉淀池14中的污泥可经过排泥管26排放去除。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