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2868发布日期:2022-11-23 02:0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尾水大多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严重污染水环境。目前的设备处理技术,投资比较大,处理费用高;三池二坝生态处理技术占地面积大,还存在以下不足:沉淀池投资大、过滤坝易堵塞且不便清理、过滤坝施工难度较大、沉淀池里边的沉积物不便收集与处理、tp去除率低、好氧池的硝化负荷低、水池深度2米左右,氧的利用率低、曝气设施配置要求37.5kw/h

,能耗大、水生植物不便收割、不能处理塘泥;人工湿地处理要构建人工湿地(包括池体与填料),投资大,而且容易堵塞,所种植的植物不能利用,也不能处理塘泥。
3.介于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复杂,投资费用较大,运行费用较高,推广应用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一种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可以处理塘泥、尾水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化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鱼塘、布水槽、草基生态处理系统、集水槽和鱼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的尾水通过提升泵流入布水槽,所述布水槽的尾水自流进入草基生态处理系统,经过草基生态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尾水流入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尾水通过管道或沟渠自流入鱼塘。
6.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的上表面为坡面设计,该坡面由布水槽端至集水槽端向下倾斜设计。
7.优选的,所述坡面的坡度为2-8度。
8.优选的,所述布水槽的出水端为三角堰型、穿孔型或水平型,出水端的单宽流量为0.01-1.0m3/m/h。
9.优选的,所述布水槽和集水槽采用土槽加防渗膜构筑或砖砌。
10.优选的,所述布水槽与草基生态处理系统之间设置渗水墙,所述渗水墙为可过水的多孔整流墙。
11.优选的,所述布水槽用于使养殖尾水均匀进入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的坡面上;所述集水槽用于收集草基生态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尾水或降雨,并将尾水或降雨排入到鱼塘。
12.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的面积负荷为0.1-2.0 m3/m2/d,根据现场地形,设计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的长为10-60米、宽为2-50米。
13.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土壤、植物和微生物,所述土壤上种植植物,所述植物为可用于养鱼的牧草。
14.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的底部设有防渗层,土壤覆盖于防渗层上,覆盖所述土壤的厚度为50-1000mm。
15.优选的,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若设于鱼塘之间,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底部可不用设计防渗层;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若设于鱼塘外边,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底部应设置防渗层。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土壤-牧草根系微生物来分解cod(或部分cod腐殖质化)、吸收tn(或部分tn腐殖质化),硝化与反硝化氨氮、氧化硫化氢、亚硝胺等污染物;tp靠牧草和根际微生物的吸收、土壤固定(包括部分tp植酸化和腐殖质化)来减少;利用土壤-牧草系统的过滤能力,处理尾水中的ss(包括颗粒污染物如未利用的饲料、鱼排泄的粪便、污泥等),使尾水处理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回用于水产养殖,使尾水得到资源化利用;
18.2、草基生态处理系统可以利用尾水中的肥水种植牧草,用于养鱼或出售,自产自销,循环经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19.3、与一体化设备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相比,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省。
20.4、与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相比,不用建造大量的人工湿地处理池和购置大量的填料,减少了工程建设费用,并克服了人工湿地容易堵塞、不易清理的缺点。
21.5、与三池二坝生态处理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相比,提高了尾水处理负荷,提高了处理效果,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程费用与运行费用。
22.6、可以就地处理塘泥,减少了塘泥的外运与处置费,这是其他技术所没有的。
23.7、产出的牧草还可以自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工艺流程图。
25.其中:1、鱼塘,2、布水槽,3、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1、坡面,32、防渗层,33、牧草,4、集水槽,5、提升泵,6、渗水墙。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草基生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鱼塘1、布水槽2、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集水槽4和鱼塘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1的尾水通过提升泵5流入布水槽2,所述布水槽2的尾水自流进入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经过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处理后的尾水流入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的尾水通过管道或沟渠自流入鱼塘1。
28.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由牧草-土壤-微生物所构成,布水槽2的作用主要是使养殖尾水均匀进入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坡面上,尾水沿着坡面31流动,部分养殖尾水向下渗
透;还有部分养殖尾水从布水槽2出水端的多孔整流墙进入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向前水平运动。布水槽2让养殖尾水与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充分接触,提高了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
29.集水槽4的作用主要收集草基生态系统3处理后的尾水,也收集降到草基生态系统3的降雨,然后排入到鱼塘1,使鱼塘1的水体流动循环。
30.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上表面为坡面31设计,该坡面31由布水槽2端至集水槽4端向下倾斜设计。
31.优选的,所述坡面31的坡度为2-8度。
32.优选的,所述布水槽2的出水端为三角堰型、穿孔型或水平型,出水端的单宽流量为0.01-1.0m3/m/h。
33.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面积负荷为0.1-2.0 m3/m2/d,根据现场地形,设计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长为10-60米、宽为2-50米。
34.优选的,所述布水槽2和集水槽4采用土槽加防渗膜构筑或砖砌。
35.优选的,所述布水槽2用于使养殖尾水均匀进入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坡面上;所述集水槽4用于收集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处理后的尾水或降雨,并将尾水或降雨通过管道或沟渠自流入鱼塘1。
36.优选的,所述布水槽2与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之间设置渗水墙7,所述渗水墙7为可过水的多孔整流墙。
37.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包括土壤、植物和微生物,所述土壤上种植植物,所述植物为可用于养鱼的牧草33。
38.所述牧草33为黑麦草、象草、菊苣或紫花苜蓿。
39.优选的,所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底部设有防渗层32,土壤覆盖于防渗层32上,覆盖所述土壤的厚度为50-1000mm。
40.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如果设在鱼塘1之间,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底部可不用设计防渗层32;如果在鱼塘1外边,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底部可以用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或双层塑料薄膜作为防渗层32,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的厚度为1-3mm,防渗层32目的是防止尾水和处理后的尾水进入到鱼塘1以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水环境。
41.养殖尾水进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沿着坡面31向集水槽4方向流动,同时也向下渗透,还有部分养殖尾水从布水槽2出水端的多孔整流墙进入到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向前水平运动。养殖尾水与生长茂密的牧草和非常发达的根系以及根际微生物分解cod(或部分cod腐殖质化)、吸收tn(或部分tn腐殖质化),硝化与反硝化氨氮、氧化硫化氢、亚硝胺等污染物;tp靠牧草和根际微生物的吸收、土壤固定(包括部分tp植酸化和腐殖质化)来减少;利用土壤-牧草系统的过滤能力,处理尾水中的ss(包括颗粒污染物如未利用的饲料、鱼排泄的粪便、污泥等),从而提高了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使其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回用水的标准,回用于水产养殖,并可收获牧草,使“肥水”得到了资源化利用。
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43.实施例一
44.水产养殖尾水cod为88.5mg/l、bod5为42.24mg/l、氨氮为11.45 mg/l、tp为1.12 mg/l、ss为70.5 mg/l,本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
45.处理水量1000m3/d,按面积负荷为1.39 m3/m2/d设计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根据现
场地形,设计长30米、宽24米(分为2组,每组宽12米)的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每组运行时间为12小时,尾水处于厌氧-好氧交替,便于氨氮的硝化与反硝化,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坡面坡度为7
°
。本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设于鱼塘外边,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底部设置防渗层,防渗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防渗层上覆盖土壤,土壤高度为500mm。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种植适合当地的可用于养鱼的黑麦草。待牧草长到20-30cm高,可以按照面积负荷,先低负荷然后高负荷的处理水产养殖尾水,利用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生长的茂密的牧草、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土壤根系强大的微生物体系,处理尾水中污染物。利用土壤-牧草根系微生物来分解cod(或部分cod腐殖质化)、吸收tn(或部分tn腐殖质化),硝化与反硝化氨氮、氧化硫化氢、亚硝胺等污染物;tp靠牧草和根际微生物的吸收、土壤固定(包括部分tp植酸化和腐殖质化)来减少;利用土壤-牧草系统的过滤能力,处理尾水中的ss(包括颗粒污染物如未利用的饲料、鱼排泄的粪便、污泥等),使尾水处理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回用于水产养殖,使尾水得道资源化利用。待牧草长到50-80cm后,收割牧草,但保留10-15cm的草茎,让牧草继续生长,使“肥水”资源化利用。
46.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土壤-牧草-根系微生物来处理尾水中的污染物。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上种植的牧草,由于尾水的“肥水”丰富, 牧草生长旺盛,根系茂密,可有效的拦截水产养殖尾水中的ss,悬浮物包括饲料残余物、底泥等;牧草根系非常发达,根系微生物数量庞大,具有强大的活性,可有效的处理尾水中的cod、bod5、氨氮、硫化氢、亚硝胺、激素等,而且土壤具有非常强大的吸附磷酸盐和重金属的能力,因此,该设计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cod、bod5、氨氮、磷酸盐、ss、重金属、硫化氢、亚硝胺和激素等。
47.实施例二
48.水产养殖尾水cod为107.7mg/l、bod5为52.24mg/l、氨氮为15.45 mg/l、tp为1.46 mg/l、ss为100.5 mg/l,本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
49.1、日处理水量为600m
³
,面积负荷为0.97 m
³
/

/d,长28米,宽22米(分为2组),坡度5
°
;由于该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设于鱼塘之间,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底部没有设计防渗层;
50.2、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种植巨菌草,每天间歇处理尾水,由于“肥水”丰富, 牧草生长旺盛茂密,经过分蘖后,已全部覆盖土壤,待长到50-80厘米高时,可以按照设计处理尾水;
51.3、水产养殖尾水,进入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每组运行时间为8小时,轮换处理尾水,然后回用;
52.4、待牧草长到50-80cm后,收割牧草,但保留10-15cm的草茎,让牧草继续生长,收割的牧草可以养鱼,也可以出售。
53.实施例三
54.水产养殖尾水cod为86.25mg/l、bod5为38.67mg/l、氨氮为13.32 mg/l、tp为1.87 mg/l、ss为68.60mg/l,本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
55.1、日处理水量为200m
³
,面积负荷为0.5m
³
/

/d,长20米,宽20米,(分为2组),坡度3
°
;由于该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设于鱼塘之间,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的底部没有设计防渗层;
56.2、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种植黑麦草,每天间歇处理尾水,由于“肥水”丰富, 牧草生
长旺盛茂密,经过分蘖后,已全部覆盖土壤,待长到50-80厘米高时,可以按照设计处理尾水;
57.3、水产养殖尾水,进入草基生态处理系统3,每组运行时间为12小时,轮换处理尾水,然后回用;
58.4、待牧草长到60-90cm后,收割牧草,但保留10-15cm的草茎,让牧草继续生长,收割的牧草可以养鱼,也可以出售。
5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