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1118发布日期:2022-10-05 01:5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医疗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废水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医疗废水主要是从医疗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和手术室等排放的废水,其废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化学药剂以及重金属离子,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的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如任其排放,会严重污染水源,传播疾病。
3.医疗废水的处理原则如下:全过程控制原则,减量化原则、就地处理原则,分类指导原则,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以及生态安全原则。
4.医院污水处理的目的是通过采用各种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去除水中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护水环境和人体健康。医院污水一般排放量比较少,其处理规模属小型污水处理。根据医院的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当地的处理要求等,医院污水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流程。
5.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医院废水处理存在工艺复杂、运行稳定性差以及由于消毒剂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医院废水处理存在工艺复杂、运行稳定性差以及对环境不良影响大的问题。
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医疗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进管以及与废水进管相连接的格栅井;
8.格栅井连接有调节池,调节池分别连接有污泥池和絮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连接有助凝反应池,助凝反应池连接有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连接有消毒池,并且斜管沉淀池与污泥池相连接,消毒池连接有监控井;
9.污泥池连接有污泥脱水池,污泥脱水池连接有污泥脱水机,污泥脱水机与调节池相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去除医疗废水中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的问题,优选在格栅井内部设置有格栅机。
11.优选的,调节池内部设置有提升泵。
12.优选的,絮凝反应池、助凝反应池以及污泥池均配置有搅拌器,并且絮凝反应池和助凝反应池还分别配置有外加剂投加器。
13.优选的,斜管沉淀池内部设置有潜污泵和斜管。
14.优选的,污泥池连接有污泥水排管,污泥水排管上设置有管道污水泵,并且污泥水排管的另一端与污泥脱水池相连接,污泥脱水池配置有外加剂投加器。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废水通过废水进管进入至格栅井中,并依次流经调节池、絮凝反应池、助凝反应池以及斜管沉淀池,经斜管沉淀池分离后的污水进入消毒池中消毒,再进入监控井检测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达标后排放;斜管沉淀池分离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池中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池,并通过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污泥脱水机脱出的水以及污泥池搅拌后的污水均进入调节池中,然后循环上述处理过程。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废水处理系统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同时还能减少消毒剂的使用,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7.2、本实用新型的格栅井内部设置有格栅机,格栅机用于去除医疗废水中的粗大漂浮物以及悬浮物,保证废水除渣的效果,同时格栅机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不会发生堵塞以及运转精度高的优点。
18.3、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池内部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用于将调节池中的污水泵入至絮凝反应池,进而保证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作。
19.4、本实用新型的絮凝反应池、助凝反应池以及污泥池均配置有搅拌器,设有搅拌器的目的在于,使各个反应池中的反应充分进行,进而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图1a处放大图。
22.其中,1-废水进管,2-格栅井,3-调节池,4-污泥池,5-絮凝反应池,6-助凝反应池,7-斜管沉淀池,8-消毒池,9-监控井,10-污泥脱水池,11-污泥脱水机,12-格栅机,13-提升泵,14-搅拌器,15-外加剂投加器,16-潜污泵,17-斜管,18-污泥水排管,19-管道污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进管1以及与废水进管1相连接的格栅井2。格栅井2内部设置有格栅机12,医疗废水通过废水进管1进入至格栅井2中,并通过格栅井2中的格栅机12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进而对后续处理单元起保护作用。格栅机12用于去除医疗废水中的粗大漂浮物以及悬浮物,保证废水除渣的效果,同时格栅机12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不会发生堵塞以及运转精度高的优点。
24.格栅井2通过管道连接有调节池3,调节池3内部设置有两个提升泵13,一个提升泵13正常运作,一个提升泵13作为备用。调节池3用于调节医疗废水的水质水量,提升泵13用于将调节池3中的污水泵入至絮凝反应池5,进而保证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医疗废水经格栅井2去除粗大悬浮物和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3中,调节池3对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废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调节,并通过提升泵13泵入至下一处理池中。
25.调节池3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池4和絮凝反应池5,絮凝反应池5配置有外加剂投加器15,此处的外加剂投加器15用于投加pac。絮凝反应池5通过投加的pac与池中的废水充分反应,进而从废水中分离出悬浮的颗粒,将悬浮颗粒凝聚成微小的不溶物,再将微小的
不溶物凝聚成较大的絮凝物。絮凝反应池5还配置有搅拌器14,搅拌器14用于向废水投加pac时进行搅拌,进而使废水与pac之间充分反应。调节池3连接有污泥池4的目的在于:污泥池4搅拌后的污水会再次回到调节池3中。
26.絮凝反应池5通过管道连接有助凝反应池6,助凝反应池6配置有外加剂投加器15,此处的外加剂投加器15用于投加pam。助凝反应池6还配置有搅拌器14,搅拌器14用于向废水投加pam时进行搅拌,进而使废水与pam之间充分反应。助凝反应池6中投加pam用于辅助之前絮凝反应池5中添加的pac,加强混凝效果。
27.助凝反应池6通过管道连接有斜管沉淀池7,斜管沉淀池7内部设置有潜污泵16和斜管17,每一个斜管17相当于一个小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7连接有消毒池8,并且斜管沉淀池7与污泥池4相连接,消毒池8连接有监控井9。斜管沉淀池7中的废水在斜管沉淀池7完成沉淀后,通过潜污泵16将沉淀的污泥泵入污泥池4中,斜管沉淀池7中的上层清液进入消毒池8中进行消毒。消毒池8通过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消毒完后的废水进入监控井9中检测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达标后的废水可进行排放。监控井9内部设置有巴歇尔槽。
28.污泥池4连接有污泥水排管18,污泥水排管18上设置有管道污水泵19,并且污泥水排管18的另一端与污泥脱水池10相连接,污泥脱水池10配置有外加剂投加器15。污泥池4配置有搅拌器14,污泥池4的污水搅拌静置后,上层清液进入至调节池3中重复上述处理过程,下层污水通过污泥水排管18进入污泥脱水池10,污泥水排管18上的管道污水泵19用于调节从污泥池4进入污泥脱水池10的污水的流量大小。
29.污泥脱水池10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脱水机11,污泥脱水机11与调节池3通过管道相连接。污泥脱水池10用于收集并储存污泥,污泥经污泥脱水机11脱水后,干泥外运,滤液流回与其相连接的调节池3。污泥脱水池10配置有外加剂投加器15,此处外加剂投加器15用于向外加剂投加器15投加pam。
30.工作过程:医疗废水通过废水进管1进入至格栅井2中,通过栅格井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并依次经过调节池3、絮凝反应池5、助凝反应池6以及斜管沉淀池7,经斜管沉淀池7分离后的上层清液进入消毒池8中消毒,再进入监控井9检测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达标后排放;斜管沉淀池7分离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池4中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池10,并通过污泥脱水机11进行脱水处理,污泥脱水机11脱出的水以及污泥池4搅拌后的污水均进入调节池3中,然后循环上述处理过程。
31.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