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后臭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1552发布日期:2022-09-17 11: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后臭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后臭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恶臭污染物到周围空气中形成恶臭气体,尤其是在预处理工段、生化处理区和污泥处理车间。恶臭气体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经济建设活动和环境质量具有严重危害。
3.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负离子吸收块和活性炭吸附块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净化,然后这种净化效率低,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池的除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后臭气净化装置,采用多级喷淋组件以及多层净化层,用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净化的问题。
5.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后臭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下部的进气口,所述壳体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喷淋组件、第二喷淋组件以及生物净化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包括沿壳体内壁周向间隙设置的多个侧支架,以及沿壳体竖直方向分布侧支架两侧的中心支架,所述侧支架与中心支架形成有供臭气通过的臭气通道,每个侧支架相对的位置处和/或每个中心支架相对的位置处设置喷淋部。
7.进一步地,所述臭气通道的横截面为x型,所述侧支架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每个梯形的上底边相对,所述喷淋部包括设置在每个上底边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第一侧喷淋管连接至壳体外部的水箱。
8.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支架为两个相互对称的锥形,所述喷淋部包括设置在每个锥形相对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第一主喷淋管连接至壳体外部的水箱。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喷淋组件包括第二喷淋主管以及分别连通在第二喷淋主管上端并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二喷淋分管,所述第二喷淋分管与主管相对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嘴。
10.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净化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净化层与第二层净化层,所述第一层净化层为活性炭吸附层。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净化层包括间隙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弧形部,所述通孔与净化柱连接,所述弧形部向上凸起形成半球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柱由若干个空心球体相互连通串联构成,所述空心球体内设置有多面空心球填料。
13.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4.微生物附着在面空心球填料上形成生物膜,从而构成微生物/填料复合材料;当恶
臭气体通过微生物/填料层时,恶臭污染物被微生物/填料复合材料吸附、吸收,然后吸附或吸收的恶臭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为基本无害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使恶臭气体转变为无臭的气体;喷淋液通过微生物/填料层时,冲刷降解产物和脱落的生物膜,同时调节微生物/填料层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填料层保持稳定的除臭效果。
15.本装置结构简单,且具有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和减少能耗物耗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喷淋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喷淋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壳体,2-进气口,3-第一喷淋组件,4-第二喷淋组件,5-生物净化组件,31-侧支架,32-中心支架,33-臭气通道,34-第一主喷淋管,41-第二喷淋主管,42-第二喷淋分管,43-喷嘴,51-第一层净化层,52-第二层净化层,521-弧形部,522-净化柱,523-多面空心球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1
24.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后臭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下部的进气口2,所述壳体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喷淋组件3、第二喷淋组件4以及生物净化组件5。
25.具体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净化除臭效果,所述生物净化组件5、第一喷淋组件3以及第二喷淋组件4均设置在进气口2的上方。
26.具体的,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27.本技术中的喷淋方式为短周期的间歇性喷淋或连续喷淋使除臭的反应条件(ph、营养和温度等)易控制和产物不易积累。最后,通过调节喷淋液的组成和喷淋速率,可以提高生物滴滤池除臭的效率。
28.通入装置内部的臭气在通过生物净化组件5时,由风机提供动力,进入活性炭吸附
层,由于活性炭固体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引力,当活性炭表面与臭气接触时,就能吸引臭气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污染物质从而被吸附,最后达到第二层净化层52。活性炭具有发达的空隙,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醛类,醇类、酮类、苯类和恶臭气体等。
29.第二层净化层52采用内置调料的生物净化层,以聚丙烯环、聚氨酯、陶瓷颗粒和火山岩等难生物降解的惰性材料为填料,并且填料不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填料是影响生物滴滤池除臭效果的关键因素,其主要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由于填料不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生物滴滤池的喷淋液含微生物所需养分。又或者填料层木以屑、堆肥和废弃生物质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为主要填料,以水为喷淋液。
30.实施例2
3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生物净化组件5上还设有冲洗喷淋组件,用于微生物/填料层进行冲刷,冲刷降解产物和脱落的生物膜,同时调节微生物/填料层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填料层保持稳定的除臭效果。
32.所述第一喷淋组件3包括沿壳体1内壁周向间隙设置的多个侧支架31,以及沿壳体1竖直方向分布侧支架31两侧的中心支架32,所述侧支架31与中心支架32形成有供臭气通过的臭气通道33,每个侧支架31相对的位置处和/或每个中心支架3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喷淋部。
33.集气罩预先将臭气收集起来,在风机的作用下将臭气源源不断向净化装置输送,再经过通风管道的输送作用,使臭气输送到系统的净化装置内,当所述臭气经过第一喷淋组件3时,通过设置的多个侧支架31以及两个中心支架32,形成臭气通道33,并在通道内设置喷淋部,当臭气经过喷淋部时,气体在喷淋塔塔内经过酸性洗液(碱性洗液)的喷淋洗涤过程,臭气中所含有的容易产生恶臭味的气体成份充分与酸性(碱性)水雾接触混合并且发生中和反应,并且形成较好的气液两相交和。经过喷淋后的水雾再在洗涤塔内的生物净化层内形成一个多孔接触面较大的处理层,从而进一步的对有机臭气进行治理。
3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臭气通道33的横截面为x型,所述侧支架31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每个梯形的上底边相对,所述喷淋部包括设置在每个上底边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第一侧喷淋管连接至壳体1外部的水箱。
35.具体的,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为梯形的腰。
3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支架32为两个相互对称的锥形,所述喷淋部包括设置在每个锥形相对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第一主喷淋管34连接至壳体1外部的水箱。
3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淋组件4包括第二喷淋主管41以及分别连通在第二喷淋主管41上端并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二喷淋分管42,所述第二喷淋分管42与主管相对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通过依次通过第二喷淋分管42、第二喷淋主管41连接至壳体1外部的水箱。
38.通过多级喷淋组件,使得臭气与喷淋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中和反应,以吸附臭气中所含的酸性或碱性污物。
3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净化组件5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净化层51与第二层净化层52,所述第一层净化层51为活性炭吸附层。
4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净化层52包括间隙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弧形部521,所述通孔与净化柱522连接,所述弧形部521向上凸起形成半球面。
4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柱522由若干个空心球体相互连通串联构成,所述空心球体内设置有多面空心球填料523。
42.具体的,所述多面空心球调料为现有技术,多面空心球填料523可由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分内外双层球体,外部为中空鱼网状球体,内部为旋转球体。主要起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兼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具有生物附着力强、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寿命长、不溶出有害物、不引起二次污染、防紫外线、抗老化、亲水性能强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易生成、易更换、耐酸碱、抗老化、不受水流影响、使用寿命长,剩余污泥少,安装方便。韧性好,使用方法多样,简单方便,易操作。可单独投入水中使用,也可以在其中加入陶粒滤料或活性炭等产品,好的发挥效果,还可将其一个一个串连起来。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