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氧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3532发布日期:2022-12-02 23:2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氧化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氧化池。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污泥处理用氧化池是一种用于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曝气,实现对污泥的氧化处理,以便于后续处理的辅助装置,其在污水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现有的氧化滤池氧化效率低下,且对污泥的排水效果不佳,在生物挂膜时存在内部微生物活性不足,与填料附着力不足等现象,对于污泥处理效果不佳,脱水干化效果缓慢,易产生臭味。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氧化池,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污泥氧化池排水效果好,通过曝气对污泥内水分进行微生物添加,在填料层上方形成快速挂膜,有利于生物膜的新陈代谢,加速污泥脱水的同时防止异味产生。
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氧化池,包括氧化池壳体,所述氧化池壳体顶部设置有一圈站台,所述站台边缘设置有护栏结构,所述氧化池壳体设置有攀爬架,所述攀爬架与护栏结构一体固定,所述氧化池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沉淀层、曝气层、分流反射板、中心管、填料层、溢流堰、集水层,所述集水层设置有排水管,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进泥管,所述污泥沉淀层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水管、进泥管、排泥管均从氧化池壳体侧壁穿出。
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运行时,污水在曝气气流的带动下,通过填料层向上流动,污水到达上部的溢流堰溢,部分污水溢流进入顶部的集水层。可以加快生物膜表面的新陈代谢速度,并给生物膜表面带来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
7.进一步的,所述氧化池壳体包括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呈八棱柱状,位于地面上方,下半部分呈八棱台状,固定于地下。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整体结构稳定,可氧化污泥量多。
9.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层包括罗茨鼓风机、进气主管、进气蝶阀、环形主管、进气支管,所述环形主管沿池壁四周布置在填料层底部,所述环形主管中央设置有多根呈线性排布的进气支管,所述进气主管连接进气蝶阀与环形主管,所述罗茨鼓风机与进气蝶阀连接,所述进气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分布均匀地曝气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气流水流对生物膜表面进行冲刷,可以加快生物膜表面的新陈代谢速度,并给生物膜表面带来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
11.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是由若干块瓦楞板热熔焊接而成的填料块体,所述填料层水平截面设置有若干蜂窝通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蜂窝填料的孔径越大,运行时越不容易堵塞,相比于普通填料
的光滑表面,能够实现挂膜的同时,填料表面具有一定的凹凸表面,同时又兼具一定的平滑性,这样使得生物膜在附着在填料载体的表面时,既方便挂膜。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泥管通入中心管后竖直向上弯曲,使得污泥管出口朝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缓污泥流速。
15.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下方呈喇叭状,所述分流反射板位于中心管正下方的进气支管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利于污泥分流降速。
17.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材质为乙丙共聚塑料。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于生物菌膜的局部更新,老膜非常容易从填料载体上脱落,方便新的生物膜重新产生,避免影响后续的生物膜的持续更新。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氧化池壳体;11、站台;12、护栏结构;13、攀爬架;2、污泥沉淀层;21、排泥管;3、曝气层;31、罗茨鼓风机; 32、进气主管;33、进气蝶阀;34、环形主管;35、进气支管;36、曝气孔;4、分流反射板;5、中心管;51、进泥管;6、填料层;7、溢流堰;8、集水层;8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氧化池壳体1,所述氧化池壳体1包括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呈八棱柱状,位于地面上方,下半部分呈八棱台状,固定于地下,整体结构稳定,可氧化污泥量多。
28.所述氧化池壳体1顶部设置有一圈站台11,所述站台11边缘设置有护栏结构12,所述氧化池壳体1设置有攀爬架13,所述攀爬架 13与护栏结构12一体固定,所述氧化池壳体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沉淀层2、曝气层3、分流反射板4、中心管5、填料层6、溢流堰7、集水层8,所述集水层8设置有排水管81,所述中心管5内设置有进泥管51,所述污泥沉淀层2底部设置有排泥管21,所述排水管81、进泥管51、排泥管21均从氧化池壳体1侧壁穿出,所述进泥管51通入中心管5后竖直向上弯曲,使得污泥管出口朝上,减缓污泥流速。所述中心管5下方呈喇叭状,所述分流反射板4位于中心管5正下方的进气支管35上,有利于污泥分流降
速。
29.所述曝气层3包括罗茨鼓风机31、进气主管32、进气蝶阀33、环形主管34、进气支管35,所述环形主管34沿池壁四周布置在填料层6底部,所述环形主管34中央设置有多根呈线性排布的进气支管 35,所述进气主管32连接进气蝶阀33与环形主管34,所述罗茨鼓风机31与进气蝶阀33连接,所述进气支管35上设置有若干分布均匀地曝气孔36,通过气流水流对生物膜表面进行冲刷,可以加快生物膜表面的新陈代谢速度,并给生物膜表面带来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所述进气支管35底部设置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孔径为3-5mm,每个出气孔间距为20-30cm
30.所述填料层6是由若干块瓦楞板热熔焊接而成的填料块体,所述填料层6水平截面设置有若干蜂窝通孔,蜂窝填料的孔径越大,运行时越不容易堵塞,相比于普通填料的光滑表面,能够实现挂膜的同时,填料表面具有一定的凹凸表面,同时又兼具一定的平滑性,这样使得生物膜在附着在填料载体的表面时,既方便挂膜。
31.所述生物填料层6材质为乙丙共聚塑料,利于生物菌膜的局部更新,老膜非常容易从填料载体上脱落,方便新的生物膜重新产生,避免影响后续的生物膜的持续更新。
32.运行时,污水在曝气气流的带动下,通过填料层6向上流动,污水到达上部的溢流堰7溢,部分污水溢流进入顶部的集水层8。可以加快生物膜表面的新陈代谢速度,并给生物膜表面带来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