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7556发布日期:2022-05-26 01:3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小城镇污水需要处理,并随着旅游业发展,出现了大量酒店,配套的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及酒店污水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些小城镇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给当地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这些污水具有排放不规律、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
3.目前绝大多数乡镇生活污水及酒店污水处理方面仍沿用城市污水厂的处理设备及工艺,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往往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成本高昂且能耗较高,与乡镇生活污水及酒店污水的特性并不能有效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整体方案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果更好,维护成本和能耗更低。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培养池、生化缺氧池、生化厌氧池、生化好氧池、二沉池和流砂过滤池;
6.所述污泥培养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培养池、生化缺氧池、生化厌氧池和生化好氧池之间分别设有清液溢流堰;所述生化缺氧池、生化厌氧池和生化好氧池分别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组合聚氨酯填料;
7.所述污泥培养池、生化好氧池、二沉池和流沙过滤池分别设置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与供气罐连通,所述生化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器,生化缺氧池和生化厌氧池内设置有搅拌机;
8.所述二沉池设置有提升污泥的气泵,所述气泵连通至第一污泥回流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污泥培养池的第二污泥回流管和连通至所述生化缺氧池的第三污泥回流管。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10.通过污泥培养池、生化缺氧池、生化厌氧池、生化好氧池、二沉池和流砂过滤池多级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能够显著提高净化的效果,同时在相邻池体之间设置清液溢流堰,通过溢流将上部的清液向下一级排放,整体净化过程稳定连续,并且在采用污泥回流管将二沉池内的污泥回流处理,提高污泥的净化率,以确保向外排放的水中污泥足够低。整体方案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果更好,维护成本和能耗更低。
11.优选地,所述二沉池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排泥口。通过锥形结构能够将污泥集中,然后较大颗粒的污泥通过下方的排泥口排出避免气泵无法将其排出造成积聚。
12.优选地,所述生化厌氧池内设置有厌氧orp计。便于实时检测水溶液氧化还原能
力。
13.优选地,所述生化好氧池内设置有污泥浓度计和溶氧仪。便于检测污水中污泥浓度和溶氧量。
14.优选地,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设置有第一污泥流量计。便于检测第二污泥回流管的流量。
15.优选地,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设置有第二污泥流量计。便于检测第三污泥回流管的流量。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污泥培养池1、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生化好氧池4、二沉池5、流砂过滤池6、聚氨酯填料7、第一污泥回流管8、第二污泥回流管9、第三污泥回流管10、自动阀门11、供气管12、导流筒13、流砂过滤器14、曝气器15、排泥口16、搅拌机17、厌氧orp计18、污泥浓度计19、溶氧仪20、供气罐21。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培养池1、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生化好氧池4、二沉池5和流砂过滤池;
22.所述污泥培养池1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培养池1、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和生化好氧池4之间分别设有清液溢流堰;所述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和生化好氧池4分别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组合聚氨酯填料7;
23.所述污泥培养池1、生化好氧池4、二沉池5和流沙过滤池分别设置有供气管12,所述供气管12与供气罐21连通,供气管12与空压机连通,所述生化好氧池4内设置有曝气器15,生化缺氧池2和生化厌氧池3内设置有搅拌机17;
24.所述二沉池5设置有提升污泥的气泵,所述气泵连通至第一污泥回流管8的一端,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8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污泥培养池1的第二污泥回流管9和连通至所述生化缺氧池2的第三污泥回流管10。
25.通过污泥培养池1、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生化好氧池4、二沉池5和流砂过滤池多级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能够显著提高净化的效果,同时在相邻池体之间设置清液溢流堰,通过溢流将上部的清液向下一级排放,整体净化过程稳定连续,并且在采用污泥回流管
将二沉池5内的污泥回流处理,提高污泥的净化率,以确保向外排放的水中污泥足够低。
26.所述二沉池5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6。通过锥形结构能够将污泥集中,然后较大颗粒的污泥通过下方的排泥口16排出避免气泵无法将其排出造成积聚。
27.所述生化厌氧池3内设置有厌氧orp计18。便于实时检测水溶液氧化还原能力。所述生化好氧池4内设置有污泥浓度计19和溶氧仪20。便于检测污水中污泥浓度和溶氧量。
28.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9设置有第一污泥流量计。便于检测第二污泥回流管9的流量。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10设置有第二污泥流量计。便于检测第三污泥回流管10的流量。第二污泥回流管9和第三污泥回流管10分别设置有自动阀门11。
29.二沉池5上部设置有导流筒13,流砂过滤池内设置有流沙过滤池,流沙过滤池的上部设有进水管和排污管,排污管的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污口和出水口。在系统总氮出水超标时,在流砂过滤器14中加入碳源,可起到去除总氮的作用。
30.本方案高效、低耗、投资少、占地省、管理维护简单、适应乡镇生活污水及酒店污水特性的处理方法,能够从源头控制和治理小城镇水污染及酒店污水。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培养池(1)、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生化好氧池(4)、二沉池(5)和流砂过滤池;所述污泥培养池(1)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培养池(1)、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和生化好氧池(4)之间分别设有清液溢流堰;所述生化缺氧池(2)、生化厌氧池(3)和生化好氧池(4)分别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组合聚氨酯填料(7);所述污泥培养池(1)、生化好氧池(4)、二沉池(5)和流沙过滤池分别设置有供气管(12),所述供气管(12)与供气罐(21)连通,所述生化好氧池(4)内设置有曝气器(15),生化缺氧池(2)和生化厌氧池(3)内设置有搅拌机(17);所述二沉池(5)设置有提升污泥的气泵,所述气泵连通至第一污泥回流管(8)的一端,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8)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污泥培养池(1)的第二污泥回流管(9)和连通至所述生化缺氧池(2)的第三污泥回流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5)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厌氧池(3)内设置有厌氧orp计(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好氧池(4)内设置有污泥浓度计(19)和溶氧仪(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9)设置有第一污泥流量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10)设置有第二污泥流量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培养池、生化缺氧池、生化厌氧池、生化好氧池、二沉池和流砂过滤池;污泥培养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污泥培养池、生化缺氧池、生化厌氧池和生化好氧池之间分别设有清液溢流堰;污泥培养池、生化好氧池、二沉池和流沙过滤池分别设置有供气管,供气管与供气罐连通,二沉池设置有提升污泥的气泵,气泵连通至第一污泥回流管的一端,第一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污泥培养池的第二污泥回流管和连通至生化缺氧池的第三污泥回流管。整体方案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果更好,维护成本和能耗更低。和能耗更低。和能耗更低。


技术研发人员:吴三军 秦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克立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