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3146发布日期:2021-12-08 19:5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是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污染物,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污水处理已经越来越重要,污水处理是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其中反应釜是污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反应釜是可以用来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向反应釜内投入絮凝剂,与污水混合,来进行污水处理的药剂混合工作。
3.目前的反应釜在使用时,经过沉淀池沉降的污水直接通入到反应釜内部,絮凝剂通过反应釜顶端的进料口直接投入到反应釜内部,无法有效的对絮凝剂进行分散工作,导致大量絮凝剂裹团,使絮凝剂不能充分混合均匀,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污水处理的效果。
4.因此,本技术领域人员提出一种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本体顶端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转动杆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十字形分布的横板;所述本体外壁内部固定连接有投料框,所述投料框左侧壁位于所述本体内部,且所述投料框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另一端与所述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直线分布的出料孔;所述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筛板,所述筛板位于所述横板下方,所述本体底端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进液端卡合连接在所述筛板内部,所述本体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筛板下方。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料框与所述出料管均倾斜20
°
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液管进液端位于所述排污管外侧,所述出液管出液端位于所述本体外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料框顶端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位于所述本体外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料框内部固定连接有斜块,所述斜块低处端与所述出料管进料端相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筛板为漏斗状结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引流板,所述引
流板为斜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在本体外壁内部固定有投料框,投料框左侧壁上的四个出料管的另一端均与本体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工作时,污水通入到本体内部,然后通过投料框顶端的投料口将絮凝剂倒入到投料框内部,方便倒料,投料框和出料管均倾斜20
°
设置,因此絮凝剂会分流到四个出料管内部,然后顺着出料管向下滑动,通过出料管底部的若干个出料孔将絮凝剂向下排放到本体内的污水中,来完成絮凝剂的排放工作,通过四个出料管和若干个出料孔可以将絮凝剂向外排出到污水中的不同区域,对絮凝剂进行分散,混合均匀,使絮凝剂可以充分的与污水不同区域内的污染物反应,分散后的絮凝剂还可以与污染物更好的、更迅速的接触并反应,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提高了处理效果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中横板和转动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中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本体;11、进料斗;12、筛板;13、排污管;14、出液管;2、驱动件;21、转动杆;22、横板;221、引流板;3、投料框;31、出料管;311、出料孔;32、投料口;33、斜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污染防治用药剂混合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1,本体1顶端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件2,驱动件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1,转动杆21位于本体1内部,转动杆21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十字形分布的横板22,本体1外壁内部固定连接有投料框3,投料框3左侧壁位于本体1内部,且投料框3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出料管31,出料管31另一端与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出料管31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直线分布的出料孔311,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筛板12,筛板12位于横板22下方,本体1底端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污管13,排污管13进液端卡合连接在筛板12内部,本体1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4,出液管14位于筛板12下方。
22.在图1和图2中:本体1顶端固定有进料斗11,通过进料斗11来将污水通入到本体1内部,本体1外壁内部固定有投料框3,通过投料框3可以进行絮凝剂的投放工作,投料框3顶端开设有投料口32,投料口32位于本体1外侧,在将污水通入到本体1内部后,通过投料口32即可将絮凝剂倒入到投料框3内部,方便倒料,投料框3左侧壁上的四个出料管31的另一端均与本体1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因此进入到投料框3内部的絮凝剂会分流到四个出料管31内部,然后顺着出料管31向下滑动,在流经出料管31底部的出料孔311时,絮凝剂会穿过出料孔311向下排放到本体1内部的污水中,来完成絮凝剂的排放工作,出料管31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直线分布的出料孔311,通过四个出料管31和若干个出料孔311可以将絮凝剂向外排出到本体1内部的不同区域,使絮凝剂进入到污水中的不同区域,可以有效的对絮凝剂进行分散工作,使絮凝剂可以充分的与污水不同区域内的污染物反应,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投料框3和出料管31均倾斜20
°
设置,可以使投料框3内部的
絮凝剂顺利的进入到四个出料管31内部,并继续顺着出料管31流动,提高了絮凝剂投料时的流畅性,投料框3内部固定连接有斜块33,斜块33低处端与出料管31进料端相接触,通过斜块33可以提高投料框3内部的絮凝剂进入到出料管31内部时的流畅性。
23.在图1、图2和图3中:本体1顶端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驱动件2,驱动件2输出端的转动杆21位于本体1内部,在处理时,驱动件2启动会带动转动杆21在本体1内部转动,转动杆21外壁底端的四个呈十字形分布的横板22会随之在污水中转动,来实现污水的流动工作,可以进一步的对絮凝剂进行分散,同时可以使絮凝剂与污染物更好的、更迅速的接触并反应,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横板22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引流板221,引流板221为斜板,横板22转动时,横板22底端的两个引流板221随之转动,来搅动污水,可以提高对污水的搅动效果,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絮凝剂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在图1、图2和图4中:本体1内部固定有位于横板22下方的筛板12,引流板221位于筛板12的上方,不会影响到横板22和引流板221的转动工作,保证污水搅拌工作的正常进行,絮凝剂与污染物反应融合后的沉淀物向下沉降到筛板12上,筛板12可以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工作,本体1底端内壁固定有位于筛板12下方的出液管14,出液管14进液端位于排污管13外侧,出液管14出液端位于本体1外部,在排水时,污水会穿过筛板12后进入到出液管14内部,然后顺着出液管14向外排出,方便进行处理后的排水工作,筛板12可以有效的将沉淀物从排出的污水中分离开,可以防止沉淀物随着污水向外排出,以便对污水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本体1底端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排污管13,排污管13的顶端卡合在筛板12内部,筛板12为漏斗状结构,在工作完成后,筛板12上的沉淀物会顺着漏斗形的筛板12的内侧壁,自动滑落到排污管13内部,并顺着排污管13向外排出,方便进行沉淀物的排出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污水通过进料斗11通入到本体1内部,然后通过投料口32将絮凝剂倒入到投料框3内部,方便倒料,进人到投料框3内部的絮凝剂分流到四个出料管31内部,然后顺着出料管31向下滑动,通过若干个出料孔311将絮凝剂向下排放到污水中的不同区域,对絮凝剂进行分散,混合均匀,使絮凝剂可以充分的与不同区域内的污染物反应,分散后的絮凝剂还可以与污染物更好的、更迅速的接触并反应,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提高了处理效果和工作效率,投入絮凝剂的同时启动驱动件2使转动杆21带动横板22和引流板221转动,来搅动污水,可以加速絮凝剂与污染物的反应融合速度,提高了处理效率,在处理完成后进行排水时,污水会穿过筛板12后进入到出液管14内部,然后顺着出液管14向外排出,筛板12可以将沉淀物从排出的污水中分离开,可以防止沉淀物随着污水向外排出,以便对污水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排水完成后,打开排污管13上的阀门,沉淀物会顺着漏斗形的筛板12的内侧壁,自动滑落到排污管13内部,然后顺着排污管13向外排出,方便进行沉淀物的排出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