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5971发布日期:2022-08-09 17:0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基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


背景技术:

2.基板作为一种覆铜箔层压板,是制造印制电路板的基本材料,单、双面印制板在制造中是在覆铜箔层压板上,有选择地进行孔加工、化学镀铜、电镀铜、蚀刻等加工,得到所需电路图形,即印制电路板。电路基板制板常会开设孔洞用于安装固定电子元器件或连接导通不同的电路。在后续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常常会需要对电路基板的孔洞进行清理疏通,避免出现孔洞内残存有加工时的碎屑。
3.现有的电路基板通孔装置将通孔针刺入基板上的孔洞进行通孔工作,但是不能对通孔后落下的碎屑进行及时的清理,这些碎屑会在工作台上不断堆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堆积的碎屑会侵入装置的其他部件中,不仅干扰装置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对装置造成损坏,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体和固定连接在机体顶部一侧的电机,所述机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两个所述壳体内部均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转动套接有同步轮,每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同步带,两个所述安置槽内均转动套接有螺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于壳体的一侧,所述转轴的一端与一个螺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杆上均转动套接有内螺套,两个所述内螺套上均转动套接有位移滑块,所述位移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与同步带固定连接,所述位移滑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用于夹持固定电路基板,两个所述同步带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上固定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条,所述机体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滑动连接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和机体的顶部均开设有收集口,两个所述收集口相连通,所述收集口位于两个壳体之间。
6.优选的,两个所述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离板,两个所述隔离板上均开设有位移口和限位口,所述位移口位于限位口的上方,所述固定单元位于位移口内,所述连接杆二位于限位口内。
7.优选的,两个所述安置槽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位移滑块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滑条,所述连接滑条与滑槽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机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上固定连接有通孔针,所述通孔针位于机体顶部开设的收集口的上方。
9.优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位移滑块一侧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液压缸,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二,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架,每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一,两个所述连接轴一上均转动套接有夹杆,所述连接轴二与夹杆垂直贯穿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杆之间的夹角活动范围是三十度至一百二十度。
11.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电机运作,通过转轴带动螺杆转动,通过内螺套带动位移滑块位移,在位移滑块位移后,通过连接杆一带动同步带在同步轮上转动,从而通过同步带带动连接杆二运动,实现连接套和刷条的位移,通过刷条将碎屑通过收集口扫入收集盒中。保障了在通孔工作后,及时对机体表面进行清洁,实现基板的下料与碎屑清洁工作同步进行,提高了装置的对碎屑的收集效率,避免碎屑过多堆积,保障了装置内部各部件的运行安全,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中壳体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
17.图4为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中固定单元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
18.图5为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中隔离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机体;2、壳体;3、电机;4、隔离板;5、固定柱;6、同步轮;7、同步带;8、螺杆;9、位移滑块;10、连接杆一;11、转轴;12、连接杆二;13、连接套;14、刷条;15、固定单元;16、收集口;17、收集盒;18、内螺套;19、连接板;20、液压缸;21、安装板;22、固定架;23、连接轴一;24、夹杆;25、连接轴二。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参考图1-5所示的一种电路基板通孔装置,包括机体1和固定连接在机体1顶部一侧的电机3,机体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2,两个壳体2内部均开设有安置槽,安置槽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5,固定柱5上转动套接有同步轮6,每两个同步轮6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同步带7,两个安置槽内均转动套接有螺杆8,电机3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一端贯穿于壳体2的一侧,转轴11的一端与一个螺杆8固定连接,两
个螺杆8上均转动套接有内螺套18,两个内螺套18上均转动套接有位移滑块9,位移滑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10,连接杆一10的一端与同步带7固定连接,位移滑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单元15,固定单元15用于夹持固定电路基板,两个同步带7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二12,连接杆二12上固定套接有连接套13,连接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条14,机体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滑动连接有收集盒17,收集盒17和机体1的顶部均开设有收集口16,两个收集口16相连通,收集口16位于两个壳体2之间,保证在电机3运作后,通过转轴11带动螺杆8转动,从而通过内螺套18的作用带动位移滑块9位移,通过固定单元15对基板的夹持,实现两个位移滑块9一齐位移,在位移滑块9位移后,通过连接杆一10带动同步带7在同步轮6上转动,从而通过同步带7带动连接杆二12运动,实现连接套13和刷条14的位移,通过刷条14将碎屑通过收集口16扫入收集盒17中,保障了在通孔工作后,及时对机体1表面进行清洁,提高了装置的对碎屑的收集效率。
22.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两个壳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离板4,两个隔离板4上均开设有位移口和限位口,位移口位于限位口的上方,固定单元15位于位移口内,连接杆二12位于限位口内,通过隔离板4的作用,避免碎屑在飘落过程中落入壳体2内部,提高了装置内部结构的密闭性,通过位移口与限位口限定了位移滑块9和连接杆二12的位移距离,保障了装置运行清洁的稳定性。
23.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两个安置槽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位移滑块9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滑条,连接滑条与滑槽滑动连接,通过滑槽和连接滑条的作用,保证位移滑块9在位移时与壳体2保持稳定连接,避免位移滑块9在位移时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提高了对夹持基板的安全保障。
2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机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上固定连接有通孔针,通孔针位于机体1顶部开设的收集口16的上方,明确了机体1上的其他部件和通孔针与收集口16的位置关系,通过升降单元控制通孔针的起落,保证通孔工作的稳定运行,保障了通孔后的碎屑可以稳定落入收集口16中。
25.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固定单元15包括固定连接在位移滑块9一侧的两个连接板19,两个连接板19之间设置有液压缸20,两个连接板19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二25,液压缸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架22,每两个固定架22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一23,两个连接轴一23上均转动套接有夹杆24,连接轴二25与夹杆24垂直贯穿连接,通过液压缸20运动,带动安装板21位移,从而通过固定架22和连接轴一23的作用带动两个夹杆24运动,通过连接轴二25的作用,实现两个夹杆24的收拢与展开。
26.请参阅图4所示,两个夹杆24之间的夹角活动范围是三十度至一百二十度,通过明确两个夹杆24之间的夹角范围,限定了装置所能夹持的电路基板的厚度范围,明确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27.本实用工作原理:本装置的安装与使用因当遵循相关安全规范,避免错误操作。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液压缸20的回缩,带动安装板21向后位移,从而通过固定架22和连接轴一23的作用带动两个夹杆24运动,在此期间,通过连接轴二25的作用,实现两个夹杆24的收拢,保证对基板的稳定夹持,接着,在通孔工作完成后,启动电机3,在电机3运作后,通过转轴11带动螺杆8转动,从而通过内螺套18的作用带动位移滑块9位移,通过固定单元
15对基板的夹持,实现两个位移滑块9一齐位移,在位移滑块9位移后,通过连接杆一10带动同步带7在同步轮6上转动,从而通过同步带7带动连接杆二12运动,实现连接套13和刷条14的位移,通过刷条14将碎屑通过收集口16扫入收集盒17中。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