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生物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2231发布日期:2022-01-12 08:3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塘生物浮岛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淡水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池塘生物浮岛。


背景技术:

2.生物浮岛由于浮床上的水生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氮、磷等物质后,通过木质化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或无毒性作用的中间代谢物,发达的根系释放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加速了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水生植物能将氧气输送至根系区,水生植物根区还原态介质变成了氧化态,根区的环境状况为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小生境,浸没水中的这部分茎叶、根须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固着载体——生物膜载体,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污染物质时产生了协同效应,提高了净化效率。从而恢复和修复水体环境,达到自然生态的平衡。生态浮岛技术由于具有投资少、效果好、见效快及适宜于大水域的处理等优点,被大量用于江河、湖泊、水库中净化重污染或富营养化水体。本世纪初,开始引入生物浮岛对池塘养殖水体环境恢复与修复,但是关于池塘养殖中生态浮岛植物的种植、养护,尚没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养鱼技术体系,以致很多生态浮岛不但没有起到净化养殖水体的效果,反而带来二次污染,严重阻碍了生态浮岛技术养殖池塘中的推广与应用。
3.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是:通常池塘生物浮岛框架是由竹竿、木杆,或者pvc 塑料管、泡沫塑料板制作而成的,不是使用寿命短,就是成本太高;池塘采用养鱼主养模式时,因饲料、施肥、益生菌及补充水等不断投入,浮游动植物及杂草过度生长,常套养少量鲢、鳙滤食性鱼和草、鲂草食性鱼,同时也对生物浮岛中水生植物正常生长构成破坏;因大风、暴雨等气候原因,池塘养鱼生物浮岛中水生植物固定性差,有时水生植物出现倒伏、散落池塘中,造成覆盖水面、争夺养殖水体,甚至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浮岛制作结构不合理,给水生植物的种植、移植与采栽、收割等日常管理与操作造成困难。因此,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生物浮岛在池塘中恢复修复养殖水体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4.因此提供一种水处理效果好、投资小、易推广的池塘生物浮岛及其应用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池塘生物浮岛,包括浮岛外框、给水管、进水渠、排水管、排水渠、投饵台和生物浮岛装置;
7.其中,所述进水渠和排水渠对称设置在所述浮岛外框内部两侧;所述生物浮岛装置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物浮岛装置规则分布在所述进水渠和所述排水渠之间;
8.所述给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渠和所述生物浮岛装置连接,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渠和所述生物浮岛装置连接;
9.所述投饵台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投饵台规则分布在若干个所述生物浮岛装置
上。
10.进一步,每个所述生物浮岛装置设有一个所述投饵台,且所述投饵台固定于所述生物浮岛装置靠近所述进水渠的一侧。
11.进一步,所述生物浮岛装置包括生物浮岛装置外壳、尼龙绳、生物浮岛单元和叶轮增氧机;
12.其中所述生物浮岛单元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物浮岛单元通过尼龙绳固定在生物浮岛装置外壳内部;
13.所述叶轮增氧机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叶轮增氧机规则分布在所述生物浮岛装置外壳内部。
14.进一步,所述生物浮岛单元包括硬塑钢板网、浮力装置、水生植物、托网、防护网槽和铅坠;
15.其中,所述浮力装置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浮力装置贴合所述防护网槽的内表面且规则分布在所述防护网槽的上部;
16.所述硬塑钢板网固定在所述浮力装置的上表面且与所述浮力装置的上表面贴合;
17.所述托网固定在所述浮力装置的下表面且与所述浮力装置的下表面贴合;
18.所述铅坠固定在所述防护网槽的底端,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硬塑钢板和所述托网之间。
19.更进一步,所述生物浮岛单元还包括袖网,所述袖网包裹在所述浮力装置的表面,所述硬塑钢板网与所述袖网贴合;所述托网与所述袖网贴合。
20.优选的,袖网采用聚乙烯网片,其网径0.5mm,网目2cm。
21.优选的,托网采用聚氯乙烯网片做成,网径1mm,网目3cm。
2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防止移植水生植物后,托网大幅度下垂或变形
23.优选的,所述防护网槽为聚乙氯烯材质、网径0.5mm,网目1.5~2cm。
24.更进一步,所述浮力装置为塑料瓶;所述硬塑钢板网与所述托网平行。
25.优选的,所述塑料瓶容积为5l,所述塑料瓶的盖子涂抹橡胶水封口,塑料瓶直径11cm,高31cm~33cm。
26.优选的,所述硬塑钢板网上包裹有硬质聚乙烯塑料,硬塑钢板网选择整张标准规格30m
×
1.5m,网径2.7mm,网目60mm
×
60mm。
27.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方案能够赋予硬塑钢板网抗腐蚀、抗暴晒、抗弯曲的效果。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所述的池塘生物浮岛在养鱼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1)将生物浮岛以池塘锚钩式的方法铺设在池塘上;
30.(2)在生物浮岛上种植水生植物,同时放养鱼苗种;
31.(3)对水生植物和鱼苗进行日常管理;
32.(4)待鱼苗长成进行捕捞,起捕前一天,将生物浮岛拖至池边。
33.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生物浮岛铺设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0-30%。
34.进一步,所述鱼苗为鲤鱼、鳙、鲢、草鱼中的一种或多种;
35.所述水生植物为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36.优选的漂浮植物越冬或扩配后,直接移植到硬塑钢板网网格中,前后左右每隔两个网目均布3~5株;漂浮植物、挺水植物需加种植基质和培养钵,间距18cm,植入1~3株;
37.更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优选为凤眼莲。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殖池塘生物浮岛,解决了在池塘不断增加饲料、施肥、益生菌及补充水等投入品时,能有效控制、降低富营养化水体的cod、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富营养化水体生态友好型净水处理过程,满足池塘饲养要求。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效果好、投资小、易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实施例养殖池塘生物浮岛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实施例养殖池塘生物浮岛单元剖面图;
42.图3是实施例养殖池塘生物浮岛单元俯视图。
4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1-浮岛外框、2-给水管、3-进水渠、4-排水管、5-排水渠、6-投饵台、7-生物浮岛装置;
44.71-生物浮岛装置外壳、72-尼龙绳、73-生物浮岛单元、74-叶轮增氧机;
45.731-硬塑钢板网、732-浮力装置、733-水生植物、734-托网、735-防护网槽、736-铅坠、737-袖网。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1.一种池塘生物浮岛,包括浮岛外框1、给水管2、进水渠3、排水管4、排水渠5、投饵台6和生物浮岛装置7;
52.其中,进水渠3和排水渠5对称设置在浮岛外框1内部两侧;生物浮岛装置7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生物浮岛装置7规则分布在进水渠3和排水渠5 之间;
53.给水管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渠3和生物浮岛装置7连接,排水管4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渠5和生物浮岛装置7连接;
54.投饵台6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投饵台6规则分布在若干个生物浮岛装置7 上。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生物浮岛装置7设有一个投饵台6,且投饵台6固定于生物浮岛装置7靠近进水渠3的一侧。
56.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浮岛装置7包括生物浮岛装置外壳71、尼龙绳72、生物浮岛单元73和叶轮增氧机74;
57.其中生物浮岛单元73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生物浮岛单元73通过尼龙绳 72固定在生物浮岛装置外壳71内部;
58.叶轮增氧机74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叶轮增氧机74规则分布在生物浮岛装置外壳71内部。
59.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浮岛单元73包括硬塑钢板网731、浮力装置732、水生植物733、托网734、防护网槽735和铅坠736;
60.其中,浮力装置73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浮力装置732贴合防护网槽735 的内表面且规则分布在防护网槽735的上部;
61.硬塑钢板网731固定在浮力装置732的上表面且与浮力装置732的上表面贴合;
62.托网734固定在浮力装置732的下表面且与浮力装置732的下表面贴合;
63.铅坠736固定在防护网槽735的底端,水生植物733种植于硬塑钢板731 和托网734之间。
6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浮岛单元73还包括袖网737,袖网737包裹在浮力装置732的表面,硬塑钢板网731与袖网737贴合;托网734与袖网737 贴合。
6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袖网737采用聚乙烯网片,其网径0.5mm,网目2cm。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托网734采用聚氯乙烯网片做成,网径1mm,网目3cm。
6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网槽735为聚乙氯烯材质、网径0.5mm,网目 1.5~2cm。
6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浮力装置732为塑料瓶;硬塑钢板网731与托网734 平行。
69.在一个实施例中,塑料瓶容积为5l,塑料瓶的盖子涂抹橡胶水封口,塑料瓶直径11cm,高31cm~33cm。
7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硬塑钢板网731上包裹有硬质聚乙烯塑料,硬塑钢板网731选择整张标准规格30m
×
1.5m,网径2.7mm,网目60mm
×
60mm。
71.采用生物浮岛养鱼的方法:
72.1、池塘养殖环境条件:
73.选择交通便利、电力设施完备、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养殖池塘;井水或河水为养殖水源,应水质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5~10)
×
667m2,水深1.8~2.5m,淤泥深小于0.2m;配备饵料机和饲料台;每5
×
667m2池塘安装3.0kw叶轮增氧机(4) 1~2台;沿着横向方向放置规格40m
×
1.5m生物浮岛(5)3~5条,覆盖面积不小于池塘面积10%,且不大于30%。
74.2、放养前的准备
75.利用冬闲,清除淤泥,护坡,晒塘7天,池塘排水至0.1m深时,每667m2用生石灰100~150kg化浆全池泼洒或用含有效氯28~30%漂白粉30mg/l消毒;清塘7天后注水,注水口用50~60目筛绢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和杂物进池;沿着池塘横向放置生物浮岛6条,以条形均布于池塘中,有利于生物浮岛植物群落光合作用正常,正常生长,生物浮岛采用锚钩式或沉水重物牵连式固定。一般采用池塘锚钩式,便于利用聚氯乙烯绳将生物浮岛拖至池边。
76.3、苗种放养(主养鲤鱼)
77.在4月至5月放养;苗种从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场家选购;质量要求无病、无伤、鳞片完整,规格整齐、反应敏捷的鱼种;鲤鱼规格为100~150g/ 尾、鳙规格为150~500g/尾、鲢规格为50g/尾~150g/尾、草鱼规格为50~150g/ 尾;鱼种放养前用3%~4%食盐水消毒5~10分钟;每667m2放养鲤鱼种 1300~1500尾,套养鳙50尾~100尾、鲢200尾~250尾,草鱼3~5尾。水生生物选择水生植物——凤眼莲,生物浮岛均布种植1kg/m2。
78.4、日常管理
79.要求水体溶氧在4mg/l以上,每10天测定水质1次,定期换水;每15 天~20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20g/m3;每隔7~10天全池均匀泼洒一次em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用药按ny5071的规定执行;注意生石灰和生物制剂不能同时使用,生石灰使用后要间隔1周才能使用生物制剂;凤眼莲在夏季收割1~2次;当凤眼莲过于拥挤,及时应疏删;去除病叶、病株,并深埋焚毁,保持水质洁净,防止污染;投喂颗粒饲料适口,粗蛋白含量28%~32%以上,配合饲料质量安全应符合“gb/t36782鲤鱼配合饲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勤巡塘,看天气、水温、水色、鱼情;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做好池塘日志;投饲以30分钟吃完为宜;日投喂2次,时间为9:00、 16:00,上午占全天投饲量的40%,下午60%;日投喂1次,时间为14:00;投饵率占与体重1~5%。鲤鱼病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勤观察、早预防、早治疗、对症用药;每10天用0.5mg/l二氧化氯(含有效氯8%)全池泼洒养殖水体消毒;适时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养殖水体杀虫;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
80.5、捕捞与收获
81.起捕前要检查池塘记录,未过休药期的池塘鱼类严禁捕捞上市;起捕前1 天下午,将生物浮岛拖至池边,方便第二天起捕;商品鱼出塘应在黎明或早晨水温较低时进行,要求操作细致、轻快,熟练,防止在捕捞时候鱼密集拥挤而造成缺氧死亡;所有上市的商品鱼均应进行检测,其品质均应符合“ny/t842绿色食品鱼”的规定;凤眼莲霜降时枯萎、下沉,应及
时做好收割、越冬等工作,同时,将生物浮岛从池塘中清除,避免水体污染。
82.2020年5月中旬取水样,自5月18日至10月14日,每15天取样1次,进行水质检测。每亩放养鲤鱼种1300尾,套养鳙50尾、鲢200尾,草鱼5 尾。凤眼莲在生物浮岛均布种植1kg/m2。
83.结果表明与对照养殖池塘相比,养殖鱼产量提高了10%以上,生物浮岛装置对tn的去除率为30.8%~57.2%,对tp的去除率为75.8%~89.2%,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76%~82%,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5%~75.2%,养殖水体净化效果显著。
8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8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