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9653发布日期:2022-07-12 23:3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城市排水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排水系统常占有较大的投资比例。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是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此我国出台了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旨在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城市排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
3.但是常见的处理方法在使用时,可能会有新污染物的产生,从而造成使用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所述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6.s1:先将产生的废水进行分流预处理,拉开粉废水首先收集至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然后由一级提升泵至dea反应澄清器,废水由底部进入,出水由出水槽导出,进入斜板沉淀池;
7.s2:将斜板沉淀池上部清液溢流至混凝气浮池,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态、胶态污染物;
8.s3:混凝药剂通过加药计量泵进入混凝反应池,在机械搅拌机的作用下与废水充分混合后进人气浮分离池;
9.s4:由于水流速度减慢,絮凝体进一步增大,再在微气泡的作用下,在分离区中上部形成了一定密度的浮渣层,浮渣用刮渣机清除,出水由出水堰导出;
10.s5:调节出水的ph值,进人微电解反应器,进行微电解反应,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微电解反应器由两个反应区串联组成,废水从第一反应器区底部进入;
11.s6:微电解出水通过静态混合器将ph值调节至3.0~4.0,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器,在oh自由基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有机物;
12.s7:催化剂和氧化剂通过计量泵分别加入,开始反应;
13.s8:反应结束后,再加入碱液将催化氧化的酸性出水调节到中性(即ph值6.0~7.0),然后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排水管网污水厂化污;两台催化氧化反应器交替切换使用;
14.s9: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斜板沉淀池、混凝气浮池、催化氧化反应器排出的污泥和浮渣,以及微电解再生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对废渣进行处理之后,即可结束整个处理过
程。
1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在泵的进口加入微量专用yl活性生物复合剂,废水在斜板沉淀池长时间停留,分离反应澄清器出水中的污泥和悬浮物。
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混凝气浮池出水通过酸水混合器将ph值调节至3.0~4.0。
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反应器中设有多个布水布气管,使得废水能够均匀地与填料接触反应,并防止填料的板结沟流。
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反应器顶部设有除雾器,可以有效地消除微电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1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微电解反应器运行一定时间后,通过再生液对填料进行再生,保证反应器的长周期运行。
2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9中,通过排泥管排出,由污泥泵送至浓缩、脱水一体化设备,进行浓缩与脱水,脱水后的泥饼外运处理;脱出的废水,排入调节池,再进入处理系统。
2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9中,将处理后酸性出水的加碱中和过程合并到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因此两台反应器中一台进行催化氧化,另一台则完成加碱中和,两台反应器交替操作。
2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6中,微电解反应器采用定期排渣、清洗、大流量送液、鼓风松动、废水流动正反向交替操作、较中试装置更低高度的单层填充层等方式,解决设备防堵塞问题,使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2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微电解反应过程形成原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其中的铁质填料,运行一定时间需要补充、更换消耗的铁质填料。
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中,利用催化氧化反应诱发产生多种形式的强氧化活性物质,尤其是氧化能力极强的0h自由基。它几乎无选择地与城市排水管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将有机物彻底地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不产生新的污染,从而提高了该方法在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
26.2、本发明中,废水处理中所用的铁屑一般为刨花或废弃的铁屑,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使用寿命长,操作维护方便,微电解反应器只要定期地添加铁屑便可,惰性电极不用更换;微电解法和fenton试剂法结合处理工业废水,一次性投资和运行应费用都较低,占地面积小,系统构造简单,整个装置易于定型化及设备制造工业化,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
30.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31.s1:先将产生的废水进行分流预处理,拉开粉废水首先收集至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然后由一级提升泵至dea反应澄清器,废水由底部进入,出水由出水槽导出,进入斜板沉淀池;
32.s2:将斜板沉淀池上部清液溢流至混凝气浮池,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态、胶态污染物;
33.s3:混凝药剂通过加药计量泵进入混凝反应池,在机械搅拌机的作用下与废水充分混合后进人气浮分离池;
34.s4:由于水流速度减慢,絮凝体进一步增大,再在微气泡的作用下,在分离区中上部形成了一定密度的浮渣层,浮渣用刮渣机清除,出水由出水堰导出;
35.s5:调节出水的ph值,进人微电解反应器,进行微电解反应,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微电解反应器由两个反应区串联组成,废水从第一反应器区底部进入;
36.s6:微电解出水通过静态混合器将ph值调节至3.0~4.0,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器,在oh自由基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有机物;
37.s7:催化剂和氧化剂通过计量泵分别加入,开始反应;
38.s8:反应结束后,再加入碱液将催化氧化的酸性出水调节到中性(即ph值6.0~7.0),然后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排水管网污水厂化污;两台催化氧化反应器交替切换使用;
39.s9: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斜板沉淀池、混凝气浮池、催化氧化反应器排出的污泥和浮渣,以及微电解再生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对废渣进行处理之后,即可结束整个处理过程。
40.步骤s1中,在泵的进口加入微量专用yl活性生物复合剂,废水在斜板沉淀池长时间停留,分离反应澄清器出水中的污泥和悬浮物。
41.步骤s5中,混凝气浮池出水通过酸水混合器将ph值调节至3.0~4.0。
42.步骤s5中,反应器中设有多个布水布气管,使得废水能够均匀地与填料接触反应,并防止填料的板结沟流。
43.步骤s5中,反应器顶部设有除雾器,可以有效地消除微电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44.步骤s5中,微电解反应器运行一定时间后,通过再生液对填料进行再生,保证反应器的长周期运行。
45.步骤s5中,微电解反应过程形成原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其中的铁质填料,运行一定时间需要补充、更换消耗的铁质填料。
46.步骤s9中,通过排泥管排出,由污泥泵送至浓缩、脱水一体化设备,进行浓缩与脱水,脱水后的泥饼外运处理;脱出的废水,排入调节池,再进入处理系统。
47.步骤s9中,将处理后酸性出水的加碱中和过程合并到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因此两台反应器中一台进行催化氧化,另一台则完成加碱中和,两台反应器交替操作。
48.步骤s6中,微电解反应器采用定期排渣、清洗、大流量送液、鼓风松动、废水流动正
反向交替操作、较中试装置更低高度的单层填充层等方式,解决设备防堵塞问题,使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49.本发明中,利用催化氧化反应诱发产生多种形式的强氧化活性物质,尤其是氧化能力极强的0h自由基。它几乎无选择地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将有机物彻底地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不产生新的污染,从而提高了该方法在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
50.同时,废水处理中所用的铁屑一般为刨花或废弃的铁屑,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使用寿命长,操作维护方便,微电解反应器只要定期地添加铁屑便可,惰性电极不用更换;微电解法和fenton试剂法结合处理工业废水,一次性投资和运行应费用都较低,占地面积小,系统构造简单,整个装置易于定型化及设备制造工业化,操作简单。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