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7776发布日期:2022-11-03 04:0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废水与污泥颗粒充分接触,无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适用于有机废水处理,使废水资源化。
3.升流式厌氧器(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工艺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ch4)的一项技术,它能够适应不同含固量(0.1-0.2cm粒径颗粒物)污水的处理,其结构简单,运行方便,造价比较低,日益受到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视,应用广泛。
4.但现有uasb反应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而言,uasb反应器内的水流流态比较复杂,由于产气的原因,反应器内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泥水混合液作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形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了短流,而在远离上升气或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
5.因此,uasb反应器的稳定运行需要设置合理的进水和布水方式,实际工程中uasb反应器容易出现布水不均匀、易堵塞、抗冲击负荷能力低等问题。
6.具体而言,uasb反应器的布水器主要采用一管多孔式布水方式,一管多孔式布水方式是从uasb反应器底部水平进水,此种方式往往因为进水管道是线型,管道两端的水压不同,导致进水管道的每个布水孔的出水速率不同,从而造成整个uasb反应器的布水管布水不均匀且容易堵塞,另外,进水与回流废水不能充分混合,造成uasb反应器抗冲击的能力比较低。
7.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包括uasb厌氧反应主体、设置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内部的三相分离器和出水堰,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顶部设置有布水罐,该布水罐下端设置有布水管,该布水管置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内部,并且该布水管下端延伸至uasb厌氧反应主体端部,且该布水管下端设置有一锥形布水挡板,该锥形布水挡板上端的锥形面与布水管下端开口外围形成有间隔;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于三相分离器下端的外侧设置有循环出水口,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下端外侧设置有水平分布的循环进水管,且该循环进水管还伸入uasb厌氧反应主体内部并与布水管下端连通;所述循环进水管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循环泵的出口,该循环泵的进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循环出水口。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布水管呈竖直方向分布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
内部。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布水罐上端设置有废水进口,该废水进口设置有进水阀门;所述布水罐下端设置有废水出口,所述布水管上端连接该废水出口,且废水出口设置有布水阀门;所述布水罐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位的液位控制器。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布水挡板上端的锥形面角度为130
°‑
170
°
,通过布水管的废水与锥形布水挡板撞击后向四周均匀分散,充分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底部污泥床的厌氧颗粒污泥,带动厌氧颗粒污泥向上流动,使得厌氧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反应。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布水挡板上端的锥形面角度为158
°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上端设置有呈竖直方向分布的排气管。
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下端外侧还设置有排泥口。
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堰外侧设置有溢水口,该溢水口伸出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外。
1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布水罐内的废水由上至下进入布水管,废水在布水管自由落下以与锥形布水挡板撞击后向四周均匀分散,布水更加均匀,并且充分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底部污泥床的厌氧颗粒污泥,带动厌氧颗粒污泥向上流动,使得厌氧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反应,以此解决传统布水管易堵塞问题;另外,uasb厌氧反应主体内的水位过高时,会从循环出水口,并通过循环泵抽至循环进水管,该且该循环进水管与布水管下端连通,以此通过循环泵形成内循环,使得进水(即布水管落下的废水)与回流废水(即循环进水管流入的废水)相互混合,大大降低了进水有机物浓度,提高uasb厌氧反应主体抗冲击负荷能力。循环泵提供的水力冲击动力,能够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底部污泥床,带动污泥颗粒上升,使得废水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反应效果,且循环泵通过循环进水管与布水管连接,增大水力冲击,也避免污泥堵塞布水管。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见图1所示,为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的改进结构,其包括uasb厌氧反应主体1、设置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1内部的三相分离器2和出水堰3,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1上端设置有呈竖直方向分布的排气管17,并位于三相分离器2上方。所述出水堰3外侧设置有溢水口31,该溢水口31伸出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1外。所述三相分离器2使得气体(ch4)、液体(水)及固体(污泥)三者分离,气体通过三相分离器2上端的排气管17收集,污泥通过重力作用于沉淀区下沉与水分离,污泥落在uasb厌氧反应主体1底部,分离后废水经过出水堰3的溢流口流
入下一装置处理。
22.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1顶部设置有布水罐4,该布水罐4下端设置有布水管5,该布水管5置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1内部,并且该布水管5下端延伸至uasb厌氧反应主体1端部,且该布水管5下端设置有一锥形布水挡板51,该锥形布水挡板51上端的锥形面与布水管5下端开口外围形成有间隔;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1于三相分离器2下端的外侧设置有循环出水口11,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1下端外侧设置有水平分布的循环进水管12,且该循环进水管12还伸入uasb厌氧反应主体1内部并与布水管5下端连通;所述循环进水管12通过第一管道14连接循环泵15的出口,该循环泵15的进口通过第二管道16连接循环出水口11。工作时,布水罐4内的废水由上至下进入布水管5,废水在布水管5自由落下以与锥形布水挡板撞击后向四周均匀分散,布水更加均匀,并且充分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1底部污泥床的厌氧颗粒污泥,带动厌氧颗粒污泥向上流动,使得厌氧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反应,以此解决传统布水管易堵塞问题;另外,uasb厌氧反应主体1内的水位过高时,会从循环出水口11,并通过循环泵15抽至循环进水管12,该且该循环进水管12与布水管5下端连通,以此通过循环泵15形成内循环,使得进水(即布水管5落下的废水)与回流废水(即循环进水管12流入的废水)相互混合,大大降低了进水有机物浓度,提高uasb厌氧反应主体1抗冲击负荷能力。循环泵提供的水力冲击动力,能够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1底部污泥床,带动污泥颗粒上升,使得废水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反应效果,且循环泵通过循环进水管12与布水管连接,增大水力冲击,也避免污泥堵塞布水管。
23.所述第一管道1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41;所述第二管道16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61;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使用内循环内废水时,将第一阀门141和第二阀门161即可。
24.所述布水管5呈竖直方向分布于uasb厌氧反应主体1内部,使布水罐4流到的废水在其重力作用下进行自由落体,以此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废水在与锥形布水挡板撞击后向四周均匀分散,布水更加均匀,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布水管5堵塞。
25.所述布水罐4上端设置有废水进口41,该废水进口41设置有进水阀门;所述布水罐4下端设置有废水出口42,所述布水管5上端连接该废水出口42,且废水出口42设置有布水阀门;所述布水罐4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位的液位控制器。当液位控制器检测到布水罐4内的液位过低时,控制打开进水阀门使废水从废水进口41进入到布水罐4内,直至布水罐4内的液位达到高位。当液位控制器检测到布水罐4内的液位设定值时,打开废水出口42设置有布水阀门,使布水罐4内的废水通过废水出口42落入到布水管5。
26.所述锥形布水挡板51上端的锥形面角度为130
°‑
170
°
,通过布水管5的废水与布水挡板撞击后向四周均匀分散,充分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1底部污泥床的厌氧颗粒污泥,带动厌氧颗粒污泥向上流动,使得厌氧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反应。具体而言,所述锥形布水挡板51上端的锥形面角度为158
°
,此角度的锥形面能够使布水管5布水更加均匀,效果更佳。
27.所述uasb厌氧反应主体1下端外侧还设置有排泥口18,当堆积淤泥过多时,通过排泥口18排出。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布水罐4内的废水由上至下进入布水管5,废水在布水管5自由落下以与锥形布水挡板撞击后向四周均匀分散,布水更加均匀,并且充分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1底部污泥床的厌氧颗粒污泥,带动厌氧颗粒污泥向上流动,使得厌氧颗
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反应,以此解决传统布水管易堵塞问题;另外,uasb厌氧反应主体1内的水位过高时,会从循环出水口11,并通过循环泵15抽至循环进水管12,该且该循环进水管12与布水管5下端连通,以此通过循环泵15形成内循环,使得进水(即布水管5落下的废水)与回流废水(即循环进水管12流入的废水)相互混合,大大降低了进水有机物浓度,提高uasb厌氧反应主体1抗冲击负荷能力。循环泵提供的水力冲击动力,能够搅动uasb厌氧反应主体1底部污泥床,带动污泥颗粒上升,使得废水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反应效果,且循环泵通过循环进水管12与布水管连接,增大水力冲击,也避免污泥堵塞布水管。
29.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