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9265发布日期:2022-02-09 14:1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用水量逐渐增加,并且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于污水处理越来越重视。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污水处理装置是用于污(废)水处理的装置,污水处理装置一般包括絮凝池,污水和絮凝剂在絮凝池中混合,以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能分离出来,然而现有污水处理装置虽然有在絮凝池中设置搅拌机构,但是现有搅拌机构结构较为简单,混合效果欠佳。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解决了污水和絮凝剂在絮凝池中混合效果欠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絮凝池上设置有絮凝剂进口,所述沉淀池上部一侧设置有溢流口,底部中心设置有排渣口,所述絮凝池上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絮凝池顶部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固定于所述絮凝池顶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承台上固定有盖板,所述絮凝剂进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搅拌机构安装在所述盖板上;
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移动框体、主轴、推板、推动板、搅动板和偏心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主轴上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下端穿过所述盖板且与所述偏心轮固定,所述偏心轮位于所述移动框体内且与所述盖板底面接触,所述偏心轮与所述移动框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内表面接触,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承台之间,所述推板与所述承台水平滑动配合,所述推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推板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推板一端与所述移动框体相对所述偏心轮与所述移动框体接触面的另一侧固定,另一端向所述过滤池或所述沉淀池方向延伸,所述推动板上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框体底部,下端向所述絮凝池内底部延伸,所述搅动板上端固定在所述偏心轮底部,下端向所述絮凝池内底部延伸。
8.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推动板固定在所述移动框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底部,所述移动框体两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推动板。
9.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推动板宽度方向与所述推板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
10.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偏心轮为圆盘状,所述主轴连接在所述偏心轮圆心与外边缘之间,所述搅动板宽度方向与所述偏心轮径向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
11.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过滤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底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过滤池和所述絮凝池的间隙;
12.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顶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的间隙。
13.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三隔板和斜管,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斜管之间,所述第三隔板上端与所述承台底部固定,下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隔板底面低于所述第二隔板顶面,所述斜管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沉淀池侧壁之间。
14.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凸台和格栅板,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过滤池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格栅板为倾斜设置且支撑在所述凸台上,所述污水进口位于所述过滤池上部一侧。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通过污水进口进入过滤池,通过格栅板过滤后,污水将通过第一隔板下方进入絮凝池。电机启动时,主轴将带动偏心轮在移动框体内转动,由于搅动板固定在偏心轮底部,因此偏心轮转动过程中,搅动板将不断搅拌絮凝池内的污水和絮凝剂。另外,又因为偏心轮与移动框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内表面接触,因此偏心轮转动过程中,移动框体将带动推板、推动板沿推板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如此一来,推动板便可来回拨动絮凝池内的污水和絮凝剂,以辅助搅动板搅拌,在搅动板和推动板协同搅拌下,污水和絮凝剂可以快速在絮凝池中混合,絮凝效果较好,解决了污水和絮凝剂在絮凝池中混合效果欠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污水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
17.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搅拌机构的结构;
18.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搅拌机构的结构。
19.图中,1、过滤池;2、絮凝池;3、沉淀池;4、污水进口;5、溢流口;6、排渣口;7、斜管;81、电机;82、移动框体;83、主轴;84、推板;85、推动板;86、搅动板;87、偏心轮;9、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11、第三隔板; 12、格栅板;13、凸台;14、盖板;15、絮凝剂进口;16、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实施例: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池1、絮凝池2和沉淀池3。过滤池1上部一侧设置有污水进口4,絮凝池2顶部设置有絮凝剂进口15,沉淀池3上部一侧设置有溢流口5,底部中心设置有排渣口6。絮凝池2顶部设置有承台16,承台16固定于絮凝池2顶部的相对两侧,承台16上固定有盖板14,絮凝剂进口15设置在盖板14上。过滤池1和絮凝池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9,第一隔板9和污水进口4分别位于过滤池1 的相对两侧,第一隔板9底部设置有用于连通过滤池1和絮凝池2的间隙。絮凝池2和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分别位于絮凝池2的相对两侧,第二隔板10顶部设置有用于连通絮凝池2和沉淀池3 的间隙。沉淀池3内设置有第三隔板11和斜管7,第三隔板11位于第二隔板 10和斜管7之间,第三隔板11不与第二隔板10接触。第三隔板11上端与承台16底部固定,下端向下延伸,第三隔板11底面低于第二隔板10顶面,斜管 7设置在
第三隔板11和沉淀池3侧壁之间,溢流口5位于斜管7上方。过滤池 1内设置有凸台13和格栅板12,凸台13固定在过滤池1侧壁和第一隔板9上,格栅板12为倾斜设置且向靠近絮凝池2方向由下往上倾斜。格栅板12支撑在凸台13上,污水进口4位于过滤池1上部一侧。
22.参照图1-3,絮凝池2上安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安装在盖板14上,优选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81、移动框体82、主轴83、推板84、推动板85、搅动板86和偏心轮87。电机81安装在盖板14上,主轴83上端与电机81输出轴连接,下端穿过盖板14且与偏心轮87固定,偏心轮87为圆盘状,主轴83 连接在偏心轮87圆心与外边缘之间。偏心轮87位于移动框体82内且与盖板 14底面接触,偏心轮87与移动框体82宽度方向的两侧内表面接触,推板84 位于盖板14和承台16之间。推板84与承台16水平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为过滤池1、絮凝池2和沉淀池3设置方向。推板84设置有两个,两个推板84 分别位于移动框体82宽度方向的两侧,推板84一端与移动框体82相对偏心轮 87与移动框体82接触面的另一侧固定,另一端向过滤池1或沉淀池3方向延伸。推动板85上端固定在移动框体82底部,下端向絮凝池2内底部方向向下竖直延伸。推动板85固定在移动框体82宽度方向的两侧底部,移动框体82两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推动板85。推动板85为斜叶式设置,即推动板85宽度方向与推板84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优选的,推动板85宽度方向与推板 84长度方向呈15-60
°
。搅动板86上端固定在偏心轮87底部,下端向絮凝池 2内底部方向向下竖直延伸。搅动板86为斜叶式设置,即搅动板86宽度方向与偏心轮87径向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优选的,搅动板86宽度方向与偏心轮 87径向方向呈15-60
°
。具体的,搅动板86设置有两个,两个搅动板86和主轴83沿偏心轮87径向方向设置。
23.参照图1-3,为实现絮凝剂的智能投加,优选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污水池、浓度计、流量计、进水泵、药剂箱、加药泵和溢流清水在线检测器。污水池、进水泵和污水进口4依次管道连接,浓度计、流量计均安装在进水泵和污水进口4连接管道上。药剂箱、加药泵和絮凝剂进口15依次管道连接,溢流清水在线检测器为浊度计或粘度计且用于检测溢流口5溢流出来的清水的浊度或粘度。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且分别与加药泵、浓度计、溢流清水在线检测器电性连接。
24.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通过污水进口4进入过滤池1,通过格栅板12过滤后,污水将通过第一隔板9下方进入絮凝池2。电机81启动时,主轴83将带动偏心轮87在移动框体82内转动,由于搅动板86固定在偏心轮87底部,因此偏心轮87转动过程中,搅动板86将不断搅拌絮凝池2内的污水和絮凝剂。另外,又因为偏心轮87与移动框体82宽度方向的两侧内表面接触,因此偏心轮87转动过程中,移动框体82将带动推板84、推动板85沿推板84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如此一来,推动板85便可来回拨动絮凝池2内的污水和絮凝剂,以辅助搅动板86搅拌,在搅动板86和推动板85协同搅拌下,污水和絮凝剂可以快速在絮凝池2中混合,絮凝效果较好。絮凝后的物料将进入沉淀池3中进行沉淀分离,以得到清水和污泥。
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