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78764发布日期:2022-08-03 00:0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清洗反应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清洗废水,这类废水含有氨氮,故无法排放,对清洗废水经过处理后能够作为清洗反应釜的回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和污泥作为危废处理。在对废水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过滤、沉淀、超滤等多道工序,需要用到多个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3.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 在处理废水过程中用到多个处理装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不便于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在处理废水过程中用到多个处理装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不便于进行收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处理池,相邻两个所述处理池之间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处理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将多个所述处理池首尾相连能够拼合成环状,首端的所述处理池上设有用于供废液进入的进水管,所述处理池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收集废水的废水池和用于收集淡水的第一淡水池,所述废水池与处理池相连通,所述第一淡水池与处理池相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处理池拼合成环状,在使用时能够将多个处理池展开,移动处理池的位置,使处理池布局合理,在使用后将处理池拼合成环状,便于收纳,节省空间;同时可将废水处理装置移动至不同设备处,对不同设备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回用。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废水池底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废水池设置在固定座内,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与处理池相连,每个所述处理池的底壁上设有移动滚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座,将废水池设置在固定座内,便于对废水池进行固定,通过在处理池底壁上设置移动滚轮,方便推动处理池,便于对处理池进行搬运和收纳。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处理池之间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对展开后的处理池进行定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处理池展开后通过定位组件对处理池进行定位,在使用时有助于尽量避免处理池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有助于在使用时使装置保持稳定。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销,所述定位板一端与一个处理池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销固定在另一个处理池上,所述卡槽用于与定位销卡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定位板,当定位板与定位销卡合时,能够对处理
池进行定位,需要对处理池进行收纳时,通过转动定位板,使定位板与定位销分离,即可对处理池进行收纳,操作方便,便于定位。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沿着废水的流向,每个所述处理池分别为混凝池、沉淀池、过滤池、超滤池、浓水池和蒸发池,所述浓水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淡水池,所述超滤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淡水池,所述浓水池通过管道与第二淡水池相连通,所述超滤池通过管道与第三淡水池相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淡水池,浓水池内经过滤后的清水流入第二淡水池内,第二淡水池对清水进行收集,便于后续进行使用;经超滤后的淡水进入第三淡水池,第三淡水池对淡水进行收纳,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浓度的淡水进行分开收纳,便于后续使用。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挡板,所述沉淀池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挡板升降的驱动件,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板,所述沉淀板朝向出料口倾斜设置,所述沉淀板上方设有用于对沉淀板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挡板升降,便于实现出料口的启闭;出料口开启后,通过设置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将沉淀板上的污泥从出料口推出,便于对沉淀板进行清理。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壁上设有气缸板,所述气缸板上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联动杆、推杆和楔块,所述联动杆设置在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联动杆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弹簧,所述推杆设置在联动杆的两侧,所述推杆与联动杆滑动配合,所述弹簧一端与联动杆一侧的推杆相连,另一端与联动杆另一侧的推杆相连,所述楔块固定在推杆远离弹簧的一端,所述联动杆底部设有第一刮板,所述楔块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用于对沉淀板上的污泥进行清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带动联动杆在沉淀板上移动,便于刮板对沉淀板上的污泥进行清理,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收缩,能够改变两块楔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使楔块与沉淀池的侧壁贴合,实现更好的清理效果。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楔块设置在导向槽内且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槽对楔块进行导向,在对沉淀板进行清理的过程中,有助于使清理机构移动稳定,达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将反应釜内的废水排放入混凝池,混凝池收集废水;s2:沉淀:将废水输送至沉淀池,向沉淀池内加入药剂,使废水中的泥水沉降;s3:过滤:沉降后将上层清液输送至过滤池,对清液中的悬浮物和颗粒进行过滤;s4:超滤:将经过滤后的清液输送至超滤水池,超滤水池截留水中的细菌、部分病毒及胶体等,经超滤后的淡水输出至第三淡水池;s5:ro系统:经超滤后的浓水输送至浓水池,ro系统截留水中的离子、盐分等,将浓
水输送至蒸发池,淡水输送至第二淡水池。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沉淀池、过滤池、超滤池和ro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有助于清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细菌和胶体等物质,对废水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便于对废水进行回用。
2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6:蒸发:浓水池内的浓水输送至蒸发池内,蒸发池对浓水进行加热,冷凝液输送至第一淡水池。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浓水进行蒸发处理,能够提取浓水中的少量淡水,对淡水进行冷凝后收集回用,有助于提高淡水的回收利用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多个处理池拼合成环状,在使用时能够将多个处理池展开,移动处理池的位置,使处理池布局合理,在使用后将处理池拼合成环状,便于收纳,节省空间;2.处理池底部的移动滚轮可将废水处理装置移动至不同设备处,对不同设备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回用;3.通过设置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将沉淀板上的污泥从出料口推出,便于对沉淀板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池的展开状态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沉淀池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杆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处理池;11、混凝池;12、沉淀池;13、过滤池;14、超滤池;15、浓水池;16、蒸发池;17、进水管;2、定位组件;21、合页;22、定位板;23、定位销;24、卡槽;3、第一淡水池;31、第二淡水池;32、第三淡水池;33、废水池;34、固定座;35、固定槽;36、固定滚轮;37、移动滚轮;4、出料口;41、挡板;42、驱动气缸;43、沉淀板;44、气缸板;45、推动气缸;5、清理机构;51、联动杆;52、推杆;53、楔块;54、空腔;55、弹簧;56、导向槽;57、第一刮板;58、第二刮板;59、滑槽;6、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参照图1,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处理池1,相邻两个处理池1之间通过合页21铰接,通过将处理池1首尾相连,能够拼合成环状,处理池1的横截面可以是梯形也可以是扇形,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梯形。相邻两个处理池1之间设有用于对展开后的处理池1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2,定位组件2包括定位板22和定位销23,定位板22一端与一个处理池1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卡槽24,定位销23固定在另一个处理
池1上,在处理池1展开后,通过转动定位板22,使卡槽24与定位销23卡合,从而对相邻的两个处理池1进行定位。
35.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处理池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当多个处理池1处于闭合状态下,多个处理池1之间依次层叠设有第一淡水池3、第二淡水池31、第三淡水池32和废水池33,第一淡水池3、第二淡水池31、第三淡水池32和废水池33的外壁均与处理池1的内壁贴合。废水池33的底部设有固定座34,固定座34上开设有固定槽35,废水池33设置在固定槽35内。固定座34的底部设有固定滚轮36,多个处理池1的底部均设有移动滚轮37。通过设置移动滚轮37,便于对多个处理池1展开和拼合,使用时能够对处理池1的位置进行合理排布,使用完成后对多个处理池1进行拼合收纳,有助于节省空间,便于收纳,同时可将废水处理装置移动至不同设备处,对不同设备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回用。
36.参照图3,图3为废水处理装置展开后的状态示意图。废水处理装置展开后,沿着废水的流向,处理池1依次分为混凝池11、沉淀池12、过滤池13、超滤池14、浓水池15和蒸发池16。混凝池11的顶壁上设有进水管17。废水池33固定在蒸发池16的侧壁上,第一淡水池3固定在蒸发池16内侧壁的顶部,第一淡水池3与蒸发池16相连通,第一淡水池的顶部固定有出水管6;第二淡水池31固定在浓水池15的内侧壁上,第二淡水池31设置在第一淡水池3的底部,第二淡水池31与浓水池15相连通;第三淡水池32设置在超滤池14的内侧壁上,第三淡水池32设置在第二淡水池31的底部,第三淡水池32与超滤池14相连通。
37.参照图3,废水从进水管17进入混凝池11内,混凝池11对废水进行收集,废水通过管道进入沉淀池12内,废水在沉淀池12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清液进入过滤池13内,经过过滤池13进行再次过滤,再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进入超滤池14内,超滤池14截留清液中的细菌、部分病毒及胶体等,经超滤后的上层清液进入第三淡水池32内,下层浓水经过浓水池15进入蒸发池16内,对蒸发池16内的浓水进行蒸发处理,蒸发后的冷凝液通过管道进入第一淡水池3内,再从出水管6排出进行回用,底部浓缩液进入废水池33内。
38.参照图4,沉淀池1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4,出料口4处设有用于对出料口4进行启闭的挡板41,沉淀池12顶部固定有用于驱动挡板41升降的驱动件,驱动件具体为驱动气缸42,通过驱动气缸42带动挡板41升降,能够实现对出料口4的开启和关闭。沉淀池12底部设有沉淀板43,沉淀板43朝向出料口4倾斜设置,沉淀板43上方设有用于对沉淀板43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5。
39.参照图4和图5,沉淀池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气缸板44,气缸板44上固定有推动气缸45。清理机构5包括联动杆51、推杆52和楔块53。联动杆51固定在推动气缸45的活塞杆上,联动杆51内部设有空腔54,空腔54内设有弹簧55,推杆52设置在联动杆51的两侧,推杆52与联动杆51滑动配合,弹簧55一端与联动杆51一侧的推杆52相连,另一端与联动杆51另一侧的推杆52相连。楔块53固定在推杆52远离弹簧55的一端,沉淀池12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56,楔块53设置在导向槽56内且与导向槽56滑动配合,楔块53的斜面与导向槽56的内壁接触,导向槽56对楔块53进行导向,使楔块53移动更加稳定。联动杆51的底壁上固定有第一刮板57,第一刮板57的底壁与沉淀板43的顶壁接触。楔块53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刮板58,第二刮板58的底壁与沉淀池12的顶壁接触,联动杆51朝向第二刮板58的一侧开设有滑槽59,第二刮板朝向联动杆51的一侧固定有滑块(图中未展示),滑块与滑槽59滑动配合,第二刮板58与联动杆51滑动配合。
40.参照图5和图6,推动气缸45推动联动杆51沿着沉淀板43的倾斜方向移动,沉淀板43带动两侧的推杆52和楔块53一起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沉淀池12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沿着倾斜方向逐渐减小,侧壁向两侧楔块53施加向内的力,使两块楔块53朝联动杆51方向靠近,推杆52挤压弹簧55,弹簧55收缩,从而能够对整个清理机构5的长度进行调节,便于对沉淀板43上的污泥进行清理。
41.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42.一种废水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将反应釜内的废水排放入混凝池11,混凝池11收集废水,混凝池11通过管道将废水输送至沉淀池12;s2:沉淀:向沉淀池12内加入pac及pam使其中的胶体粒子和细微悬浮物形成矾花,再通过重力沉降使泥水分离;沉降的泥水残留在沉淀板43上,通过推动气缸45推动联动杆51,联动杆51带动刮板将沉淀板43上的污泥从出料口4推出;s3:过滤:沉降后的上层清液通过管道输送至过滤池13,截留除去清液中的悬浮物和胶质颗粒;s4:超滤:将经过过滤后的清液输送至超滤池14,超滤池14截留水中的细菌、部分病毒及胶体等,经超滤后的淡水输出至第三淡水池32;s5:ro系统:经超滤后的浓水输送至浓水池15,ro系统截留水中的离子、盐分等,浓水输送至蒸发池16,淡水输送至第二淡水池31;s6:蒸发:蒸发池16对浓水进行加热使浓水中的清液蒸发,清液冷却后将冷凝液输送至第一淡水池3。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