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板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2605发布日期:2022-01-08 02:3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成品板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成品板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板材加工过程中,末道工序需要对成品板进行除尘处理,以去除掉板材表面的灰尘、细微杂质等,保证板材表面的干净整洁。现有的除尘装置多采用高压气体喷吹至板材表面,将杂物吹掉,但有些尘埃、杂质由于具有吸附性而粘附在板材上,单纯依靠高压气流的喷吹,并不容易将这些灰尘、杂质完全去除掉,虽然也有些除尘装置配置有刷子,但大多只是单一设置在板材正面,而且在结构设置上存在不足,造成除尘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除尘效果、确保成品板表面整洁干净的成品板除尘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品板除尘装置,具有机架,机架上设有贴合所传送成品板的上压板和下托板,在成品板传送方向的上压板前方依次设有涂刷成品板正面的上层刷、涂刷成品板背面的下层刷,所述上层刷、下层刷所在位置的上方设有上吸风管、下方设有下吸风管,所述上吸风管的前端面安装有向成品板正面喷气的上喷吹管,下吸风管的前端面安装有向成品板背面喷气的下喷吹管,所述的上压板具有贴合成品板正面的上平板,下托板具有贴合成品板背面的下平板,所述的上平板与下平板相对错位且上平板前端突出下平板。
5.所述的机架上可升降设有上横梁,上横梁下方的机架上固定有下横梁,所述上压板固定在上横梁后侧面,下托板固接在下横梁后侧面,通过上横梁的升降调节,可以改变上压板与下托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满足厚度不同的成品板的除尘要求。
6.具体说,所述上横梁的升降采用如下方案:上横梁两端与机架两侧分别通过滑块导轨滑动配合,上横梁上通过相距设置的一对轴承座转动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分别固定有升降齿轮,所述机架两侧的立柱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与升降齿轮啮合传动的升降齿条,机架顶部中央安装有与上横梁中部相连接的螺旋升降机。
7.所述的上横梁前侧面固定有上折板,下横梁前侧面固定有下折板,上吸风管固定在上折板上,下吸风管固定在下折板上,上层刷固接在上吸风管底部,下层刷固接在下吸风管顶部,由此可使得上吸风管、上层刷同步上压板随上横梁的升降调节。
8.为方便调节气体喷吹角度,所述的上吸风管前侧面安装有上调节架,上喷吹管固接在上调节架上实现高度调节,下吸风管前侧面安装有下调节架,下喷吹管固接在下调节架上实现高度调节。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压板的上平板与下托板的下平板前后相对错位设置,且上平板前端突出下平板,在成品板从上平板与下平板之间移出时,上平板的突出部分依然会贴合在成品板正面,由此可使成品板保持平整状态进入后续的刷尘
处理,提高了成品板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侧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侧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机架,2.上横梁,3.传动轴,4.升降齿轮,5.升降齿条,6.螺旋升降机,7.下横梁,8.上压板,8-1.上平板,9.下托板,9-1.下平板10.上折板,11.下折板,12.上吸风管,13.下吸风管,14.上层刷,15.下层刷,16.上调节架,17.上喷吹管,18.下调节架,19.下喷吹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7.以下为方便叙述,以成品板传送方向作为前后位置的限定。
18.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成品板除尘装置,具有框行的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相距设置的两根立柱、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端的横杆以及固定在立柱底部的底板,所述立柱下部连接有支撑杆,底板与立柱之间固接有斜撑杆。
19.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可升降调节的上横梁2,上横梁2两端分别固定有滑块,所述立柱上安装有与滑块滑动配合的导轨,上横梁2上通过相距设置的一对轴承座转动安装有传动轴3,传动轴3两端分别固定有升降齿轮4,所述机架1两侧的立柱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与升降齿轮4啮合传动的升降齿条5,机架1的横杆中央安装有与上横梁2中部相连接的螺旋升降机6,通过螺旋升降机6驱动,拉动上横梁2高度的升降调节。
20.位于上横梁2下方的两根立柱之间固定有下横梁7,上横梁2后侧面固定有上压板8,下横梁7后侧面固定有下托板9,所述的上压板8具有贴合成品板正面的上平板8-1,下托板9具有贴合成品板背面的下平板9-1,上平板8-1和下平板9-1长度相等,上平板8-1与下平板9-1前后相对错位且上平板8-1前端突出下平板9-1,上平板8-1前端部具有上斜折弯的上斜板,下平板9-1前端部具有下斜折弯的下斜板,所传送的成品板被夹设于上平板8-1与下平板9-1之间。
21.所述的上横梁2前侧面固定有上折板10,下横梁7前侧面固定有下折板11,上折板10的前端面固定有两组并排的上吸风管12,下折板11上前端面固定有两组并排的下吸风管13,所述上吸风管12、下吸风管13位于上压板8、下托板9前方,其中每组下吸风管13由前后贴合的两个吸风分管构成。所述上吸风管12的吸口面为前高后底的45度斜面,上吸风管12的吸口面前端具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垂直于吸口斜面;下吸风管13的后一个吸风分管的吸口面具有与上吸风管12吸口面斜向一致的45度斜面且在所述吸口面底端固接有与该吸口面垂直的下挡板。
22.所述上吸风管12后侧面底部固接有涂刷成品板正面的上层刷14,下吸风管13的两
个吸风分管顶部之间固接有涂刷成品板背面的下层刷15,其中上层刷14在后先刷成品板的正面,下层刷15在前后刷成品板的背面。
23.所述的上吸风管12前侧面安装有上调节架16,上调节架16上安装有向成品板正面喷气的上喷吹管17,上喷吹管17通过上调节架16可以实现高度调节;下吸风管13的前端面安装有下调节架18,下调节架18上安装有向成品板背面喷气的下喷吹管19,下喷吹管19通过下调节架18可以实现高度调节。
24.成品板传送过来时,进入上压板8与下托板9之间,被上平板8-1和下平板9-1所贴合而传送,上层刷14对成品板正面进行刷尘处理,下层刷15对成品板的背面进行刷尘处理,刷下的灰尘杂质被吸入进上吸风管12和下吸风管13,最后上喷吹管17、下喷吹管19共同作用,对刷尘后的成品板正面、背面喷气而将残留的尘埃吹掉,从而确保了成品板整体的洁净度。
25.由于上压板8的上平板8-1与下托板9的下平板9-1前后相对错位设置,且上平板8-1前端突出下平板9-1,在成品板从上平板8-1与下平板9-1之间移出时,上平板8-1的突出部分依然会贴合在成品板正面,由此可使成品板保持平整状态进入后续的刷尘处理,再配合上喷吹管17、下喷吹管19的喷吹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成品板的除尘效果。
2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