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7671发布日期:2022-10-12 05:1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现有的一体化装置大多集成了好氧、缺氧、厌氧及沉淀等多项技术,能够实现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各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当农村污水处理后排入的水体为沟渠、湿地等其他环境功能的水体,且污水规模较小时,出水执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或三级标准,此时污染物指标对总氮无要求。相关技术中,采用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但是,一般的装置通常拆分成几个部分对污水进行处理,结构较为复杂,空间占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结构较复杂的缺陷,实现结构简化,降低空间占用。
4.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5.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安装腔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水口;
6.中心筒,所述中心筒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中心筒设有上下两端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道,所述中心筒底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设有间距,以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放置活性污泥,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壁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形成沉淀腔,所述主体还设有连通所述沉淀腔的排水口;
7.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设于所述反应腔,并朝上曝气。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设于所述中心筒内,所述提升筒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上生长生物膜用于降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及去除氨氮。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提升筒的筒壁设有多个网孔。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中心筒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所述反应腔,且所述隔板远离所述中心筒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间距。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凸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对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回流缝,所述回流缝连通所述沉淀腔和所述反应腔。
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套设所述中心筒,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筒的外壁相间隔,以形成导流道,所述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相间隔,以形成出水腔,所述导流道与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
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凸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出水腔,所述出水堰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出水槽,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水槽连通。
1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和曝气器,所述曝气管贯穿所述主体,以伸入所述反应腔,所述曝气器设于所述曝气管并朝上曝气。
1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水管,所述污水管穿设于所述进水口,并伸入所述反应腔内。
1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贯穿所述主体,并伸入所述反应腔内。
17.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主体内设置安装腔,用于放置活性污泥和安装中心筒,中心筒设有上下两端均连通安装腔的通道,以使得污水可穿过通道。同时,中心筒的底部与安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反应腔,反应腔内可以维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如此,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反应腔,并与活性污泥接触,通过曝气组件供氧,污水中的污染物经微生物降解,从而净化污水。此外,污水在反应腔内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反应后向上进入中心筒,泥水混合物从中心筒的上方流出,进入到中心筒与主体之间形成的沉淀腔中,在沉淀腔内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排水口排出。通过在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污水处理以及沉淀,避免了设置多个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21.附图标记:
22.100、污水处理装置;1、主体;11、安装腔;12、进水口;13、反应腔;14、排水口;15、挡板;16、回流缝;17、出水腔;18、出水堰;181、出水槽;19、沉淀腔;2、中心筒;21、通道;22、隔板;3、提升筒;32、网孔;4、导流筒;41、导流道;5、曝气组件;51、曝气管;52、曝气器;6、污水管;7、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相关技术中,生活污水通常采用一个装置放置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进行净化,而采用另一个装置对这些混合的活性污泥和污水进行沉淀分离,以排出污水。如此,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
25.针对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装置100,包括主体1、中心筒2及曝气组件5,主体1内设有安装腔11及连通安装腔11的进水口12;中心筒2设于安装腔11,中心筒2设有上下两端连通安装腔11的通道21,中心筒2底部与安装腔11的底壁设有间距,以形成反应腔13,反应腔13用于放置活性污泥,以形成活性污泥好氧反应区,中心筒2的外侧壁与主体1的内侧壁形成沉淀腔19,主体1还设有连通沉淀腔19的排水口14;曝气组件5设于反应腔13,并朝上曝气。
26.本实施例中,主体1呈圆筒状,以便于容纳更多的活性污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主体1也可呈方筒或者椭圆形筒状,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活性污泥保持在安装腔11的底部,如此,可设置安装腔11的进水口12在主体1的底部,以将污水从进水口12处直接通入活性污泥中,提高污水与活性污泥的反应效率。中心筒2呈圆桶状,且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以形成供污水穿过的通道21。可以理解的,曝气组件5设于安装腔11的底壁上,并朝向中心筒2的方向曝气,如此,为反应腔中的活性污泥供氧,污水通过通道21在中心筒2的上方流出,并流进沉淀腔19内。在一实施例中,污水中携带的活性污泥经沉淀腔19沉淀后,可进入反应腔13,经过沉淀腔19沉淀后,上清液可通过排水口14及时排出。可选地,沉淀腔19的底部与反应腔13相连通,以使得沉淀的活性污泥可回流至反应腔13内,保持反应腔13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可以理解的,中心筒2的顶部与安装腔11的顶壁之间设有间距,以使得污水可流出,可通过吊杆或者吊钩等将中心筒2吊设在安装腔11的顶壁上。示例性的,中心筒2设置在安装腔11的中心处,则曝气组件5相应的也设置在安装腔11的底壁中心处,以对应中心筒2进行曝气。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曝气组件5也可整体设于安装腔11的底部,并朝向上进行曝气。
27.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100,通过在主体1内设置安装腔11,用于放置活性污泥和安装中心筒2,中心筒2设有上下两端均连通安装腔11的通道21,以使得污水可穿过通道21。同时,中心筒2的底部与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形成反应腔13,活性污泥放置于反应腔13内,反应腔13内可以维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如此,污水从进水口12进入安装腔11内,并与活性污泥接触,通过曝气组件供氧,污水中的污染物经微生物降解,从而净化污水。此外,污水由反应腔13内的曝气组件5曝气吹向中心筒2,污水从中心筒2的上方流出,并进入到中心筒2与主体1之间形成的沉淀腔19中,以从排水口14排出净化后的污水,沉淀腔19可沉淀固体物。通过在污水处理装置100的内部进行污水处理,避免了设置多个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28.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提升筒3,提升筒3设于通道21内,并设有与通道21连通的固定腔,固定腔内设有填料,填料上生长生物膜用于降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及去除氨氮。
29.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污水在经过通道21时,与提升筒3内的填料接触反应,以除去污水中的氨氮,可以理解的,填料上富集大量的硝化细菌,可以提高污水的氨氮去除效率。可以理解的,填料固定于提升筒3的固定腔内,以免污水将填料冲走。固定腔与通道21相连通,以便于污水进入到固定腔内与填料接触。例如,在提升筒3的上下两端均开设过水孔以供污水穿过。
3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提升筒3的筒壁设有多个网孔32。可选地,可在提升筒3的顶壁、底壁和周壁上均设置网孔。本实施例中,多个网孔32呈蜂窝孔状设
置,以提高污水的通过效率,并提高了污水与填料的接触面积。可选地,多个网孔32可设置成小孔结构,以避免填料脱离固定腔,并使得污水可顺利穿过该小孔结构。可选地,每个网孔32的孔径为2-3cm。
31.可选地,在中心筒2的通道21内壁底部凸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环绕中心筒2设置,如此,提升筒3可支撑于支撑板上,以便于固定安装。
3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中心筒2的底部设有隔板22,隔板22朝向主体1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反应腔13,且隔板22远离中心筒2的一端与安装腔11的腔壁之间设有间距。
33.本实施例中,隔板22呈喇叭状,设置于中心筒2的底部,并环绕中心筒2设置。可以理解的,隔板22朝向下方呈扩口状,当曝气组件5将污水冲向中心筒2时,隔板22可止挡污水,并引导污水朝向中心筒2的通道21流动,以使得污水可顺利从通道21穿过,并与填料进行接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可以理解的,曝气组件5设于中心筒2和隔板22在安装腔11底壁上的正投影上,以便于污水直接朝上流动至通道21处。
3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主体1的内侧壁凸设有挡板15,挡板15与隔板22对应设置,挡板15与隔板22之间形成有回流缝16,回流缝16连通沉淀腔19和反应腔13。
35.本实施例中,挡板15与隔板22之间形成回流缝16,以便于沉淀腔19内污泥可通过回流缝16回流至反应腔13内循环利用。可以理解的,曝气组件5对应中心筒2进行曝气,则中心筒2下方的污水流动速度较快,此处反应腔13内的泥水混合物密度较小,而沉淀腔19内的流动速度较小,泥水混合物密度较大,如此,便于沉淀腔19内的污泥顺利通过回流缝16回流至反应腔13内。
3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导流筒4,导流筒4设于安装腔11内,并套设中心筒2,导流筒4的内壁与中心筒2的外壁相间隔,以形成导流道41,导流筒4的外壁与主体1的内侧壁相间隔,以形成出水腔17,导流道41与出水腔17连通,排水口14与出水腔17连通。
37.本实施例中,导流筒4装设于安装腔11的顶壁上,并套设在中心筒2外,可以理解的,导流筒4内壁与中心筒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导流道41,泥水混合物从中心筒2的上方溢流出来后,通过导流道41向下方导流,并进入到沉淀腔19中,以便于经沉淀后的上清液排出。导流道41和出水腔17形成沉淀腔19,处理过后的泥水混合物经导流道41和出水腔17中沉淀,上方的水可通过排水口14排出。
38.可选地,主体1上还开设有连通沉淀腔19的排泥口,排泥口位于沉淀腔19的底部,用于定期排出剩余污泥,以维持反应腔13内的活性污泥浓度。
3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主体1的内侧壁凸设有出水堰18,出水堰18设于出水腔17,出水堰18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出水槽181,排水口14与出水槽181连通。
40.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污水未经过沉淀即排出,在主体1的内侧壁上凸设出水堰18,只有当出水腔17内的水位超过出水堰18才能进入到出水槽181中,并通过排水口14排出。可选地,可在主体1的外壁设置排水管连通排水口14,以将处理过后的污水排放至指定位置。可选地,出水堰18环绕主体1周向设置,以提高出水的均匀性。
4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曝气组件5包括曝气管51和曝气器52,
曝气管51贯穿主体1,以伸入反应腔13,曝气器52设于曝气管51朝向中心筒2的一侧。可选地,曝气管51贯穿主体1以伸入反应腔13中,可以理解的,曝气器52安装在曝气管51上,以朝向中心筒2进行曝气。曝气器52可设置有多个,以提高曝气效果。
4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污水管6,污水管6穿设于进水口12,并伸入反应腔13内。为了便于将污水输送至反应腔13中,设置污水管6穿设于进水口12,则污水可直接从污水管6传输至反应腔13中,提高了便捷性。
4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100,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加药管7,加药管7贯穿主体1,并伸入反应腔13内。
44.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可通过往反应腔13中加入药剂,以对污水进行除磷。可以理解的,加药管7可在主体1的上方贯穿至反应腔13中,以避免污水从加药管7中流出。当然,加药管7也可从主体1的侧壁贯穿至反应腔13中,在此不做限定。
45.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100,通过在主体1内设置安装腔11,用于放置活性污泥和安装中心筒2,中心筒2设有上下两端均连通安装腔11的通道,以使得污水可穿过通道21。同时,中心筒2的底部与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形成反应腔13,反应腔13内可以维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如此,污水从进水口12进入反应腔13底部,并与活性污泥接触,通过曝气组件5供氧,污水中的污染物经微生物降解,从而净化污水。此外,污水在反应腔13内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反应后向上进入中心筒2,泥水混合物从中心筒2的上方流出,通过导流筒4进入到导流筒4与主体之间形成的出水腔17中,在出水腔17内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出水腔17顶部的出水堰18并从排水口14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进入沉淀腔19底部的反应腔13,并通过回流缝16流回反应腔13。通过在污水处理装置100的内部进行污水处理、沉淀及污泥回流,避免了设置多个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同时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回流泵,节省了运行费用。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