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2132发布日期:2023-02-01 09:1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兼具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河水污染日益严重,河水普遍存在磷含量较高的问题。河水中磷的来源主要是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化肥农田水等。这类水中含有磷元素过高,融入河水中,导致水中的磷元素含量超标。在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含量是固定并且有限的。磷酸盐过多就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例如藻类。藻类增多,不但影响了水对光的散射程度,也增加了以藻类为食的生物的增长。生物增长对水中氧气的要求就更多了。水中氧含量降低,厌氧生物不断增加,不断的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就大为不利。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生物缺氧死亡。硫化氢过多导致水偏酸性。再经过水循环流入其他用水渠道终影响到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健康。
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的净水功能大多都是通过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旱溪之类的设施,通过简单的过滤作用实现的,无法对河水起到净化作用,更无法起到河水除磷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兼具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既能够提供水下景观观赏,还能够提供河水水质净化的效果。
5.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6.一种兼具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包括沉淀池、生态滤池和观景长廊,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设置有溢水柱,所述溢水柱的下部连接有进水通道,所述生态滤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外周,且生态滤池内填充有除磷填料和集水管路,所述集水管路与沉淀池连接的进水通道相连接,所述观景长廊包括设置在沉淀池内的第一下沉廊道和设置在生态滤池上的第二下沉廊道,且第一下沉廊道与第二下沉廊道之间通过过渡阶梯相连接,河水经进水通道进入到溢水柱,从溢水柱的上端溢出后进入到沉淀池,并讲过沉淀池内沉淀后,由沉淀池的池壁溢出进入到生态滤池内,经过除磷填料后进入到集水管路,通过加压设备再次进入到进水通道内。
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第一下沉廊道和第二下沉廊道均包括混凝土建造的通道和设置在通道的侧壁上的若干观景窗,第一下沉廊道分为两条,且两条第一下沉廊道分别从两侧绕过沉淀池的溢水柱,且前后两端交合在一起。
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通道的上端为敞口,通道的底部架设有行走基面,且行走基面高于通道的底面,通道的底面设置坡度,并在通道的最低处设置集水坑,并在集水坑内抽水设备,将集水坑内的水输送至河道或雨水井内。
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第一下沉廊道通过抬升座设置在沉淀池内,且所述抬升座的两侧相连通。
1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导流屏障,所述导流屏障包括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所有支撑元件上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漂浮元件、屏障元件和配重元件,所述屏障元件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漂浮元件和配重元件相连接,所述漂浮元件、屏障元件和配重元件均成环状分布,将沉淀池中部的溢水柱包围在中间,所述漂浮元件漂浮在沉淀池的水面上,所述屏障元件因配重元件的重力作用向下延伸,且漂浮元件与支撑组件之间滑动连接。
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上位于导流屏障的内侧设置有底部隔墙,所述底部隔墙与沉淀池的池壁之间形成沉淀区。
1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生态滤池内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浮岛,且浮岛通过拉绳连接在生态滤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和生态滤池的相靠近的斜坡设置有护坡结构,所述护坡结构为蜂巢护坡结构。
1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集水管路包括相连通集水主管和集水支管,所述集水主管上每隔设定距离设置四个透水孔且相邻透水孔之间间隔90度,所述集水支管上每隔设定距离设置三个透水孔且相邻透水孔之间间隔60度,集水支管上端的透水孔朝上设置,所述生态滤池的除磷填料下侧设置有碎石层,所述集水管路设置在碎石层内。
1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集水管路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溢水口朝上设置,且溢水口为设置高度,且加压设备站通过切换管路将溢出的水输送至设定地点。
1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沉淀池、生态滤池和观景长廊中至少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tpo防渗膜和设置在tpo防渗膜两侧的无纺布保护层。
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发明的湿地系统将沉淀池和生态滤池之间相结合,形成湿地内部水循环,提升湿地的水质;
18.2、本发明的湿地系统在陈地池和生态滤池内设置有观景长廊,可进行近距离的观赏湿地绿植景观和水下生物;
19.3、本发明的建筑设备均为地下结构,其使用寿命更长;
20.4、本发明的生态滤池内设置有除磷填料,能够增强除磷效果,而且将集水管设置在碎石层内,能够避免集水管上透水孔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沉淀池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生态滤池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7.图5为观景场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8.图6为导流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沉淀池,2、生态滤池,3、观景长廊,4、集水主管,5、加压设备,6、第一下沉廊道,7、第二下沉廊道,8、进水通道,9、导流屏障,10、底部隔墙,11、抬升座,12、溢水柱,13、除磷填料,14、碎石层,15、集水支管,16、溢流管,17、浮岛,18、拉绳,19、过渡阶梯,20、集水坑,21、水泵,22、观景窗,24、支撑元件,25、漂浮原件,26、屏障元件,27、配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1.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3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属于“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兼具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具体的如图1所示,包括沉淀池1、生态滤池2和观景长廊3,如图2所示,所述沉淀池1的中部设置有溢水柱12,所述溢水柱12的下部连接有进水通道8,沉淀池1由中部进行进水,周边出水,让水质中含有的杂质泥土可以在沉淀池1中进行沉降,保证水质的清澈。为了加强沉淀池1的沉降效果,所述沉淀池1内设置有导流屏障9,如图6所示,所述导流屏障9包括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元件24和设置在所有支撑元件24上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漂浮元件25、屏障元件26和配重元件27,所述屏障元件26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漂浮元件25和配重元件27相连接,所述漂浮元件25、屏障元件26和配重元件27均成环状分布,将沉淀池1中部的溢水柱12包围在中间,所述漂浮元件25漂浮在沉淀池1的水面上,所述屏障元件26因配重元件27的重力作用向下延伸,且漂浮元件25与支撑组件之间滑动连接,水流在经过屏障元件26后,其流速降低,便于水中的杂质和泥土的沉降。为了后续观景长廊3的设置,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上位于导流屏障9的内侧设置有底部隔墙10,形成前后两个沉降区。
34.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生态滤池2设置在沉淀池1的外周,所述生态滤池2内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浮岛17,且浮岛17通过拉绳18连接在生态滤池2的底部,为了降低周边坡体的水土流失,所述沉淀池1和生态滤池2的相靠近的斜坡设置有护坡结构,所述护坡结构为蜂巢护坡结构。生态滤池2内填充有除磷填料13和集水管路,所述集水管路与沉淀池1连接的进水通道8相连接,所述集水管路包括相连通集水主管4和集水支管15,所述集水主管4上每隔设定距离设置四个透水孔且相邻透水孔之间间隔90度,所述集水支管15上每隔设定距离设置三个透水孔且相邻透水孔之间间隔60度,集水支管15上端的透水孔朝上设置,所述生态滤池2的除磷填料13下侧设置有碎石层14,所述集水管路设置在碎石层14内。
35.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观景长廊3包括设置在沉淀池1内的第一下沉
廊道6和设置在生态滤池2上的第二下沉廊道7,且第一下沉廊道6与第二下沉廊道7之间通过过渡阶梯19相连接,河水经进水通道8进入到溢水柱12,从溢水柱12的上端溢出后进入到沉淀池1,并讲过沉淀池1内沉淀后,由沉淀池1的池壁溢出进入到生态滤池2内,经过除磷填料13后进入到集水管路,通过加压设备5再次进入到进水通道8内。
3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下沉廊道6和第二下沉廊道7均包括混凝土建造的通道和设置在通道的侧壁上的若干观景窗22,第一下沉廊道6分为两条,且两条第一下沉廊道6分别从两侧绕过沉淀池1的溢水柱12,且前后两端交合在一起。所述通道的上端为敞口,通道的底部架设有行走基面,且行走基面高于通道的底面,通道的底面设置坡度,并在通道的最低处设置集水坑20,并在集水坑20内水泵21,将集水坑20内的水输送至河道或雨水井内。为了避免第一下沉廊道6的设置影响水流的流动,所述第一下沉廊道6通过抬升座11设置在沉淀池1内,且所述抬升座11的两侧相连通,水流穿过抬升座11向周围扩散。
37.本实施例所述集水管路还设置有溢流管16,所述溢流管16的溢水口朝上设置,且溢水口为设置高度,且加压设备5站通过切换管路将溢出的水输送至设定地点,当下雨较多,导致生态滤池2内水量过大时,通过溢水口进行及时排水,溢水口在管材选择时择优选择口径较大的管材。
38.本实施例所述沉淀池1、生态滤池2和观景长廊3中在必要处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tpo防渗膜和设置在tpo防渗膜两侧的无纺布保护层,生态滤池2的底部也进行防水设置,避免水流渗透流失。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