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2240发布日期:2022-08-27 05:1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预防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3.目前,现有技术中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时,对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固体垃圾仍需要人工进行打捞处理,人工打捞时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且打捞后的垃圾不能及时粉碎,后期仍需要添加其他设备,增加了相应的成本,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侧面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电机,所述分离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处理箱的右侧面并固定连接有分离杆,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分离杆远离分离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一圆孔并转动连接于处理箱的左内侧壁,所述分离杆的下方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左内侧壁并延申至处理箱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隔断板的左侧面,所述处理箱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腔,所述输送腔的外表面与第二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于隔断板的左侧面。
6.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互相远离的一侧面分别固定连接于处理箱的右内侧壁和隔断板的右侧面,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一滤网,两个所述第一滤网互相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下方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左侧面固定连通于处理箱的右侧面。
7.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分离腔,所述分离腔的外表面与第一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离腔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叶片,所述分离叶片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分离杆的外表面,所述分离腔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安装有与第一凹槽大小相适配的第二滤网。
8.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机构还包括粉碎电机,所述粉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杆的左侧面,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第一转刀,每个所述第一转刀的左侧面均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壁与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左侧面并延申至处理箱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与隔断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第二转刀,每个所述第二转刀的内壁均与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刀与第一转刀相啮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的左侧面设置有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杆,所述输送杆远离输送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输送腔的内侧壁。
1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腔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输送腔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叶片,所述输送叶片的内壁固定连接于输送杆的外表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处理箱、进水管、分离机构、粉碎机构、输送机构的互相配合设置,可直接通过非人工的方式对河道内的水和垃圾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垃圾可直接粉碎并输送至装置外部,减少了污水治理的成本,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处理箱、分离叶片、第二滤网、第一转刀、第二转刀、第一转刀、输送腔、第一滤网、活性炭的相互配合设置,可直接对河道内的污水和水内的垃圾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多次过滤吸附再次输送至河道内,分离的垃圾直接通过该装置进行粉碎并输出集中处理,减少了污水预防治理的成本,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离机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处理箱;2、进水管;3、分离机构;301、分离电机;302、分离杆;303、分离腔;304、分离叶片;305、第一凹槽;306、第二滤网;4、粉碎机构;401、粉碎电机;402、第一转动杆;403、第一转刀;404、第一齿轮;405、第二转动杆;406、第二齿轮;407、第二转刀;5、输送机构;501、输送电机;502、输送杆;503、输送叶片;504、输送腔;505、第二凹槽;6、第二圆孔;7、隔断板;8、第一圆孔;9、导向柱;10、第一滤网;11、活性炭;1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该治理装置用于在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分离机构3、粉碎机构4、输送机构5,能够快速的河道内的固体垃圾进行分离破碎,使得该装置的水污染预防治理效果明显。
22.参见图1~图4,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此时处理箱1采用防锈的金属材质制成,在对河道污水防护处理的同时,还可保护内部的零部件不受损坏。
23.处理箱1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圆孔6,第二圆孔6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5,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腔504,输送腔504的外表面与第二圆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输送腔50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于隔断板7的左侧面,此时第二圆孔6的大小与输送腔504外表面的大小相适配,可防止粉碎后的垃圾直接排出装置的外部,避免不易集中收集的情况。
24.处理箱1的左侧面设置有输送电机501,输送电机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杆502,输送杆502远离输送电机50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输送腔504的内侧壁,输送腔504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505,输送腔504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叶片503,输送叶片503的内壁固定连接于输送杆502的外表面,此时输送电机501的左侧面开有孔,输送叶片503转动时可直接将粉碎后的垃圾输送至装置的外部,在输送叶片503工作时,可在输送腔504的左侧面套接相应的收集袋,可对粉碎后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25.处理箱1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进水管2的左侧面设置有分离机构3,分离机构3包括分离电机301,分离电机301的输出端贯穿处理箱1的右侧面并固定连接有分离杆302,分离机构3还包括分离腔303,分离腔303的外表面与第一圆孔8的内壁固定连接,分离腔303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叶片304,分离叶片304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分离杆302的外表面,分离腔303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05,第一凹槽305的内壁安装有与第一凹槽305大小相适配的第二滤网306。
26.此时分离腔303的右侧面开设有与进水管2相适配的孔,当进水管2工作抽水时,抽入的水直接流至分离腔303的内部,分离电机301转动时,可对抽入的河道内的水和固体垃圾进行分离,通过分离电机301带动分离杆302和分离叶片304的转动,将固体垃圾直接诉讼至隔断板7的左侧面,分离后的水将通过第一凹槽305内的第二滤网306过滤输送至分离机构3的下方,此时隔断板7为分割作用,将处理箱1的内部分作不同的工作腔室,隔断板7可采用密闭的防水材质制成,当固体垃圾与水分离后,无法通过隔断板7浸透至隔断板7的左侧面进入固体垃圾粉碎腔室内,也可避免处理后的水与粉碎后的垃圾混合造成二次污染。
27.分离杆302的下方设置有粉碎机构4,粉碎机构4包括第一转动杆402,第一转动杆402的一端贯穿处理箱1的左内侧壁并延申至处理箱1的外部,第一转动杆4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隔断板7的左侧面,粉碎机构4还包括粉碎电机401,粉碎电机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杆402的左侧面,第一转动杆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第一转刀403,每个第一转刀403的左侧面均设置有第一齿轮404,第一齿轮404的内壁与第一转动杆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粉碎机构4还包括第二转动杆405,第二转动杆405的一端贯穿处理箱1的左侧面并延申至处理箱1的外部,第二转动杆4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与隔断板7的左侧面,第二转动杆4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06,第二齿轮406与第一齿轮404相啮合,处理箱1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第二转刀407,每个第二转刀407的内壁均与第二转动杆4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转刀407与第一转刀403相啮合。
28.此时第二转刀407和第一转刀403采用硬度强的不锈钢材质制成,可对不用材质的固体垃圾进行粉碎碾压,第二转刀407和第一转刀403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相应的凹槽,当第二转刀407与第一转刀403相啮合时,可较容易的对固体垃圾进行挤压粉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9.处理箱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导向柱9,两个导向柱9互相远离的一侧面分别固定连接于处理箱1的右内侧壁和隔断板7的右侧面,处理箱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一滤网10,两个第一滤网10互相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活性炭11,活性炭11的下方设置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的左侧面固定连通于处理箱1的右侧面。
30.两个导向柱9均呈梯形,当第一凹槽305内的水通过第二滤网306过滤后将通过自身重力落至第一滤网10的上表面,梯形的导向柱9可对过滤后的水其导向作用,也避免直接落至第一滤网10上表面的水过多水量过大造成对第一滤网10的损坏。
31.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河道内的水通过进水管2抽至到装置内部,在进入装置的内部过程中,河道内的水需优先经过分离机构3,同时打开分离电机301使其工作,分离电机301转动将带动分离杆302和分离叶片304转动,在转动时,河道内的水和固体垃圾将通过分离杆302和分离叶片304的转动,将河道内的固体垃圾输送至隔断板7的左侧面,河道内的水将通过第一凹槽305内的第二滤网306进行过滤流至第一滤网10的上表面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水又流至活性炭11的内部,活性炭11将对过滤后的水内的微小垃圾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水又再次进行三次过滤流至活性炭11的下方,并通过出水管12再次回到河道内,分离出的固体垃圾将通过分离杆302和分离叶片304的转动输送至第一转刀403和第二转刀407的上方,同时打开粉碎电机401使粉碎电机401开始工作,粉碎电机401转动时,将带动第一转动杆402、第一转刀403和第一齿轮404转动,第一齿轮404与第二齿轮406相啮合,第二齿轮406将带动第二转刀407转动,第二转刀407与第一转刀403相啮合,分离出的固体垃圾将通过第一转刀403和第二转刀407的碾压切割,可对固体垃圾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垃圾将通过第二凹槽505落至输送腔504的内部,同时打开输送电机501,输送电机501转动将带动输送杆502和输送叶片503转动,输送叶片503转动时可将输送腔504内部的粉碎后的垃圾输送至装置的外部进行集中处理。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