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31954841发布日期:2022-10-28 21:5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靛蓝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蓝靛染布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全国多地均分布有蓝靛染布产业,对于贵州省而言,蓝靛染布更是其地域特色产业。该废水无法直接回用于生产,且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也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处理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有很多,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物理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等。其中,生物膜法受限于水量规模,不适用于处理该废水,本方案将活性污泥法、物理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cod、氨氮等物质,降低废水色度,以达到回用和排放的标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3.活性污泥法是与生物膜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处理技术,其工艺成熟稳定,包括氧化沟工艺、序批式工艺、吸附再生工艺和多级ao工艺等。相比于生物膜法,多级ao工艺具有处理规模大,抗水力冲击负荷强,工艺改造升级简便等优点,适用于较大规模高浓度废水处理。
4.物理化学法主要应用部分为混凝、沉淀、过滤,因其高效率的优点被广泛应用。
5.高级氧化法主要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以其矿化程度高,处理速度快,对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解决目前大中型靛蓝厂废水不能回用及排放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包含一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和两级ao生物池,包含用于深化处理的高级氧化处理单元,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包括臭氧催化塔底部设有塔座,且由下至上设有铁碳催化剂,铝硅催化剂和混合催化剂,所述铁碳催化剂,铝硅催化剂和混合催化剂底部设有支承层板,所述支承层板由支承角钢支承,所述支承角钢焊接于塔体;
9.所述臭氧催化塔各催化层侧部设有人孔;
10.所述臭氧催化塔顶端设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底部设有支承层板,所述支承层板由支承角钢支承,所述支承角钢焊接于塔体;
11.所述臭氧催化塔顶端设有尾气出口法兰,所述尾气出口法兰连接臭氧催化出气管,所述臭氧催化出气管另一端连接清水池;
12.所述臭氧催化塔底端设有刚玉曝气盘,所述刚玉曝气盘由臭氧曝气管连接,所述臭氧曝气管另一端连接臭氧发生器;
13.所述臭氧催化塔底端设有臭氧催化出水管,所述臭氧催化出水管另一端连接三级混凝沉淀池。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包含第一混凝池和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混凝池顶端设有螺旋搅拌器,且螺旋搅拌器由电机控制;所述第一混凝池的顶端设有总进水管,所述总进水管进入第一混凝池前连接两条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pac溶药罐内的pac加药泵和naoh溶药罐内的naoh加药泵;所述第一混凝池顶端设有废液回流管,所述废液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板框压滤机;
15.所述第一混凝池底端设有一级混凝出水管,所述一级混凝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出水采用溢流堰式,堰后水池设有一级沉淀出水管,所述一级沉淀出水管另一端连接两级ao生物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底端设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另一端连接板框压滤机。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两级ao生物池包含交错排列的两级a池和两级o池,所述两级a池和两级o池通过廊道连接,所述一级沉淀出水管连接一级a池;所述两级a池设有出水堰,所述堰后水池设有生物池出水管,所述生物池出水管4 另一端连接二级混凝沉淀池;所述两级o池底端设有刚玉曝气盘,所述刚玉曝气盘由空气曝气管连接,所述空气曝气管另一端连接鼓风机;所述二级混凝沉淀池为第二混凝池和第二沉淀池合建,所述第二混凝池顶端设有螺旋搅拌器,所述螺旋搅拌器由电机控制。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三级混凝沉淀池包含混凝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顶端设有螺旋搅拌器,所述螺旋搅拌器由电机控制。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臭氧催化出水管进入混凝池前连接两条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pac溶药罐内的pac加药泵和naoh溶药罐内的naoh加药泵。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混凝池底端设有三级混凝出水管,所述三级混凝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出水采用溢流堰式,堰后水池设有三级沉淀出水管,所述三级沉淀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清水池。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底端设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另一端连接板框压滤机。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2.本实用实用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其高级氧化法采用三级臭氧催化工艺,铁碳催化剂和铝硅催化剂有很高的臭氧催化活性,在色度去除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三级臭氧催化塔顶部设有尾气法兰,通过尾气管道连接清水池,减小了尾气污染,且尾气能降解清水池中残余污染物质;三级臭氧催化塔采用底部进水模式,上升水流通过冲击填料使填料层蓬松,加大了固液传质效率,且在极大程度避免了水力短流现象;成熟稳定的工艺为改扩建及提标改造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回用方案的构筑物平面布置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回用方案的管道布置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回用方案的臭氧催化塔剖面示意图;。
26.附图标记为:1-总进水管,2-一级混凝出水管,3-一级沉淀出水管,4
‑ꢀ
生物池出水管,5-二级混凝出水管,6-二级沉淀出水管,7-臭氧催化进水管, 8-臭氧催化出水管,9-三级混凝出水管,10-三级沉淀出水管,11-臭氧催化出气管,12-废液回流管,13-污泥管,14-空气曝气管,15-臭氧曝气管,16
‑ꢀ
加药管,17-鼓风机,18-提升泵,19-臭氧发生器,20-pac加药泵,21-naoh 加药泵,22-板框压滤机,23-螺旋搅拌器,24-刚玉曝气盘,25-一级混凝沉淀池,26-两级ao生物池,27-二级混凝沉淀池,28-臭氧催化塔,29-三级混凝沉淀池,30-清水池,31-pac溶药罐,32-naoh溶药罐,33-塔座,34-支承角钢,35-铁碳催化剂,36-支承层板,37-铝硅催化剂,38-混合催化剂,39
‑ꢀ
除沫器,40-尾气出口法兰,41-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照说明书附图1-3,该实施例的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装置,包含一级混凝沉淀池25,二级混凝沉淀池27和两级ao生物池26,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深化处理的高级氧化处理单元,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包括臭氧催化塔7底部设有塔座33,且由下至上设有铁碳催化剂35,铝硅催化剂37和混合催化剂38,所述铁碳催化剂35,铝硅催化剂(37)和混合催化剂38底部设有支承层板36,所述支承层板36由支承角钢34支承,所述支承角钢34焊接于塔体;
29.所述臭氧催化塔7各催化层侧部设有人孔41;
30.所述臭氧催化塔顶端设有除沫器39,所述除沫器39底部设有支承层板 36,所述支承层板36由支承角钢(34)支承,所述支承角钢(34)焊接于塔体;
31.所述臭氧催化塔顶端设有尾气出口法兰40,所述尾气出口法兰连接臭氧催化出气管11,所述臭氧催化出气管11另一端连接清水池30;
32.所述臭氧催化塔7底端设有刚玉曝气盘24,所述刚玉曝气盘24由臭氧曝气管15连接,所述臭氧曝气管15另一端连接臭氧发生器19;
33.所述臭氧催化塔7底端设有臭氧催化出水管8,所述臭氧催化出水管8另一端连接三级混凝沉淀池29。
34.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25包含第一混凝池和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混凝池顶端设有螺旋搅拌器23,且螺旋搅拌器由电机控制;所述第一混凝池的顶端设有总进水管1,所述总进水管1进入第一混凝池前连接两条加药管16,所述加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pac溶药罐31内的pac加药泵20和naoh溶药罐32 内的naoh加药泵21;所述第一混凝池顶端设有废液回流管12,所述废液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板框压滤机22;
35.所述第一混凝池底端设有一级混凝出水管2,所述一级混凝出水管2另一端连接所
述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出水采用溢流堰式,堰后水池设有一级沉淀出水管3,所述一级沉淀出水管3另一端连接两级ao生物池26;所述第一沉淀池底端设有污泥管13,所述污泥管另一端连接板框压滤机22。
36.所述两级ao生物池26包含交错排列的两级a池和两级o池,所述两级a 池和两级o池通过廊道连接,所述一级沉淀出水管3连接一级a池;所述两级a池设有出水堰,所述堰后水池设有生物池出水管4,所述生物池出水管4 另一端连接二级混凝沉淀池27;所述o池底端设有刚玉曝气盘24,所述刚玉曝气盘24由空气曝气管14连接,所述空气曝气管14另一端连接鼓风机17;所述二级混凝沉淀池27为第二混凝池和第二沉淀池合建,所述第二混凝池顶端设有螺旋搅拌器23,所述螺旋搅拌器由电机控制。
37.所述三级混凝沉淀池29包含混凝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顶端设有螺旋搅拌器23,所述螺旋搅拌器由电机控制。
38.所述臭氧催化出水管8进入混凝池前连接两条加药管16,所述加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pac溶药罐31内的pac加药泵20和naoh溶药罐32内的naoh 加药泵21。
39.所述混凝池底端设有三级混凝出水管9,所述三级混凝出水管9另一端连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出水采用溢流堰式,堰后水池设有三级沉淀出水管10,所述三级沉淀出水管10另一端连接清水池30。
40.所述沉淀池底端设有污泥管13,所述污泥管另一端连接板框压滤机22。
41.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处理回用方案,包括一级混凝沉淀方法,两级ao 方法,二级混凝沉淀方法。
42.所述一级混凝方法,两级ao方法,二级混凝方法,日处理量300m3设计。
43.所述实用新型进水cod值以1000mg/l设计。
44.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方法和二级混凝沉淀方法,将混凝池与沉淀池合建,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
45.本实用新型组合物化法和生化法,提出一种处理较大规模靛蓝废水至排放或回用标准的低成本方案。其中,各级混凝沉淀池将混凝池与沉淀池共建,节省了建设投资成本;生化法采用两级ao法,连续式运行和较大的抗水力冲击负荷有效的解决了大中型蓝靛厂较大规模水量的问题,且厌氧好氧条件交替运行对生物脱氮过程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成熟稳定的工艺为改扩建及提标改造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46.具体实施例如下:
47.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处理回用方案三级臭氧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步骤一,保持臭氧催化塔直径2m,塔高8.7m,每段填料层高1.9m;
49.步骤二,保持提升泵常开,流量12.5m3/h,扬程10m;
50.步骤三,保持臭氧发生器常开,保持臭氧产量6.5m3/s;
51.步骤四,反应2.5h后关闭臭氧发生器开关并返回步骤一。
52.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处理回用方案,三级臭氧催化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完成。
53.一种较大规模靛蓝废水处理回用方案三级混凝沉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步骤一,保持混凝池尺寸lxbxh=0.72x0.72x3.3m,沉淀池尺寸lxbxh=2.5x2.5x3.2m,沉淀池泥斗边长2m,泥斗高0.25m,斜板净高1m;
55.步骤二,三级混凝沉淀池中螺旋搅拌器保持常开,转速设置800r/min;
56.步骤三,保持pac溶药罐中pac浓度为2g/l,保持pac加药泵常开,流量设置为2.1l/min,通过管道混合器与臭氧催化出水管相连;
57.步骤四,保持naoh溶药罐中naoh浓度为0.001mol/l,保持naoh加药泵常开,流量设置为2.1l/min,通过管道混合器与臭氧催化出水管相连;
58.步骤五,沉淀池底部泥斗采用机械排泥方式,排泥周期为2d,单次排泥量为3.75m3。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60.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