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74563发布日期:2023-05-17 03:2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污染治理,具体地指一种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


背景技术:

1、城市雨污溢流口对周围河流、湖泊水体污染的影响尤为突出,雨污溢流直排往往是引起河湖水体黑臭现象或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

2、虽然很多地方已将大部分排污口进行了截污纳管改造,但老旧城区规划落后,排水体制陈旧,导致雨污混接、错接的合流排口仍然存在;加之遇上周边商业发达,居民建筑物密布,开展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多不具备场地条件,使得截污纳管的工作推进相当困难。尤其在雨季,超出纳污管流量、截流井容量的剩余雨污则通过混排、溢流形式进入周围地表水域,将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包括悬浮物(ss)、有机物、氮磷营养盐等排入水体,污染物的富集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3、对周围水体特别是溢流口附近水域造成污染,严重的可造成受纳水体发黑发臭,成为黑臭水体,丧失水体生态功能。

4、随着人们对水环境污染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入河湖的溢流口雨污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针对入河湖水体的溢流口污染治理,目前并无特别有效的应对措施与处理手段。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申请公布号cn107986577a)解决初级雨水、雨污混流水的水质中悬浮物的问题,初步降低雨污溢流口溢流水体的ss与浊度指标,而对溢流水体中其它的重要污染物如氮磷营养盐、cod、有机物等指标无法有效去除,溢流口的雨污依然能加剧河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5、另外,针对合流制溢流口的雨污治理,有些地方采取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方式进行净化处理,水达标出后再排入受纳水体。该方法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指标可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削减了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但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具有如下缺点:第一,对水体周边环境的扰动较大;第二,对土地侵占较多;第三,动力能耗较高;第四,投资及其运行费用较大;第五,对管理人员专业要求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在低能耗情况下,将溢流口雨污就地生态截污并逐级净化水质,从源头消减进入河流、湖泊的水污染负荷,具有治污效率高、低影响度、低能耗、自动平衡调节、运行简单方便、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少等治理优势。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水质调节,对雨污溢流口流出的污水进行初步分离,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分离出比重较大的泥沙、悬浮物杂质,并收集分离出的泥沙、悬浮物杂质;

4、步骤二,水质净化,首先通过植物栽培基质截留污水中较大胶体颗粒,然后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转化污水中氮、磷营养盐,再通过中空纤维球和柱状多孔活性炭吸附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最后通过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膜外的好氧层微生物将污水中氨氮转化为硝基氮,将污水中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co2和h2o,将污水中无机磷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腺苷三磷酸,利用微生物膜内的厌氧层微生物将硝基氮转化为n2,将污水中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

5、步骤三,水质过滤,首先对污水继续进行生化处理,延长生化处理时间,然后对污水进行多介质过滤,一方面深度截留、吸附极为细小的悬浮物颗粒和胶体,另一方面富集活性微生物,提高活性微生物浓度,最后将过滤后清水聚集;

6、步骤四,清水汇集,将聚集后的清水进行汇集,最后自然流入附近河流。

7、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水质调节在调节池中进行,所述调节池包括串联布置的第一沉降格和第二沉降格,所述第一沉降格与第二沉降格之间连通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进水口、出水口均包裹有用于截留片状、或粒状污染物的不锈钢丝网,所述第一沉降格与第二沉降格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污口,第二沉降格侧壁上部连通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出水管。

8、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水质净化在净化池中进行,所述净化池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物栽培层、吸附层和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且相邻两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多孔隔板;所述植物栽培层顶端铺装有多孔盖板,所述多孔盖板孔内设置有用于种植湿生绿色植物的定植篮,所述定植篮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湿生绿色植物和截留污水中胶体颗粒的栽培基质,所述定植篮下端设置有用于吸收和转化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植物根系层,所述第一出水管穿插植物根系层;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若干根上下悬挂的第一碳纤维人工水草,每根所述第一碳纤维人工水草外周附着有用于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第一膜状生物聚合体,所述第一膜状生物聚合体包括膜外的好氧层、膜中的兼氧层、以及膜内的厌氧层,每根所述第一碳纤维人工水草末端设置有第一中空多孔悬浮球,所述第一中空多孔悬浮球内部填充有用于固定微生物膜的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底端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底端还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底端连通有出水孔。

9、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定植篮内部的湿生绿色植物包括美人蕉、风车竹、万年青、龟背竹、鸢尾、菖蒲、水葱,所述栽培基质包括粒径2~4mm的石英砂和沸石混合物,所述植物根系层包括上层的硬质多孔陶粒和下层的火山石,且硬质多孔陶粒和火山石的粒径均为8~12mm;所述吸附层包括上层的中空纤维球和下层的柱状多孔活性炭,且中空纤维球的粒径为3~5mm,柱状多孔活性炭的粒径为3~5mm;所述出水孔沿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间隔布置。

10、更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水质过滤在过滤池中进行,所述过滤池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介质过滤层和汇水通道腔,且相邻两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多孔隔板,所述汇水通道腔顶端设置有动力曝气室;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底端设置有第三排污口;所述汇水通道腔内部填充有卵石,所述汇水通道腔侧壁中部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动力曝气室内部设置有增氧泵,所述增氧泵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动力曝气室顶端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孔。

11、更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若干根上下悬挂的第二碳纤维人工水草,每根所述第二碳纤维人工水草外周附着有用于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第二膜状生物聚合体,所述第二膜状生物聚合体包括膜外的好氧层、膜中的兼氧层、以及膜内的厌氧层,每根所述第二膜状生物聚合体末端设置有第二中空多孔悬浮球,所述第二中空多孔悬浮球内部填充有用于固定微生物膜的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底端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介质过滤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无烟煤层、锰砂层、活性炭颗粒层和石英砂层,且相邻两层之间设置有用于截留细小悬浮物颗粒、或细小胶体的截留网。

12、更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无烟煤层包括粒径2~4mm的无烟煤,所述锰砂层包括粒径1.5~3mm的锰砂,所述活性炭颗粒层包括粒径1.2~2mm的活性炭,所述石英砂层包括粒径0.8~1.5mm的石英砂,所述截留网为网孔0.8~1mm的不锈钢丝或无纺布;所述第二出水管沿汇水通道腔侧壁间隔布置。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和第三排污口均呈倒锥状结构。

14、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清水汇集在清水池中进行,所述清水池包括串联布置的第一格档和第二格档,所述第一格档和第二格档之间连通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虹吸管,虹吸管进水口、出水口均设置有用于截留片状、或粒状污染物的不锈钢丝网,所述第二格档靠近外界侧壁上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

15、进一步地,污水在水质调节过程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不低于30min,污水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不低于60min,污水在水质过滤过程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不低于30min,清水在清水汇集过程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不低于15min。

1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7、1、低影响度、低能耗

18、本发明充分采用高低位错层设计,原位就地处理,依靠水体自身重力作用由高至低自然流动,减少动力提升环节,节约能耗;

19、2、系统自动平衡调节、运行简单方便

20、本发明通过人工培养建立的微生态平衡系统,基于生物膜过滤技术,对溢流口雨污自动完成自净处理,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系统运行过程中无需投加特定化学品,也无需专人看管,减少因人为错误操作造成系统运行不正常的可能性,故障点较少,运营维护简单方便;

21、3、依靠物理、化学、生物多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染,治污效率高

22、本发明根据溢流口雨污可生化性好的水质特点,将人工湿地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机结合,依靠互生作用及协同效应,通过沉降分离、植物吸收转化、截留吸附、及代谢降解等共同作用对溢流口污水中污染物进行持续净化,并改善水动力,提升水体复氧效率,优化水体生物种群结构,富集活性微生物,进一步增强生物转化与代谢降解能力,增强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脱氮除磷效果显著,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及悬浮物等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

23、4、建造成本少,运行费用低

24、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体化组合式装置,可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大大减少现场劳动强度及故障发生率,可埋于地表之下,也可置于地面之上,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有较高的性价比;同时系统充分利用了雨污中自然存在的各级营养源,无需额外投加药物,充分利用污泥回流作用减少污泥量,避免填料堵塞,减少填料更换频次,而且所产生的污泥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活性污泥,无毒无害,可就近填埋或用于沿岸绿化,节省运营维护费用,减少了周期性投资;

25、5、安全、环保

26、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装置全部采用环保材料建设,原材料天然,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微生物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及天然填料基质共同构建成具有高效降解污染物功能的生物膜反应器系统,不存在易燃易爆风险,不添加化学药剂,无需人工专门清理,日常运行时不产生臭气及噪声等二次污染;

27、6、生态景观效果明显,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28、本发明融合了生态景观设计理念,采用湿生绿色植物的组合搭配,营造水体绿色自然景观,生态效益高,在净化水污染、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景观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既具有生物吸收并持续降解环境污染物的环保功能,又突出了绿色植物的环境景观绿化效果,与河道、湖泊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相得益彰;

29、本发明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将溢流口雨污就地生态截污并逐级净化水质,从源头消减进入河流、湖泊的水污染负荷,具有治污效率高、低影响度、低能耗、自动平衡调节、运行简单方便、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低等治理优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