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22672发布日期:2022-02-23 23:0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


背景技术:

2.叠螺机,是通过螺旋轴和动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处理泥水混合液,把污泥中的水分通过特殊工艺分离出来,污泥可以直接装袋运输,分离出来的水可以直接排放。其处理过程就是输送污泥、注入药液、浓缩脱水、排出泥饼,实现泥水分离。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污泥从进料口进入滤筒后受到螺旋轴玄片的推送而向卸料口移动,随着螺旋轴旋片之间的螺距逐渐缩小,污泥所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污泥在压差作用下开始脱水,水分从固定环与活动环的过滤间隙流出,同时设备依靠固定环和活动环之间自清洗功能,自动清洗过滤间隙防止堵塞,泥饼经过充分的脱水后在螺旋轴的推进作用下从卸料口排出。
3.然而,现有的叠螺机由于无外置混合反应池及加药系统,所以导致泥水分离效果不充分,影响最终脱泥效果及延长了脱泥时间。没有加药系统导致絮凝剂的投加不连续,导致絮凝剂与泥水混合不充分,影响泥水分离效果。故小型泥水混合液处理站上进行使用效果不佳且耗费人力较大。
4.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的脱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增加了加药装置和混合反应装置,在泥水进入叠螺机前将泥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从而实现泥水的充分分离。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包括叠螺机,还包括:
8.混合反应装置,所述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混合反应罐,所述混合反应罐上设有进液口、加药口和出液口,泥水混合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到所述混合反应罐内,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叠螺机相连通;
9.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罐,所述药罐的第一出药口与所述加药口相连通,所述药罐的第二出药口与所述叠螺机相连通;
10.控制器,所述混合反应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和所述叠螺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罐内设有混合搅拌器,所述混合搅拌器包括混合电机、混合连接轴和混合搅拌扇叶,所述混合电机固定于所述混合反应罐的外壁上,所述混合连接轴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混合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混合连接轴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混合搅拌扇叶上,所述混合连接轴穿过所述混合反应罐,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混合电机电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进液口连接有泥水混合液进液管,所述泥水混合液进液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泵,所述第一进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3.优选地,混合反应罐内设有液位变送器,所述液位变送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4.优选地,所述药罐上设有加药搅拌器,所述加药搅拌器包括加药电机、加药连接轴和加药搅拌扇叶,所述加药电机固定于所述药罐的外壁上,所述加药连接轴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加药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加药连接轴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加药搅拌扇叶上,所述加药连接轴穿过所述药罐,所述加药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5.优选地,所述加药口与所述第一出药口通过第一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加药管上设有第一加药泵,所述第一加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6.优选地,所述叠螺机与所述第二出药口通过第二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上设有第二加药泵,所述第二加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7.优选地,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叠螺机的泥水进口通过出液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上依次设有第一阀门、第二进水泵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进水泵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8.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罐上还设有回流接口,所述回流接口与所述叠螺机的溢流口相连通。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叠螺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加药装置和混合反应装置,加药装置向混合反应罐内通入絮凝剂,使得泥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从而使得泥水充分分离。并且结构简单,方便搬运移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叠螺机;2-混合反应罐;3-第一进水泵;4-混合搅拌器;5-液位变送器;6-药罐;7-加药搅拌器;8-第一加药泵;9-第二进水泵;10-回流接口;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二加药泵;100-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增加了加药装置和混合反应装置,在泥水进入叠螺机前将泥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从而实现泥水的充分分离。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脱泥装置100,包括叠螺机1,叠螺机1为现有技术,还包括:
28.混合反应装置,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混合反应罐2,混合反应罐2上设有进液口、加药口和出液口,泥水混合液通过管路从进液口进入到混合反应罐2 内,出液口与叠螺机1通过管路相连通;
29.加药装置,加药装置包括药罐6,药罐6内盛放适量的絮凝剂,药罐6的第一出药口与加药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药罐6的第二出药口与叠螺机1相连通;
30.控制器,混合反应装置、加药装置和叠螺机1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使用者可以远程对混合反应装置、加药装置和叠螺机1进行控制。
31.使用时,泥水先通过进液口进入到混合反应罐2中,与此同时,药罐6 中的絮凝剂根据进水量打入混合反应罐2中。当絮凝剂与泥水反应充分后,打开出液口,使得泥水流向叠螺机1。进入叠螺机1后会与来自第二出药口的絮凝剂二次混凝,然后再进行泥水分离过程。
32.于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混合反应罐2中的絮凝剂与泥水的充分混合,混合反应罐2内设有混合搅拌器,混合搅拌器包括混合电机、混合连接轴和混合搅拌扇叶。混合电机固定于混合反应罐2的外壁上端,混合连接轴的第一端固定于混合电机的输出轴,混合连接轴的第二端固定于混合搅拌扇叶的中心位置处,混合搅拌扇叶位于混合反应罐2内。混合连接轴穿过混合反应罐2且可以与混合反应罐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控制器与混合电机电连接,从而实现工作人员的远程控制,当絮凝剂与泥水比例到达预计量时,启动混合电机,混合电机带动混合搅拌扇叶转动,从而对位于混合反应罐2内部的泥水与絮凝剂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充分。
33.于本实施例中,进液口连接有泥水混合液进液管,泥水混合液进液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泵3,第一进水泵3优选为污泥泵。污泥泵是一款用于排放粘度浓度较高的输送机械,污泥泵一般用于脱水处理前污泥及造纸污泥的输送,对于经压滤机脱水的污泥,一般采用转子泵进行输送。第一进水泵3与控制器电连接。
34.于本实施例中,混合反应罐2内设有液位变送器5,液位变送器5与控制器电连接。液位变送器5是对混合反应罐2内液位进行控制,同时与第一进水泵3、第一加药泵8联动,以控制进水量与加药量的比例。
35.于本实施例中,药罐6上设有加药搅拌器7,加药搅拌器7与混合搅拌器结构相同。加药搅拌器7包括加药电机、加药连接轴和加药搅拌扇叶,加药电机固定于药罐6的外壁上表面,加药连接轴的第一端固定于加药电机的输出轴,加药连接轴的第二端固定于加药搅拌扇叶中心位置处。加药连接轴穿过药罐6,加药连接轴可以通过轴承与药罐6侧壁转动连接。加药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开启加药电机,加药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加药搅拌扇叶转动,从而对药罐6中的絮凝剂进行搅拌作用。
36.于本实施例中,加药口与第一出药口通过第一加药管相连通,第一加药管上设有第一加药泵8,具体为pam第一加药泵8。第一加药泵8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需要向混合反应罐2中加入絮凝剂时,开启第一加药泵8,将药罐6 中的絮凝剂泵送到混合反应罐2中。
37.于本实施例中,叠螺机1与第二出药口通过第二加药管相连通,第二加药管上设有第二加药泵13,第二加药泵13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混合反应罐2中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到叠螺
机1中时,先与第二加药泵13投放的絮凝剂再一次混合,然后再进行泥水分离。
38.于本实施例中,出液口与叠螺机1的泥水进口通过出液管相连通。出液管上依次设有第一阀门11、第二进水泵9和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1位于混合反应罐2一侧。第一阀门11、第二进水泵9和第二阀门1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不需要向叠螺机1输送泥水或混合反应罐2中正在混合反应过程中,只需要关闭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以及第二进水泵9即可;当需要向叠螺机1输送泥水时,只需要打开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以及第二进水泵9即可。
39.于本实施例中,混合反应罐2上还设有回流接口10,回流接口10与叠螺机1的溢流口通过相连通。回流接口10上设有连接法兰,方便管道连接。当叠螺机1上溢流的泥水可以重新回到混合反应罐2中与絮凝剂重新混合,然后再次进入叠螺机1进行再一次的泥水分离。
40.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