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9784发布日期:2022-02-08 10:5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梯级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态净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梯级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阶梯型生态净化系统布水分散。现有河道小型分散式合流制排污口及未纳入市政管网系统的散排合流制排污口常采用阶梯式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然而,现有污水处理普遍存在布水不均的问题,使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普遍存在布水不均,使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梯级净化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提供一种梯级净化系统,包括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和布水槽,所述布水槽安装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顶部,以待净化的水通过所述布水槽将进入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
6.所述布水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布水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长度,在所述布水槽的底部分布有多个布水孔,各所述布水孔在第一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长度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面。
7.可选地,在所述布水槽上还形成有总布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总布水孔位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中部,待净化的从所述总布水孔进入所述布水槽。
8.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污水从中部进入布水槽后能够较均等的向两侧流动,各个布水孔所能够获得污水的量大致相同,进而使进入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水能够较均匀的分布。
9.可选地,所述总布水孔在第二方向上贯穿所述布水槽的槽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0.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因与总布水孔连接的水管一般会埋于地下,该水管一般在水平面内延伸,所述总布水孔在第二方向上贯穿所述布水槽的槽壁,则便于该水管与总布水孔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包括第一级基础和第一级净水部,所述第一级基础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分布的水槽安装部和第一级净水槽,所述布水槽设置于所述水槽安装部,所述第一级净水部安装于所述第一级净水槽,以使从所述布水孔中流出的水进入所述第一级净水槽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2.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当于通过第一级基础形成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骨架结构,为布水槽和第一级净水部提供安装位置,使布水槽和第一级净水部能够顺利实现布水和净水功能。
13.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级净水槽凸出于所述布水槽的外壁,所述第
一级净水槽的槽口竖直向上。
14.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可以使布水槽在竖直方向上距离第一级基础较近,使从各布水孔所流出的水能够较快的流入第一级净水部,不易在流动路径上汇流集中,保持水流较均匀的分布,同时,使种植在第一级净水槽中的绿色植物生长不易受到布水槽的阻挡。
15.可选地,所述第一级净水部包括多株水生植物,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底面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竖直面中的投影为弧形,各所述水生植物在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水生植物位于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中部。
16.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使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底面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竖直面中的投影为弧形,即第一级净水槽的底面为弧形面,使在第一级净水部中过滤后所得的污物会比较集中的分布在弧形面的最底部,该最底部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级净水槽的中部,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水生植物位于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中部,则使水生植物能够获得较充足的肥料,使水生植物能够具有较好的长势。
1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所述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的下方,以接收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流出的水。
18.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实现多级阶梯净化单元对污水的多级净化。
1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顶部净化单元,所述顶部净化单元安装在所述布水槽的顶部,以使顶部净水单元中的水能够流向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
20.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顶部净化单元可以接收雨水或者道路上形成的积水,通过该顶部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流入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做进一步净化,同时,顶部净化单元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2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除砂器,所述除砂器的进水口用于与污水管连接,所述除砂器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布水槽。
22.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的阶梯型生态净化系统容易堵塞,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阶梯净化系统通过采用除砂器作为前端增加预处理,主要作用是去除来水中较大的颗粒物,如泥沙、煤渣、垃圾等,针对初期雨水混合的大量泥沙进行处理,梯级净化系统堵塞,延长梯级净化系统的使用寿命。
2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集沙池,所述除砂器具有排沙口,所述排沙口连接于所述集沙池。
24.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集沙池集中收集除砂器排出的泥沙等污物,便于定期清理。
2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6.本技术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通过采用具有多个布水孔的布水槽,使进入布水槽的污水通过各布水孔均匀分布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中,使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以及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一下的各级净化单元均能够被较均匀的利用,进而提高各级阶梯净化单元的率用于,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
27.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
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水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00-除砂器;
34.110-出水口;
35.120-排沙口;
36.130-进水口;
37.200-顶部净化单元;
38.300-布水槽;
39.310-总布水孔;
40.320-布水孔;
41.400-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
42.410-填料;
43.420-第一级基础;
44.430-水生植物;
45.500-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
46.600-第三级阶梯净化单元;
47.700-集沙池;
48.800-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梯级净化系统,包括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和布水槽300,所述布水槽300安装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顶部,以待净化的水通过所述布水槽300将进入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
53.所述布水槽300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布水槽30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长度,在所述布水槽300的底部分布有多个布水孔320,各所述布水孔320在第一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长度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面。
54.本技术实施例中,布水孔320的个数优选为2-10个,例如,布水孔320的个数为4个、6个、7个或9个等。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各所述布水孔320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布水槽300的底壁;布水孔320的孔径50-80mm。
5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通过采用具有多个布水孔320的布水槽300,使进入布水槽300的污水通过各布水孔320均匀分布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中,使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以及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一下的各级净化单元均能够被较均匀的利用,进而提高各级阶梯净化单元的率用于,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
56.可选地,在所述布水槽300上还形成有总布水孔3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总布水孔310位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中部,待净化的从所述总布水孔310进入所述布水槽300。这样,污水从中部进入布水槽300后能够较均等的向两侧流动,各个布水孔320所能够获得污水的量大致相同,进而使进入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水能够较均匀的分布。
57.可选地,所述总布水孔310在第二方向上贯穿所述布水槽300的槽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因与总布水孔310连接的水管一般会埋于地下,该水管一般在水平面内延伸,所述总布水孔310在第二方向上贯穿所述布水槽300的槽壁,则便于该水管与总布水孔310连接。
58.可选地,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包括第一级基础420和第一级净水部,所述第一级基础420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分布的水槽安装部和第一级净水槽,所述布水槽300设置于所述水槽安装部,所述第一级净水部安装于所述第一级净水槽,以使从所述布水孔320中流出的水进入所述第一级净水槽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当于通过第一级基础420形成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骨架结构,为布水槽300和第一级净水部提供安装位置,使布水槽300和第一级净水部能够顺利实现布水和净水功能。
59.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级净水槽凸出于所述布水槽300的外壁,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槽口竖直向上。这样可以使布水槽300在竖直方向上距离第一级基础420较近,使从各布水孔320所流出的水能够较快的流入第一级净水部,不易在流动路径上汇流集中,保持水流较均匀的分布,同时,使种植在第一级净水槽中的绿色植物生长不易受到布水槽300的阻挡。
60.可选地,所述第一级净水部包括多株水生植物430,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底面在与
第一方向垂直的竖直面中的投影为弧形,各所述水生植物430在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水生植物430位于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中部。由于使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底面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竖直面中的投影为弧形,即第一级净水槽的底面为弧形面,使在第一级净水部中过滤后所得的污物会比较集中的分布在弧形面的最底部,该最底部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级净水槽的中部,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水生植物430位于所述第一级净水槽的中部,则使水生植物430能够获得较充足的肥料,使水生植物430能够具有较好的长势。本技术实施例中,水生植物430主要功能是水质净化,水生植物430可以包括水葱、茭白、花菖蒲、鸢尾、千屈菜等;所述第一级净水部还包括功能性填料410,功能性填料410主要为具有脱氮除磷降解cod功能性的填料410,如沸石、火山岩、陶粒、碎石、煤渣、硫矿等。
6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所述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安装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下方,以接收从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流出的水并做进一步净化。这样,实现多级阶梯净化单元对污水的多级净化。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三级阶梯净化单元600,使第三级阶梯净化单元600安装在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的下方,以接受从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中流出的水并做进一步的净化。
62.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顶部净化单元200,所述顶部净化单元200安装在所述布水槽300的顶部,以使顶部净水单元中的水能够流向所述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通过顶部净化单元200可以接收雨水或者道路上形成的积水,通过该顶部净化单元200净化后的水流入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做进一步净化,同时,顶部净化单元200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63.本技术实施例中,顶部净化单元200、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和第三级阶梯净化单元60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类似,都具有基础和净化部,且使顶部净化单元200的基础固定在布水槽300的顶部;使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固定在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的基础的顶部,并使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的净水部向第一级阶梯净化单元400的前方凸出;使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固定在第三级阶梯净化单元600的基础的顶部,并使第三级阶梯净化单元600的净水部向第二级阶梯净化单元500的前方凸出。优选的,从上到下,每级阶梯净化单元的基础均比上一级基础款1m。
64.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除砂器100,所述除砂器100的进水口130用于与污水管连接,所述除砂器100的出水口110连接于所述布水槽300。现有的阶梯型生态净化系统容易堵塞,缩短使用寿命,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阶梯净化系统通过采用除砂器100作为前端增加预处理,主要作用是去除来水中较大的颗粒物,如泥沙、煤渣、垃圾等,针对初期雨水混合的大量泥沙进行处理,梯级净化系统堵塞,延长梯级净化系统的使用寿命。
65.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梯级净化系统,还包括集沙池700,所述除砂器100具有排沙口120,所述排沙口120连接于所述集沙池700。通过集沙池700集中收集除砂器100排出的泥沙等污物,便于定期清理。集沙池700优选为全地埋形式,进出水采用重力形式,不需要消耗额外动力。所述排沙口120优选的通过水管800连接于所述集沙池700,也可以使排沙口120直接连接于集沙池700。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