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3477发布日期:2023-03-15 13:2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现有的小型污水处理站在对污水内垃圾进行初步处理时,常采用多个功能单一的处理池进行,依次对大颗粒垃圾、漂浮垃圾和沉淀垃圾进行分别处理,杂质打捞不方便,且工作量大,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中杂质打捞不方便,且工作量大,耗时费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6.过滤罐,所述过滤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罐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污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一排污管的第一阀门;
7.分离罐,所述分离罐的底部、顶部和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污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二排污管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三排污管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三排污管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二出水管的第四阀门;
8.混合管,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管和分离罐密封连通;
9.污水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罐体内过滤板下方输入污水;
10.絮凝剂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混合管内添加絮凝剂。
11.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集污箱,所述集污箱分别与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连通。
12.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加热套筒,所述加热套筒套设在混合管的外部,所述加热套筒用于对混合管进行加热。
13.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罐体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14.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罐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所述分离罐的顶部为上小下大的漏斗状。
15.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在分离罐一侧的中部。
16.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混合管的内壁设置有凸头。
17.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污水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泵机,所述第一泵机的出水端与罐体连通,所述第一泵机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外部污
水源连接。
18.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絮凝剂输送装置包括储存箱和第二泵机,所述储存箱用于存放絮凝剂,所述第二泵机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储存箱和混合管连通。
19.所述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20.步骤、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排污管、控制第二阀门关闭第二排污管、控制第四阀门关闭第二出水管以及控制第三阀门打开第三排污管;
21.步骤、启动污水输送装置向罐体内过滤板的下方输入污水,污水穿过过滤板沿第一出水管进入混合管,大于滤板滤孔尺寸的杂质留在过滤板下方;
22.步骤、启动絮凝剂输送装置向混合管内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与混合管内的污水结合而形成混合物;
23.步骤、等待混合物流至分离罐内直至达到分离罐的顶部,控制第三阀门关闭第三排污管,并控制第四阀门打开第二出水管,期间混合物会发生絮凝,产生沉淀杂质和漂浮杂质,干净的水由第二出水管排出;
24.步骤、控制第一阀门打开第一排污管能够对滤板下方杂质进行排出;控制第二阀门打开第二排污管能够对分离罐内沉淀杂质进行排出;控制第三阀门打开第三排污管能够对分离罐内漂浮杂质进行排出。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启动污水输送装置向罐体内过滤板的下方输入污水,污水穿过过滤板沿第一出水管进入混合管,大于滤板滤孔尺寸的杂质留在过滤板下方,启动絮凝剂输送装置向混合管内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与混合管内的污水结合而形成混合物后流至分离罐内,并会发生絮凝现象,产生沉淀杂质和漂浮杂质,沉淀杂质处于分离罐内污水的底部,漂浮杂质处于分离罐内污水的顶部,可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控制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污管和第二出水管的流动,而对过滤罐内杂质、沉淀杂质、漂浮杂质和干净水进行流出,有效实现了污水中杂质分离出的方便性,有效减小了工作量,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过滤罐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混合管和絮凝剂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集污箱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过滤罐、101-罐体、102-过滤板、103-第一排污管、104-第一出水管、105-第一阀门、2-分离罐、201-第二排污管、202-第三排污管、203-第二出水管、204-第二阀门、205-第三阀门、206-第四阀门、3-混合管、301-凸头、4-污水输送装置、401-第一水泵、402-进水管、5-絮凝剂输送装置、501-储存箱、502-第二泵机、6-集污箱、7-加热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
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34.参考图2所示,过滤罐1,过滤罐1包括罐体101,罐体101能够对污水进行承载,罐体1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102,过滤板102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能够穿过过滤板102上的滤孔进行流动,而污水中大于滤孔尺寸的杂质则不能穿过过滤板102,而留在过滤板102下方,罐体10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污管103和第一出水管104,第一排污管103能够对罐体101内大于过滤板102滤孔尺寸的杂质进行排出,第一排污管103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一排污管103的第一阀门105;
35.参考图3所示,分离罐2,分离罐2能够对污水进行沉淀相对静止分离,分离罐2的底部、顶部和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管201、第三排污管202和第二出水管203,第二排污管201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二排污管201的第二阀门204,在此实施例中,分离罐2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能够更好的使分离罐2内沉淀的杂质向第二排污管201移动,第三排污管202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三排污管202的第三阀门205,在此实施例中,分离罐2的顶部为上小下大的漏斗状,能够更好的使分离罐2内漂浮的杂质向第三排污管202移动,分离罐2的顶部为上小下大的漏斗状第二出水管203上设置有用于开关第二出水管203的第四阀门206,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出水管203设置在分离罐2一侧的中部,能够更好的使分离罐2中间位置的水从第二出水管203流出,提高使用效果;
36.参考图4所示,混合管3,能够提供污水与絮凝剂混合的空间,混合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管104和分离罐2密封连通,在此实施例中,混合管3的内壁设置有凸头301,污水与絮凝剂在混合管3内向分离罐2流动时能够冲击凸头301,从而造成污水与絮凝剂的冲击,能够提高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效果;
37.参考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套筒7,加热套筒7套设在混合管3的外部,加热套筒7用于对混合管3进行加热,能够对混合管3内的污水和絮凝剂加热,从而提高絮凝剂结合效果;
38.参考图2所示,污水输送装置4,用于向罐体101内过滤板102下方输入污水,在此实施例中,污水输送装置4包括第一泵机401,第一泵机401的出水端与罐体101连通,第一泵机401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402,进水管402的一端与外部污水源连接,启动第一泵机401能够通过进水管402将外部污水源抽至罐体01内;
39.参考图4所示,絮凝剂输送装置5,用于向混合管3内添加絮凝剂,在此实施例中,絮凝剂输送装置5包括储存箱501和第二泵机502,储存箱501用于存放絮凝剂,第二泵机50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储存箱501和混合管3连通,第二泵机502启动能够将储存箱501内储存的絮凝剂抽至混合管3内;
40.参考图5所示,还包括集污箱6,集污箱6分别与第一排污管103、第二排污管201和第三排污管203连通,第一排污管103、第二排污管201和第三排污管203排出的杂质能够汇集在集污箱6内,便于处理杂质。
41.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启动污水输送装置4向罐体101内过滤板102的下方输入污水,污水穿过过滤板102沿第一出水管104进入混合管3,大于滤板102滤孔尺寸的杂质留在过滤板102下方,启动絮凝剂输送装置5向混合管3内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与混合管3
内的污水结合而形成混合物后流至分离罐2内,并会发生絮凝现象,产生沉淀杂质和漂浮杂质,沉淀杂质处于分离罐2内污水的底部,漂浮杂质处于分离罐2内污水的顶部,可通过控制第一阀门105、第二阀门204、第三阀门205和第四阀门206分别控制第一排污管103、第二排污管201、第三排污管202和第二出水管203的流动,而对过滤罐1内杂质、沉淀杂质、漂浮杂质和干净水进行流出。
42.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控制第一阀门105关闭第一排污管103、控制第二阀门204关闭第二排污管201、控制第四阀门206关闭第二出水管203以及控制第三阀门205打开第三排污管202;
43.步骤2、启动污水输送装置4向罐体101内过滤板102的下方输入污水,污水穿过过滤板102沿第一出水管104进入混合管3,大于滤板102滤孔尺寸的杂质留在过滤板102下方;
44.步骤3、启动絮凝剂输送装置5向混合管3内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与混合管3内的污水结合而形成混合物;
45.步骤4、等待混合物流至分离罐2内直至达到分离罐2的顶部,控制第三阀门205关闭第三排污管202,并控制第四阀门206打开第二出水管203,期间混合物会发生絮凝,产生沉淀杂质和漂浮杂质,干净的水由第二出水管203排出;
46.步骤5、控制第一阀门105打开第一排污管103能够对滤板102下方杂质进行排出;控制第二阀门204打开第二排污管201能够对分离罐2内沉淀杂质进行排出;控制第三阀门205打开第三排污管202能够对分离罐2内漂浮杂质进行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