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水解酸化与生物脱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9940发布日期:2022-12-16 23:1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水解酸化与生物脱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设计水量较小、污水中含有较多难降解物质的污水处理厂(站),如果需要分别满足水解酸化、生物处理等功能,至少需要投资建设两个不同构筑物,不仅增加了总投资,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操作、自动化控制单元也较多。
3.水解酸化是处理高浓度或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有效手段之一,水解酸化池一般设置在工艺流程的最前端,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解酸化池对布水均匀、有机物充分混合等有较高要求。
4.传统合建式a/o池反硝化过程中产生污泥量较大且需要采取相应污泥回流设施,同时传统a/o池体积较大,消耗能源较多,造成运营费用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布水均匀合理、水力搅拌充分,污泥产生量少、不设污泥回流装置、占地面积小、运营费用低的一种兼具水解酸化与生物脱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具水解酸化与生物脱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从水解酸化池底部进水,所述水解酸化池内布置有生物填料装置,水解酸化池从顶部出水至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缺氧区布置在好氧区的两侧,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用隔板分隔,上下联通。好氧区污水经过曝气提升作用经顶部至缺氧区,缺氧区安装有生物填料装置,污水在缺氧区自上向下流动,又从缺氧区底部进入好氧区形成循环。好氧区、缺氧区与相邻沉淀区上部采用隔板分隔,下部联通。经过好氧区与厌氧区反应的污水从所述沉淀区底部流入,沉淀区安装有斜板沉淀设备,污水自下而上流动,经斜板后自顶部出水至排水渠出水。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不设污泥回流,同时可以在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实现水解酸化、污水脱氮及污泥分离与截留,污泥减量等功能。
7.优选的是,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进水采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解酸化池剖面为楔型;
8.优选的是,所述好氧区与缺氧区中间采用隔板分隔,上下联通,隔板下端弯折,弯折方向由内向外,与竖直方向成30
°
,所述两侧缺氧区底部为斜坡,与水平方向成60
°

9.优选的是,所述缺氧区、好氧区与上部与沉淀区采用隔板分隔,下部联通,隔板下端弯折,弯折由内向外,与竖直方向成30
°
,所述沉淀区底部为斜坡,与水平方向成60
°
,所述沉淀区斜板与水流方向为异向流布置。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水解酸化池设计为底部穿孔管布水,布
水均匀合理。污水进水时,由于流速较大,水流断面较小,泥水在水利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水解酸化池剖面设计成楔形,上升流速随高度降低,利于污泥沉降。同时水解酸化池设置的生物填料给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可以使水解酸化菌的类别与数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水解酸化池反应稳定进行;
12.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好氧区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下发生硝化反应,由于气提作用污水在好氧区顶部溢流至缺氧区。缺氧区污水自上而下流动又回到好氧区,污水在好氧区、缺氧区形成循环。水循环过程中有机物在缺氧区进行短程反硝化反应。其优点在于:1.能源与碳源消耗更低;2.反硝化速率更快;3.污泥量减少;4.反硝化池体积更小,节省占地。
13.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缺氧区设置的生物填料给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使反硝化细菌的类别与数量相对稳定,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稳定进行。
14.4、缺氧区及沉淀区底部设置60
°
斜坡,便于污泥滑落,代替了污泥回流装置,降低了能耗。隔板底部设计成由由内向外弯折30
°
,减少了好氧区曝气对缺氧区与沉淀区的影响。
15.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区固定有斜板,污水自沉淀区底部向上流动,斜板与水流成异向流布置,此时沉淀区水流稳定,沉淀效果好,有助于絮凝、絮凝沉降和去除。
16.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兼具了生化池的功能,此设计可以在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过程中减少池体单元,降低建设投资,减少运行中操作步骤,降低了运营费用。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水解酸化池;2、缺氧区;3、好氧区;4、沉淀区;5、排水渠;6、进水口;7、曝气装置;8、缺氧区生物填料;9、水解酸化池生物填料;10、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从水解酸化池底部作为进水口6,所述水解酸化池1内布置有生物填料装置,生物填料装置内具有水解酸化池生物填料9,水解酸化池从顶部出水至好氧区3。所述好氧区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7,缺氧区2布置在好氧区的两侧,缺氧区内布置缺氧区生物填料8,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用隔板分隔,上下联通。好氧区污水经过曝气提升作用经顶部至缺氧区,缺氧区安装有生物填料装置,污水在缺氧区自上向下流动,又从缺氧区底部进入好氧区形成循环。好氧区、缺氧区与相邻沉淀区4上部采用隔板分隔,下部联通。经过好氧区与厌氧区反应的污水从所述沉淀区底部流入,
沉淀区安装有斜板沉淀设备,污水自下而上流动,经斜板10后自顶部出水至排水渠5出水。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不设污泥回流,同时可以在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实现水解酸化、污水脱氮及污泥分离与截留,污泥减量等功能。
24.优选的是,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进水采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解酸化池剖面为楔型;
25.优选的是,所述好氧区与缺氧区中间采用隔板分隔,上下联通,隔板下端弯折,弯折方向由内向外,与竖直方向成30
°
,所述两侧缺氧区底部为斜坡,与水平方向成60
°

26.优选的是,所述缺氧区、好氧区与上部与沉淀区采用隔板分隔,下部联通,隔板下端弯折,弯折由内向外,与竖直方向成30
°
,所述沉淀区底部为斜坡,与水平方向成60
°
,所述沉淀区斜板与水流方向为异向流布置。该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水为水解酸化池底部穿孔管进水,由于水解酸化区污水充分混合作用,污水流经水解区后被大量水解菌分解,许多不溶性的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化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物质。而后废水自水解区流入好氧区,好氧区底部设置曝气装置,缺氧区设置生物填料,污水在好氧区,缺氧区循环,通过好氧区的硝化与缺氧区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反应。经历过完整水解酸化、好氧、缺氧处理的废水自生化区底部上升至沉淀区,沉淀区设置有斜板沉淀设备,随水流被带到沉淀区的污泥会在斜板设备的作用下沉落至好氧区,污水通过沉淀区顶部溢流至出水堰出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