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8772发布日期:2022-03-23 16:5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


背景技术:

2.旋流沉砂池是一种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状态与流速,加速砂石的沉淀的装置,污水一般由流入口沿切线方向流入旋流沉砂池的沉砂斗内,沉砂斗内安装有搅拌器,搅拌器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带动污水形成旋流状态,污水中的砂石就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甩向池壁,沿着池壁下滑到旋流沉砂池底部的砂斗内,而砂石表面附着的有机物在离心作用和碰撞作用下,被清洗下来进入到污水中,随着污水进入到后续的处理构筑物中进行生物处理。底部砂斗内的沉砂用气提方式提至砂水分离器内,进行砂水分离,就是旋流沉砂池的运行机理。
3.公告号为cn2060454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流沉砂池,其包括沉砂池本体,池体包括上部的分选区,中部的集砂区及下部的集砂斗,分选区侧面设有进水口,分选区的中央设有出水口,池体中央安装有轴向搅拌桨,搅拌桨上部与驱动装置连接,搅拌桨的中部水平设置螺旋桨叶,搅拌桨的下部靠近集砂斗,池体中央还设有轴向的松砂管及提砂管,松砂管及提砂管的下端伸入下部的集砂斗,松砂管及提砂管的上端与气提装置相连,气提装置连接砂水分离器;气提装置包括与松砂管连接的鼓风机,及与提砂管连接的抽砂泵;集砂区为倒梯形。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旋流沉砂池,使用气提装置提出旋流沉砂池底部的沉积砂石,存在部分压实的沉积砂石不易通过压缩空气进行松砂而实现顺利提砂,导致砂石在砂斗内过多的堆积而堵塞旋流沉砂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沉积砂石不易提出而堵塞旋流沉砂池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本体及沉砂池本体上开设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沉砂池本体内安装有外护管,所述外护管沿所述沉砂池本体的深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外护管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沉砂池本体的顶部,所述外护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沉砂池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沉砂池本体的底部具有间距;所述外护管的外侧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沉砂池本体内,所述沉砂池本体上安装有驱动所述搅拌机构运行的第一驱动源;所述外护管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提砂螺旋,所述提砂螺旋的上端延伸出所述外护管的上端,所述提砂螺旋的下端延伸出所述外护管的下端并与所述沉砂池本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外护管上安装有驱动所述提砂螺旋运行的第二驱动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砂池本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污水由进水口沿切线方向进入沉砂池本体内,且沉砂池本体内沿深度方向安装有外护管,外护管对搅拌机
构提供支承,通过沉砂池本体上安装的第一驱动源驱动搅拌机构运行,使得污水可在沉砂池本体内形成旋流,砂石在康达效应下被甩向沉砂池本体的池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沉砂池本体的底部,上清液则从出水口流出,可进行初步的砂石分离;外护管内设有提砂螺旋,外护管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源,提砂螺旋在第二驱动源的驱动下运行,将沉砂池本体底部的砂石向上输送至外护管内,并从外护管的上端输出,有利于提出沉砂池本体底部压实的沉积砂石,从而降低砂石堵塞旋流沉砂池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所述外护管外侧的搅拌座,所述搅拌座上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搅拌座上同轴连接有搅拌管,所述搅拌管套接在所述外护管的外侧,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搅拌管传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启动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驱动搅拌管旋转,搅拌管带动搅拌座进行旋转,螺旋桨在搅拌座带动下在沉砂池本体内持续旋转,使得沉砂池本体内的污水保持呈螺旋形的环流,一方面砂石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沉砂池本体的池壁,并沿沉砂池本体的池壁沉降至沉砂池本体的底部,由提砂螺旋将砂石提出,有利于砂石分离的进行;另一方面砂石在水流中保持悬浮状态且相互碰撞,砂石上的有机物受冲击与砂石分离,并随水流排出出水口,有利于提出较为清洁的砂石。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源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沉砂池本体的顶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沉砂池本体内并与所述搅拌管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管通过第一齿轮组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座进行旋转,此方式使得第一电机安装在沉砂池本体的顶壁上,有利于操作及维护,对第一电机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改变旋转速度,从而应对污水中砂石含量不同的情况;且第一电机不占用沉砂池本体的内部空间,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座同步转动,有利于沉砂池本体内的污水保持旋流。
13.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源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外护管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沉砂池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提砂螺旋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砂池本体的底部沉积有砂石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提砂螺旋旋转,使得提砂螺旋提出砂石。且第二电机设置在沉砂池本体的外侧,方便操作及维护;第二电机与第一电机相互独立,可通过调整第二电机的输出功率以处理不同性质的污水。
15.可选的,将所述外护管的上端开口设为出砂口,所述外护管的外壁位于所述出砂口的下方环绕设有承砂盘,所述承砂盘通过运砂输送管连接砂水分离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砂螺旋将沉积砂石在外护管内向上推送,砂石由出砂口被提砂螺旋输出外护管,此时砂石落入环绕设置在出砂口下方的承砂盘,承砂盘对提砂螺旋所提出的砂石进行收集,并通过运砂输送管将砂石转移至砂水分离器,有利于提升回收砂石的效率,以减少砂石掉落而污染环境的情况。
17.可选的,所述承砂盘内设有刮砂板,所述刮砂板连接于所述提砂螺旋上,所述刮砂板与所述承砂盘的内壁保持贴合,所述刮砂板远离所述外护管的侧边开设有缺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砂板在承砂盘内随提砂螺旋同步旋转,将落入承砂盘
中的砂石进行归拢后,由承砂盘与运砂输送管的连接处推入运砂输送管,这有助于砂石由承砂盘转移至运砂输送管;当承砂盘内砂石较多时,砂石被刮砂板推动至远离承砂盘中心的位置,砂石堆积至一定高度时,会从刮砂板的缺口回落至承砂盘内,降低砂石被刮砂板推出承砂盘而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19.可选的,将所述外护管的下端开口设为进砂口,所述沉砂池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承座,所述提砂螺旋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承座上,所述提砂螺旋的下端连接有集砂桨,所述集砂桨的旋转直径大于所述外护管的直径,且所述集砂桨与所述沉砂池本体的底部保持贴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砂螺旋转动连接于支承座,支承座可对提砂螺旋提供持续的支撑力,且对提砂螺旋进行限位;砂石沿沉砂池本体的池壁落入底部后,集砂桨随提砂螺旋同步旋转,将散布在沉砂池本体底部的砂石推动至进砂口的位置,此时提砂螺旋将归纳在进砂口位置的砂石向上推送,有效提高了提砂的效率,从而减少砂石堵塞旋流沉砂池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外护管的内壁上设有耐磨衬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衬板设置于外护管的内壁上,砂石在外护管内被提砂螺旋向上推送时,耐磨衬板在砂石与外护管的内壁间形成保护,可有效减少外护管的内壁因与砂石摩擦而产生损坏的情况。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搅拌机构使砂石沿沉砂池本体的池壁沉降至底部,集砂桨将砂石归集于进砂口,并由提砂螺旋将沉积于沉砂池本体底部的砂石在外护管内向上输送至出砂口,可有效提升提出砂石的效率,从而减少砂石堆积而堵塞旋流沉砂池的可能性;
25.2、设置第一驱动源驱动搅拌机构,并设置第二驱动源驱动提砂螺旋,可独立调整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功率,有利于处理砂石含量不同的污水;
26.3、出砂口的下方设有承砂盘以收集被提砂螺旋推出出砂口的砂石,承砂盘内的刮砂板可将砂石归拢并送入运砂输送管,砂石由运砂输送管进入砂水分离器,有利于输送砂石的效率,进而提升污水处理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1、沉砂池本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外护管;21、进砂口;22、出砂口;23、耐磨衬板;3、提砂螺旋;31、刮砂板;311、缺口;32、集砂桨;4、搅拌机构;41、搅拌管;42、搅拌座;43、螺旋桨;5、第一驱动源;51、第一电机;52、第一齿轮组;6、第二驱动源;61、第二电机;62、第二齿轮组;7、承砂盘;8、运砂输送管;9、支承座;10、砂水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参照图1和图2,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本体1及设置在沉砂池本体1上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出水口
12和进水口11均位于沉砂池本体1的侧壁上,其中进水口11沿沉砂池本体1的侧壁切线方向开设,污水由进水口11流入沉砂池本体1。沉砂池本体1的顶盖上焊接有外护管2,外护管2贯穿沉砂池本体1的顶盖,并在沉砂池本体1内沿深度方向延伸至沉砂池本体1的底部,且外护管2与沉砂池本体1的底部具有间隙。外护管2于沉砂池本体1内的部位连接有搅拌机构4,搅拌机构4包括转动套接在外护管2外侧的搅拌座42及搅拌座42上焊接的螺旋桨43,且搅拌座42上同轴连接有搅拌管41,搅拌管41位于搅拌座42的上方且也套接在外护管2的外侧。
32.参照图1和图2,沉砂池本体1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源5,第一驱动源5包括第一电机51与第一齿轮组52,第一电机51安装于沉砂池本体1的顶盖上,且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竖直穿过沉砂池本体1的顶盖并延伸至沉砂池本体1内,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组52与搅拌管41连接。具体的,第一齿轮组5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同轴连接在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齿轮同轴连接在搅拌管41上。操作时启动第一电机51,搅拌管41通过第一齿轮组52被第一电机51驱动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座42与螺旋桨43转动,使污水产生旋流,在搅拌过程中利用康达效应将污水中的砂石沉降至沉砂池本体1的底部,将剩余污水由出水口12排出,这有利于加速砂石的沉降,从而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
33.参照图2,沉砂池本体1位于外护管2正下方的底部安装有支承座9,外护管2内设有提砂螺旋3,提砂螺旋3的下端伸出外护管2的下端并与支承座9转动连接,提砂螺旋3沿外护管2的深度方向延伸并伸出外护管2的上端。外护管2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源6,第二驱动源6包括第二电机61和第二齿轮组62,第二电机61安装于外护管2伸出沉砂池本体1顶盖的部位,且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齿轮组62与提砂螺旋3的上端连接。具体的,第二齿轮组6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同轴连接在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上,第二从动齿轮同轴连接在提砂螺旋3上。操作时启动第二电机61,提砂螺旋3通过第二齿轮组62被第二电机61驱动在外护管2内转动,将沉降在沉砂池本体1底部的砂石在外护管2内向上输送,以降低砂石堵塞沉砂池本体1的可能性。外护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磨衬板23,耐磨衬板23采用聚四氟乙烯板,当砂石沿外护管2内向上输送时,耐磨衬板23对外护管2形成保护,可有效提升外护管2的使用寿命。
34.参照图2,外护管2下端的开口为进砂口21,提砂螺旋3于进砂口21与支承座9之间的部位焊接有集砂桨32,集砂桨32为若干呈弧形且垂直于沉砂池本体1底部的弯叶形钢板,集砂桨32的旋转直径大于外护管2的直径且小于沉砂池本体1底部的直径3~5cm,集砂桨32与沉砂池本体1的底部保持贴合。启动第二电机61时,提砂螺旋3带动集砂桨32转动,集砂桨32将砂石朝旋转中心方向归拢,并由提砂螺旋3向上输送,可有效将散落在沉砂池本体1底部的砂石收集处理,以提升砂石提出的效率。
35.参照图1和2,外护管2上端的开口为出砂口22,出砂口22下方,沿外护管2的外壁环绕焊接有承砂盘7,承砂盘7为直径大于外护管2的钢制圆盘,承砂盘7上沿外径带有一定高度的护边,承砂盘7的护边上有开口,运砂输送管8的一端连接于承砂盘7的护边开口,运砂输送管8的另一端连接于砂水分离器10,且整个运砂输送管8由承砂盘7朝着砂水分离器10倾斜向下设置。提砂螺旋3延伸出外护管2上端的部位通过钢管连接有刮砂板31,刮砂板31位于承砂盘7内,刮砂板31呈矩形且远离外护管2的侧边开设有缺口311,刮砂板31与承砂盘7的内壁相贴合。第二电机61启动时,提砂螺旋3将沉降在沉砂池本体1底部的砂石向上输
送,砂石由出砂口22掉落至外护管2周围的承砂盘7内,刮砂板31被提砂螺旋3带动旋转,在承砂盘7内推动砂石朝运砂输送管8内移动,砂石由运砂输送管8滑落至砂水分离器10。当承砂盘7内砂石较多时,砂石被刮砂板31推动至远离承砂盘7中心的位置,砂石堆积至一定高度时,会从刮砂板31的缺口311回落至承砂盘7内,再由刮砂板31推入运砂输送管8,从而提升砂石转移速度,进而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污水预处理用旋流沉砂池的实施原理为:操作时,将污水由进水口11注入沉砂池本体1,启动第一驱动源5,第一电机51配合第一齿轮组52驱动搅拌管41转动,搅拌管41带动搅拌座42及螺旋桨43转动,在污水中形成旋流将砂石甩向沉砂池本体1的池壁,砂石在康达效应下沉降至沉砂池本体1的底部。启动第二驱动源6,集砂桨32将散落在沉砂池本体1底部的砂石归拢并推送至进砂口21,砂石累积一定量后,提砂螺旋3经第二齿轮组62被第二电机61驱动进行转动,从而将砂石沿外护管2内向上输送,砂石上升一定高度后被输送出出砂口22,砂石落入围绕在外护管2周围的承砂盘7中,最终刮砂板31在提砂螺旋3带动下在承砂盘7内转动,将砂石推送入运砂输送管8,砂石通过运砂输送管8进入砂水分离器10。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