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7541发布日期:2022-11-22 20:5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氯碱,即氯碱工业,指使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气烧碱的方法。中国的氯碱工业主要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法两种生产工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烧碱、聚氯乙烯(pvc)、氯气、氢气等。氯碱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有机化学品、造纸、肥皂、玻璃、化纤、塑料等领域,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及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重视,氯碱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盐泥等物质,盐泥内一般会含有汞等有害物质,人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氧化还原法和硫化沉淀法处理含汞盐泥,将含汞盐泥加入次氯酸在温度50-55摄氏度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之后进行后续操作,传统的方法使用的污泥处理装置效率不高,体现在温度加热不够均匀,有些含汞盐泥成块状,不能够很好的与反应物进行接触,使得反应速度慢,效果不够理想,并且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壁容易附着大量的污泥,会减小污泥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降低污泥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污泥处理装置温度加热不够均匀,有些含汞盐泥成块状,不能够很好的与反应物进行接触,内壁容易附着大量污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罐、支架和粉碎单元,所述处理罐底部边缘通过支架支撑连接,所述处理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粉碎单元位于处理罐的一侧,所述粉碎单元包括研磨腔与下料腔,所述研磨腔内设置有粉碎辊,所述粉碎辊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下料腔与处理罐的内部连通,所述处理罐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有壁刮板,所述搅拌杆的顶端位于处理罐上方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杆的中间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顶端穿过第一锥形齿轮设置有转动电力连接器,所述处理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
5.所述处理罐的底部为半球型。
6.所述排料口位于处理罐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排料口上设置有阀门。
7.所述下料腔为研磨腔下方与处理罐内部连通的封闭斜坡。
8.所述粉碎辊的边缘与研磨腔的内壁相切。
9.所述搅拌杆底部设置有多个副搅拌杆,所述多个副搅拌杆呈圆周固定在搅拌杆的底部,所述壁刮板通过多个连接杆与多个副搅拌杆交错设置,所述副搅拌杆内也设置有加热棒。
10.所述壁刮板与处理罐的内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壁刮板的两侧为向中间倾斜的斜面。
11.所述加热棒为电阻式加热棒,所述加热棒顶端与转动电力连接器转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搅拌杆对污泥进行加热,能够保证对污泥能够均匀的加热;通过搅拌杆连接的壁刮板能够对处理罐内壁的污泥进行刮除,防止污泥堆积在处理罐内部,并能辅助进行搅拌;通过粉碎单元能够对块状的含汞盐泥进行研磨粉碎,使其能够充分的与污泥内的反应物进行混合反应。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氯碱用污泥处理装置的搅拌杆结构图。
16.(1、处理罐;2、支架;3、粉碎单元;4、排料口;5、温度传感器;6、研磨腔;7、下料腔;8、粉碎辊;9、第一驱动电机;10、搅拌杆;11、多个连接杆;12、壁刮板;13、第一锥形齿轮;14、第二锥形齿轮;15、第二驱动电机;16、加热棒;17、转动电力连接器;18、进料管;19、阀门;20、副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请参阅图1至图3,包括处理罐1、支架2和粉碎单元3,处理罐1底部边缘通过支架2支撑连接,处理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4,排料口4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粉碎单元3位于处理罐1的一侧,粉碎单元3包括研磨腔6与下料腔7,研磨腔6内设置有粉碎辊8,粉碎辊8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9,下料腔7与处理罐1的内部连通,处理罐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杆10,搅拌杆10通过多个连接杆11连接有壁刮板12,搅拌杆10的顶端位于处理罐1上方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3,第一锥形齿轮13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4,第二锥形齿轮14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5,搅拌杆10的中间设置有加热棒16,加热棒16顶端穿过第一锥形齿轮13设置有转动电力连接器17,处理罐1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18。
20.处理罐1的底部为半球型,使污泥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处理罐1的底部。
21.排料口4位于处理罐1底部的中间位置,排料口4上设置有阀门19,处理完成后的污泥能够通过打开阀门19排出。
22.下料腔7为研磨腔6下方与处理罐1内部连通的封闭斜坡。
23.粉碎辊8的边缘与研磨腔6的内壁相切,通过粉碎辊8与研磨腔6的内壁对块状的含汞盐泥进行研磨粉碎。
24.搅拌杆10底部设置有多个副搅拌杆20,多个副搅拌杆20呈圆周固定在搅拌杆10的底部,壁刮板12通过多个连接杆11与多个副搅拌杆20交错设置,副搅拌杆20内也设置有加热棒16,通过多个副搅拌杆20对污泥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壁刮板12对处理罐1内壁的污泥进行刮除。
25.壁刮板12与处理罐1的内壁形状相匹配,方便对污泥进行刮除,壁刮板12的两侧为向中间倾斜的斜面,斜面使刮除后的污泥能够向中间移动,增加搅拌的效果。
26.加热棒16为电阻式加热棒,加热棒16顶端与转动电力连接器17转动连接,使加热棒16在搅拌杆10带动转动时能够持续供电。
27.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8.将本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9、第二驱动电机15、转动电力连接器17和温度传感器5与外部电力供给、控制设备连接,将进料管18与污泥输送管连接,并将排料口4与污泥输出管连接。在使用时,将块状的含汞盐泥放入粉碎单元3的研磨腔6内,通过第一驱动电机9带动粉碎辊8转动,对块状的含汞盐泥进行研磨粉碎后,粉末状的含汞盐泥通过下料腔7进入处理罐1内,与污泥内的反应物进行混合反应;通过温度传感器5能够监测处理罐1内部的污泥的温度,方便对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其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4的转动,带动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3底部连接的搅拌杆10转动,从而通过搅拌杆10下方设置的多个副搅拌杆2010对污泥和含汞盐泥进行混合搅拌,同时通过内部的加热棒16对污泥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多个连接杆11连接的壁刮板12对粘附在处理罐1内壁上的污泥进行刮除,防止内壁积存的污泥影响处理效率。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