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8603发布日期:2023-03-08 09:3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控制多是利用plc系统与计算机管理实现污水处理的自动操作,剔除人工操作部分,实现处理现场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如以溶解氧为控制参数的,鼓风机和阀门为执行单元,对好氧池内的溶解氧进行调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效果较差,能耗药耗节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生化系统内微生物无法在最优条件下发挥功能性作用。此外,智慧城市和低碳目标的提出,从管理模式上要求污水处理厂实现“无人值守”。为了实现无人值守,其核心是要有高质量的污水处理设施与运行管理、高质量的检测仪器仪表和高水平的自动控制系统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
4.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
5.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分区、第一分析单元、第二分析单元、曝气单元、外碳源投加单元及控制单元;
6.污水处理分区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依次连通;
7.第一分析单元用于检测导入和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第二分析单元设置于好氧区,用于检测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曝气单元与好氧区连通,用于将空气导入好氧区;外碳源投加单元与缺氧区连通,用于向缺氧区导入外碳源;
8.第一分析单元、第二分析单元、曝气单元及外碳源投加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导入好氧区的空气量;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
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好氧区包括脉冲曝气区、稳态好氧区以及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位于脉冲曝气区和稳态好氧区之间,过渡区域与脉冲曝气区和稳态好氧区连通;
10.第二分析单元设置于过渡区域,且用于检测过渡区域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曝气单元与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连通,且用于将空气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
11.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过渡区域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的空气量。
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污水在脉冲曝气区的停留时间为污水在稳态好氧区的停留时间的2-4倍。
1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曝气单元包括风机、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空
气流量调节阀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
14.第一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风机及脉冲曝气区连通,第二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风机及稳态好氧区连通,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进气管及第二进气管;
15.其中,风机、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1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单元,硝化液回流单元将缺氧区与好氧区连通,且用于将好氧区的硝化液导入缺氧区;
17.硝化液回流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
1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分区还包括进水管、二沉池及出水管;进水管与厌氧区连通,以将污水导入厌氧区;二沉池与好氧区连通,出水管与二沉池连通,以导出二沉池中的水;
19.第一分析单元包括第一水质检测器、第二水质检测器、第一流量计及第二流量计;第一水质检测器及第一流量计设置于进水管,且用于检测由进水管导入污水处理分区的污水的水质及流量;第二水质检测器及第二流量计设置于出水管,且用于检测由出水管导出的经污水处理分区处理后的水的水质及流量。
20.一种污水处理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包括:
21.接收第一分析单元输出的表征导入和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的第一检测信号;接收第二分析单元输出的表征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的第二检测信号;
22.根据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导入好氧区的空气量;
23.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以及硝化液回流单元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
2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控制曝气单元导入好氧区的进气量的步骤之前,污水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
25.基于内嵌的生化模型计算出好氧区的模拟需氧量和对应供气气量,如下:
[0026][0027][0028]
[0029][0030][0031]
式中,r
cod
为cod去除速率;yh为异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h为异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cod
为cod浓度;c
o2
为o2浓度;xh为异养微生物浓度;k
cod
为cod半饱和常数;k
o2
为o2半饱和常数;c
no3-n
为no
3-n浓度;η为反硝化系数;r
nh3-n
为nh
3-n去除速率;ya为自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a为自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nh3-n
为nh
3-n浓度;xa为自养微生物浓度;k
nh3-n
为nh
3-n半饱和常数;k
oa
为硝化菌半饱和常数;r
no3-n
为no
3-n去除速率;r
o2
为o2消耗速率;q
air
为曝气流量;α为充氧系数;ea为氧转移率。
[003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曝气单元导入好氧区的进气量的步骤包括:
[0033]
基于好氧区的模拟需氧量和对应供气气量,确定曝气单元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的空气量;
[0034]
控制曝气单元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的空气;
[0035]
其中,确定曝气单元导入脉冲曝气区的空气量的步骤如下:
[0036][0037]
式中,m为脉冲系数;fkt为脉冲控制周期;[nh
3-n]
*
为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δ为控制值,为3-8。
[0038]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以及硝化液回流单元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的步骤之前,污水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9]
确定硝化液回流单元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预设硝化液回流比,如下:
[0040][0041]
式中,q
in
为进水水量;δ为设定控制点值,为3-8;
[0042]
确定外碳源投加单元向缺氧区投加的外碳源,如下:
[0043][0044]
式中,β为投加系数;[no
3-n]2为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中硝酸盐数值;n为出水标准tn数值。
[00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6]
该污水处理系统
[0047]
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分区、第一分析单元、第二分析单元、曝气单元、外碳源投加单元及控制单元;污水处理分区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依次连通;第一分析单元用于检测导入和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第二分析单元设置于好氧区,用于检测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曝气单元与好氧区连通,用于将空气导入好氧区;外碳源投加单元与缺氧区连通,用于向缺氧区导入外碳源;第一分析单元、第二分析单元、曝气单元及外碳源投加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导入好氧区的空气量;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该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根据实际的污水处理情况实现生化好氧阶段的按需曝气,最大限度节约曝气能耗和外碳源投加量;同时,可实现对污水处理厂的无人值守管理,大大节约管理的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004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49]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a中前后吨水电耗示意图。
[0051]
图标:200-污水处理系统;110-污水处理分区;120-第一分析单元;130-第二分析单元;140-曝气单元;150-外碳源投加单元;160-控制单元;141-风机;142-第一进气管;143-第二进气管;144-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145-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170-硝化液回流单元;111-进水管;112-出水管;121-第一水质检测器;122-第二水质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5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5]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56]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7]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8]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200,包括污水处理分区110、第一分析单元120、第二分析单元130、曝气单元140、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及控制单元160;
[0059]
污水处理分区110包括厌氧区(如图1中标记a所示)、缺氧区(如图1中标记b所示)及好氧区(如图1中标记c所示),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依次连通;
[0060]
第一分析单元120用于检测导入和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第二分析单元130设置于好氧区,用于检测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曝气单元140与好氧区连通,用于将空气导入好氧区;外碳源投加单元150与缺氧区连通,用于向缺氧区导入外碳源;
[0061]
第一分析单元120、第二分析单元130、曝气单元140及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均与控制单元160电连接;控制单元160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好氧区的空气量;控制单元160还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
[0062]
请参照图1,该污水处理系统200的工作原理是:
[0063]
该污水处理系统200包括污水处理分区110、第一分析单元120、第二分析单元130、曝气单元140、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及控制单元160;污水处理分区110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依次连通;其中,该污水处理系统200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在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中的处理内容与现有技术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
[0064]
曝气单元140的作是与好氧区连通,以将空气导入好氧区;外碳源投加单元150的作用是与缺氧区连通,以向缺氧区导入外碳源;
[0065]
由此,在该污水处理系统200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分析单元120能够检测导入和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通过第二分析单元130能够检测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进而能够通过控制单元160收集第一分析单元120及第二分析单元130输出的检测数据,便可对其进行分析得到导入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好氧区的氨氮的参数、好氧区的硝氮的参数及好氧区的溶解氧的参数,由此,便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60对前述的各个参数的分析,进而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好氧区的空气量,以及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
[0066]
综上,该污水处理系统200能够根据实际的污水处理情况实现生化好氧阶段的按需曝气,最大限度节约曝气能耗和外碳源投加量,还能够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同时,通过对运行过程中,对第一分析单元120及第二分析单元130采集到的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实现对污水处理厂的无人值守管理,大大节约管理的人力资源。
[0067]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好氧区包括脉冲曝气区(如图1中标记d所示)、稳态好氧区(如图1中标记e所示)以及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位于脉冲曝气区和稳态好氧区之间,过渡区域与脉冲曝气区和稳态好氧区连通;
[0068]
第二分析单元130设置于过渡区域,且用于检测过渡区域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曝气单元140与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连通,且用于将空气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
[0069]
控制单元160用于根据过渡区域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的空气量。
[0070]
而且,污水在脉冲曝气区的停留时间为污水在稳态好氧区的停留时间的2-4倍。
[0071]
在设置曝气单元140时,曝气单元140包括风机141、第一进气管142、第二进气管143、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144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145;
[0072]
第一进气管142的两端分别与风机141及脉冲曝气区连通,第二进气管143的两端分别与风机141及稳态好氧区连通,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144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145分别设置于第一进气管142及第二进气管143;
[0073]
其中,风机141、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144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145均与控制单元160电连接。
[0074]
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便可通过对风机141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第一空气流量调节阀144及第二空气流量调节阀145的开度的调节,从而实现生化好氧阶段的按需曝气。
[0075]
其外,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200还包括硝化液回流单元170,硝化液回流单元170将缺氧区与好氧区连通,且用于将好氧区的硝化液导入缺氧区;
[0076]
硝化液回流单元170与控制单元160电连接,控制单元160还用于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由此,通过对外碳源和硝化液回流比合理调控,能够减少外碳源投加量,使得外碳源投加量可节约50%以上。
[0077]
在设置第一分析单元120及第二粉箱单元时,污水处理分区110还包括进水管111、二沉池(如图1中标记f所示)及出水管112;进水管111与厌氧区连通,以将污水导入厌氧区;二沉池与好氧区连通,出水管112与二沉池连通,以导出二沉池中的水;
[0078]
第一分析单元120包括第一水质检测器121、第二水质检测器122、第一流量计及第二流量计;第一水质检测器121及第一流量计设置于进水管111,且用于检测由进水管111导入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污水的水质及流量;第二水质检测器122及第二流量计设置于出水管112,且用于检测由出水管112导出的经污水处理分区110处理后的水的水质及流量。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第一水质检测器121及第二水质检测器122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对第一水质检测器121及第二水质检测器122所能够检测的污水中的物质类型进行调整。
[0079]
基于上述内容,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污水处理系统200实现,包括:
[0080]
接收第一分析单元120输出的表征导入和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的第一检测信号;接收第二分析单元130输出的表征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的第二检测信号;
[0081]
根据好氧区的氨氮、硝氮和溶解氧的参数,以及导入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好氧区的空气量;
[0082]
根据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以及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以及硝化液回流单元170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
[0083]
进一步地,在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好氧区的进气量的步骤之前,污水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
[0084]
基于内嵌的生化模型计算出好氧区的模拟需氧量和对应供气气量,如下:
[0085][0086][0087][0088][0089][0090]
式中,r
cod
为cod去除速率;yh为异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h为异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cod
为cod浓度;c
o2
为o2浓度;xh为异养微生物浓度;k
cod
为cod半饱和常数;k
o2
为o2半饱和常数;c
no3-n
为no
3-n浓度;η为反硝化系数;r
nh3-n
为nh
3-n去除速率;ya为自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a为自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nh3-n
为nh
3-n浓度;xa为自养微生物浓度;k
nh3-n
为nh
3-n半饱和常数;k
oa
为硝化菌半饱和常数;r
no3-n
为no
3-n去除速率;r
o2
为o2消耗速率;q
air
为曝气流量;α为充氧系数;ea为氧转移率。
[0091]
由于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系统200中,好氧区包括脉冲曝气区、稳态好氧区以及过渡区域,由此,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好氧区的进气量的步骤包括:
[0092]
基于好氧区的模拟需氧量和对应供气气量,确定曝气单元140导入脉冲曝气区及
稳态好氧区的空气量;
[0093]
控制曝气单元140导入脉冲曝气区及稳态好氧区的空气;
[0094]
其中,确定曝气单元140导入脉冲曝气区的空气量的步骤如下:
[0095][0096]
式中,m为脉冲系数;fkt为脉冲控制周期;[nh
3-n]
*
为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δ为控制值,为3-8。
[0097]
进一步地,在控制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导入缺氧区的外碳源量,以及硝化液回流单元170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的步骤之前,污水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
[0098]
确定硝化液回流单元170由好氧区导入缺氧区的预设硝化液回流比,如下:
[0099][0100]
式中,q
in
为进水水量;δ为设定控制点值,为3-8;
[0101]
确定外碳源投加单元150向缺氧区投加的外碳源,如下:
[0102][0103]
式中,β为投加系数;[no
3-n]2为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中硝酸盐数值;n为出水标准tn数值。
[0104]
综上,基于上述内容中的污水处理系统200及污水处理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控制,从而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系统200的运行效率,并降低运行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其内嵌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生化模型,根据进水水质、控制点位氨氮参数,便可确定合理地运行控制参数;生化过程好氧池内加装氨氮检测仪表,以氨氮为调控参数,实现生化好氧阶段的按需曝气,最大限度节约曝气能耗,能耗节约10%以上;通过调整外碳源和硝化液回流比合理调控,外碳源投加量可节约50%以上。具体的,包括以下实施例。
[0105]
实施例a:
[0106]
当污水在脉冲曝气区的停留时间为污水在稳态好氧区的停留时间的4倍,控制单元160获取第一分析单元120和第二分析单元130的数据,基于内嵌的生化模型计算出模拟需氧量和对应供气气量,其迭代算法如下:
[0107]
[0108][0109][0110][0111][0112]
式中,r
cod
为cod去除速率;yh为异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h为异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cod
为cod浓度;c
o2
为o2浓度;xh为异养微生物浓度;k
cod
为cod半饱和常数;k
o2
为o2半饱和常数;c
no3-n
为no
3-n浓度;η为反硝化系数;r
nh3-n
为nh
3-n去除速率;ya为自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a为自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nh3-n
为nh
3-n浓度;xa为自养微生物浓度;k
nh3-n
为nh
3-n半饱和常数;k
oa
为硝化菌半饱和常数;r
no3-n
为no
3-n去除速率;r
o2
为o2消耗速率;q
air
为曝气流量;α为充氧系数;ea为氧转移率。
[0113]
结合氨氮在线分析装置的数据,脉冲曝气区的曝气方式根据模拟需氧量和脉冲供气模式,其控制算法如下:
[0114][0115]
式中,m为脉冲系数;fkt为脉冲控制周期;[nh
3-n]
*
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δ为控制值,取值为7。
[0116]
本实施例中,外碳源投加量,其控制算法如下:
[0117][0118]
式中,β为投加系数,取值4;[no
3-n]2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中硝酸盐数值;n为出水标准tn数值,为15mg/l。
[0119]
硝化液回流比控制,其控制算法如下:
[0120][0121]
式中,q
in
为进水水量,δ为设定控制点值,取值为7。
[0122]
实施前、后吨水全厂电耗周均值如图2所示,实施前电耗为0.39kwh/t,实施后为
0.34kwh/t,吨水能耗节约12.8%。
[0123]
实施例b:
[0124]
当污水在脉冲曝气区的停留时间为污水在稳态好氧区的停留时间的3倍,控制单元160获取第一分析单元120和第二分析单元130的数据,基于内嵌的生化模型计算出模拟需氧量和对应供气气量,其迭代算法如下:
[0125][0126][0127][0128][0129][0130]
式中,r
cod
为cod去除速率;yh为异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h为异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cod
为cod浓度;c
o2
为o2浓度;xh为异养微生物浓度;k
cod
为cod半饱和常数;k
o2
为o2半饱和常数;c
no3-n
为no
3-n浓度;η为反硝化系数;r
nh3-n
为nh
3-n去除速率;ya为自养微生物产率系数;μa为自养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c
nh3-n
为nh
3-n浓度;xa为自养微生物浓度;k
nh3-n
为nh
3-n半饱和常数;k
oa
为硝化菌半饱和常数;r
no3-n
为no
3-n去除速率;r
o2
为o2消耗速率;q
air
为曝气流量;α为充氧系数;ea为氧转移率。
[0131]
脉冲曝气区的曝气方式根据模拟需氧量和脉冲供气模式,其控制算法如下:
[0132][0133]
式中,m为脉冲系数;fkt为脉冲控制周期;[nh
3-n]
*
为好氧区的氨氮和硝氮的参数;δ为控制值,取值为5。
[0134]
本实施例中,外碳源投加量,其控制算法如下:
[0135][0136]
式中,β为投加系数,取值4;[no
3-n]2为导出污水处理分区110的水的水质参数中硝酸盐数值;n为出水标准tn数值,为15mg/l。
[0137]
硝化液回流比控制,其控制算法如下:
[0138][0139]
式中,q
in
为进水水量,δ为设定控制点值,取值为5。
[0140]
实施前、后吨水全厂电耗周均值,实施前电耗为0.27kwh/t,实施后为0.24kwh/t,吨水能耗节约13%;实施前吨水外碳源投加量为60mg/l,实施后为30mg/l,吨水外碳源投加量节约50%。
[0141]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