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尾矿泥浆脱水自动化控制浓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2828发布日期:2022-11-05 08:0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尾矿泥浆脱水自动化控制浓密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浓密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尾矿泥浆脱水自动化控制浓密池。


背景技术:

2.浓密池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通常为由混凝土、木材或金属焊接板作为结构材料建成带锥底的圆筒形浅槽;可将含固重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矿浆通过重力沉降浓缩为含固量为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五的底流矿浆,借助安装于浓密池内慢速运转的耙的作用,使增稠的底流矿浆由浓密池底部的底流口卸出。
3.现有的浓密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法对沉降过程进行调控,造成溢流跑浑,大量细颗粒随溢流而流失,从而导致沉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通过沉降板的稳流、加速作用,经过四级逐级沉降,配合监测系统,对沉降效果进行精准调控的浓密池。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金属尾矿泥浆脱水自动化控制浓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浓密池、二级浓密池、三级浓密池和四级浓密池的四组浓密池,四组浓密池设置于支承架体上,所述支承架体一侧通过安装架设置有药剂投放装置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以使药剂与尾矿泥浆混合均匀;
7.所述四组浓密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与后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四组浓密池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沉降板,所述四组浓密池底部设置有出浆管,所述出浆管与泥浆池相连通,所述出浆管靠近浓密池一端连接有清水管,经过沉降板沉降后获得的细泥浆从出浆管排入泥浆池中进行收集,位于溢流层的清水在出浆后从清水管进行回收利用,尾矿泥浆在沉降板稳流、加速沉降的作用下,经过四级逐级沉降的过程中,监测系统对溢流水中的细微颗粒物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后台控制端反馈的数据利用药剂投放装置和搅拌装置的配合调整药剂的添加量,以保证最终沉降的效果,实现对尾矿泥浆沉降的精准调控,同时大量回收用水,降低了生产水的成本。
8.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沉降板通过加固连接板均匀设置于浓密池靠近进料端的内壁四周,所述沉降板沿浓密池内部倾斜设置,保证沉降板加速沉降,以提高沉降效果。
9.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药剂投放装置包括设置于安装架上的加药支座,所述加药支座顶侧设置有加药桶,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加药桶内部,所述加药桶顶侧设置有药箱,所述加药桶靠近浓密池一侧通过进料口与加药缓流槽连接,所述加药缓流槽与一级浓密池相连通,通过药箱向加药桶投放药剂,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与尾矿泥浆混合
均匀后通过加药缓流槽加入至一级浓密池中,进行多级沉降,以获得所需细泥。
10.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一级浓密池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四级浓密池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进水口和连接口的尺寸依次减小,使溢流水缓慢经过连接口进入下一级浓密池中。
11.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药箱一侧设置有药剂补料装置,所述药剂补料装置包括第一补料管和第二补料管,且出料端均设置有喷头,所述第一补料管一端与药箱连通,另一端顶部与第二补料管连通,所述第一补料管和第二补料管的喷头分别位于一级浓密池与二级浓密池,以及二级浓密池与三级浓密池之间的连接口的内部,根据监测系统的监测反馈,当水质不符合要求时,通过后台控制端控制阀门开启,进行少量药剂补充,以保证最终沉降的效果,实现对尾矿泥浆沉降的精准调控。
12.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四组浓密池底部呈漏斗状,所述四组浓密池顶部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使得一级浓密池、二级浓密池、三级浓密池和四级浓密池依次连通,所述监测系统位于连接口的上方,用以监测水质情况,以便于实时监测沉降效果,并对其进行调控。
13.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出浆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后台控制端电连接,用以控制泥浆的出浆速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药剂投放装置和搅拌装置的配合使药剂与尾矿泥浆混合均匀,保证充分发挥药剂的絮凝作用,为后续四级沉降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15.与药剂混合后的尾矿泥浆加入至一级浓密池中,同时通过进水口向一级浓密池加入水,尾矿泥浆在沉降板的沉降作用下,筛选出的粗颗粒在溢流水的作用下经过连接口依次流向二级浓密池、三级浓密池和四级浓密池,通过控制阀门控制出浆管的出浆大小,使经过沉降板沉降后获得的细泥浆从出浆管排入泥浆池中进行收集,浓密池底部可设置可视窗,以便于能够实时观察沉降后沉淀物的积累高度;
16.同时在药剂投放装置、四组浓密池内部以及泥浆池中增设报警装置,通过与后台控制端连接,对药剂库存不足、沉淀物和泥浆超量进行报警,以便于及时补充和处理;位于溢流层的清水在出浆后从清水管进行回收利用;
17.尾矿泥浆在沉降板稳流、加速沉降的作用下,经过四级逐级沉降的过程中,监测系统对溢流水中的细微颗粒物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后台控制端反馈的数据利用药剂投放装置5调整药剂的添加量,以保证最终沉降的效果,实现对尾矿泥浆沉降的精准调控,同时大量回收用水,降低了生产水的成本。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过沉降板的稳流、加速作用,经过四级逐级沉降,配合监测系统,对沉降效果进行精准调控的浓密池。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浓密池结构俯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浓密池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1中a-a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药剂投放装置结构俯视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一级浓密池;11、支承架体;12、安装架;13、沉降板;14、出浆管;15、清水管;16、加固连接板;2、二级浓密池;3、三级浓密池;4、四级浓密池;5、药剂投放装置;51、搅拌装置;52、加药桶;53、进料口;54、加药缓流槽;55、药箱;551、第一补料管;552、第二补料管;6、泥浆池;7、连接口;71、进水口;72、出水口;8、控制阀门;9、监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6.一种金属尾矿泥浆脱水自动化控制浓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浓密池1、二级浓密池2、三级浓密池3和四级浓密池4的四组浓密池,四组浓密池设置于支承架体11上,所述支承架体11一侧通过安装架12设置有药剂投放装置5和搅拌装置51,搅拌装置51用以使药剂与尾矿泥浆混合均匀,所述四组浓密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监测系统9,所述监测系统9与后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四组浓密池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沉降板13,所述四组浓密池底部设置有出浆管14,所述出浆管14与泥浆池6相连通,所述出浆管14靠近浓密池一端连接有清水管15,所述四组浓密池底部呈漏斗状,所述四组浓密池顶部设置有连接口7,所述连接口7使得一级浓密池1、二级浓密池2、三级浓密池3和四级浓密池4依次连通,所述监测系统9位于连接口7的上方,用以监测水质情况,所述一级浓密池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71,所述四级浓密池4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口72,所述出水口72、进水口71和连接口7的尺寸依次减小,所述四组浓密池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沉降板13,所述四组浓密池底部设置有出浆管14,所述出浆管14与泥浆池6相连通,所述出浆管14靠近浓密池一端连接有清水管15,所述出浆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门8,所述控制阀门8与后台控制端电连接。
27.通过药剂投放装置5和搅拌装置51的配合使药剂与尾矿泥浆混合均匀,保证充分发挥药剂的絮凝作用,为后续四级沉降提供更充分的条件,与药剂混合后的尾矿泥浆加入至一级浓密池1中,同时通过进水口71向一级浓密池1加入水,尾矿泥浆在沉降板13的沉降作用下,筛选出的粗颗粒在溢流水的作用下经过连接口7依次流向二级浓密池2、三级浓密池3和四级浓密池4,通过控制阀门8控制出浆管14的出浆大小,使经过沉降板13沉降后获得的细泥浆从出浆管14排入泥浆池6中进行收集,浓密池底部可设置可视窗,以便于能够实时观察沉降后沉淀物的积累高度,同时在药剂投放装置5、四组浓密池内部以及泥浆池6中增设报警装置,通过与后台控制端连接,对药剂库存不足、沉淀物和泥浆超量进行报警,以便于及时补充和处理;位于溢流层的清水在出浆后从清水管15进行回收利用,尾矿泥浆在沉降板13稳流、加速沉降的作用下,经过四级逐级沉降的过程中,监测系统9对溢流水中的细微颗粒物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后台控制端反馈的数据利用药剂投放装置5调整药剂的添加量,以保证最终沉降的效果,实现对尾矿泥浆沉降的精准调控,同时大量回收用水,降低了生产水的成本。
28.作为本方案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沉降板13通过加固连接板16均匀设置于浓密池靠近进料端的内壁四周,所述沉降板13与加固连接板16焊接,所述沉降板13沿浓密池内部倾斜设置,保证沉降板13加速沉降,以提高沉降效果。
29.作为本方案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药剂投放装置5包括设置于安装架12上的加药支座,所述加药支座顶侧设置有加药桶52,所述搅拌装置51设置于加药桶52
内部,所述加药桶52顶侧设置有药箱55,所述加药桶52靠近浓密池一侧通过进料口53与加药缓流槽54连接,所述加药缓流槽54与一级浓密池1相连通,通过药箱55向加药桶52投放药剂,在搅拌装置51的作用下与尾矿泥浆混合均匀后通过加药缓流槽54加入至一级浓密池1中,进行多级沉降,以获得所需细泥。
30.作为本方案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药箱55一侧设置有药剂补料装置,所述药剂补料装置包括第一补料管551和第二补料管552,且出料端均设置有喷头,所述第一补料管551一端与药箱55连通,另一端顶部与第二补料管552连通,所述第一补料管551和第二补料管552的喷头分别位于一级浓密池1与二级浓密池2,以及二级浓密池2与三级浓密池3之间的连接口7的内部,所述第一补料管551和第二补料管552上各设置有阀门,来控制药剂的补充,根据监测系统9的监测反馈,当水质不符合要求时,通过后台控制端使阀门开启,利用喷头的作用将药剂以液滴方式补充至浓密池中,确保药剂与浆料混合均匀,以保证最终沉降的效果,实现对尾矿泥浆沉降的精准调控。
31.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