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城市污水Anammox脱氮最大化的系统与方法

文档序号:31530183发布日期:2022-09-14 1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城市污水anammox脱氮最大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城市污水原水箱(1)、有机物捕获反应器(2)、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3)、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污泥厌氧消化液储备箱(6)、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7);其中,城市污水原水箱(1)中的污水进入有机物捕获反应器(2),进行cod的捕获去除;有机物捕获反应器(2)出水流经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3);污泥厌氧消化液储备箱(6)中的污泥消化液进入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6),进行短程硝化产no
2-‑
n;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6)的出水与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3)的出水一同输送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进行氮素去除,最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出水和城市污水再一同进入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进行深度脱氮;所述城市污水原水箱(1)为密闭箱体,设有溢流管ⅰ(1.1)和放空管ⅰ(1.2);所述有机物捕获反应器(2)设有搅拌器ⅰ(2.1)、曝气头ⅰ(2.2)、气体流量计ⅰ(2.3)、气泵ⅰ(2.4)、进水泵ⅰ(2.5);所述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3)设有搅拌器ⅱ(3.1)、do/ph在线测定仪ⅰ(3.2)、曝气头ⅱ(3.3)、气体流量计ⅱ(3.4)、气泵ⅱ(3.5)、进水泵ⅱ(3.6)、取样口ⅰ(3.7);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设有取样口ⅱ(4.1)、进水泵ⅲ(4.2)、出水口(4.3)、三相分离器(4.4)、集气瓶(4.5)、进水泵ⅳ(4.6);所述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设有搅拌器ⅲ(5.1)、do/ph在线测定仪ⅱ(5.2)、取样口ⅲ(5.3)、进水泵

(5.4)、进水泵ⅵ(5.5);所述污泥厌氧消化液储备箱(6)设有溢流管ⅰ(6.1)和放空管ⅰ(6.2);所述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7)设有搅拌器ⅳ(7.1)、do/ph在线测定仪ⅲ(7.2)、曝气头ⅲ(7.3)、气体流量计ⅲ(7.4)、气泵ⅲ(7.5)、进水泵ⅶ(7.6)、取样口ⅳ(7.7)。2.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一种实现城市污水anammox脱氮最大化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系统:将具有短程硝化活性的污泥分别投加至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和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中,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mlss=3.0~4.0g/l;将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污泥投加至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mlss=5.0~10.0g/l;将短程反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按质量浓度比为1:1~3投加至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mlss=4~6.0g/l;所述短程硝化污泥反应过程no
2-‑
n积累率大于90%,短程反硝化污泥反应过程no
3-‑
n到no
2-‑
n转化率大于80%;2)运行时调节操作如下城市污水引入有机物捕获反应器,控制反应器溶解氧do浓度为1.0~4.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6h,污泥停留时间为2~6d,出水cod浓度为30~60mg/l;有机物捕获反应器出水引入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中,控制溶解氧浓度为0.1~0.5mg/l,污泥停留时间为8~15d;污泥厌氧消化上清液引入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中,控制溶解氧浓度为0.5~1.5mg/l,污泥停留时间为8~20d,nh
4+-n去除率大于90%,no
2-‑
n积累率大于80%;将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出水与侧流短程硝化反应器出水一同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控制混合进水no
2-‑
n与nh
4+-n质量浓度比为1.2~1.4,反应器出水no
2-‑
n浓度小于3mg/l;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和城市污水一同进入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控制混合进水中no
3-‑
n与nh
4+-n质量浓度比为1.2~1.5,cod与no
3-‑
n质量浓度比为2.8~4.5,污泥停留时间为8~20d,反应器排泥粒径为小于0.2mm的絮体污泥;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过程,当其进水no
2-‑
n与nh
4+-n质量浓度比小于1.2时,提高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nh
4+-n的去除率,当其大于1.4时,降低主流短程硝化反应器nh
4+-n的去除率;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过程,当其出水no
2-‑
n浓度大于3mg/l,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所述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过程,当其进水cod与no
3-‑
n质量浓度比大于4.5时,通过引入有机物捕获反应器出水在2.8~4.5范围内降低cod与no
3-‑
n质量浓度比。

技术总结
一种实现城市污水Anammox脱氮最大化的系统与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通过主流短程硝化、侧流短程硝化和短程反硝化三种途径为Anammox提供反应基质NO


技术研发人员:操沈彬 苏庆亮 杜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24
技术公布日:2022/9/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