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及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37386发布日期:2024-01-16 12:5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及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尤其涉及一种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及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油污泥水热-闪蒸处理是将油泥在密闭反应釜内,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密闭对油泥加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得油泥絮体破解,部分有机质溶解、发生裂解或氧化反应,无机质溶解转化,从而改变油泥中水的赋存状态,破坏油泥的稳定性,提高油泥的脱水性能,实现油泥的脱稳减量和油回收的方法。

2、由于单个反应釜为间歇操作,工业应用中一般采用并联多个反应釜,在整体上处理流程实现连续操作。对多个反应釜进行均压操作,即利用某一反应釜反应结束后的高温高压乏气,直接通入待加热反应釜内加热物料,直至均压的两反应釜压力接近相等的过程,可大大节约加热蒸汽实现热量的有效利用,并降低后续乏气冷却负荷,有助于降低整个过程的能耗,实现节能降耗。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386411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废物的水热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其在加热过程中利用水热反应装置之间的蒸汽压力差,完成两个水热反应装置的蒸汽的均压均温,通过水热反应器之间的多级均压,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原蒸汽消耗量。

3、但由于油泥、污泥中可能含有细砂硬质物料,在开启均压或排气时,釜内与管路压差较大,会使釜内水分瞬间降压气化膨胀,在排出同时携带固相物料,其中的硬质物料进入管路后会附着在阀体上,致阀体关闭不严或磨损阀体接触面,造成阀体损害和漏气,缩短阀门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而现有水热系统、装备等专利中,未见相关水热反应釜系统内净化措施设计与运用的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及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以解决油泥水热反应中进行均压或排气时携带泥沙,容易造成阀体损害和漏气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包括:多个水热反应釜,所述水热反应釜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有沉降器;

4、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出气口经所述沉降器和第一阀门能够与乏气净化系统连接,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进气口经第二阀门能够与蒸汽系统连接;

5、多个所述水热反应釜依次布置,前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出气口经所述沉降器和第三阀门,与后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进气口连接。

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降器包括筒体和折板,所述筒体固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水热反应釜内的乏气能够经所述筒体向外流动,所述折板固接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折板相对于所述筒体的纵向倾斜设置,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筒体的纵向的投影上,所述折板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面积。

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板固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

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板的外轮廓包括椭圆线部和直线部,所述椭圆线部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贴合。

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筒体的纵向的投影上,所述椭圆线部的投影的两端之间的圆心角范围为180°~270°。

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水热反应釜内的乏气能够经所述筒体从下往上向外流动;所述折板的上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折板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设有供乏气向上流动的出气通道。

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呈圆柱形,所述折板为对称的平板,所述筒体的纵向与所述折板之间的夹角范围45°~60°。

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多个上下分布的所述折板,相邻两个所述折板相对设置。

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降器的出口连接有截止阀,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通过所述截止阀与所述沉降器连接。

14、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采用上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包括:前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内完成反应后,其中的乏气经所述沉降器和所述第三阀门进入下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内。

15、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

16、该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工作时,相连接的两个水热反应釜,其中一个水热反应釜完成反应处于高压状态,另一个水热反应釜完成进料处于常压状态。结束反应后,高压状态的水热反应釜内的高压乏气,经沉降器和第一阀门进入常压状态的水热反应釜。乏气经过沉降器,实现乏气减少携料,防止乏气携料进入气体管路内而损害阀门和后续系统,有利于保障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延长阀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水热反应釜,所述水热反应釜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有沉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包括筒体和折板,所述筒体固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水热反应釜内的乏气能够经所述筒体向外流动,所述折板固接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折板相对于所述筒体的纵向倾斜设置,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筒体的纵向的投影上,所述折板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固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的外轮廓包括椭圆线部和直线部,所述椭圆线部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筒体的纵向的投影上,所述椭圆线部的投影的两端之间的圆心角范围为180°~27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水热反应釜内的乏气能够经所述筒体从下往上向外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呈圆柱形,所述折板为对称的平板,所述筒体的纵向与所述折板之间的夹角范围45°~6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多个上下分布的所述折板,相邻两个所述折板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的出口连接有截止阀,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通过所述截止阀与所述沉降器连接。

10.一种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包括:前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内完成反应后,其中的乏气经所述沉降器和所述第三阀门进入下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及油泥水热反应处理方法,该油泥水热反应系统包括:多个水热反应釜,所述水热反应釜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有沉降器;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出气口经所述沉降器和第一阀门能够与乏气净化系统连接,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进气口经第二阀门能够与蒸汽系统连接;多个所述水热反应釜依次布置,前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出气口经所述沉降器和第三阀门,与后一个所述水热反应釜的所述进气口连接。通过本发明,解决了油泥水热反应中进行均压或排气时携带泥沙,容易造成阀体损害和漏气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聂凡,仝坤,刘光全,谢加才,李兴春,邵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