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7570发布日期:2022-10-19 03:2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是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2.江河湖水产生大量的蓝藻,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净化后才能使用江河湖水。对江河湖水所产生的蓝藻进行集中收集过滤是在治理蓝藻或河流净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内容。
3.第一步便是过滤掉水中的蓝藻以及大型的颗粒物,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打捞海藻、大型颗粒物,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然而人工打捞的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效率低下。另外,也会有采用大型设备放置在河道的岸边将污水抽到设备中再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占用面积大,在一些小何或者岸边空间较小的地方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整体沉浸在水中,不占用岸边面积,效率提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包括围离,所述围离固定于河道中,所述围离迎着水流的面为工作面,另一相对面为背面;所述围离的背面固定有若干个第一过滤芯,所述第一过滤芯的另一端通过中间污水管连接至第二过滤芯,所述第二过滤芯的另一端通过出口污水管连接至岸上设备;所述第一过滤芯和所述第二过滤芯均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纵向流道板、横向流道板,所述纵向流道板和所述横向流道板之间设置有滤网。
6.进一步地,所述围离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第一过滤芯的入口处安装有第一轴流泵,原水经过所述进水孔、在所述第一轴流泵的作用下抽进所述第一过滤芯中。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芯的出水口和所述中间污水管之间安装有第一闸阀。
8.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中间污水管的出口连接共同连接至第二轴流泵,所述第二轴流泵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过滤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芯的出水口安装有第二闸阀。
10.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板,若干个所述中间污水管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流道板折弯成三角锯齿型,所述横向流道板折弯成三角锯齿型,且所述纵向流道板的锯齿齿槽方向与所述横向流道板的锯齿齿槽方向相互垂直。
12.进一步地,所述芯体还包括纵向压条和横向压条,所述纵向流道板沿着纵向在两侧分别利用两个所述纵向压条固定,所述横向流道板沿着横向在两侧分别利用两个所述横向压条固定。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在大水域情况下的藻水收集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提高蓝藻的收集打捞效率,实用性强;
16.3、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力及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适用示意图;
18.图2是过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芯体纵向侧视图;
20.图4是芯体横向侧视图;
21.图5是芯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实施例:
29.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沉浸式过滤组件,包括围离1,围离1固定于河道中,具体是横着拦截在河道中,将上游的污水经过本装置处理后排到下游,围离1迎着水流的面为工作面,另一相对面为背面;围离1的背面固定有若干个第一过滤芯3,第一过滤芯3的另一端通过中间污水管5连接至第二过滤芯8,第二过滤芯8的另一端通过出口污水管10连接至岸上
设备。上游的污水即本技术所述的原水,经过第一过滤芯3、第二过滤芯8的两次过滤,清水在两个滤芯的外周排出到下游的水中,较浓的污水即本技术所述的浓水在两个滤芯以及污水管中排出到岸上,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0.本实用新型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河道中,通过围离1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使用方便。
31.进一步地,围离1上开设有进水孔(未图示),第一过滤芯3的入口处安装有第一轴流泵2,原水经过进水孔、在第一轴流泵2的作用下抽进第一过滤芯3中。在发现河道海藻等杂物较多时,也就是发现污水较浓时,开启第一轴流泵2将上游的污水输送到第一过滤芯3 进行过滤操作。在海藻较少、污水不浓时,关闭第一轴流泵2或者将整个装置取出即可。
32.第一过滤芯3的出水口和中间污水管5之间安装有第一闸阀4。第一闸阀4的开阀大小可以控制污水过滤的速度,能够调节整体的流量。
33.若干个中间污水管5的出口连接共同连接至第二轴流泵6,第二轴流泵6的出口连接至第二过滤芯8。第二轴流泵6将多个第一过滤芯3处理后的浓水汇总后输送到第二过滤芯8 内进行二次过滤。第一轴流泵2和第二轴流泵6提高过滤过程中的水流的动力。
34.第二过滤芯8的出水口安装有第二闸阀9。第二闸阀9的开阀大小可以控制污水过滤的速度,能够调节整体的流量。
35.还包括安装板7,若干个污水管5固定在安装板7上,能够将多个第一过滤芯3、多个污水管5固定牢靠,防止整个装置散架。
36.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的结构采用相同结构。
37.其中,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均包括芯体14以及壳体等固定部件(未图示),如图2 所示,芯体14包括层叠设置的纵向流道板1402、横向流道板1404,纵向流道板1402和横向流道板1404之间设置有滤网。纵向流道板1402折弯成三角锯齿型,形成上侧和下侧的齿槽或者称为齿槽腔,横向流道板1404折弯成三角锯齿型,形成上侧和下侧的齿槽或者称为齿槽腔,且纵向流道板1402的锯齿齿槽方向与横向流道板1404的锯齿齿槽方向相互垂直(可由图5中看出),也就是能够纵向接收原水然后横向输出清水和纵向输出浓水,其中,纵向流道板1402用于接收原水和释放浓水,第一过滤芯3的纵向流道板1402用于接收第一轴流泵2输送来的原水,并将浓水输送到第一闸阀4中,而第二过滤芯8的纵向流道板1402用于接收第二轴流泵6输送来的原水也就是第一过滤芯3过滤一次后的水,并将浓水输送到第二闸阀9中,横向流道板1404用于释放清水。
38.如图3所示是芯体14纵向侧视图,如图4所示是芯体14横向侧视图,如图5所示是芯体14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5中仅示出一部分的分解示意图。图5中,纵向流道板1402、横向流道板1404呈现90
°
错开设置,其中,纵向流道板1402的上侧设置一层第一滤网1401,横向流道板1404的上侧设置一层第二滤网1404,第一滤网1401、纵向流道板1402、第二滤网1404、横向流道板1404这4层形成层叠样式,然后形成一个单元,若干个该单元层叠组装起来形成芯体14,其中,组装后的芯体14的最上侧和最下侧均为滤网,即在最下层的横向流道板1404下方增设一层滤网即可,组装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
39.芯体14还包括纵向压条1405和横向压条1406,纵向流道板1402沿着纵向在两侧分别利用两个纵向压条1405固定,横向流道板1404沿着横向在两侧分别利用两个横向压条1406 固定。
40.如图2所示,原水从纵向(纵向也即水流方向)进入到纵向流道板1402中,由于横向
压条的存在原水不会进入到横向流道板1404中,由于纵向压条的存在原水也不会直接排出,原水进入到纵向流道板1402的齿槽后,在第一轴流泵2提供的压力下,原水持续流动,经过上、下的滤网后进入到横向流道板1404的齿槽中,具体是,最上层的纵向流道板1402的上侧齿槽原水(锯齿将纵向流道板阻隔成两个齿槽腔,一个在锯齿的上侧,一个在锯齿的下侧)从上侧的滤网过滤后变成清水排出到上方,最下层的纵向流道板1402的下侧齿槽原水从下侧的滤网过滤后变成清水排出到下方,其余的原水经过紧邻的滤网过滤后变成清水进入到紧邻的横向流道板1404的齿槽中,然后这些清水从横向流道板的两侧流出,而滤网在过滤后,一部分渣滓粘在滤网上,另一部分渣滓不会粘在滤网上而是随着水流压力继续沿着纵向流道板的齿槽运动,逐渐的聚集在纵向流道板的末端,形成从纵向流道板的初始端到末端这个距离中,渣滓越来越聚集,也就导致水越来越浓,原水带着这些渣滓形成浓水,从纵向流道板的末端出口排出。
41.工作原理:
42.主要由第一过滤芯3、第二过滤芯8及轴流泵组成,整个装置沉浸于水体中,轴流泵设置在第一过滤芯3、第二过滤芯8入口处,它起着将原水吸入芯体14的作用,使原水源源不断地顺利进入第一过滤芯3、第二过滤芯8,原水进入第一过滤芯3、第二过滤芯8经过滤分离出清水及浓水,第一过滤芯3、第二过滤芯8末端设有调节阀,可调节整体流量,滤后的浓水流入尾端专用管道输送到岸上的专用离心过滤设备。此装置可视水域面积大小来设置多个排列使用。
43.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