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尘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9155发布日期:2022-01-19 19:0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尘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落尘槽结构。


背景技术:

2.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在排出废气时,需要使用到落尘槽收集掉落在管道内的灰尘,但现有的落尘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987627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废气收集管道的落尘槽结构,其虽然实现了在排气管内部开设有活动槽,并且在活动槽内部安装有过滤板,可以通过过滤板对废气进行过滤处理,进而将废气内部掺杂的固体灰尘杂质进行筛选,直至落入底端的落尘管内部,并且通过工型杆将气缸与固定支架相连接,进而可以通过固定支架表面安装的振动电机的运转,带动固定支架进行晃动,进而带动气缸和过滤板进行竖直位置反复振动,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但并未解决管内灰尘进入落尘槽后,清理不便,且容易产生扬尘污染环境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落尘槽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尘槽结构,通过设计了防尘机构,有效防止收集袋内侧的灰尘飞扬,落尘槽主体内壁不在附着灰尘,无需再清理落尘槽主体内壁,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落尘槽结构,包括落尘槽主体与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设置于落尘槽主体内侧,所述防尘机构包括:
6.收集袋,所述收集袋设置于落尘槽主体内侧,用于收集灰尘;
7.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收集袋顶端,用于撑开与密封收集袋。
8.优选的,所述落尘槽主体顶端设置有管道,所述固定杆表面穿设有绳子,所述落尘槽主体顶端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固定杆两端处于放置槽内侧。
9.优选的,所述落尘槽主体前表面设置有透明块,所述收集袋底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底端设置有弹簧。
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共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弹簧顶端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底端与落尘槽主体内侧底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管道与落尘槽主体连接处设置有转轴,所述管道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管,所述落尘槽主体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内侧穿设有插销。
12.优选的,所述插销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计了防尘机构,有效防止收集袋内侧的灰尘飞扬,落尘槽主体内壁不在
附着灰尘,无需再清理落尘槽主体内壁,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5.2、通过设计了透明块,可以观测托板的位置变化,方便及时对收集袋进行更换清理,避免影响落尘槽主体运输废气。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落尘槽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落尘槽主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落尘槽主体;2、管道;3、收集袋;4、固定杆;5、绳子;6、转轴;7、插销;8、第一套管;9、第二套管;10、透明块;11、弹簧;12、托板;13、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3.实施例:
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落尘槽结构,包括落尘槽主体1与防尘机构,防尘机构设置于落尘槽主体1内侧,防尘机构包括:
25.收集袋3,收集袋3设置于落尘槽主体1内侧,用于收集灰尘;固定杆4,固定杆4设置于收集袋3顶端,用于撑开与密封收集袋3;
26.落尘槽主体1顶端设置有管道2,固定杆4表面穿设有绳子5,落尘槽主体1顶端表面开设有放置槽13,固定杆4两端处于放置槽13内侧;
27.清理灰尘时,将插销7从第二套管9内侧抽出,插销7在第一套管8内侧滑行,落尘槽主体1在重力作用下围绕转轴6旋转,然后将固定杆4从放置槽13内侧取出,拉住绳子5,合并固定杆4,等固定杆4完全贴合后,将拉长的绳子5缠绕在固定杆4表面,然后取出收集袋3;通过设计了防尘机构,有效防止收集袋3内侧的灰尘飞扬,落尘槽主体1内壁不在附着灰尘,无需再清理落尘槽主体1内壁,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5所示,落尘槽主体1前表面设置有透明块10,收集袋3底端设置有托板12,托板12底端设置有弹簧11;
29.随着收集袋3内侧的灰尘越积越多,在重力作用下挤压托板12,此时弹簧11受力收缩;通过设计了透明块10,可以观测托板12的位置变化,方便及时对收集袋3进行更换清理,避免影响落尘槽主体1运输废气。
30.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2、图5所示,弹簧11的数量共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1顶端与托板12固定连接,弹簧11底端与落尘槽主体1内侧底端固定连接;通过设计了弹簧11的数量共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1顶端与托板12固定连接,弹簧11底端与落尘槽主体1内侧底端固定连接,使得托板12伸缩自如,在更换新的收集袋3后,托板12可以回弹到原来的位置。
3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4所示,管道2与落尘槽主体1连接
处设置有转轴6,管道2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管9,落尘槽主体1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套管8,第一套管8与第二套管9内侧穿设有插销7;通过设计了管道2与落尘槽主体1连接处设置有转轴6,管道2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管9,落尘槽主体1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套管8,第一套管8与第二套管9内侧穿设有插销7,方便打开落尘槽主体1,拿取收集袋3。
32.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4所示,插销7一端设置有把手,把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计了插销7一端设置有把手,把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防止抽拉插销7时打滑。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落尘槽结构,包括落尘槽主体(1)与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设置于落尘槽主体(1)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收集袋(3),所述收集袋(3)设置于落尘槽主体(1)内侧,用于收集灰尘;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设置于收集袋(3)顶端,用于撑开与密封收集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尘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尘槽主体(1)顶端设置有管道(2),所述固定杆(4)表面穿设有绳子(5),所述落尘槽主体(1)顶端表面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固定杆(4)两端处于放置槽(13)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尘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尘槽主体(1)前表面设置有透明块(10),所述收集袋(3)底端设置有托板(12),所述托板(12)底端设置有弹簧(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尘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的数量共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弹簧(11)顶端与托板(1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底端与落尘槽主体(1)内侧底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尘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与落尘槽主体(1)连接处设置有转轴(6),所述管道(2)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管(9),所述落尘槽主体(1)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套管(8),所述第一套管(8)与第二套管(9)内侧穿设有插销(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落尘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7)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尘槽结构,包括落尘槽主体与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设置于落尘槽主体内侧,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收集袋,所述收集袋设置于落尘槽主体内侧,用于收集灰尘;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收集袋顶端,用于撑开与密封收集袋;通过设计了防尘机构,有效防止收集袋内侧的灰尘飞扬,落尘槽主体内壁不在附着灰尘,无需再清理落尘槽主体内壁,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境的污染。境的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姚虹 柯仁锐 王恒 刘向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