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2262发布日期:2022-06-25 05:2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体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些水体处理场景中,为了维持水体洁净,需要持续性地进行循环过滤。例如,在水产养殖(如鱼类养殖)中持续性地对养殖池中的固体杂质(如,水产粪便、饲料残渣等)进行清理。
3.在现有的一些处理方式中,采用抽水管道直接抽取水体中的固体杂质,但这种方式容易将养殖的水产一并抽出,造成养殖经济损失。在另一些处理方式中,可以采用带有滤网的抽水管道抽取水体中的固体杂质,以避水产进入抽水管道,但同时也会阻挡一部分固体杂质进入抽水管道,导致固体杂质清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循环处理装置,所述水体循环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及第一水泵;
5.所述第一箱体中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滤网,所述第一箱体中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水体可透过的第一隔板;所述滤网及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箱体中从上到下划分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朝向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体流入口,所述第二箱体中的待处理水体可通过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设置有循环过滤组件,流入所述第一腔室中的待处理水体可经所述循环过滤组件后流入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体流出口;
6.所述第三箱体中设置有水体可透过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三箱体划分出靠近下端的第四腔室和靠近上端的第五腔室;所述第四腔室的下部的设置有第二水体流入口;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的第一水体流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箱体的第二水体流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三腔室中的水体抽出并输送至所述第四腔室;所述第五腔室上部朝向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体流出口,所述第五腔室中设置有微生物繁殖基底;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入口输入所述第三箱体的水体可以在经过所述微生物繁殖基底后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出口输出至所述第二箱体。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循环过滤组件从上至下包括第一循环处理层和第二循环处理层;所述第一循环处理层包括生化过滤棉,所述第二循环处理层包括陶粒层。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循环处理层包括多层所述生化过滤棉,靠近上方的所述生化过滤棉的空隙大于靠近下方的所述生化过滤棉的空隙。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循环处理层包括中靠近上方的陶粒的尺寸大于靠近下方的陶粒的尺寸。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包括流速调整组件,所述流速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水体从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流入的速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为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的条形孔。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箱体下部还设置有第三水体流出口,所述第三水体流出口用于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水体抽离;
13.所述第四腔室下部还设置第四水体流出口,所述第四水体流出口用于与第三水泵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用于将所述第四腔室中的水体抽离。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体循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箱体;
15.所述第三箱体中设置有水体可透过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三箱体划分出靠近下端的第四腔室和靠近上端的第五腔室;
16.所述第四腔室的下部的设置有第二水体流入口,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孔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水体流入口连接;
17.所述第五腔室上部朝向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体流出口,所述第五腔室中设置有微生物繁殖基底;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入口输入所述第三箱体的水体可以在经过所述微生物繁殖基底后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出口输出至所述第二箱体。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箱体底部设置有气体提供装置,所述气体提供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二箱体中充入气体。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体提供装置的气体喷射方向从所述第二箱体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箱体下部还设置有第三水体流出口,所述第三水体流出口用于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水体抽离;所述第四腔室下部还设置有第四水体流出口,所述第四水体流出口用于与第三水泵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用于将所述第四腔室中的水体抽离。
21.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体循环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滤网和循环过滤组件的第一箱体,使第二箱体中的水体从第一水体流入口进入第一箱体并经过循环处理后,由第一水泵将循环过滤处理后的水体通过第一水体流出口输送回第二箱体。如此,可以在对水体进行循环过滤处理的同时,避免水体中的水产直接被吸附造成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示意图之一;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示意图之二;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箱体的示意图之一;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箱体的示意图之二;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示意图之三;
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该水体循环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第一箱体100、第二箱体200、第三箱体300及第一水泵400。
39.请参见图2,所述第一箱体100中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滤网111,所述第一箱体100中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水体可透过的第一隔板112。请参照图3,所述滤网111及所述第一隔板112在所述第一箱体100中从上到下划分出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
40.所述第一腔室101朝向所述第二箱体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体流入口121,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待处理水体可通过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01。
41.所述第二腔室102中设置有循环过滤组件,流入所述第一腔室101中的待处理水体可经所述循环过滤组件后流入所述第三腔室103。
42.所述第三腔室10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体流出口122。
43.请参照图4,所述第三箱体300中设置有水体可透过的第二隔板312。请参照图5,所述第二隔板312将所述第三箱体300划分出靠近下端的第四腔室301和靠近上端的第五腔室302。
44.所述第四腔室30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水体流入口321,请再次参照图1,所述第一水泵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100的第一水体流出口1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箱体300的第二水体流入口321连接,所述第一水泵400用于将所述第三腔室103中的水体抽出并输送至所述第四腔室301;
45.所述第五腔室302上部朝向所述第二箱体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体流出口322,所述第五腔室302中设置有微生物繁殖基底;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入口321输入所述第三箱体300的水体可以在经过所述微生物繁殖基底后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出口322输出至所述第二箱体200。
46.所述第一水泵400在将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水体抽出后,可以输送至所述第三箱体300,在流经所述第三箱体300中的所述微生物繁殖基底之后,再排回至所述第二箱体200。如此,可以通过所述微生物繁殖基底上生长的微生物进一步对水体进行处理,提高排放回所述第二箱体200的水体洁净程度。
47.请参照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水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01。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01的水体因重力自然的向下渗透,经过所述滤网111及所述第二腔室102中的循环过滤组件时,水体中的固体杂质被滤除,最终到达第三腔室103。
48.然后所述第三腔室103中的水体被所述第一水泵400抽出并输送至第四腔室301。进入第四腔室301的水体再经过所述第五腔室302中的微生物繁殖基底后,从所述第二水体流出口322流回至所述第二箱体200。
49.如此,所述第一水泵400不断将所述第一箱体100下部的水体抽出并输送至所述第三箱体300,所述第三箱体300中的水体再从上部流回所述第二箱体200,使得所述第一箱体100和第二箱体200之间形成水流落差,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水体又不断通过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进入所述第一箱体100,形成过滤处理循环。
50.基于上述设计,在上述水体循环处理装置用于水产养殖时,可以将所述第二箱体200作为水产活动区域,当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水体流向所述第一箱体100时,水体中携带的固体杂质(如,水产粪便、饲料掺杂等)随水体一起进入所述第一箱体100。由于所述第一箱体100和所述第二箱体200之间具有一定的水流落差,不具有主动游动能力的固体杂质在进入所述第一箱体100后无法回流至所述第二箱体200,而具有主动回游能力的水产因其天性偏向于逆流游动通常不会随水体流动进入所述第一箱体100,即使进入所述第一箱体100也可以逆流游出。如此,可以在对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水体进行循环处理的同时避免对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养殖的水产造成影响。
5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循环过滤组件从上至下包括第一循环处理层和第二循环处理层。所述第一循环处理层包括生化过滤棉,所述第二循环处理层包括陶粒层。通过所述生化过滤棉可以有效过滤掉水体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然后具有细密孔状结构的所述陶粒层可以用于作为微生物的繁殖基底,这些微生物可以有效吸收处理水体中过盛的氮元素,使处理后的水体更适于水产生长。
5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处理层包括多层所述生化过滤棉,靠近上方的所述生化过滤棉的空隙大于靠近下方的所述生化过滤棉的空隙,如此逐层过滤可以更有效地滤除水体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
53.所述第二循环处理层包括中靠近上方的陶粒的尺寸大于靠近下方的陶粒的尺寸。如此,所述陶粒层在作为微生物繁殖基底的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过滤水体中的固体杂质。
5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照图7,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包括流速调整组件123,所述流速调整组件123用于调整水体从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流入的速度。例如,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为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的条形孔,所述流速调整组件123可以调整所述条形孔的大小从而调整水流流速。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水泵400的抽水速度调整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的水体流入的速度,从而使所述第一箱体100和所述第二箱体200之间形成流速稳定的水体循环。
5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箱体200底部设置有气体提供装置,所述气体提供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二箱体200中充入气体。所述气体提供装置可以为所述第二箱体200中水体补充氧气,有利于所述第二箱体200中的水产生长。同时,所述气体提供装置喷出的气体可以在所述第二箱体200中形成向上的水流,从而将水体中的固体杂质扬起,有利于固体杂质通过上方的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进入到所述第一箱体100。
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提供装置的气体喷射方向从所述第二箱体200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例如,所述气体提供装置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箱体200底部的多个朝向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的气体喷口,多个所述气体喷口根据其设置位置分别以有一定角度朝向所述第一水体流入口121。
57.请参照图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箱体100下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三水体流出口,所述第三水体流出口用于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102中的水体抽离。所述第四腔室301下部还可以设置第四水体流出口,所述第四水体流出口用于与第三水泵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用于将所述第四腔室301中的水体抽离。如此,可以通过所述第三水体流出口和所述第四水体流出口将所述第三箱体300和第四箱体底部的杂质抽出。
5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体循环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滤网和循环过滤组件的第一箱体,使第二箱体中的水体从第一水体流入口进入第一箱体并经过循环处理后,由第一水泵将循环过滤处理后的水体通过第一水体流出口输送回第二箱体。如此,可以在对水体进行循环过滤处理的同时,避免水体中的水产直接被吸附造成经济损失。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