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5114发布日期:2022-11-15 20:1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2.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膜法处理方法。它是利用砂等大表面积的物质为载体。厌氧微生物以膜形式结在砂或其它载体的表面,在污水中成流动状态,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接触吸附分解有机物,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
3.现有的含油污废水、难降解悬浮物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中,先采用空气气浮除油或调节折流除油,和气浮去除难降解悬浮物,然后再采用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单独的设备投资大、维护成本大、占地面积大、操作管理复杂、运行成本高。因此,如何生产一种结构紧凑,维修方便的厌氧反应器,能够提高回流至厌氧厌氧反应器的污泥浓度,有效的提高该厌氧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左侧为气浮反应区,所述气浮反应区中设置有机体,所述机体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排气盒,所述排气盒的两侧分别与反应器本体其中两个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v型板,若干个所述v型板的两端均与机体其中的两个内壁固定连接;
7.所述机体的内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两端分别与机体另外两个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器本体一侧的顶部固定贯穿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贯穿排气盒的一侧和机体的一侧,所述溢流堰底端的中部和底部的一端均连通设有连通管,所述溢流堰通过两个连通管与出水管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中上浮泥水中的气体通过v型板被有效地分离,而澄清液漫过溢流堰并进入到溢流堰的内部,而后经连通管和出水管排出,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被v形溢流口阻挡住,避免其堵塞住连通管和出水管。
9.优选的,所述反应器本体一侧的底端其中的两个边角处均自上而下固定贯穿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泥管,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排泥管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蝶阀,两个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五通接头,两个所述第一五通接头上其中四个接口处均连通设有进水弯管,两个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五通接头,两个所述第二五通接头上其中四个接口处均连通设有排泥弯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四个蝶阀可将两个进水管与外设注水管连通、将两个排泥管与外设污泥收集管道连通,同时可控制两个进水管和两个排泥管的打开和关闭,两个进水管可将外设注水管中的水输送至两个第一五通接头的内部被分流至八个进水弯管中,而后通过八个进水弯管排至反应器本体中,八个排泥弯管可将流动的污泥排至另外
两个第二五通接头中进行汇集,而后通过两个排泥管排到外设污泥收集管道中。
11.优选的,所述机体内底部的若干个v型板为双层设置,所述机体内底部上层v型板底部开口大于机体内底部下层相邻v型板之间间距。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若干个v型板采用双层设置并相互配合,可更好的对机体中上浮泥水中的气体有效地分离。
13.优选的,所述机体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且排气孔的数量为v型板的两倍,每个v型板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排气孔内部相通,所述机体侧壁开设的排气孔的顶部与对应v型板顶部内壁位于同一高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孔可将机体中被若干个v型板相配合分离后的气体,排至排气盒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反应器本体其中一个内壁中部并列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水泵。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水泵,可实现在高负荷下对有机废水的高处理效率,使管口不易堵塞,解决了污泥床短流现象,污水处理效果好。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通过若干个v型板对机体中上浮泥水中的气体进行有效地分离,同时澄清液漫过溢流堰并进入到溢流堰的内部,而后经连通管和出水管排出,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被v形溢流口阻挡住,整个过程可有效提高泥水净化效率,尽量减少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附图说明
19.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正剖图。
20.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侧剖图。
21.图3是申请实施例中进水弯管俯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器本体;2、溢流堰;3、出水管;4、连通管;5、v型板;6、排气盒;7、排气孔;8、进水弯管;9、排泥弯管;10、进水管;11、排泥管;12、第一五通接头;13、蝶阀;14、污泥回流泵;15、水泵;16、机体;17、第二五通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参照图1-3,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内部左侧为气浮反应区,气浮反应区中设置有机体16,机体16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排气盒6,排气盒6的两侧分别与反应器本体1其中两个内壁固定连接,机体16的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v型板5,若干个v型板5的两端均与机体16其中的两个内壁固定连接,机体16中上浮泥水中的气体通过v型板5被有效地分离;
25.参照图1和图2,机体16的内顶部设置有溢流堰2,溢流堰2的两端分别与机体16另外两个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反应器本体1一侧的顶部固定贯穿有出水管3,出水管3的一端固定贯穿排气盒6的一侧和机体16的一侧,溢流堰2底端的中部和底部的一端均连通设有连通管4,溢流堰2通过两个连通管4与出水管3连通,澄清液漫过溢流堰2并进入到溢流堰2的内部,而后经连通管4和出水管3排出,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被v形溢流口阻挡住,避免其堵塞住连通管4和出水管3。
26.参照图2和图3,反应器本体1一侧的底端其中的两个边角处均自上而下固定贯穿有一个进水管10和一个排泥管11,两个进水管10和两个排泥管11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蝶阀13,两个进水管10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五通接头12,两个第一五通接头12上其中四个接口处均连通设有进水弯管8,两个排泥管11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五通接头17,两个第二五通接头17上其中四个接口处均连通设有排泥弯管9,通过四个蝶阀13可将两个进水管10与外设注水管连通、将两个排泥管11与外设污泥收集管道连通,同时可控制两个进水管10和两个排泥管11的打开和关闭,两个进水管10可将外设注水管中的水输送至两个第一五通接头12的内部被分流至八个进水弯管8中,而后通过八个进水弯管8排至反应器本体1中,八个排泥弯管9可将流动的污泥排至另外两个第二五通接头17中进行汇集,而后通过两个排泥管11排到外设污泥收集管道中。
27.参照图2,机体16内底部的若干个v型板5为双层设置,机体16内底部上层v型板5底部开口大于机体16内底部下层相邻v型板5之间间距,对若干个v型板5采用双层设置并相互配合,可更好的对机体16中上浮泥水中的气体有效地分离。
28.参照图2,机体16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且排气孔的数量为v型板5的两倍,每个v型板5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排气孔内部相通,机体16侧壁开设的排气孔的顶部与对应v型板5顶部内壁位于同一高度,排气孔可将机体16中被若干个v型板5相配合分离后的气体,排至排气盒6的内部。
29.参照图2,反应器本体1其中一个内壁中部并列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4和水泵15,通过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4和水泵15,可实现在高负荷下对有机废水的高处理效率,使管口不易堵塞,解决了污泥床短流现象,污水处理效果好。
3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实施原理为:首先,打开两个蝶阀13上的蝶阀13,两个进水管10会将外设注水管中的水输送至两个蝶阀13的内部被分流至八个进水弯管8中,而后通过八个进水弯管8排至反应器本体1中,反应器本体1中的污水则会缓慢上升并进入到机体16的内部,若干个v型板5对机体16中上浮泥水中的气体进行有效地分离,气体会经若干个排气孔进入至排气盒6的内部,而后澄清液则会漫过溢流堰2并进入到溢流堰2的内部,并经连通管4和出水管3排出,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被v形溢流口阻挡住,而后启动污泥回流泵14和水泵15,污泥回流泵14和水泵15,可实现在高负荷下对有机废水的高处理效率,使管口不易堵塞,解决了污泥床短流现象,污水处理效果好,而八个排泥弯管9可将污泥排至另外两个第二五通接头17中进行汇集,而后通过两个排泥管11排到外设污泥收集管道中。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