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反渗透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1693发布日期:2022-10-29 01:4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反渗透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率反渗透滤芯。


背景技术:

2.社会工业发展迅速,导致水体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是否能够喝到安全的饮用水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纯水净化家电正逐渐进入家家户户的饮水体系中。目前市场上的净水机一般都会采用反渗透滤芯作为净水装置,其反渗透滤芯可以对原水中的胶体、有机物、病毒、细菌等杂质进行过滤,尤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盐等杂质有着极高的过滤效率。因而反渗透滤芯构成了净水机的核心部件。
3.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131715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渗透滤芯的中心管、反渗透滤芯和净水机。其中用于反渗透滤芯的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狭缝,至少一条狭缝中的每一条都呈围绕中心管的轴线的螺旋形且沿中心管的径向方向贯通管壁。呈螺旋形的狭缝。
4.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渗透滤芯一方面可以通过狭缝的宽度以及长度对中心管的通水能力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狭缝呈螺旋形,那么在将反渗透膜缠绕在中心管上时,螺旋形的狭缝可以在中心管的轴线的方向上为反渗透膜提供更大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反渗透膜在中心管上产生沿中心管的轴线方向的位移。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滤芯中心管在渗透效率上,渗透效率较低,因此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滤芯中心管在渗透效率上渗透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盒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结构设置达到快速过滤原水的目的,并利用阻垢剂进行净化原水,以达到高效净化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效率反渗透滤芯,包括中心管、中心管外壳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上部具有原水通道管,所述中心管的下部具有净水通道管,所述原水通道管和净水通道管分体设置,所述原水通道管的上部安装有进水腔和过滤盒,所述进水腔位于所述过滤盒的顶部,所述进水腔由设置在原水通道管上部的端盖围合构成,所述过滤盒套设安装在所述中心管的外部,所述过滤盒的顶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盒的底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过滤盒的内部设置有阻垢剂层,所述原水通道管上开设有原水出水口,所述净水通道管上开设有净水出水口。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盒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结构设置达到快速过滤原水的目的,并利用阻垢剂进行净化原水,以达到高效净化的目的。
9.工作原理:待净化的原水从原水通道管的顶部进入管中,原水通道管的底部封闭,原水从原水出水口排出进入到进水腔内部,进水腔内部的原水再经进水口流入至过滤盒内部进行净化,净化完毕后从过滤盒的出水口排出,排出后进入到净水通道管内,并从净水通
道管的净水出水口排出。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呈盖状。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端盖用于封闭进水腔。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孔圈、第二进水孔圈和第三进水孔圈。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进水孔圈提高进水效率。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孔圈、第二进水孔圈和第三进水孔圈均由若干的进水孔构成。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可能设置环状的进水圈,则设置为进水孔的虚拟连线呈环状的进水圈结构。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孔圈、第二进水孔圈和第三进水孔圈内部的进水孔孔径逐渐增大。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进水的水量层次,效率更高。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孔圈、第二出水孔圈和第三出水孔圈。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出水孔圈提高进水效率。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水孔圈、第二出水孔圈和第三出水孔圈均由若干的进水孔构成。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可能设置环状的出水圈,则设置为出水孔的虚拟连线呈环状的出水圈结构。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水孔圈、第二出水孔圈和第三出水孔圈内部的进水孔孔径逐渐增大。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出水的水量层次,效率更高。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盒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结构设置达到快速过滤原水的目的,并利用阻垢剂进行净化原水,以达到高效净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26.图1为渗透滤芯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中心管;1-1、原水通道管;1-11、原水出水口;1-2、净水通道管;1-21、净水出水口;2、中心管外壳;3、反渗透膜;4、进水腔;5、过滤盒;5-1、进水口;5-11、第一进水孔圈;5-12、第二进水孔圈;5-13、第三进水孔圈;5-2、出水口;5-21、第一出水孔圈;5-22、第二出水孔圈;5-23、第三出水孔圈;6、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30.一种高效率反渗透滤芯,结合图1和图2可知,结构包括中心管1、中心管外壳2和反
渗透膜3三部分。中心管1为虚拟概念,其分为上部的原水通道管1-1和下部的净水通道管1-2两段,且原水通道管1-1和净水通道管1-2分体设置,互不相连。同时,在原水通道管1-1的上部安装有进水腔4和过滤盒5,进水腔4位于过滤盒5的顶部,进水腔4由设置在原水通道管1-1上部的端盖6围合构成,过滤盒5套设安装在中心管1的外部,过滤盒5的内部设置有阻垢剂层7。通过过滤盒5进行水体净化,并从净水通道管1-2排出,达到净化目的。
31.参照图2所示,在进水和出水的结构设计上,为了提高净化效率,在过滤盒5的顶面设置有进水口5-1,过滤盒5的底面设置有出水口5-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5-1包括第一进水孔圈5-11、第二进水孔圈5-12和第三进水孔圈5-13。第一进水孔圈5-11、第二进水孔圈5-12和第三进水孔圈5-13均由若干的进水孔构成。第一进水孔圈5-11、第二进水孔圈5-12和第三进水孔圈5-13内部的进水孔孔径逐渐增大。
32.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口5-2包括第一出水孔圈5-21、第二出水孔圈5-22和第三出水孔圈5-23。第一出水孔圈5-21、第二出水孔圈5-22和第三出水孔圈5-23均由若干的进水孔构成。第一出水孔圈5-21、第二出水孔圈5-22和第三出水孔圈5-23内部的进水孔孔径逐渐增大。
33.为了达到原水的进入目的和净化水的出水目的,设置原水通道管1-1上开设有原水出水口1-11,净水通道管1-2上开设有净水出水口1-21。同时,为了封闭进水腔4,设置端盖6呈锅盖状。
34.工作原理:待净化的原水从原水通道管1-1的顶部进入管中,原水通道管1-1的底部封闭,原水从原水出水口1-11排出进入到进水腔4内部,进水腔4内部的原水再经进水口5-1流入至过滤盒5内部进行净化,净化完毕后从过滤盒5的出水口5-2排出,排出后进入到净水通道管1-2内,并从净水通道管1-2的净水出水口1-21排出。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