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2476发布日期:2022-04-16 22:2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卧螺离心机加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卧螺离心机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化工、印染等许多工业行业的污水处理及固液分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向污泥或原料中添加药剂进行絮凝,以加速固体沉降,提高处理效果,降低清液浊度。添加的药剂大多采用具有长分子链的聚丙烯酰胺。
3.常规添加药剂方式是将制备好的药剂预先添加到污泥或原料中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污泥或原料絮团再泵送入卧螺离心机。这种加药方式中污泥或原料絮团在泵送过程中以及絮团进入高速旋转的卧螺离心机腔体内时,大量絮团以及药剂分子链会被打断,大幅降低沉降效果,或大量浪费药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以解决现有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不仅浪费药剂,且沉降效果差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包括入料管,所述入料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药剂管,所述药剂管的一端设置有药剂管进口,另一端设置有药剂管出口,所述药剂管出口置于所述入料管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
6.所述入料管与所述药剂管焊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卧螺离心机腔内的入料管中设置药剂管,并将药剂管的药剂管出口设置在入料管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避免了泵送物料时对絮团的破碎,使得药剂与金属壁面不会发生强烈撞击而破碎,减少了分子链断裂,提高絮凝效果。由于给料点靠近溢流口,较粗的固体已经沉降,不需要加药,可减少药剂使用量。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1.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包括入料管1,所述入料管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药剂管2,所述药剂管2的一端设置有药剂管进口3,另一端设置有药剂
管出口4,所述药剂管出口4置于所述入料管1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
12.为了使得其连接稳固,牢靠,所述入料管1与所述药剂管2焊接。
13.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卧螺离心机腔内的入料管中设置药剂管,并将药剂管的药剂管出口设置在入料管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避免了泵送物料时对絮团的破碎,使得药剂与金属壁面不会发生强烈撞击而破碎,减少了分子链断裂,提高絮凝效果。由于给料点靠近溢流口,较粗的固体已经沉降,不需要加药,可减少药剂使用量。
1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包括入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药剂管(2),所述药剂管(2)的一端设置有药剂管进口(3),另一端设置有药剂管出口(4),所述药剂管出口(4)置于所述入料管(1)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1)与所述药剂管(2)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卧螺离心机加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腔内加药装置。包括入料管,所述入料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药剂管,所述药剂管的一端设置有药剂管进口,另一端设置有药剂管出口,所述药剂管出口置于所述入料管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卧螺离心机腔内的入料管中设置药剂管,并将药剂管的药剂管出口设置在入料管的入料点与溢流口之间,避免了泵送物料时对絮团的破碎,使得药剂与金属壁面不会发生强烈撞击而破碎,减少了分子链断裂,提高絮凝效果。由于给料点靠近溢流口,较粗的固体已经沉降,不需要加药,可减少药剂使用量。可减少药剂使用量。可减少药剂使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再富 李再凯 李秋华 魏树海 张振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中矿兴谊选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